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23 15:31:0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虞美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引下赏析作品,掌握解读诗歌的几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的意境美,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提问学生,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风格流派:

  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别是一家,自成一体),姜夔的风雅派(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周邦彦的格律派(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具体体现在章法、句法、练字和音律)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南唐后主,精通音律,巧诗词书画。在位15年,降宋后封“违命候”。从此,幽居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以泪洗面的凄凉生活。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没有什么可称赞,可是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后人留下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虞美人》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篇。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深切的怀念之愁,这是一首亡国之音,更是一首绝命之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六.赏析讨论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拓展延深: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③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小结: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C

  阅读诗歌常用方法:

  (1)诵读涵咏;

  (2)知人论世;

  (3)入情入境。

  4、我们该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比较本词和李煜前期作品《浣溪沙》,看看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红日以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评析]

  彻夜不废的宫廷歌舞,很难想象有如此疯狂---日高三丈了,舞兴却还正浓。兽形的炭料燃尽了,再一炉炉依次添加。红绵铺成了地衣,随舞步旋转起皱;舞点飞旋的佳人,已顾不得金钗从发髻滑落。酒无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时拈花来嗅。这里的歌舞已够令人炫目,便殿的盛况更不难想像;且听阵阵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

  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多表现宫廷的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常表现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剧痛。作为一国之君,李煜是不称职的,他的统治加速了南唐的灭亡步伐,而作为一个词人,他又是最优秀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煜后期的作品可以说字字看来都是血,深深闻之俱是泪。李煜以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历山河变色,江山易主之巨变,饱尝国破家亡之悲愁,于深哀剧痛中浸出可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七、总结:

  唐诗宋词是一个又一个意境,或清幽宁静,或色彩绚丽,或田园牧歌,或边塞长风;唐诗宋词又是一份又一份心情,或慷慨激昂,或沉郁悲凉,或别离相思,或落魄失志。让我们走进诗词,穿越时空,走进那一个个诗魂,追随他们的脚步,畅游祖国的名山大川,体悟人间的苦乐心酸,感受生命的美好,品味真情的可贵。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份诗意,少一些浮躁,让平常的生活处处洒满和谐的阳光。

《虞美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2、培养吟诵习惯3、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教学设计]初始年级学习诗词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事。所以我选了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这首词的成就很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中情感核心是愁,这是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一种体验,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这首词声律与情感的谐和程度很高,可以说声情并茂,适合学生学习吟诵,感受词的韵律美。

  围绕三个学习目标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环节有:导入;初步感知(初读,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调再读);逐句分析,把握词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体味感情,点出重音,逐句读,小结回到名句再读全词);自由朗读回味;竞读;欣赏配乐歌唱,凭吊词人;总结欣赏方法;推荐拓展赏读的词作〈乌夜啼〉。

  【教学过程】

  课前自修

  1.请同学们查阅有关作者的简介以及写作背景,准备讲述作者故事。

  2.请同学们至少查阅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赏析文章,仔细阅读、体会,准备课上发言。

  3.了解有关词的常识,熟读词篇《虞美人》。

  课上导读

  (一)导入

  1.导入齐背《相见欢》,进入学词的情境。

  2.作者先复习李煜简介,然后由词的发展长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词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古诗发展到唐代达到极致,好诗几被人们写尽,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李煜何许人?投影。仅活了41岁。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今天我们学习他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被誉为“词中之帝”。)

  (二)初步感知

  3.齐读一遍。(看到别人推荐的好词,我们首先会做什么?好习惯!)

  4.深入了解一首词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写作的具体背景。(请同学介绍,投影)

  5.回顾李煜词分期(投影)。听读《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写作时期。从哪儿感觉出来的?

  6.点明词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写的?)

  [也可:点拨语调语速,再读感受愁味。读了两遍,大家说说哪句写的最好,你最喜欢?]

  (三)逐句分析,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这首词可谓声情并茂,形象传达出李煜的满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分析前六句,体会“愁”的具体内容。争取最大程度地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每句都可从通其义,析词悟情,点明重音,点拨吟诵几个方面把握。)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结:[(用一句话说出整首词的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词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绪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涛起伏,猛烈地撞击着作者的心扉,此情无计可消除,又可与谁人说?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动郁积,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强烈如滔滔江水大有冲决一切之势:(齐读最后两句)

  生读自己描述的写诗情景,营造氛围。

  齐读全词,梳理把握作者细微的心理活动全过程。

  (四)用置换法联想法再读全词。

  1、师范读。点拨(高低、长短、节奏、重音、情感变化,以情运声。)可分散到第三环节,逐句分析后顺势点拨,朗读。

  2、好,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想象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3、分组竞读。

  (五)快速背诵。

  (六)回味。词不仅可以吟诵,还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静静回味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凭吊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绝代词人吧!

  (七)仿写展读:积累的目的是创造。郑晓溪《虞美人》

  (八)总结赏词的方法。(读,背,析味,唱,仿)

  【作业】拓展赏读李煜的《乌夜啼》(投影)

  【补注】

  一个亡国之君能如此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史属罕见,传说宋太宗正是听到这首词才将他毒死的。可以说这首词是他的绝命词,王国维:后主之词可谓以血书者也。

  【板书设计】

  薄命君王,绝代词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之哀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亡国之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物是人非

  问有几恰似水向

  君能多愁,一江春东流。

《虞美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

  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 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

  1、学生集体朗读

  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

  (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

  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

  三、整体感知

  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

  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

  四、精读细品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

  (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2)、今昔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3)、以发问加重愁情。

  (4)、用比喻使抽象的愁形象化。

  这一点影响了后代许多文人。如: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愁有了体积)

  “休问离愁轻重,向着马背儿驮也驮不动。”(将愁移到了马背上)

  五、拓展迁移

  在李煜的创作中,浸染着这种泣血之愁的词作还很多,就下面这首词,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课堂小结:

  王国维说李煜的词是“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的确,我们感受到了他在词中倾注的真挚感情,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能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史所罕见,这个特色在《虞美人》一词中表现最为突出,以至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六、布置作业:

  比较一下,同是末路之人写的绝笔之词,项羽的《垓下歌》与《虞美人》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项羽和李煜的经历及性格特点,写一段两三百字的评论性文字。

《虞美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 ﹑豪放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听一听、读一读

  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读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2、意读 提示:读注释一,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四、知人论世 (引出对李煜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评价: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五、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学设计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作者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

  5.在诗句“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仅仅只是朱颜吗?

  明确: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明确:(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明确:这是以水喻愁﹑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啊。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六、本课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七、拓展训练,写出你所知道的写愁名句。

  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八、随堂练习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业: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出自己的赏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培养吟诵习惯

  2、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3、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4、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5、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诗词产生的特定背景、更准确地把握诗词内涵

  2、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设身处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绪

  教学难点:对学生学习诗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教学设想:介绍作者,当时背景,学生设想作者会有些什么感触、其心绪会如何,展现词、学生熟读成诵、抽生朗诵、听朗诵、学朗诵、赏析词: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听朗诵、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听音乐。总结赏析步骤,学生练习

  学法指导:诵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道:“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这是蜀帝刘禅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个帝王在沦为阶下囚时都能像他那般洒脱?如果我们处于那样的位置,会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你是当时的李煜,你处在那样的情景之中,会想到些什么,会有想什么样的情绪。

  大多数同学都提到了会有愁,会有些什么愁,作为一个帝王,那种愁绪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极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诵读诗词。

  展示诗词,注意个别字音。

  1、学生熟读诗词,达到能背诵。

  2、抽生朗诵(结合自己刚才设身处地的所感所思)

  3、点评,并作诵读提示:字音、

  4、听朗诵录音

  5、跟读录音

  6、集体朗诵

  四、赏析诗词

  1、作者在这首词中写了哪些事物?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朱颜愁春水

  2、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么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结呢?)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作者写乐景正是为了以乐景衬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用“何时了”而生发感叹?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更感到今天的无比凄凉。这种美景反成为惹人的烦恼,甚至可诅咒的了。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A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荣

  B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

  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楼昨夜又东风——(“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忆过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强烈的今昔对比让

  作者这位敏感的词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这月明之夜。本词两

  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归纳:亡国之恨

  (5)雕栏玉砌应犹在——南唐宫苑应该还在吧

  (6)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投影,选择题)A词人的容颜

  B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叹惋口气,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感。

  归纳: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夸张(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3、分析写作手法

  4、集体朗诵课文

  5、再听录音感知

  6、集体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总结

  六、相关联想与比较

  1、问:这首词的词牌名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确: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词牌名源于项羽得虞姬的悲剧故事。

  2、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七、音乐欣赏

  八、作业

  附板书:

  虞美人李煜

  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写作技巧:⑴以乐衬哀

  ⑵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⑶对比

  ⑷比喻、夸张的运用

  ⑸虚实结合

  分析诗歌的程序:诗人→背景→读诗→析诗

  分析诗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教学反思:

《虞美人》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置身诗境,体悟意境美。

  (2)因声求气,感受诗情美。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不论是我们漫步古代的文学殿堂,还是漫步现代的文学殿堂,总能见到一些“含泪”的“不朽”篇章。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红楼梦》的作者也自述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杜甫的“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等等,这些诗歌都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这首词在完成后不久,就给作者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介绍作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961——975)中,前半生政事不修,纵情享乐,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国亡降宋后逢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思乡情、亡国恨。作了阶下囚后,朝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终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那晚,被宋太宗赐酒毒死,留下了一首绝命词作——《虞美人》.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

  创作风格: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谴词准确、洗练,生动如画,形象鲜明,风貌天然。为唐、五代其他词人所不及。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备注:五代十国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四、朗读感知

  鉴赏一首诗歌,要求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能心净,才能真正走入词的意境,鉴赏本首词我们按照音读、意读、美读三步来完成。

  1、音读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两韵一换ao~ong~ai~ou

  2、意读提示:读注释①,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诗,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3、美读要朗读得好,真正做到美读,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文中那个句子可作核心?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它好在什么地方?我们先来看一些写愁的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李煜将愁变成水,贺铸、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则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到了王实甫更把愁从船上卸下来装在车上。都是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化为形象。但都不如李煜写的这么形象。

  (表达效果: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诵读指导:此句是整首诗情绪的高潮,愁如春水,澎湃胸中,不可遏止。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1)、“问君”“君”为谁?-----李煜

  (2)自问问何事?------------------愁

  (3)、愁从何来?(探讨,)

  家庭支离破碎

  优越生活不再

  君王宝座失落

  性命朝不保夕

  时光匆匆飞逝

  (3)、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东西勾起他的“愁”?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全词基调是愁的,哀伤的,为什么这里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意象?“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5)、“往事知多少”中“往事”具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指什么?为什么用一个“又”字?

  春风------------------照应春花秋月

  (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为什么要在“月明中”回首故国?在这里“月明”有什么含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亮有“思乡”、“忧伤”的意象意义。

  (8)、“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9)、“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生活、容颜、地位,尊严、社稷

  五、学生反复读,体会思想情感。

  六、思考:假如让我们唱这首歌,我们会用什么样子的调子来唱呢?播放歌曲“虞美人”

  七、拓展阅读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讨论:这首词和《虞美人》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虞美人》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李煜的历史故事、优秀词作。指导学生诵读,并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词,充分把握文本差异这个切入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意境与情韵;了解本词体现的人生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艺术手法,对重点句子的深入分析。

  教学难点:体味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法:讲述与启发有效结合

  学法:诵读法、分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文件:邓丽君的《几多愁》,通过音乐旋律让学生们整体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二)知人论世

  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因为李煜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子,历史上的项羽也是双瞳子的。古代迷信说法相貌不凡的人一定是帝王之相。因此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李煜的哥哥李弘冀对他是颇为忌惮的。为了避嫌,也为了韬光养晦,李煜采取了避世的生活态度,整天花前月下、饮酒赋闲,所以号钟隐、莲峰居士。)他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前期的词风感染了明显的轻靡绮丽色彩;后期的词风呈现出苍凉沉郁的格调。词风的变化源于词人生活环境、人生遭遇的改变。975年,宋朝军队攻占金陵,俘虏了后主。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亡国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的词转向对思乡之苦、离家之痛、亡国之恨的书写。

  987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写下了《虞美人》这首词,并命令乐工进行演唱。当皇帝听闻此事,龙颜大怒,并赐“牵机药”(牵机药乃是古来帝王要将近臣和妃子赐死时所用的毒药)毒死了李煜。因此《虞美人》就成为李煜的绝命词。因此有人就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此时,我们不禁要问:一首普普通通的词怎么会要了李煜的`身家性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再走近李煜、走近他的作品吧。

  (三)诵读指导

  诗歌教学应该重点强调诵读,让学生读出诗味才是教学的关键。无论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抑或者是今天的新课程理念都将朗诵定格为诗歌教学的重心。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排除字词读音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可以播放名家诗朗诵片段,朗诵能力好的教师也可以亲自示范,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这门艺术的语言魅力。然后进行具体的诵读指导:

  1、把握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凄楚哀怨

  2、整首词的高潮部分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中“几多”、“一江”要进行重读,进而将心中怒不可遏的愁怨喷涌出来。“愁”与“春水”需要轻度。“向东流”需要将声音延长,进而体现出愁绪的绵延不绝。

  (四)分析品鉴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有的版本将“春花秋月”写作“春花秋叶”,你认为哪一种好?

  明确:认为“春花秋月”好的。理由是:钟嵘《诗品序》:“春风春鸟,秋月秋蝉。”这些自然风物的变化是能够感动人心的。古代人是习惯使用“春花秋月”来象征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然而此时的诗人已经沦为阶下囚,面对如此美景只能心生遗憾、抱怨。往日自己奢侈、自由的生活只能浮现在记忆之中,所以词人希望“春花秋月”的日子尽早结束。

  认为“春花秋叶”好的。理由是:“春花”是比较容易凋零的,比喻时光流逝、人生易老。而“秋叶”给人一种萧条肃杀之感。所以“春花秋叶”,春、秋两个季节典型的自然特征,正好能够衬托词人遭受的牢狱生活之漫长和痛苦。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是自然永恒的现象。而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捉摸不定、变化无常的。将宇宙的永恒与人世的短暂形成对比,其哀怨落寞之情呈现纸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如何理解“东风”?

  明确:按字面理解就是从东面吹来的风。南唐定都在金陵,在宋朝的东南方。因此之于李煜而言,“东风”就是从故国吹来的风,这么理解正好与后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契合。或者“东风”理解成“春天”,表示自己离开故国,成为阶下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一个“又”表现出词人的绝望,无限感慨之情被表露无遗。陆游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里的“又”也是一种渴望复国的无望。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词人的被杀有何关联?

  明确:“月是故乡明”,月圆之夜不免引起异乡人的思乡之情,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始终怀念故土,怎么会不引起统治者的忌惮呢。再加上后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故国的怀念之情又得以加强,宋朝皇帝怎么还会留下词人李煜呢!因为词人写了这首词而被杀掉,也就能够说得通了。

  (这两句诗运用的最典型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明确:对比。小楼东风可以视为李煜在现实中受到囚禁约束的体现,而故国明月可以视为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的体现。用昔日的美好来对比反衬今日的凄惨,悲痛的情感不言而喻。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有的版本将“雕栏玉砌应犹在”写作“雕栏玉砌依然在”,请问哪个更好?

  明确:“应犹在”比较符合情理。因为词人李煜客居异乡,故国的“雕栏玉砌”、“雕梁画栋”不能亲眼见到,只能浮现在词人的回忆之中。这种推测与遥想更符合逻辑。因为是推测与遥想,所以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同时一个“在”、一个“改”构成对比,表现出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谁的“朱颜”在改变?

  明确: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故国的容颜。朱自清《诗多义举例》:“多义也并非有义必收: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我们广求多义,却全以‘切合’为准;必须亲切,必须贯通上下文或全篇的才算数。”经过取舍,我觉得将“朱颜”理解为李煜的自身是较为恰切的,因为这样,“只是”、“几多愁”、“朱颜改”都能解释通顺。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的版本将“几多愁”写作“许多愁”,你觉得哪一个比较好?

  明确:我觉得“几多愁”比较好。这是诗人自己问“愁”的数量,但是它并没有给人以明确的答案。人生的愁怨就犹如那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一个陈述词“许多”显然是不能够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这两句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从内容角度来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九个字的长句,一口气贯彻下去,滔滔滚滚,声情合一。这两句诗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因为源于创作主体具有真纯的情感,正如尼采所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同时也需要将真纯的情感琢磨得完美晶莹。

  从艺术手法角度来看,运用比喻(将“愁”比喻成“水”)、夸张(将“愁”夸大成漫无边际的江水)、设问(以情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突出愁之多,愁之浓)。

  (五)合作探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分别是这样评价李煜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其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与“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同一个人的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明确:这个问题比较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探究,形成读书报告。参考书目叶嘉莹的《唐五代名家词选讲》、《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等。

  (六)总结

  词人李煜娴熟地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将真纯的情感倾注其中,被王国维赞誉为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法国著名作家缪塞曾言:“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休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就是《虞美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的主要原因吧。

  (七)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虞美人》

  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第三题:讨论《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所作另一首《浪淘沙》个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有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五、教学反思:

  1、使用多媒体课件,内容充实丰富、具有直观性特点,而且音频文件的名家朗诵更能带领学生走进词境,实现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情感共鸣。

  2、强调古诗词的诵读,只有充分的吟咏才能体味到诗词的语言魅力与情感力量。我觉得诗词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是一种音乐的艺术,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不喜欢音乐。

  3、充分利用文本差异,推进串讲的展开。其实,不同版本的文字各有千秋,各有各的艺术魅力。只要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质疑批判精神。

《虞美人》教学设计8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虞美人》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因其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故而对此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在本节课的组织教学中,我把诵读鉴赏作为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把简单的阅读理解变为鉴赏评价,提升学生感性、理性双重认知能力。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三维目标

  1、了解李煜及其诗歌创作。

  知识和技能

  2、理解《虞美人》一词的主旨。

  3、背诵全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词中写愁情的绝妙之处。

  过程和方法

  2、精读本词,品字析句,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习本词以乐写哀、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和

  1、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艺术美。

  价值观

  2、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3、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文化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在理解基础上诵读,在诵读基础上鉴赏。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品味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对本诗内部结构的理解和词人的写作技巧。

  2、知人论世和读诗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方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教法

  诵读体味法、关键切入法、引导探究法和拓展训练法

  学法

  诵读法、想象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历史的彼端,有一位帝王凭一首首泣尽以血的词,成为千古词坛“南面王”,也因此踏上人生的不归路。他就是《虞美人》的作者,李煜。

  教学过程

  1、一、整体感知

  2、1、作者背景介绍。

  李煜,政治上昏庸无能,文艺上却是词、史、诗、文无所不通。他擅长书画,精通音律,尤工于词,是五代时期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奢靡,纵情声色,词的题材狭窄,风格香艳,多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思恋或闲愁离恨。亡国被俘之后,孤寂悲凉的处境,身陷囹圄的屈辱,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极高,是真正的血泪之华。他前承花间之柔媚,后启宋词之疏宕,对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词学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因而后人评价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命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闻于外,太宗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2、诵读品味《虞美人》。

  ①齐读《虞美人》,整体感知。

  ②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请其他同学欣赏体味并注意比较评价。

  ③诵读指导。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语速,给人一种凄凉、感伤的感觉。同时要注意“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特别能表现词人痛苦内心的词语,宜重读。

  ④学生自由诵读品味。

  二、鉴赏评价

  1、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问君”,“君”为谁?李煜。

  3、自问问何事?愁。

  4、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是由什么勾起的?春花秋月

  5、“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却为何追问“何时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情感的外化。李煜降宋后,对生命几近绝望。本想借助美好的“春花秋月”来排解内心的愁绪,谁知却又触景伤情。原来“春花秋月”般的美好生活与现实中的囚徒生活形成强烈对比。面对春花秋月只让他觉得厌烦,所以,这一“问”便在情理之中。

  6、为什么要用了充满暖意的“春花秋月”写愁?这是什么手法?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明丽的事物,往往和喜悦快乐相连,作者在这里是写内心的快乐吗?不是,是写愁。这种手法叫:以乐写哀。

  7、请以组为单位讨论,往事为什么会勾起作者的愁情?这愁从何来?

  包括: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囚徒之悲。当旧日的繁华消失殆尽时,再见“春花秋月”,再忆及“雕栏玉砌”,“朱颜”玉面,李煜想到的也只能是“愁”。

  8、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说“只是朱颜改”,那到底是不是只有“朱颜”改了呢?

  不是。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君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尊严,失去了地位,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只是”二字包含多少物是人非的辛酸惆怅!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

  9、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李煜当时心境试着再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所描绘的`景象。

  10、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李煜却将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愁思,真切的抒发出来,使我们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写出了愁思的绵长。因此,虽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又能真实感受到。

  愁本是心中所想,看不见,摸不到,虚无缥缈,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却巧借比喻,将之比为一江具体可感的春水,化无形为有形,引发人无限想象的手法叫化虚为实。这种技法很多人都用过。你能试着举例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11、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的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全心倾注自己纯真的情感,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虞美人》改编的歌曲《几多愁》。

  三、衔接高考

  高考语文背诵默写指定64篇,高中14篇,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需要熟练掌握,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背诵本词。

  检查背诵。

  总结

  一问引出愁思满腹,二问感受愁思浓重,三问直抒愁思如水。他的愁,他的眷恋,他的亡国之痛,化开了,化入东风,化入江流。多年以后,再有清风明月夜,再有凭栏远眺时,后来的人,想起的都是这阕词和这个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始作工。”这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用血和泪唱出了宋词的第一声!

  作业

  课后完成《浪淘沙》习题

  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一问引

  二问感愁

  三问抒

《虞美人》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誓词的方法。

  3、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品位意境。

  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

  文眼导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导入本课。

  二、作者及本词创作背景介绍

  1、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号、后世评价、主要作品及风格。

  [投影总结]集国君与词宗、庸才与天才、失败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体。

  2、创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之囚,这人生巨大的变故不能不引起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尝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当他跨入生命的第41个轮回之际,融血凝泪写下了这首词,来倾吐心中种种愤恨于无奈之情。

  三、集体背诵

  本词通俗上口,集体背诵为下面的鉴赏创设氛围。

  四、运用文眼导读鉴赏全词

  1、相关知识介绍(投影)

  (1)诗词之眼: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

  (2)作用:统摄全篇,奠定诗词的感情基调。

  (3)表达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总体把握

  思考:

  (1)本词的词眼是哪一句?关键词是哪一个?

  (2)选取了哪些意象?

  [集体回答明确]

  (3)请学生用诗中词语连缀组合,为每句词概括一个7字标题。

  3、品位意境

  (1)学生集体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

  (2)学生分为四大组,分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归纳

  抠的字眼为:何时了、知多少、又、不堪、应犹在、只是、问、恰似、流。

  结合李煜的生平来看,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抒发了作者经历人生巨变之后的伤感、凄凉、痛楚之情。四幅画面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

  [投影板书]

  (词眼)(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层内涵

  (1)从词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学生扣文本讨论。

  (2)你能结合李煜生平再来找找使他愁的深层原因么?

  (提示:年少的李煜为了避开豆箕相煎之祸,向往隐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艺海之中。可命运却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生存的,没有安全感的境地。)

  讨论明确,投影板书。

  5、表现手法的把握

  全词一气盘旋,把李煜浓重而无法排遣的愁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这得益于一系列修辞手法的适用。请同学们结合文本,归纳本文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投影板书]

  五、小结

  这首词是饱经人世沧桑的李煜蘸着血,和着泪书写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法国诗人谬塞曾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本词应是这样不朽的篇章。

  六、吟咏涵咏,加深体会

  1、听配乐朗诵

  2、学生自读品味

  七、眼导读方法总结

  抓文眼——定基调——明意象——抠字眼——联经历——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八、拓展练习

  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两首词。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深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教学设计11

  教学目的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播放虞美人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

  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

  赏析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意象

  浪淘沙①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十一、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虞美人》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及名句

  2、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理解诗句意思

  3、赏析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透过诗句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由刘涛、吴奇隆等主演的《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剧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大家看过这部电视剧吗?谁能说说这部剧的大致内容?

  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师: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间的爱情故事,作为悲情皇帝让人惋惜。还记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虞美人》这首词。

  师生共同赏析由费玉清演唱的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

  二、出示学习目标。初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

  1、学生自读。在词中给生字注音,指名学生读。

  2、欣赏名家朗诵,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灯片展示朗读节奏。(播放名家诵读片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结合注释及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灯片。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为《南唐二主词》。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

  2、出示幻灯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词的内容。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明确: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伤痛。

  5、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明确:写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等。不变的是春花秋月、故国明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变的有往事、朱颜等。

  6、你认为全词的词眼可以用词中哪个字来概括?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明确: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明确:本词通过写春风吹拂、月夜登楼,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以及从云端跌入深渊的无奈和愁苦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做俘虏时写的作品。上片写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陈迹,不复存在了。下片紧承上片的“故国不堪回首”抒写内心的痛苦。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连接

  1、词中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见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动、之永恒来比喻自己的忧愁绵绵无期,永无边际。

  3、你还能说出写愁的句子吗?

  明确: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⑤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⑥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⑧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七、板书设计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八.课下作业

  展开合理的想象,试将这首词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教学设计13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在新编教材中位于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这个部分的学习有利于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婉悲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歌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学情分析

  17岁的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作为00后的一代,伴着新思潮,新科技成长的一代,整体而言活跃而感情激越,喜好接受视听资讯,但同时感性过多,理性不足。因此引导学生了解李煜文章的特点,了解他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讨论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①导播放音乐几多愁二胡乐曲

  让学生在二胡乐曲中进入情境,幻灯片放映导入内容。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憔悴的君主。在古都金陵即将沉陷的时候,这位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北上汴梁,过着被软禁的囚徒生活,当他在汴梁挨过了三个年头之后,当他过完42岁生日的那天晚上,当他命歌伎唱过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之后,当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之后,便倒地而亡,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那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②讲授新课

  介绍词的发展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①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 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一)知人论世情感共鸣

  强调: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主要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后期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他写出了一首首泣血绝唱,如《虞美人》,《浪淘沙》《破阵子》等,凄凉伤感,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 行本色。李后主拙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一一清.沈谦

  (二)划好节奏,自由朗读,读出属于你的情感特征

  诗歌诵读技巧:

  ①“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

  ②“意读”: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

  ③“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

  ④“美读”:追求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

  合作探究:每6人一组,通力合作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

  所有同学必须参与讨论,小组之间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小组里谁贡献最大!大家有20分钟时间

  七、情读,具体研习:

  问题探究1: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李煜为什么希望他们结束呢?

  参考答案:春花秋月确实是美好的事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景色,但是这些曾经美好的景色在词人心中已经改变了颜色,原来的锦衣玉食,“春花秋月”的美好生活于亡国之君李煜,却偏偏勾起他伤心的回忆,只能增加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所以,见到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反而觉得烦恼,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早点结束。

  写作手法:乐景写哀情为全文定下了低沉凄凉的情感基调

  问题探究2.往事具体指什么?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参考答案:做帝王时的一切的快乐的事情

  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精神层面:欢乐自由尊严安全感等

  问题探究3.“东风”是什么意思?“又”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东风:春风。

  又;点明了他降宋的时间又过去一年,时光在流逝,季节在变化,这些都引起作者无限感慨: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

  我:

  问题探究4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

  参考答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 龄《望月怀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精讲点拨

  (三)问题探究5为何选择“雕栏玉砌”这个意象?“只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改变的仅仅是人的容颜吗?

  参考答案:雕栏:雕花的栏杆玉砌:白玉一样的台阶

  李煜用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代指帝王的豪华的宫殿。

  这里是李煜最熟悉的地方,留下他无数次的欢歌笑语和许多美好的回忆。那富丽堂的宫 殿,应该依然存在吧,所不同的是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他已从一国之君变成了阶下囚。作者借雕栏玉砌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只是”含有一种叹惋语气,表达了物事人非的无限感叹,改变的不仅仅是人的容颜,还有人的身份、地位、感受等

  问题探究6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参考答案:(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一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一故国月明雕栏玉砌一已改朱颜

  问题探究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还有哪些写愁的'诗句?

  参考答案:比喻。这种愁犹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抒发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 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的遗恨就像滔滔的江水,绵绵不尽。

  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写愁的诗句:

  问题探究8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比(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一如烟往事 小楼东风一故国月明雕栏玉砌一已改朱颜

  4.虚实结合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四)当堂训练:我看李煜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 庭。

  勾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 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如何选择?

  八、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 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 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虞美人》教学设计1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大

  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虞美人》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业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虞美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10-06

虞美人教学设计05-05

《虞美人》教学设计06-08

《虞美人》教学反思10-09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09-28

《虞美人》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0-08

虞美人作文01-12

《虞美人》教案08-24

虞美人作文[精]01-12

虞美人作文范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