《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3 14:02:3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橙色的画》教学设计 推荐度:
  • 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画》教学设计1

  一年级下 美术

  教学目标:

  1.能对物象展开联想,找到与之有逻辑关联的形象。

  2.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展开联想,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教学难点:

  能够形象地画出所联想到的形象。

  教学准备:

  1. 图画纸。

  2. 水彩笔。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冠状病毒需要戴口罩,小朋友们都要做好防护措施制作的故事画,引出《画中画》(板书:画中画)

  二、探讨理解画中画

  1. 出示儿歌,播放音乐,初步了解画中画。

  2. 出示儿歌讲的.这幅老鼠和猫的图画。

  (1)出示图画,问:图画里都有什么?先画的是什么?(从小变大)

  (2)出示图画,问:先画了老鼠后为什么画猫?怎么又想到画一张床?(层层关联)

  (3)出示图画,问:老鼠画在了哪?猫画在了哪?(包围添画)

  (4)总结画中画的奥秘:从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3. 出示“小虫、小鸡和狐狸”图。

  (1)讲一讲:这幅图中的故事。

  (2)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添画事物之间的距离要恰当,相邻两个事物的颜色有所不同。

  再出示“吉他和录音机”图画。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3、教师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

  5、 明确要求

  教师大屏幕出示画法:先画一个简单的形象,然后在它的外围加画其他形象,层层包围,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六、评价作品

  七、拓展延伸。

《画》教学设计2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画》教学设计3

  一、认识版画

  版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

  思考: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1、什么是版画?

  是通过制版和印刷的过程来完成的',可以同时出现许多作品。

  2、版画的制作工具

  制版工具:板材、刀具(刻刀、剪刀)、胶滚、木蘑菇、板刷等。印刷工具:版画油墨(水性或中性)、颜料(水彩、水粉、国画)白卡纸或图画纸。

  3、版画的种类:凸版、凹版。

  二、分析版画的美感

  欣赏版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木刻:刀感味,力量感,木纹的肌理美

  铜版画:细腻的表现风格

  纸版画:层次感、制作方便

  三、制作过程(看录像)

  1、画稿

  2、透版

  3、剪贴

  4、印刷

  四、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玲”、“肯”、“糟”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读单元导语,说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玲玲画了一幅什么画?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在画画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什么事,是怎么解决的?)

  二、初读识字

  1、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带拼音),然后去掉拼音读。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把这些生字放入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玲玲在画

  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弄脏画小花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2、指读第一句,理解“端详”一词,同桌相互做端详的动作。请你仔细地端详玲玲的画,说说画的怎样?

  3、玲玲对自己的画多么满意啊!可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在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怎么样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板书:哭这时玲玲是多么伤心啊!谁能带着伤心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指读、齐读)哭什么呀,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来不及了)这时候的玲玲是多么伤心,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不光伤心,还很着急,你能读读玲玲说的这句话吗?(指读男女生读齐读)

  4、这么伤心、这么着急的玲玲,谁能来安慰一下?

  这时爸爸也在安慰玲玲,爸爸是怎样安慰玲玲的?读爸爸的话。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

  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玲玲看了现在的这幅画是怎样表现的?(满意地笑了)板书:笑

  5、读“想了想……满意地笑了。”这一自然段,“想了想”说明了什么?从“懒洋洋”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玲玲的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们对这幅画满意吗?请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6、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住了污渍,更给这幅画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7、读爸爸说的话。在课文中,“坏事”指什么?板书:坏事这里的坏事还指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好事”在文中又指什么?板书:好事这里的好事还指生活中令人满意的事、令人高兴的事。要想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应该怎样做?板书:肯动脑筋

  8、从爸爸说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背诵爸爸说的这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写“玲、肯、糟”三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先摆好姿势,再在书中田字格内书写。

《画》教学设计5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脸形、五官、表情等特点,掌握三庭五眼的规律,并运用线描的方式画一幅人物肖像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小伙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及其比例关系,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造型能力,体验以线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物脸形的特点以及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

  难点:能够准确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神态,运用线条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展开“明星猜猜看”的游戏,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星头像图片,并提问:

  你们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吗?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学生回答自己喜欢的明星,教师总结:在对明星外貌进行区分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某一个外貌特征来进行比对,那么在表现人物肖像时我们该抓住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天地《肖像画》。

  活动二:描述分析

  1.脸形特征

  (1)引导学生同桌间互相观察:

  你知道你同桌的脸形有什么特点吗?(有的是方方正正;有的是头部上方较下方更圆润)

  (2)用多媒体展示八种不同的脸形和相对应的汉字,引导学生进行连线游戏,根据自己的发现将对应的脸形和汉字相连接。

  结合汉字,不同的脸形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帮助人们把握人的脸形特征,古代艺术家把脸形归纳为“田、由、国、用、目、甲、风、申”八个字型的脸形。面扁方为田、方者为国、倒挂形长为目、上削下方为由、上方下削为甲、上削下尖为申、腮阔为风、上方下大为用。即为“八格”,脸形特征有规律可循:“像之大概,不外八格”。但是脸形特征因人而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人脸形比较明显,有的人具备多种脸形特点。

  2.五官比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五官的比例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动手量一量,找一找头部的五官各部分的比例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头长均等的分为三部分,面部宽度有五只眼睛的长度)

  (2)继续观察、测量,图中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发际到眉弓,等于眉弓到鼻底,又等于鼻底到下巴,即为三庭,上庭是从发际到眉弓、中庭是眉到鼻底、下庭是鼻底到下巴。脸的正面,眼睛处于头部长度的二分之一位置,脸宽为五个眼睛长,两眼之间为一个眼长,叫做“五眼”。这就是人物面部比例:三庭五眼。

  3.肖像画作品

  展示费欣的速写作品《东方少女》,仔细观察:

  (1)作品中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形象?(一位侧头少女的形象)

  (2)画家是以什么形式画出这位东方少女的?(线描)

  (3)根据作品简单分析画家是怎么运用线条作画?(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学生分享发现,教师总结:不同形式的线条出现在不同的部位,呈现出了不同的画面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教师以自身为例示范肖像画作画步骤:

  1.确定脸形特征;

  2.确定五官的位置;

  3.细致刻画五官。提醒学生注意人物表情的变化,为了凸显人物特征,可适当添画人物衣褶。

  活动四:实践展评

  1.认真观察组内的同学,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征的角度进行描绘,完成一幅有趣的线描人物画作品。2.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注意人物表情、面部比例。

  3.完成作品后,举办“写生照相馆”,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学从脸形、表情、面部比例等方面,互相评价作品。

  (如《我的好同桌》:脸形——田字脸;表情——开怀大笑;面部比例——符合三庭五眼。)

  活动五: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并进行情感升华:本节课我们与同桌进行了很多小互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丰富的肖像画知识。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和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同学的情感。

  2.课后请学生将本节课画的作品送给作画的同学。

《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能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记忆运用色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引领学生走入红色的画感受体验三原色中的红色,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红色的实物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感知红色带给人热烈、喜庆、欢快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共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魔术激趣,引入课题

  1、小魔术:将盖子上涂有颜料的矿泉水瓶摇一摇,分别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

  教师:世界上有三种颜色是无法调和出来的,它们就是被称为三原色的红、黄、蓝

  2、红色是三原色之一,在很多国家,很多的场合有特殊的意义,本课我们就以红色为主来创作一幅作品

  出示课题红色的画

  二、讲授新课:

  1、节日感受红色

  教师:考考你,在节日或喜庆的场面,哪种颜色用的最多?它给人什么感受?

  生:红色,快乐、红红火火

  (出示过节日的图片)

  小结: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它鲜艳、温暖,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过年过节、庆祝活动以及婚礼上常用到它。

  2、色彩小集市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红色

  (1) 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是红色的水果

  生:苹果、草莓……

  (2) 动物有哪些是红色的

  生:金鱼、红猩猩、火烈鸟……

  (3) 生活中那些红色的物体或情境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3、看看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了解红色的画

  欣赏农民画《剥玉米》

  (1) 请你找一找画面中深浅不同的红色

  (2) 考眼力:除了红色,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还有蓝色、黄色、绿色…..

  (3) 红色的画在画面中起到什么作用?

  (4) 这幅画的美体现在哪里?你感觉到了吗?

  小结: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这幅作品正是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表现到了极致,整幅画面以大红色铺底,上面添加了一些黄、黑、蓝、绿灯对比强烈的颜色,使得作品绚丽多彩,艳而不俗,给人愉悦的视觉美感。

  4、游览名家画廊

  欣赏中外名家的红色的画

  思考、讨论、交流,画面中用红色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1)《鸡冠花》林风眠:表现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画面。

  (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处于对毛主席的崇敬,表达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用朱砂使画面中的秋色更红火,更热烈

  (3)《百万雄师下江南》

  (4)《阿尔泰傍晚》周韶华 :天山红已经成为周韶华艺术的一个标志

  (5)《红色的和谐》法国 马蒂斯:它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通过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他奇特、神秘的想象。

  5、游览小小画家画廊:小朋友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

  思考:以红色为主色调画一幅画,你想表现什么内容?

  三、艺术实践:

  请你以红色为主色调,将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场景创作出一幅红色的画

  四、评一评,谁的作品将红色表现得喜庆,热烈丰富

《画》教学设计8

  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

  指名回答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读给同桌听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1)当小诗人诵读。2)当小演员表演读

  2.试着背诵。找搭档背诵(一人背,一人说意思)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可配乐)

  3.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师生对话表演1)师当姐姐,让生背诵。2)师当妹妹,让生表演背。3)师当妈妈提问:题目为什么取画?4)师当奶奶,让生讲诗句的意思。

  六、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与生字宝宝交朋友

  2.摘果实。(点击果实会落下来。)

  3.找生字

  4.说出远的偏旁,并说说文中还有哪两个字,也是这个偏旁。说出惊的偏旁。

  5.指导书写“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播放动画写字。)

  6.课外作业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7.收集谜语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背诵课文

  1.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并口头组词。

  2.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3. 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4. 根据画面背诵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二、趣味练习

  1.找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三、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火、文、六。(播放动画书写。)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议一议,完成作业。

  1.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4.完成课堂作业本。

《画》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 学生动脑筋猜

  ⑶ 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 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 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4个“肯、脑、筋、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玲玲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会画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学习四会字“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3、“玲玲”两个字放在一起,第二个“玲”读轻声。玲玲画的是什么?她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么好的一幅画怎么会弄脏?

  自由读文第1——4自然段。指名读文。汇报画是怎么弄脏的?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这四个自然段中有六个生字是我们要认的,请同学们读一读它们在文中的词语。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老师把生字请出来你还认识么?

  (字卡出示)详、幅、催、叭、奖、脏。指名读、开火车读。

  学生识四会字“叭”,强调字音。

  学了这个字,你能填空吗?(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引导学生理解“叭”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

  学生齐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2、画被弄脏了,玲玲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读文。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

  玲满意地笑了。

  (学生汇报)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把弄脏的.地方遮掩了。

  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三个生字是我们要写的,学生读。

  练习:用加一加的方法组成新字,并组词。句(狗)、弟(梯)、娄(楼)

  3、看到玲玲的做法,爸爸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文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扩词:糟糕、糟害、糟蹋

  “肯、脑、筋”三个字都带有月字旁。你知道月字膀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和身体的部位有关系)

  “肯”为什么也和身体有关系?“肯”在以前是这样书写的(课件演示),它的本意是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但是到了今天它的意思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你知道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你能为它换个词吗?

  只要( )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生活中的你,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什么难题?

  学习四会字“筋”,动脑筋也是要花费很大气力的!

  4、学习了所有生字,希望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流利,同桌两个人对着读一读吧!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通过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四、写字指导。

  1、出示9个要写的生字,按结构给生字归类。

  说一说不同结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

  2、指导写字“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生讲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注意哪些,如:左窄右宽,头齐脚齐等等。

  注意观察“一、曲、日”怎么写才正确、美观?(先写一,再写曲,曲的两竖要穿透一,写得略比一宽,日字变得比平时矮小一些。重点指导“曹”笔顺。

  3、“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主笔在横。

  “脑筋”两字月字旁的写法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写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示范写字(练写、展评)

  四、巩固识字、总结全课。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条幅、夸奖、催促、喇叭、脏乱、筋疲力尽

  2、换语境巩固。

  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看来玲玲真是一个爱脑筋的孩子,也希望同学们能向她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动脑筋解决。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但往往这样却是我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大家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很难寻找“闪光点”。在我们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帮助下,最后上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以下是我认为在教学时比较满意的地方:

  1、“叭”字的教学设计有梯度;

  首先知道“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掉到地上发出了“叭”: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最后展开联想: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在完成这三个练习后,从音、义上已完全掌握了这个字。

  2、“肯”字带来了语文味。

  “肯”中带有月字底,为什么也和身体部位有关系?查找《说文解字》后,才知道“肯”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课件展出,为识字课堂带来了浓浓的语文味。

  3、写字教学扎实、学生写字充分。

  学生平时训练到位,写字前已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四观察”:结构、宽窄、头脚、定位笔划。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注意互相避让,互相包容。“糟”字右边的“曹”分为三部份记忆,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笔顺。

  通过这次活动,我成长了许多。在工作室的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点滴成绩。再次感谢的室友们!

《画》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儿”。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使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中掌握识字方法,同时,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获得感悟,感悟诗的语言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美读,培养学生感受的能力,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同桌以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个小组一份全诗的字卡。

  3、学生每人一张山水画。

  教学重点:

  1、对生字的掌握。

  2、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

  对诗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

  生:是双手!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谜语诗,老师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的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师:a、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b、远处的是什么?近处的呢?

  2、范读课文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你喜欢这幅画中的情景吗?有位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作了一首诗,大家想听吗?(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随音乐范读)

  3、自学,读通全诗

  师:a、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下来吗?

  b、我们已经学习了拼音,下面请拼音朋友帮忙,用你的小手指着读一下,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准确的读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那咱们就开始吧!(巡视)

  c、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的练习,那位同学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读的对不对!(抽生读,随时评价)

  d、很多同学都想读,下面你就读给你的同桌听,你如果发现你的同桌有不会的,你就当小老师教教他。看看,哪对同桌合作的最好。

  e、同学们练得真仔细,哪对同桌愿意读给大家听?(抽读随时评价,纠正读音)

  f、他们合作的多棒呀?咱们大家一起合,试试看?(齐读)

  4、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去掉拼音读全诗

  师:大家看,团结的力量就是大,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的又准确又流利。同学们认字认的真棒!现在,拼音朋友都不见了,你还能读下这首诗吗?(多媒体课件展示整首诗,去掉拼音)生练读

  师:哪位同学起来试着读读看?(抽生读,随即鼓励评价)

  (2)在诗中认生字

  师: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生字变红)你能认出这些红色的字娃娃吗?哪位同学起来当小老师?他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两遍。(让学生随文识字)

  (3)脱离诗句认字。

  师:同学们真棒,这次生字娃娃从诗句中跳出来,想考考大家。这次你还认识他们吗?

  (4)打乱顺序认字

  师:这次,生字娃娃跑的到处都是,看大家还认不认识他们了?请看!同桌俩先练读一下,一会看谁能当小老师领读。

  师: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他读的时候大家听好了,他读对了,我们就读两遍,读错了我们就给他纠正过来。

  (5)选字组词、说话、背儿歌或古诗。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记下来了,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说话或者背一首诗?(生回答,适时评价)

  (6)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子上拼出这首诗。

  师:现在组长拿出老师发给你的字卡,和组员一起用这些字卡拼出这首诗,组长先看看怎样才能摆的最快?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摆摆看?好,现在开始吧!刚才,老师发现各个小组合作的`方式都不一样,咱们请第一个摆完的小组交流以下他们的做法,好吗?

  小结: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做起事来才会又快又好!这次摆的慢的小组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三、美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师:这么美的诗,同学们想不想美美的读一下?下面你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诗美美的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一句。

  4、创设情景,美读全文。

  (多媒体展示整首诗加画面,播放古典音乐)

  师:你能试着把这首诗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吗还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生边表演边诵读)

  师:同学们练习的那么认真,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想读,那就请想读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读,还可以加上你喜欢的动作。

  四、在美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师:同学们读的真美!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你先自己试着背一下!

  a、生自由练习;b、抽生背;c、四人小组开火车背;d、齐背

  五、装饰山水画,再现诗的意境。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诗背下来了,老师奖励同学们一幅画!同学们看,这幅画美吗?请同学们给这幅画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看谁涂得最美!

  六、美字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动手装饰的山水画美极了!咱们再比比看,谁的小手写的字最美!(出示人、儿)同学们说一下,“人”怎样写?老师想把这两个字写的美一点,应该注意什么?(找准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顿笔)

  生练习书写,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展示,让学生进行评价。

  七、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还背下了这首诗,收获可真不少。回家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看他们能不能猜出谜底,如果猜对了,你就把自己装饰的这幅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下节课,我们开个谜语竟猜会!

《画》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招贴画的意义特点和分类,分析招贴画的构成形式及基本创意方法。

  2、技能目标:

  尝试运用文字、图形及色彩为班级、学校或某项活动进行招贴画设计,体验有创意的招贴画设计、制作过程。

  3、情感目标:

  为学校某项活动或现象进行招贴画设计,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招贴画的意义特点和分类,以及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的设计一幅招贴画。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招贴画图片、纸、画笔、剪刀、颜料、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招贴画图片、纸、画笔、颜料等。教学过程:

  一丶引入阶段

  1、教师出示部分招贴画,问:同学们,你们见到过类似这样的

  画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画吗?

  师总结:这样的画叫张贴画。张贴画又称“海报”或“宣传画”,是通过张贴来进行广而告之的大众艺术。具有很强的信息传达作用的美术作品。

  (设计目的:直接引入招贴画,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2、张贴画的张贴形式。

  (设计目的:对张贴的形式有新的了解。)

  3、板书《张贴的画》。

  二、新授阶段:

  (一)招贴画的意义、分类与主题

  1、张贴的画的意义

  招贴画是按照一定数量印刷复制的平面设计作品。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或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传递一个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活生活的信息和价值观。

  2、张贴画的分类。

  师总结:商业海报、政治宣传海报、公益海报、体育海报、文化海报。

  3、招贴画的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征集志愿者的海报。了解招贴画的信息。知道主题是招贴画向人们传达的最主要的信息。

  (2)分析《吸烟有害健康》、《低碳生活》两幅招贴画,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创意主题。

  (设计目的: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学能够主动掌握,落实双基能力是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招贴画的'创意设计1、教师演示海报设计

  老师做一幅节水海报,学生观察,思考:老师用了什么创意设计的手法。

  2、海报创意手法

  (1)教师出示海报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分别用了什么创意手法。

  (2)总结:海报的有联想、重复、象征、拟人、夸张、幽默、对比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体验,加深对创意设计手法的理解)(3)色彩设计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色彩设计的特点。(4)文字。一幅招贴画的文字简洁明了,突出主题。(设计意图:从图形、文字、色彩、构图等要素来学习海报的创意设计的手法,明确艺术形式是艺术主题表达的手段。)

  三、作品欣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招贴画作品,增强学生对招贴画的感性认识。

  四丶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选择校园某项集体活动或某种现象,设计一副张贴画,

  比一比谁的设计更有创意。

  五丶展示、评价:1、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意图

  2、学生对同学的作业进行评价,体会设计的主题、创意,以及提出建议。

  3、教师点评。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针对校园中的某种现象,制作一幅海报,号召同学们向善、向美,做优秀中学生。

  板书设计:

  7、张贴的画

  一、海报的定义二、海报的意义三、海报的分类四、海报的主题

  五、海报的创意方法(图形、文字、色彩)

  联想、重复、象征、拟人、夸张、幽默、对比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此之前的几册中,学生对于设计课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本课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欣赏招贴画,体会招贴画的艺术美感,开启学生的创作灵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设计制作一些主题明确、有个性的招贴画,可以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增强学校、班级的凝聚力。

  效果分析

  本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展示了很多幅构思新颖、不同类型的招贴画,供学生欣赏,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明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学生能运用美术字、图案及色彩进行招贴画设计,创作出有个性的招贴画,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从作业的完成、作品的构图效果、文字、图形、色彩、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画》教学设计13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扫清障碍,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1、小朋友回去都预习课文了,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你们预习得怎样了?(PPT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下面就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吧,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端起书本,开始吧。

  3、读完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句子,想请小朋友来教教老师怎么读,行吗?(PPT3)自己先读读看。指名读,教师跟读,齐读等。

  4、下面咱们再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课文中去,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师要奖励你们欣赏玲玲的画,请看:(PPT4)

  2、这幅画画得怎样呀?自己先读读第一自然段,玲玲对这幅画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很(满意的),板书:满意。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端详)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师这样是不是端详呢?(教师示范)哪位同学来演一演?对,他表演得真不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个遍就是“端详”。谁能读好这句话?她读得真不错,咱们也学着她的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读后出示PPT6。

  (1)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2)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会怎么做,咱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教师范写“叭”“楼梯”三字。

  2、学生观察,指出写时应注意的地方,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3、学生写,写一个看一个,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

《画》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沙画瓶。

  用沙子把瓶子包裹出来,在上边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2、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轻松愉快上课。

  3、通过介绍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沙画瓶,并学会如何制作。

  2、难点:涂色的细致性。

  课前准备:

  沙子若干、水粉颜料若干、水粉笔、白乳胶。

  教学设计:

  一、导入自我介绍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与大家在少年宫相见,我是一名美术教师,也是今天你们手工创意的老师,我姓刘,大家可以称呼我刘老师。

  我们少年宫的手工课是个人制作,分享材料的课程,每个人都有作品,但是材料与工具都是要小组共享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会分享。

  既然我们到了教室,那么在纪律和卫生这些小的问题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对不对?学生集体回答(是的)

  师:既然你们表现这么好,那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聊聊小时候玩的游戏吧?

  生:回忆游戏,电脑、骑单车......

  师:堆沙子、或泥巴,这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二、新授课

  1、出示课题——沙画瓶

  什么是沙画瓶:用沙子在瓶子上作画。

  师:(观看沙画瓶的图片)这些瓶子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图片,总结其特点。

  师:并对学生所说进行补充,并总结。

  2、制作材料介绍

  师:图片上的瓶子是通过什么材料工具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出示ppt)

  三、绘制流程

  师:现在是不迫不及待了,在制作的时候要保持纪律和卫生。

  (一)开始操作

  1、涂乳胶

  师:把瓶子的每个角落都均匀的涂上白乳胶。

  2、粘沙子

  师:把沙子均匀的粘在瓶子上,看不到瓶子为佳。(演示)

  注意:

  1、不能把沙子弄在地上。

  2、不能用沙子打闹玩耍。

  3、晾干并画图纸。

  师:粘好沙子之后就开始晾干,在晾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绘制图纸,根据瓶子的外形,画图案,(每组发一张白纸,把瓶子的外形画上,在画图案)讲述图案。(演示)

  4、画外形

  师:把画在图纸上的.图案,用黑色颜料画在瓶子上,晾干。注意:画的时候要细致,注意水分。

  5、填颜色完成

  师:晾干就开始填颜色,颜色鲜艳,不混色。

  (二)学生质疑:对制作过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行解说,并适当演示。

  (三)学生出现的问题

  1、涂乳胶不细致;

  2、玩沙子;

  3、水粉掌握不好;

  4、涂色不细致。

  (四)桌面卫生

  收拾自己的桌面、地面的卫生。

  四、学生作品创意展示

  师:今天的沙画瓶完成的特别好,我们选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组的作品。

  展示内容:讲述自己的作品名称、制作感受和寓意并根据作品来展示一下。

  五、学生作品展示

《画》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中国画绘画工具作画,了解中国传统笔墨的技法并能运用到实践当中。

  2.赏析与实践,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3.促进学生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

  很好的控制用笔和用墨,熟练的完成绘画。

  三、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挂图、ppt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鹰嘴的局部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图片当中表现的是哪种鸟类的喙?

  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老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笔下的老鹰是什么样子的?顺势引出课题——《花鸟画》。(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二)直观感知

  教师展示“鹰”的整幅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介绍鹰的外形特征。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翅膀、腿六个部分,体表都披有羽毛,鹰的`嘴呈钩状,足比较大、有长而呈钩状的爪。

  教师继续展示画家笔下的鸟,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与自然中的鹰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笔墨情趣,生动等。

  (三)具体分析

  教师展示画家作品局部图,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画家是怎样运用笔墨来表现的?

  学生讨论回答:墨色有深有浅,用笔有实有虚。

  教师总结并讲解:墨破色、浓破淡的技法。学生局部尝试,结合实践理解其技法。

  (四)示范讲解

  教师讲解猫头鹰的画法:(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1.先用浓墨点睛勾喙,然后用淡墨画出头和颈部;

  2.用淡墨画出腹部,然后用浓墨破头部和腹部的淡墨;

  3.再用浓墨勾出爪部并画出枝干;

  4.用破墨色法画出叶子,并给其他部分上色,题款完成。

  (五)实践练习,作业展评

  1.学习练习画一只猫头鹰。(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2.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六)小结作业

  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猫头鹰。

  五、板书设计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1-28

《画》教学设计02-13

《树叶画》教学设计09-19

《画》教学设计范文03-16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4-22

《字与画》教学设计04-18

红色的画教学设计03-20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2-14

《画鸡蛋》教学设计02-17

《橙色的画》教学设计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