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太平洋来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太平洋来客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观,了解大潮的成因。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认真观察。
2、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板书课题:太平洋的来客)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为什么称这个大潮为太平洋的来客?
(2)这些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带着下面的问题研讨。
(1)课文主要写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美?用笔勾画出来。
(3)人们为什么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大平洋的来客”?
2、小组交流看法。
3、师生共议,小结归纳。
(1)课文主要写钱塘江大潮,是从观看大潮和大潮成因两个方面来写的。
(2)学生读自己认为美的句子,要读出美感来哟。
三、走进钱塘江,感受大潮的壮观
现在我们就随课文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壮观吧!
1、学生自由读1~7自然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观潮的人心情怎样?
(2)课文是怎样写潮水的特点的?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
A、指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1)投影出示句子:
“‘潮来啦!’观潮台上有人兴奋地喊起来。立刻,上千张面孔齐刷刷转向钱塘江口,一双双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体会划横线的词语,从这里写出了观潮的人翘首等待潮来时的焦急、兴奋的心情。
(2)指导学生用焦急、高兴的语气朗读,指名读、齐读。
B、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1)投影出示句子:(学生说哪里就出示哪里)
a、“这时,东南角江口天和海连接的地方,闪出一溜黑气,一端又慢慢变成白花花的,像一根玻璃棒。玻璃棒渐渐变粗,拉长,不一会儿,化作一条黄白相间的带儿,逐渐变大,堤坝般溯江推来。”这里是从颜色、形状、气势来描写潮水的。注意体会句中比喻句的用法,理解“堤坝般”“溯江”“推来”这些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图片和海浪声让学生感受潮水的壮观。 b、指导学生朗读。
(2)投影出示句子:
a、“潮头像一道白虹,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又如咆哮的银龙,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过来。”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句描写潮头的气势宏大,先把它比作一道白虹,重在体现它的颜色;接着又把它比作咆哮的银龙,重在体现它的声音。
b、指导学生朗读,女同学读前面一个比喻句,男同学读后面一个比喻句。
(3)投影出示句子:
a、“随着潮水的推进,浪涛的轰响越来越大,开初如林涛滚滚,接着便似虎啸狮吼,到近处就像天坍地陷一般。”这里连用几个比喻句,表现潮水推进过程中的变化: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气势越来越磅礴。
b、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得声势越来越猛。
3、让学生从图片、声音中产生直观的感受,然后反复读这几句话,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由远到近)
4、从这几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情景壮观)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比喻,这样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5、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喜欢这个场面?读后有什么体会?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读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在讨论、交流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语言表达方面去欣赏,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6、再次配乐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观。(课件出示)
四、探究大潮的成因
这么美的大潮,你一定想知道它的成因吧!那么,让我们当个小小地质家,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
2、讨论:这样独有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1)读课文第9、10自然段,勾画出有关语句。
(2)课件出示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潮汐)、钱塘江入口处图片,再给学生展示太平洋海水涌到钱塘江江口形成大潮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人们把大潮称为“太平洋的来客”的原因。
(3)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交流讨论。
A、是因为地球、太阳和月亮之间相互有吸引力,地球上的海水就会被吸引得上涨。
B、是因为钱塘江入口处,江身小,江口大,像只大喇叭。
因为有这样独特的条件,所以形成了这样独有的奇观,所以称大潮为“太平洋的来客”。
五、总结全文
1、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先写大潮的壮观,再写大潮的成因呢?
六、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资料、图片。
2、积累描写景物的四字词语。
七、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总结一下吧!
【太平洋来客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赵庄来客散文10-06
家中来客作文12-02
陌生来客作文10-05
陌生来客作文05-11
家有来客小刺猬作文10-10
“天外来客”作文12-07
家里来客啦作文10-29
天外来客作文11-07
小班语言我家来客人教案06-10
家中来客作文(共15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