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检索诗中几个富有内涵的词语的含义——“杨花”“子规”“五溪”。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形象,体会诗人精神。
2、理解文化内涵,把握诗歌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诗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们乍一读来,似乎诗句没有什么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别人呢?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我们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诗句背后丰厚的内涵。
2、探究内涵,把握情感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那么前两句写景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依据注释,先简单说一下诗句的含义:在柳絮飞尽的时候,布谷鸟啼叫,听说龙标要经过五溪。点明了季节及写诗的缘由)
我们读这前两句,似乎没有读出什么情感,那么大家收集的有关诗句中三个词语的内涵有什么?(学生讲述自己查找的内容,老师指出关键条目)
杨花:
风里杨花:风中的杨花飘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变化无定准。
此时的杨花是谁的象征?(王昌龄)
同时,诗人们也纷纷以杨花来表现春天,当杨花落尽时,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华的春景也要散尽。例如,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子规:
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
因此,子规的啼叫增添的是对飞逝时间的感伤,听到它的啼叫让人倍感凄凉。
五溪
东汉大将马援曾率兵与湖南一带的少数民族作战,结果在五溪之间遇到了瘴气(传说中荒凉地带有毒的气体,人畜遇之皆死)。士兵们纷纷病倒,马援当时年龄已经很大,最后也病死于军中。他还写下了一首诗:“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多毒淫!”(马援《五溪深行》)
可见,五溪是一个极其荒僻,极其令人恐惧的地方。并且,这里是王昌龄之行的终点吗?(不是,“过”说明只是经过,王昌龄的归程还不知在哪里)
了解这些之后,大家再来读诗句,你能够感受到诗句中还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华散尽的时节,漂泊无依的友人,难以预料的前途,都笼罩在无限的悲凉之中)
3、紧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这样悲伤的时刻,有什么与王昌龄相伴?(明月)为什么要选择明月呢?
补充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张九龄是岭南人,长期在长安为相,相像家乡海上明月初生,虽然自己与之相离万水千山但可以一齐共看明月。白居易当时身处于战乱之中,虽然与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无论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么?(明月)
而这轮明月上还寄托了什么?(诗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这份思念会与王昌龄相伴到何时?(“夜郎西”,就是王昌龄所赴之处,也同样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说,无论王昌龄走到天涯海角,诗人的这份思念都不会离他而去)
总结:王昌龄在一个悲凉的季节离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这份永不离弃的情谊,会给他带来什么?(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希望)
同时,李白的诗歌虽然是写离别之意的,但依然延续了他的风格,那就是极为广阔的胸襟、视野。从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将之纳入诗中,并以明月将远隔万里的两人联成一体,本身就有着极为广阔的视野。
4、比较阅读:
这首诗还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首句为“扬州花尽子规啼”,大家觉得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相比,哪个更好?(“杨花落尽”,更能体现出这个特殊季节中的悲凉感,有繁华落尽之意)
一个版本末句是“随军直到夜郎西”,大家觉得,与“随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个更好?(“随君”,更能突出诗人与王昌龄之间的情谊)
三、教后记:
在教学中,朗读自然非常重要,我还是让学生注重把语调的变化与情感联系。不过,在这首诗中我还让学生比较了理解诗句文化内涵前后朗读的方式,以及把三个版本的诗歌放在一齐朗读,体会情感的不同。学生从中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短短诗句背后的强烈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教案范文10-06
王昌龄《出塞》教学设计范文10-08
遥此寄致成年的美文10-06
王昌龄《出塞》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10-09
《花儿寄深情》教学设计05-21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07-11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10-06
有关《变色龙》教学设计10-17
变色龙教学设计(通用5篇)10-06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通用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