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散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散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散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散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散文,对散文语言的赏析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本文想要传达出的中年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没有切身体验,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揣摩重点字词加强感情体会。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重点: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难点:理解“生命”“责任”的主旨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学校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同学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迅速浏览全文,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 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交流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体会“我”的心理,学生会关注到“责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谁的责任,什么责任,“我”对这份责任的.态度。学生会顺利体会到中年人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也可以顺便解決“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 事件的关键环节, 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
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2剧本提纲:
主题
片名
人物说明
细节
旁白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人物形象已经丰满,为了让课本剧更加精彩,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三)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
任务一:
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3)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4)理趣。
例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己短。
赏析:直指生命的逝去的残酷现实,触动情弦,感染力大增。
5)对称句。
例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将现在与过去对举,触动心弦,打开记忆,现实与记忆的画面同时出现,生命的轮回之感油然而生,爱的传递如在眼前,增加文字的厚度。
例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赏析:对称的句子能化抽象为形象,形象揭示中年人在家庭和生命的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年人的两头:一边是老人,一边是孩子。
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 妈妈和儿子。
赏析:母亲老了,需要儿子陪伴照顾,儿子还小,需要妻子陪伴照顾,“尊老爱幼”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中年人的责任、中年人的担当生动地写在散步的路上。
总之,对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更是耐人寻味,饱含思想的张力。
(四)对称短诗,升华主题
公益广告最后的画外音或是字幕都会像一篇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一样,留一段精致而又富含哲理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那么也请同学们用上我们今天刚学的对称句,写一首小诗浓缩这小事,升华这大爱,配在你的公益广告结尾,一定增色不少。
(1)学生结合对主题的理解,尝试使用对称句做短诗。
(2)组内交流,互相激发灵感,推荐好作品全班展示。
教师给出示例:
初春田野上,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个分歧;
粼粼波光中,一对夫妻,一种责任,承载了整个世界!
(五)作业
完成并充实课本剧提纲
《散步》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文章。本单元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感情。《散步》正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细节,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表现了重大的责任感,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清新自然,题材生活化,很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更容易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学情分析:作为农村的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特别是不善于品析字词句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与及许多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因此许多学生没有正确的家庭观念,也缺乏责任感。
因此,我组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用心阅读课文,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字词句,从字里行间去品味亲情;然后在联系实际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推己及人,去感悟浓浓的亲情和沉甸甸的责任。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老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说的是散步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许多老百姓喜欢饭后散散步。可以说散步是一件很平常很小的事,但在莫怀戚老师的笔下,散步却是那样的意义非凡,令人感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看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一蔚蓝的天空下,远处是铺展着生命的新绿,近处是一片的金色菜花!你们喜欢在这样的美景中散步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特别要把读重音的字词在下面做标注。朗读后思考两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会读了吗?
检查生字词:分歧qí蹲dūn下熬过ao霎时sha粼粼lin172;
(四)归纳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师点拨: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用文中关键词来回答——发生了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最后选择走哪条路?——走小路
小路不好走,怎么办呢?——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着。
发生了分歧,却没有争吵,更没有分道扬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师:大家用词都很不错,我们都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和谐(板书)
散步这么平凡的小事却表现了这么浓浓的亲情,表现了重大的责任感,你们说主题是不是很不平凡、很有意义呢?这是什么写法?
多媒体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浓浓亲情:尊老爱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责任重大:整个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一)那么作者用怎样的语言去表达这浓浓的感情呢?
(二)默读课文,品味这篇文章清新、质朴,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把这篇散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字词句找出来,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打动了你?(可以说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句子都是意味深长的,同学们找出后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三)找出来后,前后桌再交流交流
(四)展示示例:
1、第一段:一生读——评——语速较缓慢
用怎样的语速朗读?为什么?——散步悠闲
有朗读较慢的标志吗?看标点,逗号和顿号有什么区别?齐读,品味到标点的妙处了吧?
为什么要把人物罗列出来,不罗嗦吗?——人物重要、关系和谐(主席台上人物一一介绍,为什么?)
再看语序,我为什么摆在前面?有何用心?——责任重大
从作者精心遣词造句中,我们读懂了作者把散步这件事看得意义重大。
2、关键词品味:母亲和老妈称呼的区别,信服、熬、委屈、摸等;句式整齐的品味;标点符号的品味。
3、重点品味最后一句: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儿子和母亲为什么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母亲养育我,她老了,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儿子是祖国的未来,养育他也是我的责任。其实这句话强调了我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一生读——一生评——师评:“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读重音,语速稍慢,读出小心翼翼的样子,要读出柔情;“背上、整个世界”也要读出重音,要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读出一种使命感、厚重感。
齐读——同学们,你们的父母也是这样的中年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勇于担当,我们才有了幸福的家庭,你们说是吗?那么30年后,你们也是人到中年,同学们,你们能承担起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吗?——大声的说:我能行!
(五)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
可以说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意味深长,但时间有限。我想通过刚才的品味,同学们应该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了吧?说说看,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关键的字词句、句式、修辞、标点符号。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能够运用这些方法,那么你一定会品出文章的美。
五、推己及人,感受亲情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散步这件小事也让我们读懂了亲情,读懂了责任,读懂了顶天立地、勇于担当的中年人。
(一)莫怀戚老师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我想同学们也不例外。请你说一说你家的亲情故事,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哪些细节或事件让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让你感动?或者感受到了父母的责任重大?请你说一说)
小结:家是温馨的港湾,父母是我们的庇护伞。人道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感情和精力,他们含辛茹苦养育你们,他们要拼命工作挣钱养家,回来要关心你们的学习,照顾老人,还要操心所有的家务。因此老师想说你们的父母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父母,体谅父母。那么你们想用怎样的方式报答父母?
让我们用一首歌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祝福。
(二)放歌曲——《懂你》
结语: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希望这首歌永远停留在你心中,永远别忘了报答父母,感恩父母。下课!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和谐
教学评价:这节课整体来说思路清晰,生动感人,上出了散文的美感。主要有几个亮点:(1)开头导入自然,特别是画面展示散步的美景图,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散步的情境中;(2)整体把握文章简洁而又中心突出,并且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法;(3)营造了和谐美好的课堂
不足:(1)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短;(2)没有能充分的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散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掌握相关词句,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生活的细节,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演绎着深沉的爱。散文《散步》,质朴地展现了牧歌式的情景,同样感动着你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散步》。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正音、释词
嫩芽(nèn)熬(áo)
霎时(shà)分歧(qí)
拆散(chāi)水波粼粼(lín)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思考:(学生听配乐朗读)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人物?(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4个人)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四、朗读、探究、简析
1、学生朗读课文1-4段:
(1)、问题探究一:“我”决定出来散步的原因是什么?(为母亲身体着想)
(2)、情景设想: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3)、问题探究二:第4段写了哪些景物?你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感悟:蓬勃的生机,珍爱生命。
2、轻声朗读5-7段,思考下列问题:
A、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分歧)
B、“我”是怎么解决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
C、结果又是如何?(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她的孙子)
3、读第8自然段,说说你的理解。
A、齐声朗读
B、问题探究:
(1)、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明确:“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
(2)、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明确:“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4、朗读课文
五、课文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字词读音和释义,了解了课文的整体含义……
板书设计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
作业布置:
1、精读课文,为下节课重点研读做准备
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注音书写
《散步》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7
一、本课说明
前面几课都是学习一些编程模块的使用,没有涉及到的机器人硬件的安装与使用,其实学习机器人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从本课开始将要学习一些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有了这些传感器,我们的机器人就能“看”到障碍物,“感觉”到机身是否受到碰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使用与工作原理;
(2)了解选择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和使用红外传感器;
(2)学会编写含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3)学会应用红外传感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性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并根据现象确定其原因;
(2)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共同承受失败,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传感器安装和使用;
(2)编写带有选择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1)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与检测原理;
(2)选择结构程序的理解与编写。
四、教学环境
比赛视频、红外传感器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机器人运动,机器人踢足球等。
思考:为什么机器人他能知道前方的物体,去找准目标呢?
学生交流、汇报。
请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红外传感器?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人从外界获取信息,必须借助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它们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人的大脑通过“五官”就能感知外部的信息。然而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中及在生产生活中,单靠自身的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需要使用传感器,它是获取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住处系统和各种装备中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我们的机器人身上就安装了多传感器。
2、新授
(1)指导学生分析和安装传感器。
分析机器人在陪我散步是,都有哪些动作?考书中P66页思考1。
学生观察机器人运动,汇报动作结果。
教师:机器人通过它的“眼睛”——红外传感器接受外面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
屏幕展示:散步流程图——也就是书中图10.2 。
教师示范安装红外传感器,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指导学生编写程序和下载,检测红外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
教师演示讲解程序的编写与下载,使机器人能够检测前方、左右、是否有人,学生观察。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交流:有些同学程序编写和下载没问题的,但是机器人不听话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大家可以查看一下传感器所用接口与程序中调用的接口是否一致,传感器的确良检测距离是否太小,是否安装过低。
学生检测安装,调试,汇报自己出现机器人“不听话”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3、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的“试一试”。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点评。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散步》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齐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9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生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通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探究、朗读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入初中的小孩子,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弱。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技巧。
(二)教学难点
1.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2.运用语言的技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通过学生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的能力并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2.通过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体会文章朴实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二)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探究、朗读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勇于承担责任的情感。
4.1.2学时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技巧。
4.1.3学时难点
1.对课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2.运用语言的技巧。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问题:1.什么是散步?2.经常和谁一起散步?3.谁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住?4.和家人一起散步感觉怎样?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亲情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滋润家人心灵的温馨的亲情!
活动2【讲授】检查预习作业
1.关于作者: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协副主席,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主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等。
2.积累生字
信服分歧(qí)取决一霎(shà)两全各得其所水波粼粼(lín)熬(áo)嫩(nèn)芽拆(chāi)散
3.字词把握
熬:忍受,艰苦支持。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情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活动3【讲授】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找一名基础薄弱的学生读课文(提示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其他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②散步的人有:
③散步的地点是:
④散步的季节是:
⑤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⑥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⑦我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我是怎样想的?
⑧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这说明了什么?
⑨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2.学生快速抢答以上问题
3.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这是不是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案:1.幽默,有生活情趣;2.《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当老与小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要孝敬,家庭才和美。)
4.小结: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活动4【讲授】二读课文品味内涵
1.老师范读课文
读前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学生听读课文时思考:“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意蕴?
2.领悟道理,揭示中心,总结写法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本文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家庭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是一种什么写法?(板书:以小见大)
3.小结: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活动5【讲授】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全班学生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__.”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3.小结:
A.景物描写的诗意和情致
1.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烘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幸福心情。
3.交代了一家人散步和走小路的原因
B.对称句
1.语义上,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
2.从语音上,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C.语言朴素亲切
短句如话家常
D.小结: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活动6【讲授】四读课文品味深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语气:舒缓从容娓娓道来清新愉悦亲切)
思考:题目能不能换?为什么?
2.讲一段你家里的亲情故事。
活动7【讲授】小结全文
1.老师心语:长大后,常想想母亲,常想想父亲,不要怪母亲唠叨,不要怪父亲严厉;亲情是最珍贵的……
2.学生齐读: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手递给孩子,一只手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手递给未来,一只手递给历史;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读课文后,学生能基本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辅目标)。
2、学生默读讨论后,找出一两处精美的词句,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标)。
3、背诵最后几句(机动目标)。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确定目标(5分)
1、摸学情。同学们自学了吗?都学到些什么?这节课打算探究点什么内容?
2、定目标。(出示目标略)同学们说合适不合适?有什么改动?
●预设说明:
1、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以确定目标。指名一两个学生谈收获,并征询他们对本节课的打算,这就为调整目标打下了基础。
2、调查后以简明的语言展示目标,并征得学生的同意。
3、学生是陌生的,通过这种谈话接近学生,以拉近距离。
第二板块:换标题、说内容(15分)
1、读课文。请同学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文章内容。
2、换标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说明:
1、第1题,可以概括为“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写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发生分歧与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题,预设所换标题为:分歧、责任、整个世界、走得很仔细、我蹲下身来,背起母亲、走大路、走小路等。
2、换标题目的之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即落实目标“1”,不强加给学生什么,但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
第三板块:探究与欣赏
1、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语言。家庭伦理的内涵在字里行间流淌,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细腻、深刻、优美、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请找出你最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并作简要赏析。
●预设说明:
1、学生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预设如下:
(1)词语。如“熬(母亲痛苦、我心痛与庆幸)”“铺(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为先)”“慢慢地(郑重小心情态)”等。
(2)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以初春的生机来渲染生命的可贵与散步的愉快氛围)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衬托母亲在选择小路后的愉快心情)。
(3)对称的句式,“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分歧”最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细节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伦理原则?孝字化解,孝优先原则。“尊老”更可贵。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中年人肩负着养老抚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这是本节课的主目标,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但不强迫学生都答出来。
第四板块:读背欣赏,归纳所得
1、读最后一段,背最后一句。集体读最后一段,反复朗读背诵最后一句。
2、检测回顾。提示学生,按照学习目标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效。
●预设说明:“1”一项机动内容,根据进度取舍。“2”这篇课言写了我们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中途产生了分歧,而后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儿子而先满足母亲的心愿,反映了“我做人孝当头”的伦理思想。我背着老,妻背着幼,像是整个世界,这是在“做人先尽孝”理念基础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责任重大,小而言之关系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会稳定的砥柱。在写法上,尺水兴波,一波三折,语言对称淡雅,余味袅袅。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顺 爱幼更尊老对称
整个世界(家庭-社会) 养老抚幼承前启后象征
板书设计说明:
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目标是:
1、简明概括文章内容。
2、找出一两处精美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3、背诵最后一句。
《散步》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文段: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
(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捕捉细节议人物
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三)体验幸福说“秘诀”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
(四)走入画面探景物
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四、感悟体验
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2.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一句的深刻含义。
3.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段,体味“甜蜜的负荷”那独特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是 ;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亲情是 ……
2.作业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课后小结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学生喜欢《散步》这样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则殊为难得。本篇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将短文精教,以品读、感悟主要手段,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散步》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积累“分歧、霎时、嫩芽、水波粼粼”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品味赏析优美句子。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摄取画面,品味赏析。
教学难点:“整个世界”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配以图片。
让爱住你家,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家是港湾,为我们遮蔽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一家人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二、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1、把握细节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抢答
问题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问题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问题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问题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问题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问题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问题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问题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我说:“走大路。”
问题九为什么这么做(委屈儿子,成全母亲)?——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问题十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
问题十一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2、概括文章内容
请同学概括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3、探究矛盾背后的亲情
(1)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字说明什么?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揣摩语气,读出关爱。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的我却不把母亲当作累赘,一句“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是发自内心对母亲的关爱,平淡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我们再读一遍这句话,感受一下作者的真心。
(2)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明确:我和母亲对春的期盼已久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熬: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A.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B.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我们再用心把这个熬字摸一摸,你会摸到温度,这不是一个冷冰冰没有感情色彩字,同学们,我们都说文字是生命的酒,都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熬”字,不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关切,多少的真情,多少的恐惧,他也惟恐自己的母亲像其他老人一样离开他,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那份特别的关爱和孝心,而如今,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三、听读课文,感悟亲情
1、春天的原野上,一家四口慢慢走着,再说说笑笑,这是一幅多温馨的图画。我们现在一起来听读课文(下面散步的过程。)
(学生听读读完)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
2、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投影出示)
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谁?试结合文中具体句段运用下面的句式谈一谈原因。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是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请一名学生读出“我”决定时的果断来。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小(散步)见大(尊老爱幼)
四、拓展延伸,抒发亲情
1、感恩的话语我们要说,感恩的行动我们更要做,请同学们欣赏一则公益广告片《给妈妈洗脚》,希望能有所启发。
2、看完这则堪称经典的公益广告,再结合课文,想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是内容的感悟,可以是写作的`启示,也可以由此产生的遐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谁想朗读或推荐朗读: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五、课堂小结,升华亲情
听了同学们的感悟,老师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堂课吧。(配乐)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六、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儿子母亲
爱护善待
我、妻子
尊老爱幼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散步》教学设计15
一、定位:
本课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味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和语言美,并学习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学生自主诵读、体验、感悟、评价本文的主题思想,并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等活动,获得选材和语言表达的技巧;促成学生“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道德伦理意识的形成,进而获得有意的生命启迪。另外,根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当今学生只知索取爱,不知奉献爱,“孝道”的传统道德意识普遍薄弱的现状,特拟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树立“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观。
二、切入:
激活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常回家看看》歌曲
2、师讲述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的故事
3、学生体验家庭亲情:尊老爱幼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散步》的作者)的温馨家庭去感受一下“母慈、儿孝”的氛围吧
三、探究:
诵读设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色
学生概括读了课文后的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选材、语言等
(1)唤起社会“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2)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
(3)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跳读理解:“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性情怎么样;母亲性情怎样;儿子性情怎么样(“我”:孝,妻子:顺,母亲:慈,儿子:听话)
品读探讨:
1、合作探究
探讨《散步》一文的“三美”即: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1)是从什么地方看出人性美的?[文中四人的性情:“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又熬过一冬、委屈儿子、背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总听我的;儿子:听话: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改变主意)。他们真诚善良,温和、谦让、体贴,是真善美的典范]。
(2)文章有哪几处景物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两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第二处是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菜花、桑树、鱼塘……,这些景物蕴涵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给人的感受是诗意般的美。]
(3)文章的语言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试作分析。[一是情趣昂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二是含义丰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仅供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三是句式对称整饬:“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些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探究文章选材特点:作者独具匠心,聚焦祖孙三代散步的平凡小事,唤起人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道德。(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补充。教师也参与其中,或引导或补充,与学生平等对话。
教师小结:我们从《散步》这篇散文中品味了洋溢其中的人性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也学到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那么除此以外,读了莫怀戚的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你的思想又受到怎样的触动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关爱,而我们又回报给父母了多少呢?疼爱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孝敬老人则不容易做到。学了本课,你的思想和今后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细读感悟:
1、组合作交流
(1)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人呢?
(2)、你的父母给予了你千般的爱,万般的宠,那么你做过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呢?
(3)、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事?
(4)、我县电视台要采访我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典型学生,如果你被采访,你想说些什么?
2、全班合作交流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并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评选出本班“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十位典型
四、拓展:
1、课外阅读“古今孝道”故事
2、两周后召开“我最孝”班会
3、月底召开“古今之孝”故事会(吴孟代亲供蚊噬、黄庭坚为母洗溺器、陈毅为母洗内裤……)
4、阅读课外书: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播放满文军《懂你》的歌曲,以结束本课
五、反思……
附:(一)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
董永原本是山东高宛县的人。东汉末年,藩镇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至极,而且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翁,闻而怜之,就借钱给他,让他买棺安葬了父亲。于是,董永卖身为奴,进了裴家。(这个情节是正史上记载的,根据当时的社会,是可信的。)
一天董永奉主人之命,外出办事。办完事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丰姿美貌的少妇,上前与他攀谈。少妇说:“你没有娶妻,还是一个光棍;我是个被丈夫离弃的少妇。看能否给你做妻子?”董永是个老实人,在当时社会来讲是个忠仆。他回答这位少妇说:“这件事,我自己不敢自专,须禀告主人”。少妇笑说:“痴郎,你怎么这样的怕主人?既是这样,我与你一同前去见你的主人”。董永乃带着这个少妇,同返裴家。裴翁作主他们的婚姻,令成夫妻。并让他们在一百天内,织出三百匹绢布赎身,做自由的农人。从此天起,这个少妇日夜纺织绢布,快速异常,非常人可及。一百天的前一天,将三百匹绢布交给裴翁,裴翁无话可说,按照他自己说的诺言,退给了董永的卖身契,由此,董永做了自由的农人。
董永方得脱离奴藉,少妇忽然向董永告别,说她马上要走了。董永哭着说:“你为我赎身的恩德,我还没有来得及报答,你怎么就抛下我走呢?”少妇答道:“你我夫妻一场,我也舍不得你。但是,我是银河旁的织女,天帝念董郎孝心,令我下凡相助,今百日缘满,当回去向天帝缴旨”。少妇说完便不见了。现在湖北省的孝感,原来叫德安,即是因为董永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改名为孝感。民间原始讲的这样情节,与后来《天仙配》中的情节不同,但都是崇孝的神话传说。《天仙配》其实是按照这个原始神话传说,夸张成为”老槐树开口做媒“的神话。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是《二十四孝》这本古书中的一孝,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代代以此激励为人要讲孝道。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看过中国的《天仙配》,这是我国有名的以孝为主题的戏剧题材传说。这本《重编二十四孝》,我们应该读读,古为今有嘛!
【《散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1-25
散步教学设计02-09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6-18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4-30
【荐】《散步》教学设计05-15
【热】《散步》教学设计05-15
《散步》教学设计【热门】05-15
《散步》教学设计【热】05-15
《散步》教学设计【精】05-17
【热门】《散步》教学设计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