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经典(10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教学目标: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
过程与方法:运用案例,学会表达“拒绝”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拒绝”过程中,体会文明礼貌,表达得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拒绝别人。
教学难点:学会拒绝别人时的语气要婉转。
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委婉表达拒绝的策略。学生学法:凭借师生创设的教学情境,在模拟的情景中学习“拒绝”的表达方法。
教师教学准备:相关的教学设计。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拒绝”内容的实际案例。
教学过程:
一、审题,明确交际要求: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做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
是的,我们要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创设练说情境: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
3、每组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三、反馈,师生互动评议: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口语交际”时,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在离开现实生活来实现口语交际的有效性几乎是一句空话,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说所做让他们用语言表述出来,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以课本中的三个案例为突破口,创设交流情境,为学生的专项训练奠定了基础。其次,交给他们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着重引导学生实现如何委婉地拒绝的方式。第三,在校生讨论中明辨道理,并达成共识。学生在如何拒绝的方式方法上也有着激烈的争辩,这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了“委婉表达”的重要性。通过教学活动,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归咎
2、判断下列词语运用的正与误。
A、听说小林被录取了,她的心理失衡了,往事再一次浮上心头。
B、这件事来得太突然,她显得束手无策。
C、如果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切生命将在劫难逃。
D、尽管老师反复劝解,她心里仍无动于衷。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xx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4、理清xx的说明顺序。
5、xx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五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全班交流,每组负责一小题。
明确:lüèqīfānjiù
2、A、√B、√C、√D、×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与前面的心里表意重复。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
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xx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教师点拨:
(1)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教师可利用手头资料介绍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xx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xx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xx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发布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看来,时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随时入侵的可能,我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业
1、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2、阅读《灯光污染》,回答问题。
灯光污染
西方一位环境学家曾经提出了这么一个论点:人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毁灭这个世界。他的话不免有些悲观,但也合乎事实。煤的发掘,石油的开发显著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城市被尘雾所笼罩了,河流被油污所侵染了。
同样,当爱迪生的电灯第一次闪现出那划时代的光芒后,几代人都沉浸在欢呼雀跃之中,千万个不夜城诞生了。对着那灯火辉煌的景象,人们不禁赞颂:天上银河落人间。然而当学生开灯夜读的时候,当工人挑灯夜战的时候,当市民沉浸在节日之夜的灯海之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这给人类以光明的灯光也会成为一种污染?
1950年,英国一架运输机在夜间着陆时,误把一段高速公路的路灯认作机场跑道的指示灯,从而导致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
在智利,一位老人由于窗外工地上的小太阳整夜整夜地直射卧室,弄得晚上不得安眠而导致精神失常,跳楼身亡。
至于夜间行车,由于对面驶来的汽车的灯光使驾驶员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则不计其数了。
由于没有科学地、合理地使用灯光,而使灯光成了一种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种污染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亮度过大,超过正常工作、生活所需量。
平时人们所用的灯光亮度大约是80~120勒克司,当光亮度过高,超过180~200勒克司,就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引起近视、失明等病症,甚至会带来精神上的刺激;
二、光源分布不合理。前面提到的夜航飞机失事就是由此而导致的。
为了消除灯光污染,人们针对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规定了日常生活用灯亮度最高指数,就是保护人体健康措施之一;在必需大亮度的生产环境中,给作业者配以防眩镜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汽车上安置双焦防眩照明灯,大大降低了与此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
当今,人们对以前较为忽视的光源分布的合理性有了很多的认识。在西欧一些国家,政府把防止光的分布性污染的条例载入了环境保护法中。对医院、居民住所、旅馆等设施附近的光源分布作出了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它们集合亮度的最大值。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光污染问题也在逐步得以解决。此外,军事专家还变废为宝,把光污染作为战略防御的一种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正如泰晤士河由浊转清一样,光的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为人类不但善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更善于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使它更加辉煌灿烂。
1、xx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xx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xx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它通过运输机坠毁、老人精神失常、因灯光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特殊实例,阐明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基本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说明材料。
2、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举例子是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三、教学难点
磁铁矿,方解石光泽的鉴别。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磁铁矿,石煤),铜钥匙、小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稀盐酸、滴管、集气瓶、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视频资料(科学家是怎样鉴定矿物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说,教师板书如下: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
2、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3、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
学生可能会说:用磁铁吸、滴上稀盐酸等方法。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1号方解石,2号磁铁矿矿物的特征。
1、请1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学生可能会猜石英,磁铁矿,方铅矿等)
2、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同学说。
教师小结: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板书)
3、那你们说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些什么?(特别强调学生使用稀盐酸特别要注意:
手拿滴灌的胶头处,垂直往下滴;
一滴就够;
滴在矿物的靠近边缘处,方便清洗;
这块矿物一头有小纸片的,不要滴这一头,滴另一头;
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万一不小心染上了,就马上用流水冲洗;
同学先说,教师再强调如下(课件出示)。
(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这个工作交给老师来做,你们只要把它放在盒盖上就可以了
(3)需要稀盐酸的小组,请告诉老师,由老师在你们观察完其它特征后再给你们提供,用完后摆放在桌上。
(4)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5、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你发现了矿物的多少特点?
汇报一:首先我们来汇报矿物1的特征。请1个小组带着记录表上来汇报。
不知名矿物1特征
形状块状颜色乳白色(无色)条痕白色光泽玻璃光泽透明度透明或者半透明软硬较软触摸光滑
滴稀盐酸冒泡
有补充或者不同意见的吗?
汇报二:再请一个小组汇报矿物2的特征。
不知名矿物2特征
形状块状颜色铁灰色(铅灰色)条痕黑色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透明
度不透明软硬较硬,小刀划不动轻重较重
脆
强磁性滴稀盐酸会冒泡
有不同意见的吗?
三、对照82页,83页矿物特征卡鉴别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2)同时思考:
1号,2号分别是什么矿物?
你们是根据矿物的哪些相关特征进行判断的?
在你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哪些性质对鉴别这块矿物最有价值?哪些性质作用不大?
(3)汇报。
四、抓住主要特征找矿物。
(1)在2号同学的抽屉了,有五块我们曾经认过的矿物。现在,你们先根据老师大屏幕上提出的特征,猜一猜我指的是哪一块矿物?
块状
较硬
不透明
金属光泽
条痕樱红色。
(2)为什么现在能猜出?(主要特征容易识别)
(3)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如石墨有染指现象,磁铁矿具有强磁性,能吸引大头针等。
五、认识家乡主要岩石——石煤
引:刚才的挑战完全成功,能不能接受新的挑战?我这里有一块资料卡中没有的,以前课堂上也没有出现过的,含多种矿物的岩石,你们敢不敢试着判断一下,这是什么?请3号同学拿出报纸包着的矿物。仔细鉴别。
1、学生观察,描述主要特征。
综合上诉特征,你初步判断是什么?
2、请专家鉴别。
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请富阳国土资源局的李工程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李工程师。
3.专家介绍起源,开采情况,以及用途。并送出礼物——石煤给大家。
六、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
透明度,软硬……)
2、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那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戈壁、白杨的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程导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可是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
二、播放.课件
三、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四、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xx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哪里的环境的?
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
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2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
4、认识白杨的内在性格:
⑴从作者描写白杨的外形特点中,引起了我们对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
⑵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
⑶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
6、领会白杨的象征的意义:
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
⑵默读课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
⑶同桌或小组讨论。
7、出示提示,点拨题目:
⑴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
⑵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⑶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xxxx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
⑷爸爸的“心”是什么?
8、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建设边疆。也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白杨象征什么?
2、讨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提示点拨:
⑴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
⑵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⑷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二、总结全文
1、课文中还多次写到爸爸的神态,请找出这些词语。
2、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他神态变化时的心里活动。
三、识记生字、新词
四、总结写法
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讨
1、孩子到xxxx后干了些什么?
2、以后xxxx会变成什么样子?
六、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七、练习朗读背诵
【练习课】
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都是(),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就像戈壁滩上的(),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不怕(),那儿需要,他就在那(),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
二、写出近义词
清晰()表白()沉思()
挺秀()消失()肯定()
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共三句,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
1、
2、
3、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教学目标:
一、认识四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什么。
四、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等方面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三、讨论学习。
1、 xx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
2、讨论: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结论。
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对火星进行探索的?
2)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人们的猜测是怎样被推翻的?
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1)从课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2)我们该怎样知道答案?
四、课外实践活动。
“宇宙的奥秘”资料展。
板书设计:
宇宙生命之谜
提出问题生命条件探索火星解决奥秘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7
据光明日报(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清xx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xx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xx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xx的说明顺序,把握xx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xx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xx的说明顺序;分析xx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9
【教材分析】
《春酒》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琦君用自己的文笔为读者营构心灵的理想国。思乡,是xx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春酒、会酒,醉了母亲,醉了我,也醉了无数读者,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在春酒会酒席上不断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作者通过平易、净化、蕴藉、真挚的语言,抓住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的感情。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增强了。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的能力。为此,《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初中学生很少离开家乡,对思乡之情较难理解。为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创设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学习引导者、参与者的工作。
【教学设想】
教师一方面需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创设较为直观的学习情景,激情入境,激发兴趣,并开展赏读、感悟、研读、拓展等环节,在引导学生理清全文脉络后,引导学生品位富有情趣的语言,及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民俗民风。
⑵理解作者蕴涵在春酒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xx脉络,研读赏析语言,品味语言的意趣,体会生活细节对表现xx主旨的作用。
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思考者,探索者,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亲人善,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情朗读课文,研读赏析语言,体会蕴涵在生活细节中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来表现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体验拓展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典、词典,扫除文字障碍,熟悉内容。
2、查找作者琦君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情入境
1、课前或上课时在大屏幕出示春酒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2、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曾经读过的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展示春酒画面,能给学生直观感受;设置背景音乐,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请学生说自己读过的古诗词名句,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活思维,为xx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朗读会意,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感情,下面请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人读两段,最后两段全班齐读,希望能读出感情。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及春酒画面)
3、教师鼓励性评价。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自由读和个别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教师鼓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三、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投影出示问题:
1、哪句话直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2、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为什么写这几件事?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⑴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
⑵为了表达思乡之情,作者写了过新年、吃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紧扣春酒,说明作者思念家乡的原因──民风淳、亲人善、人情美。
(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xx脉络,培养学生自渎和自学的能力)四、合作交流,研读赏析
投影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1、找出本课中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可以是:
最能抒情的:xx
语言最好的:xx
描写最细腻的:xx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xx还可以是你似曾相识的:xx还可以是:xx
总之,只要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读出你真挚的感情,你就是最棒的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每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理解体会这些语言的特点及蕴涵在其中的情趣,领悟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着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主动研读赏析语言,体会并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教师只起到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体验拓展,深化主旨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的思念总是人们难以挥去的.情愫。请你把对家乡的思念以下列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师先请同学讨论或写一下,然后抽查几位同学说一下。)家乡是一坛陈年的春酒,在遥远的异地也会闻到它的香气。
家乡是xx。
家乡是xx。
2、投影片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并配上音乐,学生朗读体会思乡之情及借物抒情的写法。
乡愁余光中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思乡之情,既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又加深对xx主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阅读《乡愁》,既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受到情感的熏陶)六、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选做一题):
1、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写一篇阅读心得。
2、如果你长大后离开家乡,你会以怎样的语言文字表达你的乡愁? (阅读文学作品,既扩大知识面,又加深学生对海外游子思乡之情的理解;写读后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活学活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播放《思乡酒》结束学习
【板书设计】
春酒
家过新年→民风淳思
乡喝春酒→亲人善乡
味吃会酒→人情美情
八、课后感悟
本堂课整体效果不错,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举一反三,注重语言品味,让学生学会理解、领悟字里行间的淡淡真情,学生学习气氛浓烈,学后反响强烈。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xx结尾的含义。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xx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xx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xx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教学活动设计方案10-16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8-30
《赵州桥》教学设计方案08-04
【热】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热门】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