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22 07:59:0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看》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看》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看》教学设计

《我看》教学设计1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是穆旦对自然、爱的赞美。穆旦的诗歌以浓烈的抒情性,意义的密度,语言的陌生化和内心开拓的深度见长,但他的传统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点像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诗歌这个领域简直无所不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红晕(yùn)忧戚(qī)枉然(wǎnɡ)

  谐奏(zòu)飘逸(yì)坦荡(tǎn)摇曳(yè)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2.作者链接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8226;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

  【交流点拨】用明快、轻松、酣畅的语调诵读。

  (二)深层探究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交流点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2.说说你对第三节诗歌的理解。

  【交流点拨】这一段出现转折:这么美好的景象,却枉然在你眼前掠过;而你的生命、如同这美好景象的鲜活的.生命,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这如何不叫人悲哀。然而诗人随后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诗人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这样浪漫、潇洒的旋律。我们的心也仿佛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

  3.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一节。

  【交流点拨】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是很多古代文人的追求和寄托。但诗人出新,在“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时,又“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更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真切的体验——“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

  四、拓展延伸

  课后找出穆旦的其他诗作诵读,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你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我看》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他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在《我看》这首诗中,我们清晰体会到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

  这是说,在爱的发展中,“你我”的理性的因素仍然在起作用,以致使“主”暗笑,“主”也就是造物者——人类生命本能,包括爱的创造者——自然,他也在暗笑,现在的“你我”太理智了,所以,就“不断地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这个“另外的你我”,就是对于现在的过分理智的“你我”的一种超越,添加之后的“丰富而且危险”,是对于爱的热烈感情的一种抽象性的暗示。“主”的“添来另外的你我”,实际上是说自身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的发扬。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穆

  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体会诗歌的表现力,并注重诗歌画面的展开,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不足之处

  1、语言陌生化的特点没有具体阐述,学生理解内容有一定障碍。

  2、对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导得不多,只是停留在情感抒发方面。

《我看》教学设计3

  一.导入

  高考作文:品味时尚、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争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关键词:时事热点、兽首拍卖、言必古典)

  二.示例

  1.娱乐明星谢幕(《金粉世家》的年轻演员潘星谊、青年影视演员李钰、相声名家李文华、歌手陈琳坠楼身亡、沙僧扮演者闫怀礼)

  2009年6月5日清晨7点05分,央视著名播音员罗京病情恶化,致心脏衰竭医治无效,在北京307医院逝世,终年48岁。央视新闻联播未对此事播报.

  2009年6月26日,一代歌王迈克尔杰克逊因心脏病发作在美国洛杉矶逝世,终年50岁。6月26日当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迈克尔杰克逊在洛杉矶去世的消息。

  2.“我看”角度

  ①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②昨天我们含泪告别罗京、杰克逊,今天我们珍惜生命规划未来;

  ③反思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罗京去世的那天,还发生了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因为罗京是《新闻联播》主持人,当天的新闻一定会有报道,也应该报道,因为,这是对这位26年兢兢业业播报《新闻联播》的优秀播音员的最好哀悼。不能理解难道这些刚刚逝去的生命就不值得关注?我们新闻报道是否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应有的人文关怀,而只剩一具写着“宣传”二字的躯壳,和一堆冰冷的毫无生命力的文字?

  ④为逝者保留身后那分清静,抨击媒体娱乐化报道

  只是为了以更完美的形象出现在歌迷面前而整容,为了与曾虐待他的父亲划清界限而漂白皮肤,结果导致无法言说的白癜风;只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小孩在一起,才招来了贪财小人的构陷。

  在罗京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些网站在现场的拍摄活动及事后图片报道中出现的娱乐化倾向。

  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罗京文静,杰克逊动感。罗京柔美,杰克逊狂野。罗京内敛,杰克逊张扬。罗京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式的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中正平和、从容镇定、潇洒自如或许还有文采风流。杰克逊向世界展示的,是美国式的狂放不羁、动荡不安、自由放任、绯闻不断。罗京是水墨画、是行书,杰克逊是传奇、是地道的摇滚乐。

  三.娱乐大家谈

  学生自由畅谈娱乐新闻

  1.表面上对明星嗤之以鼻,潜意识还是想斜着眼偷看;

  2.过分关注的还是个体隐私,而非娱乐现象。

  四.分组讨论

  1.赵忠祥转型

  观点一:赵忠祥勇闯娱乐圈喜迎“第二春”

  在娱乐圈,良好的娱乐心态是一个艺人得以保持高关注度的保证。赵忠祥数次都能够跨过形象危机,不是别人在帮他,而是他用自己的娱乐心态完成了自救。在还有无数人“十分想见赵忠祥”的时代,这种良好的娱乐心态无疑会让他迎来自己的第二春。

  观点二:赵忠祥主持太尴尬不如急流勇退人

  新版“舞林大会”请来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当主持,我觉得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其实一个人的辉煌期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如果非要靠什么热播节目再现曾经的辉煌,常常会弄巧成拙,甚至连以前曾有的完美形象也会打上折扣。所谓激流勇退,真是很明智的选择。

  观点三:赵忠祥小心引火烧身“晚节”不保

  赵忠祥严肃了大半辈子,终于从一个严肃的主持人,一转身成了娱乐前沿的排头兵,这种飞蛾扑火的勇气可嘉,但是,先且不论此前是否做过“丢人现眼”的事,单就拿5年前的绯闻来炒今天人气的行径,不客气地说,已经够丢人现眼的了。在此,有必要奉劝一下赵老师,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走过来了,最好还是别学娱乐晚辈们的“引火烧身”,否则“晚节”不保,悔之晚矣。

  2.流行歌曲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平易的特点,其音乐语言简单明快,因而极具亲和力;它的旋律、节奏和简单的和声有直接触动人们的情绪与感觉的魅力,其内容来自生活,爱情,友情,亲情,跟我们都息息相关,能直达人类日常生活中丰富细微的情感活动的深处。所以广为大家喜欢和接受;

  流行音乐中大多都充满腻人的脂粉气,无病呻吟.情绪灰暗.格调不高.

  在流行音乐继续飘荡于都市街头的季节,我们越来越期待着用以描述和标示积极精神状态下的情感流行色。

  3.负面八卦:吸毒门(满文军、酒井法子、谢东)车祸门(周杰)、艳照门(陈冠希)、(臧天朔)、牵手门(伊能静)、潜规则、捐款门(余秋雨)等。

  (1)热衷绯闻,是媒体染上了媚俗、庸俗之风,不惜降低文化品位迎合读者

  (2)明星新闻越负面身价越高涨,丑闻经济很病态

  (3)明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4.湖南卫视现象

  是中国最好的省级电视台,节目活泼,拍了个《还珠格格》,也整出“超女”,还引来《大长今》,如今依然奉行将娱乐进行到底的`路子。“超女”和“加油好男儿”等娱乐节目似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将时代文化引向低俗化。

  我们的审美意识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家不会看着同样的食物而一直保持着那份狂热与激情,层出不穷的选秀已让大家疲劳。纵观几年来的选秀情况,2005年是全国选秀的巅峰时期,打造了李宇春的神话,创下了收视高峰,那一届,成就了最多的年轻人。然后,选秀开始走下坡路,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如今,《好男儿》、《梦想中国》等相继停办,只有湖南卫视一直坚持,从收视份额上来说,湖南卫视没了竞争对手,应该再创奇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从“超女”到“快女”,关注度,热度却直线下降,尽管湖南卫视通过自己的其他栏目大肆渲染,通过网络炒作一番,就是达不到之前高度。这些现象表明,类似大型选秀已经走进死胡同。

  中国社会需要娱乐,但不需要媚俗的娱乐和这种盲从的“娱乐狂欢”。对严肃文化应进行重新审视,弘扬高雅文化,活跃通俗文化,限制低俗文化。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艺术走红、低俗艺术泛滥,而传统高雅艺术名存实亡,那中国人就算不差钱也差灵魂了。

  五.教师总结(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娱乐新闻

  1.媒体:娱乐新闻应该坚守道德底线

  ①娱乐新闻低俗、热衷炒作,助长浮躁的社会风气

  ②娱乐新闻低俗、热衷炒作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受到关注

  ③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

  2.明星:端正娱乐圈的风气,才是“正本清源”之举

  3.社会①建立娱乐媒体的行业规范、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②改变娱乐圈受众的趣味,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我看》教学设计4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普通话和别人进行交流,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根据倾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有礼貌的倾听的好习惯,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谈论什么?想不想加入他们的.讨论中?

  二、调查介绍、交流看法

  1、师:看完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的课外生活是怎样安排的?班里的其他同学呢?下面小组长把本小组的情况调查一下并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自己对课外兴趣班的看法,师巡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派代表班上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要说普通话,意思表达得要清楚。)

  三、提出建议,尝试沟通

  师:同学们,参加课外兴趣班有时候的确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他也因人而异,如果盲目的参与太多,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收益。同学们你满意自己现在的状况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把它记下来,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拿给父母(或老师)看,和他们沟通交流,共建充实快乐的生活。

《我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作者与作品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三、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

  (1)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重读的词语;

  (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交流点拨: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4、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5、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五、小结: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表达了诗人对自语的热爱和向往。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诗歌

  2、积累课后生字解词

  3、大小练习册相关习题。

《我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

  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ǎ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ǎn)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年6月,满腔爱国热血的诗人,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三、初读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这首诗。

  2.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节):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自然图景。

  第二部分(3—5节):议论、抒情,抒发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

  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生于斯,奋斗于斯,葬于斯。

  4.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五、深入探究

  1.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

  明确: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

  答案示例:《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

  (3)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六、拓展延伸

  读穆旦的《春》,试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赏析:

  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想到它,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我看》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

  2.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方法。

  3. 3.引导学生放慢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1. 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 2.从理解意象和象征意义的角度鉴赏本课的诗歌。

  【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有许多以春天味题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些?(自由回答)通过大家说的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春天往往带给我们生机勃发之感。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位诗人写的春天。

  【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探险队》《旗》《冬》《穆旦诗选》等,译作《欧根·奥涅金》《唐璜》《普希金抒情诗集》等。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全诗分为五节,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吸入”是关键词。应该是被吸进去。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真是高明的表达。看,仅仅是在看吗?不。真正的诗人不会只用眼睛。还会用触觉嗅觉,调动全部感官。当他写风的时候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他也是鸟,在天空静止,溶入。他也是云,让大地沉醉的流云。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二)问题探究

  1、前四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

  2、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这首诗最后一节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中国传统诗歌喜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穆旦的诗歌也继承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然后才是“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撒向我的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诗中的青草、飞鸟是比兴,青草被春风吹过后,纷纷低头摇曳,而其实远处只要有水的地方因为温暖的春风的到来也势必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潮,多么祥和安宁的图景!“我”与它们“合流”正是情景交融的具体体现。

  【课堂小结】

  在中国文学史上,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作,其中充沛着激情与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春天的傍晚,在瑰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澎湃着青春的激情。

  【课后作业】

  做相关的练习。

《我看》教学设计8

  课题:我看

  授课时间:课时:2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理解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教学重点: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朗读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案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关联。他是谁呢?(生抢答)对,就是穆旦。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他们是叔伯关系。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

  二、作者与作品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歌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三、诗歌背景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第2版)。本诗写于1938年,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四、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红晕(yùn)忧戚(qī)枉然(wǎnɡ)谐奏(zòu)飘逸(yì)坦荡(tǎn)摇曳(yè)揉过(róu)翅翼(yì)勃发(bó)谐奏(xié)挽(wǎ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诗句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

  “我看”一题告知了诗歌的写作视角“我看”,和诗歌主人“我”。而且这一题目能够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我看什么?看到了什么?怎么看等等。

  2、梳理结构

  再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第一节:“我看”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遥想远水的绿潮。

  第二节:“我看”飞鸟滑翔在蓝天,大地凝望流云。

  第三节:思索人的欢乐忧伤在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第四节:向远古哲人致敬。

  第五节:表达对自然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渴望。

  1、第一节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风”拂过青草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春风的柔和和小草的生机勃勃。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吹青低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

  2、第一节诗句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实写: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虚写: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

  3、第二节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4、第三节诗句中的“你”如何理解?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衬托出大自然的博大与万物的丰润。

  5、如何理解“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这句诗?

  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6、第四节诗中的“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有何作用?“咏赞的叹息”指的'是什么?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咏赞的叹息”指的是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7、第五节诗中的“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去吧,去吧”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祈使句句式,表达了诗人让飞奔的生命进到自由之中的热切盼望。反复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达更强烈。

  8、找出诗歌的主旨句,并分析。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点出诗歌主旨,发出渴望与大自然拥抱的呼声,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六、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习方法:朗读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二、深入探究

  1、诗歌题目为“我看”,诗人看到了什么?

  诗人看到了大地春风拂过青草,飞鸟滑翔在蓝天,流云在夕阳的照耀下泛着红晕,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除了“看到”,诗人又有哪些联想?

  诗人联想到远处的湖水泛起青绿,联想到此前自己对这片热土发出过的由衷的赞美以及因它正在遭受着的苦难而发出的忧戚,联想到远古的哲人对这片土地倾诉的咏赞的叹息。

  三、主旨归纳

  诗人通过看到的自然美景,引发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用“我看”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

  这首诗虽然是写实,但由于体验独特,写实中多有新意。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大概不是多数人能想到的。“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来之笔——流云通常不会红晕,而且流云“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隐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写实:阳光照耀,天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五、布置作业:

  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后记: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研室签字(盖章)

【《我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看雪》教学设计02-06

看日历教学设计06-03

看雪教学设计05-28

看雪的教学设计03-08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09-25

《我选我》教学设计05-10

《我就是我》教学设计06-20

《我选我》 教学设计11-21

(精选)《我选我》教学设计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