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7 15:35:2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合集)《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扁鹊治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集)《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

  教学过程

  一、走近人物:知人知面知心

  (一)评头论足话扁蔡

  1.揭题。

  2.学生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关于扁鹊和蔡桓公的人和事。

  3.论扁鹊。

  (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扁鹊的看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对上面三种观点的看法。

  (3)研读扁鹊向蔡桓公劝告的句子,学生说说从这三次劝告中读明白了什么?

  4.说桓公。

  (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蔡桓公的看法。

  (2)根据上面三种观点,说说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或者对哪一种观点有补充。

  (3)想象写话,入境体验。

  ①出示扁鹊的三次劝告和蔡桓公的反应。

  ②小练笔:根据第一次说话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蔡桓公第二次、第三次会怎么说。

  ③师生、生生角色朗读。

  (二)是非功过任评说

  问题一:蔡桓公到底傻不傻?

  1.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蔡桓公真傻。你觉得他傻吗?

  2.学生自由辩论:

  3.小结:有人说,蔡桓公之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病,而是因为——

  问题二:扁鹊究竟该不该跑?

  1.有人说,蔡桓公之死既不是因为他的病,也不是因为他不听劝告,而是因为扁鹊见死不救,管自己悄悄地跑了。你觉得扁鹊究竟该不该跑?

  2.学生自由辩论:

  二、走出文本:得意得言得法

  (一)明其理

  1.说说你从蔡桓公身上领悟到了什么。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简介韩非子。

  (2)这篇课文改编自《韩非子·喻老》篇。故事的前面有这样一段话: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着重理解“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出示学生课前对本文寓意的理解,说说哪个观点比较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抒其怀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教学目标:

  1、学会“拜见、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等词语。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难点: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准备:

  重点词句和词语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你知道这几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吗?(神医)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神医——扁鹊,知道扁鹊吗?(生结合收集的资料介绍扁鹊。

  3、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了解课文,分组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扁鹊几次见了蔡桓公?说了什么?结果怎样?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二)检查自学情况

  三、深入学文,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扁鹊是神医,从哪些看出来?

  2、读后交流出示:

  一天,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过了十来天,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十天后: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

  (1)读了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老师相机补充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知道扁鹊是神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读课文,看看蔡桓的`表现?读后交流

  5、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一而再、再非三地去劝说?

  指导读对话。

  6、扁鹊为什么要跑到秦国去了?

  7、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

  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是啊,病不等人呀,如果你今天不理它,它就会越来越猖狂,从皮肤一直往里面钻,但如果蔡桓公能像一个寓言故事一样——(亡羊补牢)那样子,蔡桓公可能还能做几十年的大王。可是,他没有亡羊补牢。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8、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课内延伸

  1、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2、写后交流

  3、总结: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五、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K29。

  六、板书:

  扁鹊治病

  病在皮肤 不相信

  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 防微杜渐

  肠胃 非常不高兴 听取别人的意见

  骨髓 病死

  共6页: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一位古代的医生,出示图像和名字,师:他是——(生接:

  扁鹊)来,我们一起写他的名字。

  (师板书:扁鹊;生书空)

  2、你们知道扁鹊吗?对他有哪些了解?(指生说)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老师也找了一些资料,看——

  3、课件出示人物简介:(指生读)

  (1)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他总结前人经验,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2)泡泡出示望——看气色;闻——嗅体味;问——问病情;切——把脉搏。

  4、现在,你对扁鹊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指生说)

  早在2500多年以前,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名医”了。(板书:名医)

  5、这位神医是怎样给人治病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他治病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难读的多读几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这些词语你留意了吗?

  3、反馈

  (1)出示字词,师:读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扁鹊、蔡桓公

  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敷烫、几剂、汤药

  第一组:这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板书:蔡桓公

  (同学们留意到“蔡”字了吗?我们来写一写。)

  点击出示:蔡桓公,姓田名午,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诸侯王。

  第二组:都是身体的一部分;从外到内变化。

  第三组:都与中医有关。

  (比较:肠、烫、汤)

  谁来读一读?教师适时纠正读音。

  评价语:你们很能干,不但读得字正腔圆,还发现了规律。齐读。

  (2)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点击课件

  出示句式:

  扁鹊_______________蔡桓公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4次拜见蔡桓公,劝告蔡桓公并请求为他治病。蔡桓公却再三拒绝,以致小病酿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救。)

  (补充板书:治病、拒绝)

  三、抓住“名医”,感悟课文

  (一)过渡:扁鹊是如何劝告蔡桓公的?从哪些地方可见他的确是一位名医呢?请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二)依次出现“劝告”,体会扁鹊的特点。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b.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1.师:我们来当当扁鹊,就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师读旁白,生齐读扁鹊的话)

  2扁鹊大夫,你是用什么方法诊断出大王的病情的呢?(望)哇,你只用了这一招,就能把病人的病看透了,真是名不虚传!

  3.谁再来当当这了不起的神医啊?(其他同学仔细听神医的话,你又能发现什么?)师引,指生读。扁鹊站在蔡桓公身边看了看,不慌不忙地(有点儿着急了;迫不及待地)说——生读扁鹊的话)

  4.听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告,你又发现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扁鹊也越来越担心、着急了。)

  5.师:遭到蔡桓公的连番拒绝后,扁鹊却还要去劝告,从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扁鹊?(为病人着想;以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善良;关爱他人等)真好,你从一个人的言行看到了他的思想。(指生说后,师概括:医德高尚)

  6.是啊,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扁鹊又怎能放弃呢?于是他又一次来见蔡桓公(出示第四句,学生接读)——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师:这一次,他为什么不再劝告了呢?蔡桓公觉得奇怪了,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指生回答)

  7.出示句子: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

  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谁来读一读

  (2)你从这一句中读懂了什么?(蔡桓公的病是从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复杂了;但是前三个阶段,如何对症治疗,扁鹊是成竹在胸的。)

  a.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对,蔡桓公病情的发展程度和趋势,扁鹊了如指掌。

  b.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是的,前三个阶段,尽管蔡桓公的病是越来越严重了,但是该如何对症治疗,扁鹊却是成竹在胸的,真是医术高明啊!

  8.小结: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分析蔡桓公死因

  1.过渡: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给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是病死了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请发挥想象,当当蔡桓公,他会怎样地说?(动作、神态等)

  b.师加提示语,指生读。

  (拍着胸脯、不屑一顾??)

  师:扁鹊只好走了。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扁鹊走后,蔡桓公又会怎样地对左右的人说?加提示语。

  师:此时的蔡桓公,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有病吗?那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也许不以为然;也许鄙视小病??)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感悟“生气”。

  A、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B、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师: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的样子?(怒气冲冲、勃然大怒等)

  b.师:同学们,从他一次又一次地生气中,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固执、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五、学习最后一节

  1、因为蔡桓公的固执,自以为是,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出示:

  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死了。

  2、谁来读?

  3、在死之前,他才想起了扁鹊,于是派人去请他,可是——

  4、小练笔: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交流、归纳)

  六、理解寓意

  1、与其说蔡桓公是病死的,还不如说是他自己害死自己的。他的死,的确令人深思!(像这些小病、缺点、坏习惯、不端正的态度等,都有可能逐渐地酿成大错,我们要懂得——防微杜渐。(师板书:防微杜渐)(在错误或者坏事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制止,杜绝它渐渐变得严重)

  2、机动环节:这篇课文选自韩非的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古文与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比较一下。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七、课堂总结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一条条弯路。寓言故事,就是教会我们做人的很多道理。蔡桓公的悲惨结局,永远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八、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1、把这个故事和你受到的教训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去看看《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不懂的词语。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我知道同学们读过不少课外书籍,特别是寓言故事,对吧。那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另一个寓言故事,(展示课题)20扁鹊治病。看看能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

  4、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扁鹊治病,扁鹊是谁呀?(师生共同简介)

  (2)根据“治病”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5、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

  (二)、读文学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字词,谁来把这些生字读音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提个醒?(如:睬的声母是c,不是sh。)那在写或记的时候又该注意些什么呢?如:(毫---豪雀---鹊……)

  3、采取各种形式的读生字词。并出示文中的词语开火车读。

  4、分组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想好以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把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可以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么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板书设计:

  扁鹊 蔡桓公

  皮肤(可治) 毫不在意

  皮肉(能治) 装作没听见

  肠胃(还能治) 满脸不高兴

  脊髓(等死) 奇怪

  防微杜渐

  不要讳疾忌医

  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三、分析扁鹊的“医术”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四、分析扁鹊的“医德”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五、分析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六、明白寓意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扁鹊有了一些什么了解?

  3、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够称作名医?

  二、激发兴趣,深入研读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能够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那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能够明白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透过看就明白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样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能够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样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他还怎样说?(理解“邀功请赏”)你认为蔡桓公为什么会这样说?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透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明白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样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样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资料?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三、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必须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理解“拜见、理睬、毫不在意、邀功请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3、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词语“讳疾忌医”,提问:有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隐瞒疾病,不愿意医治。)、

  2、提问:你 觉得讳疾忌医是聪明人的做法还是愚蠢人的做法?(愚蠢人的做法)

  3导入新课: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他就做了这样一件愚蠢的事,结果白白送了性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个成语的故事。板题:29 扁鹊治病。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介绍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情况。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扁鹊医术的高超和齐桓公有病不治的愚笨)

  4、提问:谁为我们大致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读文明理

  1、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思考: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扁鹊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蔡桓公的言行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完成表格)

  2、组织全班交流。

  (1)、蔡桓公的病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皮肤——皮肉——肠胃——骨髓。

  (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对于扁鹊的话,蔡桓公是什么态度?这表明了什么?(抓住蔡桓公所说的话体会他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对扁鹊的不屑一顾和自以为是。)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一次蔡桓公对扁鹊又是什么态度?这说明了什么?(抓住“很不高兴”、“没有理睬”去感受蔡桓公的自大和不肯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

  (4)、扁鹊与蔡桓公的第三次会面又是什么情形?(由“非常不高兴”和“连忙”体会蔡桓公的心理: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病情,对扁鹊越来越厌烦,甚至由惩罚扁鹊的念头。)

  (5)、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没有像前三次那样劝他治病,而是掉头就跑?(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无能为力。)

  3、提问:蔡桓公的`结局如何?(课文最后一段)

  4、组织讨论:你觉得蔡桓公事个怎样的人?扁鹊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桓公: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不肯承认自己身上又 毛病。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良好,为人聪明。

  5、抽生复述这个故事。

  四、拓展交流,领悟道理

  1组织讨论:本来事一点点小病,蔡桓公有多次机会可以治愈,却因为他讳疾忌医,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启发?(认识到听取别人的意见、正视自己的毛病的重要性。)

  2、启发思考:“讳疾忌医”中的“疾”并不单单指我们身体上的疾病,还包括我们学习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讳疾忌医”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在我们的身上经常出现,你能就此做一下自我检讨吗?

  3、总结:一点点小毛病如果不加以改正,就会越积越严重,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愿同学们都能正视自己,用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使自己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内容,体会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结合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特点,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起死回生》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短片,揭示课题,

  二、了解扁鹊,初识名医

  1、生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2、齐读形容医术高明,医德很高尚的成语

  三、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3、回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题眼扩展法、串联法等)生汇报

  四、研读词句,揣摩人物特点

  (一)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1、默读课文,找出能证明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2、生汇报谈理由感受

  3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语气

  4、填写扁鹊专用诊笺,观察这份诊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病情、治疗方式以及拜见时间三方面来谈)

  5、交流: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去提醒?

  6、教师引读扁鹊拜见蔡桓公说的话

  (二)体会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1、交流问题: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2、指导朗读

  3、扁鹊第三次拜见,蔡桓公非常不高兴,等扁鹊走后他又会对左右的人说什么呢?

  4、想象一下,临终之际,蔡桓公会说些什么?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5、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能否用上一句俗语来说说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类似的人类似的事呢?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

  2、请你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写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他会如何回应?

  【板书设计】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固执己见

  医德高尚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扁鹊的故事:20xx年前,我国有一个名医,叫作扁鹊。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看到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一打听,才知道是太子刚刚去世。出于医生的好奇,扁鹊询问了太子的病症,扁鹊由太子的症状判断太子还没有死。就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并称扁鹊为“神医”。

  师:听完故事后,大家一定有不不少收获吧!你想和大家交流交交流什么?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还有另外一个医治病人的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扁鹊把这个病人治好了吗?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的疑问,准备与大家交流。

  4、检查朗读,指正读音。

  5、交流自己的疑问,师巡视,参与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老师刚才在同学们中间参与了一些小组交流,发现同学们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在这篇课文里为什么称扁鹊为名医?要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做呢?对,就是把课文认真读一读,并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1)学生组内学习交流。

  (2)班内交流。

  (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着重从扁鹊的动作和语言上讨论)

  2,看来扁鹊的确是个神医,简直有透视眼,神乎其技。那蔡桓公身边有这样一个神医,为什么还是病死了呢?那就让我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吧。(着重从蔡桓公的态度和心理上讨论)

  (四)拓展

  蔡桓公的死真是让我们深感惋惜,如果你就是20xx多年前的见证者,你就是蔡桓公的左右手,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幕又一幕,你会怎样劝蔡桓公?赶快拿起笔在书上写下来。(学生汇报)

  (五)指导朗读:

  现在我们对课文有了这样深的体会,并且知道了要学会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已见。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相机对读书的同学发问,如这位扁鹊,你为什么要不断提醒蔡桓公治病?这位蔡桓公,你后悔吗?为什么?)

  (六)延伸:故事新编

  作为神医,扁鹊没有治好蔡桓公,他有遗憾吗?作为一个君王,不能长寿,蔡桓公后悔吗?如果时光倒流,故事会怎样发展?结局由你来定。

  附:板书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完整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2、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简介扁鹊。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他创造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这一切都说明扁鹊是个了不起的医生。可就是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怀疑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导生字词。

  3、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与就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放在了故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拜见”、“名医”。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在课文中一定还有很多句子能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小会,说:“大王,据我看来,你的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你从哪看出他是一位名医?(站了一小会、小病、发展)(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d、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这句话中怎么看出扁鹊是位名医的?(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e、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读一读这句话。

  师:扁鹊一次一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眼看着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以至无药可治,作为一位宅心仁厚的医生,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惋惜、可怜)用这样的.心情读这句话。

  师: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的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能成为医)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一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位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与蔡桓公死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师:请你们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的高明!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d、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师: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师: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的拒绝了扁鹊为他治病的请求,最后,蔡桓公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6、可是扁鹊为什么又跑走了呢?

  7、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会对周围的人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学生交流,老师归纳,后悔莫及、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四、理解寓意,拓展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可以得到哪些教训?(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五、布置作业

  扁鹊治病反思

  《扁鹊治病》一文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上学的时候学习古文,总觉得蔡桓公是死于自己的固执己见,可是在准备这次讲课,仔细的阅读课文时,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讲课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如果老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就只能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只有牢牢抓住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课后,询问办公室老师对这次讲课的意见,他们都说有进步了,就是对学生的引导有点牵强,所以讲到后头时时间紧了。本来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是已经下课了,只能把它作为作业布置下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9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_____________学射;纪昌学射___________。

  3、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⑵ 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时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三、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四、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有趣的寓言王国,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会是谁?(扁鹊)大家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吗?

  播放故事课件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听完了故事,同学们想读读课文吗?请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名医扁鹊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不听劝告结果死了。)

  板书:扁鹊 蔡桓公

  三、读悟感知

  2、过渡:扁鹊被大家尊称为什么?(名医)从课文里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看出扁鹊医术高明,真是一位名医啊!

  这样一位名医却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奇怪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来寻找答案吧!我们分组来合作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一来学习。这边的三个小组围绕问题二来学习。

  3、谁来说说你们准备采取什么方法学习?(先读课文,再划相关的词句,最后再说一说)

  过渡:好,谁先来说。

  扁鹊开始的态度是求治。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去拜见蔡桓公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这三个拜见看出都是扁鹊主动去劝告蔡桓公要及时治病,还说明了扁鹊医德还非常的'高尚。

  4、谁找到了扁鹊劝说的句子。

  (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些句子?(诚恳劝慰)

  大家来比较蔡桓公的病一次比一次严重,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语气一句应该比一句更关切更焦急。谁来读一读,请你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6、对于扁鹊的诊断,蔡桓公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非常不相信。)

  他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真是胡说,我身体好好的。太生气了。很愤怒不以为然)

  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气愤,不以为然)谁来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7、还有吗?扁鹊第二次劝他,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

  理睬他。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这些语句看出蔡桓公是怎样一个人?(非常固执)

  8、扁鹊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不治)第四次老远看见蔡桓公就掉头走了。

  他这时心里在想什么?(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即使是再有名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9、蔡桓公后来的态度是怎样的?(最后终于相信扁鹊是真正的名医了)。(五六天之后,蔡桓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请”这个字看出来蔡桓公相信了。

  10、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他的病吗?(不是)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

  蔡桓公的病经过了几个阶段?(4个)谁来说?

  病情

  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只能等死

  确实不是

  把这几个词放回文章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病不及时医治会成大病,不要讳疾忌医!)

  把这几个词放在生活中,你想到了什么?(小的错误不及时改正会酿成大错——应该防微杜渐)

  既然不是病,那是什么?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和蔡桓公对对话。

  (1)蔡桓公,你太固执了。

  (2)蔡桓公,你讳疾忌医,结果害了自己。

  (3)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那样,你就不会病死了。

  (4)蔡桓公,你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应该学会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思维拓展。

  学完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名医) 蔡桓公(病死)

  求治 不信

  不治 相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2、练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寓意。

  2、编写病菌入侵记。

  教学过程:

  一、解题:《扁鹊治病》这个题目要抓住哪个字理解?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三、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父王,前两个月您还体健如牛,怎么突然就抛下我们走了?(相机指导朗读)

  (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是我杀了他,为此我还写了一篇《病菌入侵记》,咦,我的《病菌入侵记》呢?完了,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同学们,你能帮我重写一篇吗?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帮病菌写《病菌入侵记》吧,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

  a、《病菌入侵记》的主要人物?

  b、病菌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c、病菌入侵时发生了哪些让它担心的事?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再试着和同桌说说《病菌入侵记》,说的时候,可以按如下方式说: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有一天,我来到蔡桓公身上,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叫扁鹊的.人,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我,并对蔡桓公说他的皮肤上有病,要是不治,会向体内发展。我一听,吓的两腿发抖,这不是要了我的命。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蔡桓公居然不相信名医扁鹊的话,我逃过了第一劫……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感悟寓意,指导朗读。

  4、请几位同学说说《病菌入侵记》。

  四、完成填空。

  五、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像蔡桓公这样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六、作业。

  1、先把《病菌入侵记》讲给家长听,再和家人一同演一演,最后写下来。

  2、搜集成语故事,周末出一张成语故事手抄报。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本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这篇寓言故事耐人寻味,有着多元的寓意,从蔡桓公的身上,我们分析出:刚愎自用、太过固执就没有好的结果;还可以读出应该防微杜渐,把“毛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严重。

  一次次通读课文后,中的两条主线显现出来:一条是扁鹊劝蔡桓公的句子,一条是蔡桓公明知扁鹊是名医却不倾听别人建议的几次语言和神态的表现。教学中,两条主线并进,更能深入理解所蕴涵的道理,对于文本,也做到了多元化解读。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此,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这一特点,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来一次“亲密接触”,使学生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拜见、肠胃、汤药、骨髓、医治、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通过读重点句段、分角色朗读,能说出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

  3、结合“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等词语,说一说从寓言中受到的启发,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

  4、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读重点句段、分角色朗读,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了解“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的意思,明白寓意。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复习寓言,课题质疑

  1、猜成语激趣

  出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图片,学生猜

  2、复习寓言,引出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

  4、师出示扁鹊资料,学生积累词语。

  (中段的课程标准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积累词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词语的积累,还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说内容。

  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改变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一)认识扁鹊

  1、最能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是那些句子?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读,出示治病过程。

  3、出示四诊法

  看来同学们都把治病的过程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扁鹊那时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医的手法,也就是望、闻、问、切。(出示四诊法)它是扁鹊创造出来的。望就是看气色,闻就是听声音,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按脉搏。

  4、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点红: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你的观察很仔细。是啊,望这种方法是最难的,扁鹊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领可真是()(板书:医术高明)

  6、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发现什么?自由读读。

  7、指名说(着急、担忧)

  8、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分三次逐次指导朗读,一个读好才到下一个读,最后齐读)

  9、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指名说

  10、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板书:医德高尚)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有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让我们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

  4、学习三次表现

  ①指名读第一次。(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引导:所以你不以为然地说、毫不在意地说——)

  ②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读(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说话,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没有理睬)

  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说一个,读一次。

  (引导:他很不高兴地说)

  ③这一次(指着扁鹊说的第三句话)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出示第三句)(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翻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引出成语“讳疾忌医”

  5、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以致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3、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教后反思】

  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词语教学设计所有的活动,在每个学习环节的设计都清楚明白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学习、积累词语,训练语言得到落实。一开课从寓言的复习引入,再通过图画激发学生兴趣整理学过的寓言,然后通过课题的学习归纳出关于医生医术高明的词语,让学生抄写积累。

  接着通过重点段落对词语的归类学习,让学生对扁鹊的病所在部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归类体会,反复朗读体会病情的日渐变化。又从病情的变化引出三次对话,通过反复研读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立体感知,从而得到饱饱满满的体验。总结课文也抓住重点词语讳疾忌医、防为杜渐总结课文。在最后环节拓展活动时也是紧紧围绕词语的训练活动进行。通过各个活动让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不能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要学习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不足之处:本节课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环节抓得不够,只停留在了表面,学生没有读出扁鹊的着急与担心,我也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与示范。以后要重视范读,自己要先读好,才能指导好孩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简介主角。

  1、一位古人踏着时光的隧道来到了我们身边(课件显示头像及名字),他就是——扁鹊(齐读)。

  2、这位古人到底是何许人士,让我们从这些成语里猜想一下。(自读)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3、你们从这些成语里知道了扁鹊是一个什么人?

  4、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

  5、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6、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不要

  讳疾忌医

  要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5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先做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图片2、3、4)大家看看,这几个成语有一个共同点,(引出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5)

  2、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6)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读一读课文吧,在读之前,老师也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那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简介扁鹊、蔡桓公7、8、9、10)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11)

  (三)细读研讨(那我们就来一起再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大家有没有兴趣?)

  1、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认真思考:你眼中的扁鹊或者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找有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2、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扁鹊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12)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精湛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蔡桓公呢?找出有关句子。(相机板书: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什么态度?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13)表格中提示,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见面。(表演过程中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

  其他同学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咬牙切齿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怒火冲天恼羞成怒拍案而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火中烧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出示课件14)这些词语都可以描写人生气时的样子,我们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可扁鹊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当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蔡桓公只能等死。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谁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15)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0-12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1-01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10-07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模板(通用6篇)10-06

《扁鹊治病》教案08-26

扁鹊治病教案01-09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03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教学设计05-12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通用17篇)12-15

《扁鹊治病》听课反思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