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蚂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蚂蚁教学设计1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师生一起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蚯蚓后的又一次观察活动。本着‘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注重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本课教学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蚂蚁》是义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是指导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然后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同时,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护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态环境”的教育。
3、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外界总是充满好奇,对很多的东西都感兴趣,但他们的观察方法还十分有限。他们的观察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在前面观察植物的时候已经被一些动物所吸引,植物单元的学习也为动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观察学习蜗牛,蚯蚓时也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
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5、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6、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7、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纸、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8、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要求:在校园内找蚂蚁,不捉蚂蚁,不惊扰蚂蚁,最好找到蚂蚁的窝。关注:学生是否按老师的要求找蚂蚁。对没有按要求做的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方法。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学生互说有关蚂蚁的一些认识经验和知识,讨论在室外观察蚂蚁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解决。(用食物---如:面包渣、糖、苹果等把蚂蚁引出来,用放大镜观察。)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打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对室外观察的有效补充):怎样让蚂蚁不到处乱跑?要求选用合理的方法限制蚂蚁的活动又不能伤害蚂蚁以便观察。并做好记录。观察结束后,送蚂蚁回家。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适时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四、课题总结:今天这节课你观察了什么小动物,你有什么了现?你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用笔记录下来(或画下来)。
五、蚂蚁相关知识介绍
蚂蚁是人们常见的一类昆虫,很容易识别。一般体小(0.5mm-3cm),颜色有黑、褐、黄、红等。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昆虫,具明确的劳动分工(蚂蚁有蚁后、雄蚁、工蚁、兵蚁。);在蚁群内至少二个世代重叠,且子代能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上一代。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目前已知的蚂蚁约有1700种,我国境内确定的有600多种。蚂蚁能生活在任何有它们生存条件的地方,是世界上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的生物。蚂蚁一般都会在地下筑巢,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它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蚂蚁的寿命很长,工蚁可生存几星期至3-7年,蚁后则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甚至50多年。一个蚁巢在1个地方可生长1--10年。蚂蚁发育为完全变异形态。蚂蚁是动物界的小动物,可是它有很大的力气,它能举起超过它的体重差不多有100倍的重量。蚂蚁不会迷路,在行进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9、板书设计
蚂蚁
蚂蚁身体特点:六只脚,头上两条触角,分头胸腹三部分用脚爬行,眼睛很小,用触角打招呼。
10、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否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学生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学生能否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学生评价:能按要求认真细致的观察蚂蚁,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并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同学之间能否做到合作交流,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增长自己见识。能否独立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
参考资料: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材、教学参考,科学课程标准等。
蚂蚁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2.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课件,生字卡片,蚂蚁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想想它是什么。
“小小的个子,黑黑的衣裳,细细的手脚,大大的力量。
大树见它怕,大堤见它哭,它比大象有力气,天天爬来又爬去。”
对了,它就是蚂蚁。
2.现在,谁来介绍一下你见过的蚂蚁。
(1)学生介绍收集来的蚂蚁的图片或资料。
(2)互相交流所见所闻和资料。
(3)老师出示蚂蚁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蚂蚁有初步了解。
(4)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蚂蚁的看法。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该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仰:读yǎng,不要读为yáng。
信:读xìn,不要读为xìng。
3.把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4.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13个)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巨人怕高不敢爬树,而蚂蚁不怕树高,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故事。)
3.读课文时,应用怎样的语气读蚂蚁和巨人所说的话?(读巨人的话要用胆怯的口气,看不起的口气。读蚂蚁的话要用自信的口气,敬仰的口气。)
4.文章是怎样运用对比描写突出中心的?
巨人虽然身材魁伟,但是当他看到树很高,爬上去很困难时,就放弃了,连连告退,跑掉了。
蚂蚁尽管很小很小,但是它对爬上天充满自信。它一步一步不停地往上爬。
5.指导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注意要读出各自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欢上天的小蚂蚁吗?为什么?
2、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较大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3、你有什么梦想?你想怎样去实现?
五、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坚持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将落脚点放在“读”和“说”这两点上。
第一个落脚点“读”。因为童话中出现了老爷爷、巨人、小蚂蚁三者的'对话,我们可以从三者对话的语气和动作中体会到老爷爷的慈爱和对巨人、小蚂蚁的关爱;巨人的胆怯、害怕和不自信;小蚂蚁的坚强勇敢、自信努力。学习时,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三者的对话,老爷爷的话要读得浑厚粗哑,并带有关爱的情感;读巨人的话要流露出不自信和胆怯;而读小蚂蚁的话时,语气和巨人的恰恰相反,要读得自信、坚定而有力量。
第二个落脚点“说”,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带头饰配乐分角色表演。在表演前,对学生的动作和语言作指导。之后请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语言看图讲这个故事,加强学生读和说两项基本功的训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感受。、
2、这篇文章没有结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文章加一个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2.指名复述课文,看谁讲得好。
二 自主识字
1.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常:上下结构。上边是“尚”字的变形,下边是“巾”。
抬:左右结构。左边是“扌”,右边是“台”,不要写成“合”。
试:左右结构。左边是“讠”,右边是“式”,不要写成“ ”。
充:上下结构。上边是“ ”,不要漏写最后一笔“、”,写成“亡”。
信,左右结构。左边是“亻”,右边是“言”。
2.扩词练习。
学生充分说。
常:常常 常绿 经常 通常 人之常情 习以为常 冬夏常青
抬:抬举 抬头 抬爱 高抬贵手
试:试用 试卷 考试 尝试 试验田 跃跃欲试
充:充分 充当 冒充 以次充好 充耳不闻
信:信心 信念 回信 信不过 真实可信 信口开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时,教师要遵循下面的过程:教师讲童话——学生读童话学生字——续童话。先是配乐讲童话,讲完后提问“童话中出现了丁几个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后面学生看图讲童声埋下伏笔。接下来是指导学生读童话、学生字、续童话。这是本课的闪光点和侧重点。可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课文,感受小蚂蚁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最后续童话环节,把重点放在了小蚂蚁上天后看到了什么。指导声生应紧紧围绕童话中出现的小蚂蚁、巨人、老爷爷来续写,更好揭示童话的寓意。
蚂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级法学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体会童话的神奇力量。
2、认识十四个生字,体会童话的神奇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蚂蚁住进书里后发生那些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它让陈旧的书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2、感受童话的神奇,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回顾体会神奇
师说: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书里的蚂蚁》,你们还记得小姑娘曾有一本什么样的书?当蚂蚁被夹进书里后,所有的字都感到怎样呢?(学生回答师板书:新奇,陈旧) 今天我们就抓住着这“新与旧”的对比来读课文,去感受童话的神奇魅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力量。
二、深入课文朗读感悟
师:你还记得文中的小蚂蚁原来在哪吗?
师:它又是怎样来到花蕊里的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 )的墙角边,( )地开着一朵小花,在风里( )地唱着歌。
师问:
(1)古老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古老的( )?
(2)孤零零怎么理解?可以换成什么词,什么时候孤独呢/你孤独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3)这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小姑娘的心情呢?试着读读吧。
师:是呀,这朵小花非常孤单,有一天花旁边来了一位朋友是谁?课件出示:
一只黑黑的蚂蚁,顺着花枝往上( ),静静地( )在花蕊里睡觉。
⑴谁来学学蚂蚁爬一爬的样子?同学们做一个趴的动作。
⑵同学们在想象一下,小蚂蚁会梦到什么了?
⑶此时小蚂蚁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吗?
师:就这样,小蚂蚁被小姑娘夹进了一本陈旧书里,夹得扁扁的,
⑴ 陈旧是什么样的?
⑵假如你就是那只蚂蚁,被夹在书里心里会怎么想,什么感受?能读出你的感觉吗?
师:这只蚂蚁来到这本陈旧的书里会发生哪些新奇的事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的3 — 6自然段。
⑴学生回答
⑵请同学动笔画出描写小蚂蚁与书的对话的句子,同桌互相读读
⑶找几组学生试着分角色练读同时提问“细碎的声音谁发出的,奇怪的样子你会做出来吗,不好意思可以换哪个词”每句都表达怎样的感情?学生试读。
⑷再找学生分角色练读,加动作。
师:这只乐意做字的小蚂蚁,又做了哪些让自己快乐开心的事呢?
⑴学生回答。
⑵如果你就是书里的字,看到小蚂蚁这个会走路的'字会怎样一种感受会说什么?
师:书里的字和你有同样的感受,看看第七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所有字的想法的?
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⑵出示“我们真的太傻了”子为什么这么说同桌讨论一下。
⑶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此时旧书怎么样了?
⑴男生读第九自然段,女生读第十自然段
⑵因为书中的字在串门,所以每天的故事不同,我们没有这本书就让我们来玩个“文字串门”游戏好吗?
⑶出示带子的头饰,找朋友。
⑷用词组句子
⑸这些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发现什么了?
师: 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皮上发现个字,他呀,走得太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这个字是“丑”师带上这丑字头饰说:我没有朋友你们谁帮帮我?组词。
师:其实每个字都有它的作用,缺一不可所以(出示课件)“不过······”学生齐读此句话。
⑴你知道小姑娘为什么没有买过其他的故事吗?
⑵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抒发情感彰显个性
师:
1、读了这个童话你最喜欢文中的谁呀?
2、今天你当了书中的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课外拓展
师: 今天我们学了这个童话有趣吗?王一梅阿姨还有好多作品,如《住在雨街的猫》,《想走的树和想留下的兔子》等作品,希望同学课下欣赏吧。
师: 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一组读书的相关名言警句,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2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
五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会 说 话
陈旧 新奇
会 走 路
蚂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蚂蚁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和1全部首,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课题: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打开书,想听老师读课文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相近?(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习“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习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习“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5)、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三、集中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蚂蚁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童话故事确实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教学中我将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让大家听一首歌,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里唱的是谁?(学生听后回答)你们对蚂蚁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就与小蚂蚁有关系,题目就是《蚂蚁和蝈蝈》(师生同写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啊?(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完之后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好好的把这个故事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争取背下来,好吗?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4、指名检读。(自我评价——指名评价)
三、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夏天”和“冬天”)
2、夏天,你们有什么感觉?(重点指导朗读“夏天真热。”)这么热的天气,小蚂蚁在做什么?它为什么要搬粮食呢?(指导朗读第一段、板书“勤劳”)
3、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4、正当小蚂蚁在辛辛苦苦地搬粮食的时候,被谁看到了?指导学生理解“自由自在”。(指导朗读第二段、板书“懒惰”)
5、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一转眼冬天到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风声”)冬天刮这么大的西北风,你是什么感觉?这么冷的天气,小蚂蚁和蝈蝈它们又分别在做什么啊?(指导朗读第三段,板书“幸福”和“痛苦”)
6、通读全文,做到声情并茂。
四、 动画配音、指导背诵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蚂蚁和蝈蝈》的动画片,可是没有声音。同学们,你们愿意当一个配音演员,给这部动画片配音吗?(教师指导学生边看动画片,边配音。利用配音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五、 师生小结、发散思维
1、课文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都学会了什么?都懂得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板书总结课文)
2、你们喜欢蚂蚁,还是喜欢蝈蝈?这时,你想对这些蝈蝈说点什么?如果你们是这些蝈蝈,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你们会怎么做?
3、是啊,幸福的生活是靠我们的双手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得来的。老师衷心地希望同学们从小爱劳动,因为劳动最光荣。现在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劳动最光荣》。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的好孩子!(教师演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蚂蚁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三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发挥“创意留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是孩子,他所听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赋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内容情感是否与作品本身的结局内容一样。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时,我们不该给予扼杀,而是给予帮助,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我觉得,有时需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在体验中发现新的意境。
教学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从中可以看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设置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的思维就会不受约束,而想象的也远远超过了大人,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蚂蚁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情境图
3、蚂蚁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爱动脑筋,你们把两个小客人也引来了,看看是谁呀?(出示蚂蚁和蝈蝈)
2.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19蚂蚁和蝈蝈
3.齐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情境
1.我们先跟随蚂蚁和蝈蝈到动物王国去游一游。(动画演示)
2.你们看见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
3.学生说图意。(让学生自由讲,由零散到基本集中)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格”和“绿线”内的字在书上画出来,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朋友,你喜欢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段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读)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议读)
(2)小朋友已经读懂了这句话,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可以看看图,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出示句式:蚂蚁有的......有的......个个......(学生自由说)
(3)演一演蚂蚁搬粮食。(选一些同学戴头饰上台演,同时要求他们谈谈表演中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评议,要联系课文说清理由)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
(4)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你们听,(教师边描述边放刮西北风的录音,出示冬天的画面)你们知道了什么?
3.细读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一句话。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对,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多冷啊!能读好这句话,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吗?来,冬天到了,读(齐读)这时,蚂蚁和蝈蝈的情况怎么样呢?
(2)读第二句话。
出示蚂蚁过冬图: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小朋友们看看图,想一想,小蚂蚁是怎样过冬的?(学生自由说)
过渡:蚂蚁开心地过冬了,而蝈蝈呢?
(3)读第三句话。
出示蝈蝈过冬图:(看图: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议读,练读)对呀,谁叫它们平时偷懒的呢?
五、回读第一、二自然段,总结课文
1.蚂蚁和蝈蝈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学生自由)
根据学生回答,师小结:是啊,夏天蚂蚁辛勤劳动,冬天快乐又幸福,蝈蝈夏天不劳动,到了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只有辛勤劳动,生活才会快乐、幸福。
2.齐读课文。
六、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完成《习字册》
听轻音乐,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相机表扬。
蚂蚁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3、理解文章主旨。
4、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一:有感情地诵读,读出文章的情趣。
教学步骤二:品味语言,感受蚂蚁的精神。
教学步骤三: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步骤四: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读课文(带问题)
三、再读课文,读出情趣(朗读的几个步骤)
四、品味语言:
1、“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
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左顾右盼”表现了蚂蚁的胆怯。“慢慢地”说明它的速度很慢。“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 的“退”照应了前面的“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当中的“胆怯”。说明蚂蚁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保存生命的平安,一切为了安全。两次试探说明它的心情不坚定、不放心。
2、它怀疑来到的这个书桌:一是书桌是陌生的;二是它从来没有来到。“偷渡”表明了胆怯。采取的方式是尝试。
3、蚂蚁是聪明的,不是唐突的。它用上身体的所有器官来进行判断:用腿“爬”,用眼睛“左顾右盼” ,用“小脑袋”“ 嗅”是在用脑子思考。
4、“义无反顾、信念坚定”:写英雄的行为用来写蚂蚁,大词小用,产生了幽默、诙谐的效果。
5、“畏畏缩缩”叠词形象地写出了蚂蚁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的情态。它是在“左顾右盼”地爬、慢慢地爬。它的速度是“慢慢地”而不是“高速”。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表现了蚂蚁的胆怯;另一方面表明了它“勇往直前、决不回头”的信念。为什么这样?心态决定的。它既胆怯又信念(决心)坚定。
6、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蚂蚁的关注。引起下文,对幸福的感慨。
文章1—4段写蚂蚁的爬行。
7、文章第五段蚂蚁遇到饼干屑时的表现。蚂蚁的速度是“停了下来”。它感到“惊奇”(意外的.高兴), “晕”说明它兴奋到了极点、
奇怪、没想到自己会如此幸运。文章中这几个描写蚂蚁心情词语值得玩味:惊奇——快乐——兴奋(晕)——得意(转圈),“围绕”、“ 打圈子”都写出了蚂蚁的得意。“冲上去尝了尝”写出了蚂蚁冲锋陷阵、 一往无前的精神。
8、“我”在心里想(其实“我”也在眼里看),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
“可怜”的小东西是“我”对蚂蚁的怜悯:身体小,饼干屑小。
“多么渺小的幸福”蚂蚁觉得幸福无边无际。“多么渺小”中“多么”突出了“渺小”,饼干屑的程度太小了。它“知道” 饼干屑好吃(品尝)。
9、“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怜悯”的庄重程度要深一些。“观察”就是一边看 一边琢磨。
“无法知道”写出了对蚂蚁的怜悯、同情。“更不知道”有人会顷刻之间弄死它。蚂蚁是幸福的,幸福里伴随着危险。
10、蚂蚁小:1、形体上的小。2、幸福的小(有限:范围和数量)。
“主宰我的命运”:人的生活有一个管理的范围。生活是冷峻的,严肃的,庄重的,无奈的,不能躲避的,躲避不了的。自然的力量——敬畏生命?规律、规则?
“优越”:条件好,超过别人。他与蚂蚁是平等的。
结尾:开放性的。反问句,反问句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感慨自己的成分,说得不明确,因素存在。
五、主旨探究:
蚂蚁的幸福——幸福有限(桌子)(范围有限、数量有限)——危险——蚂蚁——自己(联想)竭尽全力——勇气和能量。
作者由蚂蚁想到了自己,由蚂蚁的幸福想到了自己的幸福。
蚂蚁的幸福是眼前的、存在的、有条件的、 短暂的。
幸福对人而言是第一位的,是生命的存在。没有幸福可以获取幸福,没有生命就没有幸福。珍惜幸福,维护幸福,提防幸福被人破坏。
蚂蚁的幸福的有无,是人的善恶的有无,他的幸福依附于外物和外力。作者因此而产生感慨:
1、蚂蚁是身体瘦小,但能量无穷无尽。
2、幸福微小,但欢乐无限。险象环生,危机四伏,却不闻不问。啊!蚂蚁!啊!幸福!啊!无知无事!
写蚂蚁爬行的情态的关键词:沉着、 冷静、 机敏、 果断都是写人的精神和品格的。写蚂蚁的品格用的是写人的品格的词。写蚂蚁对饼干屑的发现,也就是提醒人们发现自己的幸福,确认这个幸福,确认这个事情。幸福是从实实在在处、生活细节处去发现,去认定、去珍惜。
六、写作手法:
1、拟人化的手法。
2、大词小用。
3、幽默风趣,生动传神。
七、作业:
1、赏析文中的五个句子。 2、完成课后题。
附:板书
欢呼
庆幸
蚂蚁 珍惜 幸福—— 蚂蚁——人——生命
确认
一、(1-5)观察
二、(6-8)感受
三、( 9 )感慨
蚂蚁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我的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孩子们在识字、读书、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继续练习分析字形字义。注意本文一些容易写错的字,比如“试”容易多写一撇,“鼓”的`左上角是“士”不是“土”。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好朋友,听,它来了!(师播放音乐《小鲤鱼吐泡泡》)
(生跟唱)
师:谁能说说小鲤鱼泡泡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生1:泡泡很勇敢。
生2:泡泡为了找到龙鳞,经历了很多困难,但都不害怕,努力向前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带来的另一位朋友也和泡泡一样,有着令人佩服的品质它就是——(师板书:蚂蚁)
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蚂蚁”都是“虫”字旁。
师:蚂蚁是什么类的动物?
生:昆虫。
师:昆虫类的动物一般要用“虫”字旁。
(板书上天的)
齐读课题:上天的蚂蚁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书,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
2、自己指认生字表上的生字,组词。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1、学习第1、2段。
请看黑板上的通天树
师:这是一棵什么树?从哪儿知道的?
生:通天树。从课文第2段知道的。
师:自由读一读。
师读:“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生:我发现了你漏了一个词“一直”。
师:“一直”什么意思?漏掉这个词行不行?
生:“一直”就是“永远不停下”,漏掉这个词,树就不高了。
师:好,老师改正。“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这棵树很高呢?
生交流汇报。师相机学习重点词语,并将词卡贴在黑板上。
云霄
什么意思?看图黑板或书中插图理解。
仰望
做个动作,向高处看就是“仰望”。
身材魁伟
谁可以说是身材魁伟?(巨人)还可以用哪个词来说?
生:身强力壮。
读:身强力壮身材魁伟
2、学习3—7自然段。
巨人怎么做的?自己读3—7段,看看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学生自由读书。
指名读书,师:如果能想象着加上动作和表情读就更好了。
再指名读书,师:爷爷听了巨人的话还会怎么鼓励他?
生:你再试一试,也许能爬上去。
生:你勇敢点,再试一试,也许能爬上去。
生:你这么有力气,快试一试吧。
师:这就是“鼓励”。(师贴词卡,齐读“鼓励”)
蚂蚁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在指挥蚂蚁搬运食物的。
3、 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2、理解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又是谁指挥蚂蚁搬远食物的。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识记生字,熟读课文。
2、知道威尔教授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
课前导语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蚂蚁搬食物吗?很远很远的地方,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食物,它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一会儿就带来了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蚂蚁。蚂蚁是靠什么来找路的呢?
一、板书课题,初步感知
1、说说自己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的。
2、再让学生说说见过的蚂蚁队伍是什么样的。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说说你的发现。
“蚂、蚁、运”都是熟字添上偏旁后形成的`。“食”字既是一个偏旁,又是一个字,作偏旁时可写成“饣”。“勺”与“匆”都有“勹”旁,区别在里同,一个是“丶”一个是“”。
2、指导学生边读边写生字。
较难写的字指导:“匆”不要忘了中间的点。“搬”的右边是“般”,笔画较复较。“威”特别要注意两个地方。一是“女”字上的一横;二是不要忘了写“戈”部的一点。
3、用多种方法读词。
三、认读生字
1、出示认读字。
Bān huī shòu mí lí táng yán héng zhì dǎo
搬挥授谜离糖沿横秩导
2、“开火车”式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自由读文,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做到流利、有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蚂蚁是靠气味找路的。
3、学习威尔教授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复习旧知
1、出示上节课生字,指名认读。
2、听写必须记住的8个生字。
二、教授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说说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质疑。
3、找出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归纳分为几个部分写。
4、以疑助读,理解内容。
(1)教学第1自然段。
(2)讨论交流:
①你看到“蚂蚁搬家”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②威尔教授的想法又如何?
(3)第3至5自然段的教学:分组学习,展开计论。
①威尔教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蚂蚁们有些什么表现?威尔教授从中发现了什么?
③借助图画,反复朗读,再现当时情境,了解威尔教授是怎样观察思考的。理解威尔教授“划横沟”“放石头”都是为了什么?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4)教学第6自然段。
①自读结尾段。
②那个蚂蚁兵是靠什么来引导蚂蚁们前进的呢?
三、词语解释
匆匆忙忙:急急忙忙。指挥:发令调度。侦察兵:本课是指出外寻找食物的蚂蚁。乱作一团:混乱,没有次序。秩序: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四、学生质疑
1、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师生共议。
2、老师指导难点。
五、知识简介
六、体会感悟
1、威尔教授为什么要揭开蚂蚁“搬兵”之谜?
2、我们该学习威尔教授的什么?
七、课后延伸
1、课余时间去观察蚂蚁的活动,看能不能像威尔教授那样有什么新的发现。
2、还可以收集有关蚂蚁的知识,同学之间交流,以激发探求生物奥秘的兴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本课的生字。
练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看拼音写词语。
mǎ yǐ cōng máng yùn dòng shí wù
( ) ( ) ( ) ( )
二、连一连。
寻找前进
侦察食物
排好路队
引导队伍
三、给下面的句子标上标点。
时谁在指挥蚂蚁们呢
蚂蚁侦察兵靠什么来引导伙伴们前进呢
四、词语接龙。
例:威风→风趣→趣味→味道
搬运→( ) →( ) →( )
食物→( ) →( ) →( )
汤勺→( ) →( ) →( )
五、比一比,再组词。
马( ) 义( ) 匆( ) 威( )
蚂( ) 蚁( ) 勺( ) 成( )
蚂蚁教学设计12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习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习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习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习,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文做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习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边读边画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蚂蚁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培养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自主认识7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引导能按笔顺规则正确、美观地书写“呼、洞、冷”3个生字,能自我审视间架结构,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学习检测
1、比一比,再组词。
干()同()由()冬()
汗()洞()田()东()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冷又饿又()又()
板书设计
蚂蚁和蝈蝈
夏天搬粮食乘凉
冬天躺在洞里又冷又饿
过程设计
激情导课
1、出示蚂蚁图:看到蚂蚁,你想说什么?(板书:蚂蚁)
2、出示蝈蝈图:它是谁?看老师写这个词。
(板书:蝈蝈)谁来喊喊它?指导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可爱的昆虫之间。板书:和。
3、读课题:蚂蚁和蝈蝈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策略: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完评价。
(读书姿势、握笔姿势、写字姿势,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检查绿线里的生字
乘凉强调“乘”和“凉”都是后鼻音。
你夏天的时候会在哪儿“乘凉”?
(大热天在阴凉的地方休息,这就是乘凉)
刮起来强调后两个字读轻声。
躺、装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指导怎样读好长句子。
饿又冷又饿又()又()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吗?
板书:夏天冬天
学习生字:冬
冬,是一个会意字。知道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写冬的`吗?
我们看甲骨文,古时候的人把绳子两头打结表示一年的结束,因为冬天会结冰,后来人们又在下面加上两块冰来表示冬。我们来看看现在冬是怎么写的。先看老师来写,“折文头下加两点”。我们一起来书空。
3、检查课文朗读,随文学习生字,板书生字
(一)第一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夏天蚂蚁在干什么呢?
2.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
3.你们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
(板书:搬粮食)指名读,注意轻声音节
(1)学习生字“粮”
A、你们知道哪些是粮食?
B、粮食的粮是——米字旁。
用心地看看米作为一个字和一个偏旁有什么区别?“米”做偏旁最后一笔变成点,为什么要变,不变就会打架,所以先出来的让一让,这叫谦让。
C、记字方法:
用加一加的方法。用换偏旁的方法(浪,娘,狼)。
D、写字:米字瘦瘦左边站,捺笔变点缩一缩。良字紧贴竖中线。
E、把这个字送回句子中,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2)学习生字“汗”
勤劳的小蚂蚁搬粮食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满头大汗”指名读。
A、你什么时候会满头大汗?(你见过谁满头大汗?)指名说话。
B、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C、这个你会填吗?
一()汗(头、身、滴、把、脸)
D、写字。
E、读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课文第二小节,纠正字音。
2、蝈蝈们在干什么?这个样子就叫——自由自在
出示:“自由自在”指名读。
A、语言训练点:鸟儿在天空地飞。
鱼儿()。
()。
B、“由”,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田)
让它变魔术!甲申电油汉字真奇妙!
C、一起写写。
D、把自由自在送回句子中,读第二小节。
(三)第3自然段师生探究点
1、读第三小节。注意读好长句子。
2、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今天学的故事吗?
任务二:巩固生字,书写生字“呼、洞、冷”。
1、这个小节中藏着3个生字,出示:呼、洞、冷(齐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教教大家。(音形义结合)
(学生自学交流,老师推荐方法:呼吸用口,洞里有水,冷里藏冰。)
3、仔细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发现?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4、师范写,生书空(呼、洞、冷)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左窄右宽的字,老师巡视。
作业设计
背诵《练习七》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蚂蚁教学设计14
《蚂蚁的救助》是S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观察图画
2、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 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 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 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 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2、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 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蚂蚁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蚂蚁》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物》中的第五课。蚂蚁是本单元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学生对蚂蚁很熟悉,也非常喜爱它,但它的个头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对蚂蚁的观察,一是自然下的观察,另一个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本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是交流发现,进一步的观察蚂蚁,做好课后延伸的准备。
【学生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科学,要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小动物进行过观察,有的很熟悉,这时老师要耐心讲解,带领他们进行观察并且有合作意识,了解小动物的生存需要、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等。让他们细心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对生命的珍爱和科学知识的探究。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少许面包、白糖和死掉的昆虫,一个放大镜。
教师准备:小盆子、白纸、装在瓶子里的蚂蚁、小瓶盖、石块、放大镜、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过程与方法
1.自然环境下和课堂内的观察蚂蚁。
2.用图画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3.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心、小心的观察,观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起兴趣,观察蚂蚁
1.老师先讲了《蚂蚁报恩》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都很喜欢故事中的小蚂蚁,记得鸽子的恩情,鸽子有危险时不忘报恩。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学《蚂蚁》,板书:蚂蚁。
2师:.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校园里、花坛边、墙角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大家都见到过蚂蚁排队伍行进的情形吧。那让我们一起观察蚂蚁吧,我们要到室外观察蚂蚁,带上我们的面包屑、白糖、放大镜、死掉的昆虫。同学们认真观察。
3.师:用食物把蚂蚁引出来,各小组静静地观察,别碰到蚂蚁的身体。
4.师:蚂蚁的身体都有什么啊?
5.生:头、脚、胸、腹、触角。(学生争论不休,争的回答问题)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再看看蚂蚁的生活习性,喜欢吃什么?需要哪些生存条件?(蚂蚁学生很熟悉,便于观察)
生:喜欢吃面包、糖、昆虫,住在洞穴里。
师:蚂蚁在爬动不好观察,带到室内观察。
6.室内观察,蚂蚁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和放在瓶盖子上,再放到水里,这样蚂蚁就容易观察。详细地讲解蚂蚁的身体结构有几部分,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6只脚。
7.观察结束,请把小蚂蚁送回家。
(二)、在纸上画一画小蚂蚁,我们观察的结果。
1.同学们比赛,看谁画得好。身体是怎样的?分成几部分?每部分都长着什么?
2.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几部分画准确。
3.交流我们的图画。
(三)、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发现?
1.蚂蚁是怎么交流信息的?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2.教师让学生看教材35页内容和图片。
3.引导学生汇报蚂蚁是怎样寻食、搬运、排队等活动?
(四)、总结
1.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观察习惯。
2.掌握蚂蚁的身体结构。
(五)、课外延伸
1.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蚂蚁更多的生活习性。
2.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的小动物,找到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蚂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蚂蚁教学设计03-19
蚂蚁与蝈蝈教学设计01-02
《上天蚂蚁》教学设计05-17
蚂蚁教学设计15篇03-19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03-18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5篇)05-06
《蚂蚁和蝈蝈》教学设计15篇05-06
小蚂蚁教学反思02-13
《小蚂蚁》教学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