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扎实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1
《丑小鸭》揭示了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深刻道理。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机械说教,生硬灌输,就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乐学法。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按照丑小鸭的经历特点提出乐学措施:比快,比准,比说,让学生在热烈而紧张的氛围中学习。
看了第一幅图,结合课文:
学生很快提炼一个丑字──丑小鸭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比起其他小鸭毛黄、嘴小、身子胖,确实很丑。
看了第二幅图,结合课文:
学生也很快地提炼出一个苦字──丑小鸭在家中受欺负,哥姐咬,公鸡啄,小姑娘讨厌;在外边也受欺负,小鸟讥笑,猎狗追赶。它只好躲,悄悄地过日子,最后冻僵在冰上。岂不是很苦吗?
看了第三幅图,结合课文:
经过一番讨论,终于提炼出一个变字──丑小鸭飞向湖面,在镜子般的湖水中见到了自己的影子,丑小鸭变成了洁白美丽的大天鹅。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丑、苦、变三个字,由表及里,再提炼出反映实质的三个字来,进而理解本文的主旨。
丑小鸭的丑,学生易于辨识,但要找出与丑相对的内核来就比较困难,经过提示和讨论,终于得出一个异字──丑小鸭的蛋特别大,丑小鸭出生要迟好几天,丑小鸭一出蛋壳就又大又丑,这些异暗含着丑小鸭本来是一只天鹅。如果与其他鸭子没有两样,哪会有后来的变?
然而与苦对应的内质是什么?用一个什么恰当的字?这是难点。教学时,我们列出系列问题:丑小鸭在家挨欺,是甘心忍受,还是另有行动?(离家出走)在外边也受欺,一见到天鹅,丑小鸭有什么内心活动?(又惊奇又羡慕)天气越来越冷,丑小鸭回到受欺的环境中去了吗?结果怎样?(冻僵在冰上)这一切说明丑小鸭不简单。紧扣第三幅图联想补充,学生终于归纳出绝妙的志字──丑小鸭不甘心受欺,向往天鹅。宁可冻僵也不向原来的处境屈服,充分表现了他是有志的。
第三个字是情──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既惊且喜: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这一反诘句表现了丑小鸭惊讶自己会变得如此漂亮,结合末了一句,他满怀喜悦地发现,自己再不是丑小鸭了!这种情还含蓄地暗示了丑小鸭的内心活动,从此他再不孤单、苦恼、受欺负了。自豪感不言而喻。
丑──苦──变──,异──志──情,这六个字分别构成两组,前一组反映现象,后一组揭示本质,从丑小鸭成长、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做到丑不厌弃,苦不失志,变不自满。由于采用比赛的方法,学生思维活跃,联系实际,获得了深刻的启迪。他们乐意这样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平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教学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4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5、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6、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7、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8、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温情的母亲 甜美的乳汁(以物喻人)
取水的人
提供生命的泉水(以水养人)
古井 络绎不绝
帮助老人 无私奉献
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以德育人)
不要报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总分总
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竖、瞅、顽、插、跷、属、挺;:3个多音字:溜、哄、喝;会正确、美观书写3个生字。
2、懂得“精彩”、“好奇”、“顽皮”、“笨重”、“移动”、“哄笑”、“绝技”、“喝彩”这些词语的意思,并会正确使用。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马戏的精彩,同时了解这些精彩的马戏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勤训练的结果。,并能通过感情地朗读加以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课(3分钟)
1、简介马戏
2、自由说自己见过的马戏。
二、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具体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节目?
2、反馈板书马戏节目
三、教师引领细读某一自然段(8分钟)
1、看课文插图: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中又是怎么介绍的呢?
3、按照“首先读文找出谁表演的什么—————怎样表演的(圈出重点的词语)—————观众的表现,然后感情朗读”的顺序学习一个精彩的节目。
四、自主探究学习(8分钟)
1、学生照此方法独立学习课文另外两个精彩的马戏节目。
2、反馈:指名板书,指名朗读
五、识字写字(10分钟)
1、出示词语:倒竖、瞅着、顽皮、插着、跷跷板、金属、挺有趣,圆溜溜、哄笑、喝彩
2、说说发现,学习多音字“溜,哄,喝”
3、识记“竖、瞅、顽、插、跷、属、挺”字形,学习书写三个生字。
六、扩展延伸:(5分钟)
1、小动物们为什么能够表演出这么精彩的节目呢?(是马戏团的叔叔阿姨辛苦训练的结果)
2、动物们表演的节目个个都很精彩。小作者选了三个他最喜欢的.节目来写,其他的节目一句话带过,留给我们去想象,课后,请有兴趣的同学也从小狗做算术、马钻火圈、猴子骑车这三个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节目,像小作者一样,也来写写小动物们是怎样表演的。好吗?
七、课时小结(2分钟)
1、出示课时目标
2、自我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6
人,太阳爬到人的头上,人们就会很热,所以就造出了“暑”;“晨”字下面的“辰”是星辰的意思,夜晚的星空中出现了太阳,就代表早晨来临,所以就创造了“晨”。)
寒:带宝字盖儿的字一般都与“家”有关,下面两个点的意思是家里冻冰流下两滴水,就是“寒”。
霞:雨字头,表示与天气有关。
(3)全包围结构的字:圆。(迈步游戏:学生举字卡“员、圆”站在同一起点,指名组词,相应字卡向前一步,看谁先到终点。如:生说“队员”,拿“员”的'学生向前一步。)
(4)独体字:严、夕。
猜字谜:亚字长个小尾巴(严);多一半(夕)。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分类玩字词卡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而师生交流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猜字谜、编字歌、讲故事、形声字识字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四、送字回文,诵读韵文
1.开火车读韵文,每人读一行。分节读韵文,要求流利。
2.诵读游戏:“小手盖一半”。规则是用手将每行课文的前半部分或者后半部分盖上,进行对对子读课文。
3.小组每人读一遍,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游戏中巩固生字,并借助游戏进一步学习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是对文本韵律的体会与理解,也是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环节。
五、书写汉字,总结全文
1.写字表中“李、香”两个字我们应该注意哪笔?(捺要写舒展)书空、描红、试写、对照。
2.语:应注意左小右大。组词:语文、语言、外语。
3.播放欣赏对子歌歌曲。这篇韵文其实是我国古代对子歌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再搜集一些有关对子歌的其他内容,积累和背诵。
设计意图: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写字能力。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后,以一首优美的《对子歌》收尾,给整节课画上句号,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板书设计
古对今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 春暖――秋凉
晨――暮 雪――霜 和风――细雨 朝霞――夕阳
桃――李 柳――杨 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
教学反思 《古对今》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和“文化味”。
1.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从“学文”到“传承”,且学且放且渗透。依据文本的特点,在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每句中都含有“对”字,并以此为节点,画出每句中相对的词。这样,在师生灵动的交流中,使学生发现文本特点,并依据特点大胆寻找文中相对的词语,渗透“对子”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教学设计方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保护动物。
2、认识本课生字,能准确认读。
3、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动物与人互相依存,有保护动物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动物的拍手歌好吗?(打开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将生字圈出来并大声读一读。
3、游戏:你指我读,你说我猜。
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大家读?(出示字卡片)
护 牢 孔 雀 锦 丛 鹂 灵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请你默读课文,画出动物的名字。
3、同学们都查找了动物的资料,你们愿意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大家都准备了动物图片或头饰,假如你就是这种小动物,请你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好吗?
⑴ 在组内介绍资料,交流。
⑵ 各小组推荐展示。
4、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5、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小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很有趣,有意思,我们也来听听它们的介绍好吗?(指名介绍)
6、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读读吗?(自由读)
7、你们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拍手歌)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你们愿意两个人拍手读读吗?(两人一组拍手读)
8、能背诵的小朋友可背诵。(指名在大家面前展示)
四、总结
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保护动物是我们的责任。
五、实践活动
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拍手歌在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识字七
保护动物要牢记 大小动物都有家
人和动物是朋友 保护动物是大事
教学设计方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识14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遇到不幸,不要灰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体会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材分析]
《丑小鸭》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成长的经历中》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而改编,写的是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说明了要相信自己,当别人嘲笑自己时不要自暴自弃的道理。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近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人,绝大多数来自农村。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动画比较感兴趣,而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他们虽然聪明活泼,但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2.对,这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
3.其实在它小的时候并不快乐。不信,你们看!(播放动画)
4.动画看完了,那它小的时候为什么不快乐呢?(相机板书:丑小鸭)
[评:教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来满足学生的视觉期待,使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高涨,达到“一发而不能收”的境地。]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汇报预习情况。
2.小组合作,检查识字情况。(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字音、组词、小魔术、造句子……
4.检查课文读得是否通顺。(教师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
[评:识字在传统的教法中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而课改后的识字,教者把它做为游戏的主要内容,用别开生面的形式与学生见面,让学生感到其乐融融。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教者把读文识字向课前开放,一是节省了课上的有限时间,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感
1.读一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读正确、读流利了。读完后和同桌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检查)
2.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有的说:“我知道别的小动物都嘲笑它,叫它丑小鸭,于是它伤心地离开了家”;有的说:“大家都不喜欢,我觉得丑小鸭很可怜”有的说:“我知道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时又惊奇又羡慕。”)
3.教师相机点拨:丑小鸭惊奇时会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4.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的词语,边读边体会。(学生反馈)
5.学生质疑:当丑小鸭看见白天鹅时会想什么呢?(众生: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6.正因为天鹅有的而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有,这就叫“羡慕”。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指导朗读)
7.丑小鸭遇到了种种不幸,那它后来怎样了呢?你能不能把丑小鸭当时的心情读出来。(师生评价)
8.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评:教者在此起彼伏的问题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放飞学生思维想象的情愫。在不断的生成中去认识事物,在多元的评价中找到思维的融合点张扬了个性,培养了学生评论批判意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因为丑小鸭长得丑,大家都讨厌它,他伤心地离开了家,期间又遇到了种种不幸,后来他知道自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非常高兴,快乐。学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老师给你一个机会!
对小鸭子说————
对鸭妈妈说————
对猎狗和小鸟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什么?(我要去帮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动物,和他们一起玩,让它们感到快乐;丑陋不等于心灵不美,我们不能嘲笑、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爱美之心人人都有,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我的美丽;我最想做的,就是找那些欺负过我的人算帐,把它们身上所有的缺点说出来,让它们在众人面前难堪,能打过的要让它们尝尝我的厉害!)
同学们,你觉得这只白天鹅会选择你们的哪些做法,为什么?(采用不同方式有的表演、有的谈体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你有信心,一定会发现自己超越别人的地方。
[评:此时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空间,任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驰骋,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使之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学生的回答源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折射出了不同的个性色彩,有的切合文本意义构想和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可谓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可与以支持;有的同学见解虽有个性,但显然偏离价值取向。老师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启发学生讨论、表演、思考体会到白天鹅有高贵的外表更有善良的美好心灵,不会做出不道德的复仇行为,也不会炫耀自己的外表。在个性化空间的表达、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对所谓真正美的认识更深刻,真正避免了评价在潜层面上徘徊。]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生长点,让学生去参与知识的构建。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回答,敏锐地捕捉到个体学生背景中已经拥有和欠缺的东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交流彼此的看法,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拓宽。
教学中,我特别关注学生已知经验,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观念,但这是不是等于课堂上老师只能唯学生视听,跟着学生的尾巴走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改使教师实现了从“主宰者”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心理换位,但并不等于课堂上“放散羊”,并不等于降低教学目标,而是不断增强“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服务意识,增强为学生成长、发展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课堂上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难深入的时候,教师不能再旁观、再等待,而要以平等的朋友身份,把学生从天马行空或死胡同中拉回来,进行适时的引导、帮助、点拨,从而调整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进入自我激发、自我定位、自我适应、自我调整、自我规划、自我控制的良好运转状态。
本设计自感遗憾之处还是读的空间不大,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克服的。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本,鼓励评价。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自悟自得,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动画再现课文情境,灵活用“文”,把动画作为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把文作为提高朗读能力和品析词句的一个范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蕴含的知识目标,而是追求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发展。
(三)激发想象,鼓励创新。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 )的兔子,( )的兔子,( )的兔子;( )的老牛,( )的老牛兔子总是在( ),老牛总是在( )。我摆弄着( )的窗花,对( )的兔子和( )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广结善缘,心灵手巧
姥姥的剪纸 ―――――――――――→ 我
←―――――――――――
亲 情
教学设计方案10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11
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镇街交流意见
教师使用体会
八、板书设计
寻找———————乌塔多么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九、作业设计
1.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问题研讨]
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现代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正是本堂课乌塔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启发,什么是宝贝,怎样爱宝贝。
教学设计方案12
一、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我们小朋友对"一双"、"一对"的概念不太清楚,经常会说出一些笑言。现在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戴起了手套,但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找到一只,丢了另一只,或者是找到的两只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双双对对这个数学活动,旨在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含义,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知道"一双"、"一对"的含义。
难点:能准确将物品进行配对。
三、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2.能找出身边成双成对的东西。
3.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手套、鞋子、筷子、袜子、茶杯一对、耳环一对、小熊玩偶一对、操作材料、贴纸等。
五、活动过程:
(一)分类游戏,引出"双"、"对"的概念。
1.教师展示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好吗?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
【将手套、鞋子、袜子、筷子等全部打乱放在一起,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分类、配对。】
2.观察分类好的物品,初步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分好的东西,说出分类的理由。
【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双"、"对"的概念,让幼儿了解一双或一对由两个组成,理解"双"、"对"的概念。】
教师:我们把他们叫做"一双手套"、"一双鞋子"、"一双筷子"。
【向幼儿简单介绍"双"、"对"的'含义及使用条件。】
(二)分类游戏,进一步了解"双"、"对"的含义。
1.教师展示茶杯、耳环、玩偶等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再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些东西,尽量将这些东西也配成一双或一对,并且说说分类的理由。
【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成双成对的物品都是有关联的,我们将这两样具有相同用途或造型的物品称作"一双××"或"一对××"。
(三)找找身边成双成对的物品。
1.教师:除了老师准备的东西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成双成对的东西呢?(比如:身体,教室环境等)请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可以成双成对的。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成双成对的东西,他们双双对对多漂亮啊!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幼儿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对幼儿的知识能力也有所提升。】
(四)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强化本活动中所学经验。
1.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我们大家带动动手将它们进行成双配对。
2.教师展示幼儿操作材料,分组进行操作。
3.幼儿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里,主要是考验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再次强化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对知识进行巩固。】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成双成对的不仅仅是那些物品,我们人也可以成双成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去试一试吧!
(五)结束部分
游戏《成双成对》。
六、活动反思:
在"双双对对"活动中,幼儿掌握比较好,不但知道了鞋子,袜子,手套是成双成对的,还了解了生活中的物品也有许多是可以成双成对的,并能准确的用语言表述"一双××"或"一对××"。幼儿对于该活动很感兴趣,活动中表现的很积极。
教学设计方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第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会辨别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各种立体图形光感受他们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白板 图形卡片 立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
哇!同学们从家里搜集了这么多物品,你能给小伙伴们说一说吗?
生:牙膏盒,饮料罐,积木块,皮球,乒乓球,魔方,色子等。
师:同学们带来了这么多有趣的物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品的形状吧!(板书 认识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 课件出示,老师的物品这么多物品堆放在这里,太乱了,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与同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我们能把这些物体按照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出示
【过程评价】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各类物品的外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伙伴们。1、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汇报:
(1) 长方体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我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对面相等 它们的面有大有小
(学生们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是这样的吗?并随孩子们一起利用多媒体帮孩子们验证,孩子们直观感受。)
(2) 正方体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的物体,教师明确其名称为正方体,请孩子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说出他们的特征。
生:正方体也有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平平的
这些面是正正方方的
这些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学生汇报每一种特征老师跟随孩子一起验证,并提醒孩子仔细观察)
3、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仔细观察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吗?
(3)认识圆柱、球
①课件出示圆柱、球,形状像他们一样的物体叫圆柱、球,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
②汇报:学生拿出圆柱、球,并汇报特征。
圆柱:有两个面,平平的,是圆形的,
两个面一样大 只能朝一定的方向滚动
球: 没有平面 任意滚动
(教师跟随孩子们的发现课件展示其特征)
找出圆柱、球的相同与不同。
【过程评价】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课件出示
1、猜一猜,并说一下你是怎样猜到的?
2、引导辨认,区分实物和图形。课件出示图,学生找生活中的实物立体图形。
3、数一数,机器人图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各用了几个图形?
【过程评价】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的学习的?
六、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一)
有六个平平的长长方方的面
上下
长方体 对面相等
左右
前后
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有六个平平的正正方方的面
每个面都一样大
正方体
有两个平平的圆形的面
上下一样大
圆柱 能沿一定的方向滚动
没有平面
能任意滚动
教学设计方案14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xx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自主读课文
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三)、走进乌塔
1、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准备,准备,这三年她阅读阅读阅读。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预设:
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还去,还去,挣旅费。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教学设计方案15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 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 2×5=10 3×5=15 4×5=20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5×5=25 5×6=30 5×7=35 5×8=40 5×9=45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 教学活动2 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 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 三五() 五五()
四五() 二五()
(2)5×3= 1×5= 5×2= 5×4= 3×5=
5×1= 5×5= 4×5= 2×5= 5×1=
2、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样的练习设计,既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又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保障,还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活动3 巩固应用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4 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 5辆车够吗?为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1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荐】06-12
【热】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12
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