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的略读课文,课文先写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明确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科学治理黄河的方案。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重组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从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的教训中受到的启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原因及治理的方案
教学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c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了解导读要求
1、出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字形的河吗?对,这就是黄河,这是从百度文库上找到的资料,上互联网也是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黄河吧(看视频)
2、看完刚才的视频,你们有什么说的?(黄河变了,他是怎样变化的?)
3、是啊,他是怎样变化的呢,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带着深深的思考读
4、略读课文可以围绕导读提示来学习,谁来读读导读提示,看看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出示导读提示)
5、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这是问题1,问题2是?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正是本课我们要解决的,现在先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要多读两遍。2、思考黄河的变化及原因,可以用笔在课文里划出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学生自由读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变化
1、老师先考查你们自读课文的情况,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先请女生读左边的词语,再请男生读右边的词语。
2、读完这些词语,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左边的词语描绘的是——,右边的词语述说的是——)
3、谁能用这一组词语来回答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黄河变化前————适合————,课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变化后山地——————让老百姓————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再读这一句: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摇篮、祸河)这就是黄河发生的变化,第一个问题解决了
三、借助说明方法,了解成因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这在课文第几自然段(6)
2、谁来说说第一个原因。对,这是自然原因造成水土流失,板书:贺岁土流失
3、第二个原因呢?这是人为原因。这一大串的解说用一幅悬环图来表示就更明了了,现在谁能根据这图来说原因。(课件)水土流失也更加严重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结果黄河流域的生态越来越差。
4、这一日日、一年年,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泥沙沉积,河床增高,————使他成了一条悬河。(课件)这悬河该怎么理解,这里的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条?我们来看图片,了解一下悬河是什么样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的(课件)
5、悬河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句子
6、大家发现了吗,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许多的数字,你觉得,那个数字最让你触目惊心?虫这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7、在这里还有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正是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句子变得更准确、更严谨、更生动了,让我们与黄河走得更近了,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四、拓展延伸,提出治理方案
1、黄河的`水患使两岸老百姓叫苦不迭,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这在课文的最后一段,同桌交流,并概括出科学家提出的治理方案。1是2是————那是你提出的建议,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保护黄河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黄河今后将变成怎样。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身边,从关心身边的让我们那些内河开始,来欣赏福州内河的风景。(课件)曾经它们是这样————,现在它们变成了这样————,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3、同学们,我们的福州变美了,课我们的黄河还在叹息、呻吟,让我们也为母亲河尽一份义务吧,为黄河画一幅公益宣传画,配上文字、标题,呼吁更多的人来关心黄河、保护黄河。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治理
摇篮——————祸河
水土流失
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要重在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方法自学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课上下来感觉老师说得太多,学生自主体现得还不够,因此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但在词语学习的环节中,利用词语归类,学生发现,再利用词语说黄河变化前后的景象,既读了词语,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个环节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
(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
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
(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
(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
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
【板书:前】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
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xx年…苦难”)【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
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
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
(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
(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
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
(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
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
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
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
(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
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
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
(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摇篮祸河
(前)(后)
原因
自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搜集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听钢琴曲《黄河大合唱》,问:这首曲子是歌唱什么的?板书:黄河2、出示课件,师一边指示看地图,一边介绍黄河。
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黄河的歌曲,有关黄河的诗句,有关黄河的歇后语等。你还了解有关黄河的哪些知识。
自古以来,黄河被人们歌颂,赞扬,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黄河正经历着惊人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板书完成课题,学生读题。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1、围绕提示,自读自学。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参考《字、词、句段篇章》
2、学文(1—4自然段)
⑴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摇篮
找出说黄河是摇篮的.关键词。板书: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2)人们又把黄河叫作什么?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祸河
读句子,看图片,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触?是的,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文中使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同学们平时在写作时也要适当使用这种说明方法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补充资料(痛苦的回忆)
引读第2自然段(反问句式):看到这些数据,人们不禁要问:……,(换成肯定句式)我们不禁要说:……
(3)指导朗读这部分,分男女生读,写摇篮的语句读得舒缓平静,写祸河的语句读得严肃,震撼。
3、学习第5自然段
黄河变成这样了,和黄河自身的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边看图示边默读第5自然段,找找黄河有什么特点。
老师讲解图示,理解“悬河”
学生齐读课文,交流小结: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4、学习第6自然段
现在我们再去深入地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吧。小组合作,读文填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根据“摇篮”的关键词,小结出“祸河”的关键词,板书:气候寒冷森林毁灭水土流失
理解句子“更严重的的是”,总结出这句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恶性循环)
5、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黄河从摇篮变成了祸河,那人类应该为黄河做些什么呢?
读语文书上的资料袋,自由谈。
读课文,小结出黄河的治理:板书(理解:数管齐下)
1、牧林为主
2、规划用地
3、修筑水利
四、迁移延伸
1、治理黄河我们作为小学生暂时无法做到其中的任意一项。但保护黄河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也该做点什么呢?就让我们做一个宣传员吧,人人争做“鹤湖小号角”,把关于黄河的知识讲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听,把保护黄河的宣传语到处传播吧!
2、交流保护黄河宣传语。
五、总结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后来由于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等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大声呼吁(指屏幕):同饮黄河水,共保母亲河!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xx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2、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一、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播放课件:
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二、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指导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三、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3、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五、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读课文及课后“资料袋”,以一分钟即兴演讲的`方式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六、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1、学生小结学习方法与收获。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在“展示台”进行交流。地处黄土高原地区的师生,可结合本文的学习和国家、地方的有关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计划生育”、为治黄移民等),开展向家长、亲友、邻居进行宣传的课外实践活动。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在词汇量上,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前文,激趣导入
师:咱们上节课学习了哪篇课文?生:自然之道。
师:从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来谈一下。
生1: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生2: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师:我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同学们都咱们都是炎黄子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对于黄河你有哪些了解?
生1:我国的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生2:黄河上游躲在峡谷中流动,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
生3:中游绝大部分流经黄土高原,年平均流入黄河的泥沙约16亿吨,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师:这个图片是什么?生:中国地图。师:这两条线代表什么?生:长江黄河。引出“几”字形,加深理解。
师:老师相信你们在课下一定是对黄河做了一番了解,才可以回答的这么棒,来为自己鼓下掌吧。
师总结对,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可是很多年以后,黄河变了,成了一条祸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默读下课文导入,看看本课学习目标有几个。
预设:生: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有什么启示。
师评:你真会读书,相信你已经对课文知识有了一个很好地理解了。
师:接下来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读通句子。概括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接下来咱们看一下字词,老师相信字词也一定掌握的很好了。哪个同学读一下。
字词:经营 限制 乃至 媲美 侵蚀 开垦 折腾 忧患生息 繁衍河床
频繁 悬河 流域 苦难 六亩 祸河 不折不扣 叫苦不迭
生读,领读,同位相互读一下。 师:读的声音真洪亮,关键是非常准确。
师:谁来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黄河有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祸河,人们正在治理它,黄河变好的美梦一定可以实现。
师:黄河曾经是一条“好河”,那里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后来由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人们无限制地开垦,致使黄河凶猛暴烈起来,变成了一条“祸河”,现在有了治理黄河的方案,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三、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师: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你们,通过自读课文,来解决刚才课文导入里的学习目标。Ppt呈现三个问题。
师:不过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1.自读自悟圈点勾画相关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代表汇报。生开始读,师在课堂走动,提示,解决学生的疑问。此环节3分钟。
四、共同探讨,解疑答问
1. 黄河发生了变化,变化前是什么样的呢?
师:大家讨论完了吧,好,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好吗?哪个同学想说一下?
生:黄河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后来却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什么是摇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摇篮是小孩子睡觉的地方,现在是指发源地。
师:“摇篮”是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休息、睡觉的地方。我感觉“摇篮”应该是温馨、舒适的,就像是美美甜甜地躺在妈妈的怀抱中睡觉,让人看了有一种幸福的感觉。这里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我想是为了告诉人们黄河是人类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生:说来话长,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媲美”就是比美的意思,就是说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良好,就像现在的江淮流域一样美丽富足,是个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地。
生: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代自然条件更好。”
师:你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这句话说明这里很适合动植物的生长活动,也一定会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耕种,老天爷照顾,还有良好的土地,人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快乐。
生:这句“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因此”表示的是因果关系,正是有了前面这些条件,这些的祖先才会选择这里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师:刚才听了×××的话,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人们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生活、耕作的景象,你们有没有出现这样的场景呢,向大家描述一下。
生:在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农民在田地里自由耕种,渔民在船只里满载着捕鱼的收获,妇女们在家里纺织,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谈,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人们是那么幸福,无忧无虑。
师:×××把数千年前到数万年前的黄河流域描述的这么美,这么好,那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应带着美好的感情读。生:读的'时候好像眼前就有这样的景象。
生:“媲美”应该读的重一些。师:你们能读出来么?生:能。师:谁试一试?
师:×××读出了美好的黄河流域,让我们感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后来它却发生了变化,怎样变化的呢?
生:课文中这样写的“人们都说……苦难”从这一段说明了黄河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它在近20xx年来却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生:课文中列举了数字,“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这些数字说明黄河发生了变化,给人们带来了苦难。
生:这里用“深重”来描写苦难,再加上前面的决口、改道,让人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好像要透不过气来了。
师:那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呢?生读文。师:你是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的?生:“竟决口……26次”读得稍快一些。“深重的苦难”读的低、慢,表示我的心情很沉重。
生:老师,我不明白这里“表现”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
师:谁能帮帮他?
生:这里把黄河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说明黄河虽然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是人民并没有忘记她是中国人民的摇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黄河的儿女将永远把它视为神圣的母亲河。
师:我相信,黄河听了你的话,也会为你对她的热爱而高兴的,×××你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大家要像×××一样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问。大家鼓励鼓励他。生鼓掌
师:谁还想说?
生:读了这一段“可是……忧患”我知道黄河由“摇篮”变成了“忧患”。
生:从“凶猛暴烈”这个词能看出来她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一样在发着脾气,还有从“叫苦不迭”这个词说明人们在不停的叫苦,也就是黄河一直折腾,不让人们得到安逸。
3.师:黄河有好河变成了祸河,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中“黄河……大水灾“这一段知道了是由于泥沙多使黄河形成了悬河。而悬河的决口是使人们受到灾难的直接原因。
生:读了这句“据……原因”我知道黄河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二是……。
此处师呈现ppt,自然和人为原因。
生:人们越开垦,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肥力就要下降,农作物就要减产,人们就更要开垦耕地,水土流失就更严重。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长此以往,人为地造成了恶性循环,给母亲河增加了负担,使她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师:这里用了这么多的越字,有什么含义吗?
生:连续用了12个越字,强调了人为因素造成了黄河泥沙的增加,以事实为例分析透彻,点明了人类的肆意破坏才是黄河变化的罪魁祸首。
老师板书: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师:考虑一下是单个原因造成的,还是两方面呢?哪个又是主要原因呢
生:两个方面,人为原因是主要的原因。
师总结:黄河有好变坏,首先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其次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过究其实质,人类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正是人类无节制的肆意开垦放牧和采伐。才使本来就糟糕的自然坏境变得更恶劣。在这种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之下,黄河泛滥成灾,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出示ppt
4.师:供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黄河,由于人为的因素而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读一读最后一段,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治理的呢?
生:“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他随心所欲流进黄河”。
师:奥,治理黄河的核心问题,就是治理泥沙。
师:此处用了个词不折不扣,不折不扣什么意思啊?造个句子。
生:不打折,表示完全,十足,彻底。
师:你们以前还学过不-不-的词语吗?
生: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上不下,不依不饶,不见不散。
生: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师:为什么是自杀行为呢?
生:破坏森林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快的直接原因,而破坏森林的又是人类自己,这不是自己毁掉自己的自杀行为吗?同时点明治理黄河的办法。
师:科学家亲自为治理黄河设计治理方案,一定要,尽快等词表明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决心和信心。那你们谁来读读,得用什么语气来读?(坚定有力)
师:读的真有力。大家课下都搜集资料了,黄河从一条好河,变成了祸河,但是经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黄河正在慢慢的变好,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同学们来说一下现在的黄河又有那些变化呢。
5.还记得第九课的自然之道,是我们懂得了要遵守自然规律,否则就要受到惩罚,通过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通过你们学习了解了这么的资料,你们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从破坏森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得出,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她能从文中的一句话,总结出一个道理,懂得了怎么做,真会读书,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师:现在人们已经收到了惩罚,是不是啊?
师总结感受: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心头的利剑。让我们关心黄河母亲,关注环境保护,充分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拯救我们身边所有被破坏的自然环境。
6.点明写作方法
师总结:本文通过列举调查数据,科学研究结果等大量事实,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有好变坏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使我们清楚的了解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那么咱们以后在写作中用事实来讲道理的时候也要借鉴这篇课文的写法。呈现ppt。
五、拓展与探究
(师:无数的科学家为母亲河的健康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那么,当这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遇到困难,无法自拔时,我们作为黄河的儿女应该怎么做呢?开动一下脑筋想一想治理黄河的办法。
生:老师,我长大了之后,培植出一种粮食作物,让它在黄土高原安家落户,既能给人们提供生命的粮食又能够起到固定泥沙的作用,使它不再进入黄河。
生:我要在船下安一种装置,把泥沙重新带回中上游。
生:我会培养一种藻类植物,形成网状结构,起到做过滤泥沙的作用,不再让泥沙流到黄河中下游。
生:我想发明一种药水,每当连降暴雨,黄河咆哮时,把它投入水中,使它遇到水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温顺、平缓、不给人们带来灾难。
生:我以后要发明一种仪器,能够控制天气,不让他连降暴雨,不至于水量增大,水面升高,造成决口,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师:同学们的注意都很棒,相信在咱们的共同努力下,黄河一定会再次成为摇篮。此处呈现ppt。)黄河的诗句吧,世界地球日。
此处绿色字体的内容,如果时间够用就讲,不够,就略过。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了解了许多关于黄河的知识,也懂得了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的爱护大自然,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拓展作业
1、摘录好词句
2、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也有一些河流,我们应该怎么保护他们,让他们永远美丽动人呢?请大家在课下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河流的环保标语,比一比谁写的最有号召力,最能打动人心。(自选)
板书设计
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大量减产----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8
一、聚焦“摇篮”
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
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你想到些什么?
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二、检查预习,明确自学任务。
1.正音:*媲美 繁衍 侵蚀 开垦 *折腾 不折不扣[多音字正音规则记少不记多。]
2. 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三、提炼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谨严的思路。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
2.1 自然段
(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 )的黄河
(2)每一次决口,多少房屋良田被毁,每一次改道,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又是怎样的黄河?
(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
(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
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
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
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
(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四、细读6自然段,感受启示。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
(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师生配合读。
能向后推推看吗?
究竟谁是背后的黑手?
五、创设情境,说说启示。
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吁。假设你作为其中一位,见证了黄河的沧桑变化,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搜集黄河资料,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2、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黄河的资料,谁来分享一下。
2、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黄河的图片。【课件】看,在中国地图上这条像“几”一样的河流就是黄河。黄河是多么的蜿蜒曲折,气势磅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课文很有帮助。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想一想它向我们提出了哪几个问题,
1、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变化 原因 治理 启示
四、自读自悟
接下来,请孩子们带着阅读提示里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课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写自己的体会。开始吧!(小组交流)
五、反馈交流
(一)、感悟黄河的变化过程
1、哪些自然段写黄河的变化过程,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是怎样的?
2、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孩子们看,这就是昔日的黄河【课件】向往吗?谁来试着读读这段话?难怪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可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我们的民族就像小孩一样在黄河这个温馨、舒适的摇篮里逐渐壮大起来的。
4、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变得怎样了?
6、你觉得此时的黄河像什么?他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7、“黄河在近20xx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从这些数字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8、【课件】你们看,黄河发大水了,洪水冲毁了人们的房屋,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人们会怎样诉说心中的苦楚?像这样人们不停地诉说心中的苦楚,就叫叫苦不迭。
9、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不仅令我们震惊更令我们心痛。此时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忧患)。
10、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了?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课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二)、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是为什么?谁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有几方面?
1、学生汇报(这两个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什么?)(板书: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2、对这两个原因,你怎么看?谁是主要原因?【课件】
3、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就像课文里说的(最后一句)。你的心情如何?
(三)、畅谈体会
【课件】黄河,曾经是摇篮,如今是忧患。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孩子们,你们意识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也都意识到了,保护黄河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行动起来。(板书:保护环境)
(四)、知黄河的治理方案
1、请大家看看课本41页的资料袋,还有课文的第七自然段都是写治理黄河的办法。要想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什么?(板书:管住泥沙)
2、小结。
六、拓展延伸
1、小练笔: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的学校、小区、木兰溪等。请你选择一处,写写它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两三点建议。
2、小结:这节课,我们读懂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也懂得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摇篮 忧患
原因 自然 社会
治理 管住泥沙
启示 保护环境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对黄河了解多少?
2、看来,孩子们对黄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课文,它对黄河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介绍。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设计理念】
在和谐谈话中了解黄河,激起学生学习欲望。通过质疑也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新词。
2、认读生字、新词
亩 祸河 乃至 侵蚀 开垦 经营 不折不扣
① 自读
② 指名读
③ 在这些词中,你认为哪些词容易读错,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多音字:折)
④ 齐读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概括)
【设计理念】
通过初读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了解,也疏通了阅读障碍,有助于深入解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理解作铺垫。
三、默读课文
思考
1、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波浪线画出来。
2、黄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用()括出来
3、引导学生汇报。
(1)过去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
(2)后来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 ),成了多灾多难的( )。
4、指导学生体会句子
(1)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
黄河在近20xx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3)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5、插入相关黄河发生变化的图片。
【设计理念】
引领学生观看图片,挖掘文中重点词句展示。体会黄河变化的原因,让学生理清各个小原因之间的关系,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
四、分析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和课后的'资料袋,了解我们治理黄河的办法和社会各界的努力。
① 指名学生说
② 理解“数管齐下”
【设计理念】
学生了解了黄河的现状,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参与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献计献策,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五、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保就在自己身边,要从自己做起,真正提高环保意识。
六、作业。
设计一条保护家乡河的环保标语,比一比谁的标语更有号召力,最能打动人心?
【设计理念】
以实际行动让学生亲历感染人们,无声胜有声。真正做得课内得法,拓展于课外一课一得。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 摇篮 原因
现在 忧患 变化 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教学内容
课 型:独立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认识8个生字,并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会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想看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古老的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抚今追昔,在泱泱中华大地上,在亿万民众的心理。黄河有着那么多动人的传说。黄河不仅是中国的第二大河,而且早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前,那里的自然条件就十分优越,我们的祖先就选择再那里繁衍声息,黄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为 75.24万平方千米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起源于青海省巴额喀卡山脉,自东流传青海、四川、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内注入渤海,黄河上游多流经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可供发电,中游绝大部分分流传黄土高原,年平均注入黄河的泥沙约16 亿吨。黄河水色浑黄,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每年沉积在河底的淤沙有40亿万吨之多,致使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极易造成水灾。
师:(停止课件)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知道黄河除了叫母亲河,还有其他的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这个问题,并解决生字新词。
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谁能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黄河还叫什么河?)
生: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说的很对,能再简练些吗?
生:祸河
师:(板书)看着这两个名字,你会有什么问题吗?
生:黄河怎么由母亲河变成祸河了呢?
师:这位同学问题提得非常好,你们看如果把你问题中的问号去掉,母亲河和祸河由一个词“黄河”来代替,这不就是课文的课题吗?能抓这文章来提问,非常棒,今天老师再教你们一招,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出示课件)
按课文内容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
指两名学生读{ 可以紧扣课题,也可以紧扣中心提问,还可以紧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提问。另外,提问时还要注意根据课文的学习要求来提问。}
三、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那些问题你不能解决?
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生边说、师边板书)
生: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生: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生: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三个问题,看第一问题,要想知道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就必须知道变化前及变化后的黄河各是什么样的,对吗?(板书:前后)
生:对
师:变化前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茂盛,土地肥沃
师:那么书中又是怎么写的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数千年……自条件更好”(p39~3)
师:非常准确,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正是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
生:想
师:(播放课件)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
生:美
四、精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
师:原来的黄河也是这样的美,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声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那些变化呢?请同学默读课文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黄河在近20xx年……苦难”
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给人们的灾难,还有吗?
生:泥沙最大
师:大到那种程度?能用书上的文字说一说吗?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那么,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68倍、16亿吨、12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也过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师:黄河还发生了那些变化?
生: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播放课件)解释:河床高于地面,原员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师:黄河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因而现在人们有称它为祸河,那么,黄河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引导总结:①社会②自然
师:要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关键要把什么管住?生:把泥沙管住
五、整体读文,自由练笔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默读课文第7自然段。
生;读并回答问题(师板书后出示课件①②③)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设计怎样的治理方案呢?
生想、说、写、读
六、总结全文
总结:1、通过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
2、学了本课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3、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但老师更希望你们在今后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像作者这样能和用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有信心吗?那就多找一找有关说明文体裁的文章读一读吧!
七、板书设计;
< 治理方案
母亲河 祸河
(前) > (后)
自然 社会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2、你能背诵哪些关于黄河的诗句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千里黄河此一弯,寒风激浪射潼关。——唐太宗
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但它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是怎么变化的。(板书课题: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二、自读质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质疑)
三、探究交流
(一)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谁能用文中的词来说说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板书: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河沙
(二)全班交流
1、谁能找到文中描写黄河原来样子的句子?愿意读读吗?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出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再来读这段话“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说明了什么?(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板书:自然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案吗?
(这么多方法“数管齐下”“管住泥沙”,相信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四、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同学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但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将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自然环境好)
后来————忧患(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水土流失(自然:气温转寒,暴雨;保护母亲河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保护环境
治理———管住河沙(牧林为主,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学反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和默读与自学能力。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学生粗知文章大意,课堂上只要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语的理解不作为要求。课堂上要进一步放手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联系自己查找的资料独立完成“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等内容的梳理,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的要求,更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篇文章的教学,虽然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仍然不敢放手,不能随机应变,老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好的线路上来。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是让人难以预料的,所以课堂上会出现教学思路混乱,一个问题重复讲的现象。课文内容的学习始终离不开词句,只有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深入体会,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内涵,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也注意了,但只是“蜻蜓点水”,如在教学黄河是一条祸河时,只抓住了一些数字,而没有抓住“决口”“改道”等词语,在讲解悬河时,虽然用了课件,但没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自然也就体会不到它的危害性。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内容,还要让学生弄清作者用什么方法写的,本节课教学忽略了这一问题。
语文教学既要立足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语文就在生活当中。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很多,成功之处甚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多像别人请教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语文课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恰当地运用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xx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祸,乃,侵,蚀,垦,亩,营,扣。
2.联系上下文明白这些次词语的意思:折腾,忧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河床,频繁,经营,不折不扣。
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预习要求:
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不会的`可以借助工具书,小组内同学互助,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课文,可以用多种方法(近义词,反义词,字义串联,联系语境等方法)。
2.把8个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并会注音,会组几个词。
3.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叙述)
导学流程:
一:用自己的方式导入课堂。
二:组内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1.组内可以交流生字,并派一名同学把生字写在黑板上并注上拼音(同组合作不出错,别的组可以纠错。利用加减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你记字的好方法,自由组词。
2.每组同学把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比赛哪组写得又好又快,又准确。方法同上。)学生联系文章自由解词。
3.师生共同评出今天的字词明星组。(根据分数)
三:感知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2.小结本节,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2、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所欲言提问题,师板书几个重点问题)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确定探究学习目标
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1、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⑴ 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⑵ 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
(板书:摇篮)
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⑴ 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⑵ 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⑶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祸河)
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原因)
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
(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6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竞赛导入:
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 学习黄河的现在。(现状和原因)
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
2、学生纷纷汇报。(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
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
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 你想她以后……
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学习最后一段)
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
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
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 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
2、 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呼吁写在卡片上,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4、检查个别呼吁词。
六、小结。
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
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三、再次读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
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
(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
(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
(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
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大家可以先从你感兴趣的角度确定研究的主题。
(1)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了?
(3)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怎样才能治理好黄河?
四、全班交流:
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板书:前】《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燕子》说课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教学设计母鸡教学反思找寻生活中的最佳——《最佳路径》教学谈6、爬山虎的脚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习作 5 (苏教版四上语文教案)《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a:(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感受是什么?说说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温暖适宜的气候,看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看到了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b:生:学习了这部分知识后我觉得课文中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发源地。
c:生:我感受到原来的黄河就象一位美丽温柔的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自己的孩子。
师:说的真好那就让我们怀着对母亲的爱,深情的读这一段。齐读。
师:课文通过与淮河流域作比较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作者正是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巧妙的写出了黄河变化前的自然状况,你们想看一看今日的江淮流域往日的黄河吗?(想)(播放幻灯片4—10)一边看一边想,今日的江淮流域是什么样的?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土地肥沃)
师:美吗?(美)(出示幻灯片11)原来的黄河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摇篮)
2、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那么黄河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段,想想黄河发生了那些变化?
(预设:“黄河在近20xx年……苦难”) 【板书:后】
a:课文第一自然段列出了黄河泛滥的具体数字(20xx年、1500多次、26次)列数字是常见的说明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些数字,从这些数字中我仿佛看到了(黄河两岸的人民在洪水中挣扎,看到了他们家破人亡,听到了孩子的哭号)
b:这些数字的背后分明是黄河泛滥地区人民的血泪。
3、师:20xx年1500多次,改道26次,多么惊人的数字,黄河每次决口改道都会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深重的灾难,在这里,作者用了“20xx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出示幻灯片12)再来读这段话 “黄河在近20xx年……深重的苦难。”
师:不到两千年就泛滥了一千五百多次,不到两年就是一次灾难。人们还没有从第一年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面临新的灾难,人们怎能不叫苦不迭呢?母亲河成了祸河,摇篮成了忧患。(板书:祸河)
4、师:你还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黄河变坏了?
(预设:“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下游河道中。”(出示幻灯片13)
师:找得很准确,在这一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16亿吨、12亿吨、4亿吨,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泥沙大,作者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
师:对,唐代刘禹锡也曾用“九曲黄河万里沙“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请男同学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5、师:黄河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预设: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悬河。)
师:也就是说黄河变成了悬河,那么,什么是悬河呢?(出示幻灯片14)解释: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怎能不让我们心痛。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黄河变成这样,这是为什么?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生读出课文中两方面的原因。)(出示幻灯片15女生齐读、16男生齐读)(板书:自然 社会)。
师: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a:生:我认为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自然气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造自然环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人祸是不能饶恕的。
b:这种人为的破坏太严重了,4亿吨泥沙,一辆大卡车装4吨。要一亿辆这样的卡车,这些数据触目惊心。
师: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c:因为穷。(指名读第六段最后两句)
师:你觉得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d:愚昧的人,正是这些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天灾造成的水土流失,现在的黄河满目创伤已经无力哺育她的儿女。
师: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伤心、愤怒)谁再读读。指名读(2、3名)
7、师: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
8、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那些方案?(生回答、板书:治理方案出示幻灯片17)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治理黄河的希望和梦想终将实现(出示幻灯片18)。
师: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
六:总结:
一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让我们看到了黄河的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有欢乐、有忧伤、有自豪、有愤怒,也有自责和反思,更有希望与梦想。让我们再静静的看看壮丽的黄河,让我们和母亲河一起跳动。(播放链接3)
七、板书设计;
摇篮 祸河
(前) (后)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8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黄河素称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可以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么,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曾经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怎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文,听录音。
要求:听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听后,思考讨论作答。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学习提示:
1、学习时,要基本完成下列问题:
①利用资源库或其它方式,理解不懂的词语。
②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③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⑤黄河的变化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2、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把它记录下来。
三、汇报学习效果: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解决不了的.困难?
四、归类梳理问题:
1、老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然后链接到网页教案上,再次激发学生合作解决。
2、学生自主发表对问题的见解;老师及时肯定、鼓励、引导、纠正。
五、作业: 思考题:由黄河的变化所想到的。
第二课时
一、展示相关资料: 展示通过因特网、图书、音像等渠道,查阅有关黄河变化的资料。
二、课文延伸:
1、 回顾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课文浏览一遍。
2、 读写结合:学习课文后,有什么体会,在留言板上发表自己的想法。由“黄河的变化” 所想到的。看谁的创新思维新奇,文笔流畅,打字速度快。
参考题目:
(1)黄河的呐喊
(2)50年后的黄河
(3)我为黄河献良策
3、 作品展现。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一课我们已经学完了。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黄河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因,懂得了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色植被的重要意义。从课外,我们也了解到许许多多与黄河相关的知识。
四、作业:
把自己的作品精心雕琢,给它找个归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 择(选择) 衍(繁衍)
锅(锅盖) 译(译文) 衔(衔接)
沃(沃土) 吨(千吨) 迭(更迭)
跃(跳跃) 顿(顿时) 跌(跌倒)
蚀(腐蚀) 构(结构) 域(地域)
浊(浑浊) 钩(鱼钩) 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20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xx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1-2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最新01-23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02-1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06-01
(热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12-19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11-23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实用)12-18
(精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