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难点:
明确解题思路,学会根据信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昨天我在你们学校参观了一下,发现你们的学校真美啊!我们学校呢,也很漂亮,想去看看吗?那就请同学们一起先到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看看吧。(课件出示教学楼)请观察这栋教学楼有几层?(2层)每层有几间教室?(3间教室)再到教室看看,(课件出示教室)咦!有多少张课桌呢?(36张课桌)也就是每间教室有36张课桌。那么,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这3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随机打在屏幕上)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先解答用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再小组合作,解答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张课桌的问题。组织汇报交流,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还要求同学们会用综合算式解答。
同学们,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要想求一共有多少张课桌,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并小结: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也就是说,要求共有多少张课桌,我们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间教室,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少张课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板书课题:连乘应用题)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室问题。教学楼里的数学问题我们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到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去看一下吧!(课件出示图书室)走进图书室,你发现了什么?(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有30本书,)那么一共有多少本书呢?请你用两种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练习,组织集体订正,强调解题思路和算理。
2、花园问题。学校里还有什么变化呢?为了美化校园,校长准备在教学楼前建一个长方形的花坛种花。大家知道,花的世界品种繁多,种什么花好呢?为此,校长专门咨询了园艺场的叔叔阿姨们,并从他们那里带回了下面的材料:(课件出示)
杜鹃花
每棵10元
非常美丽
不容易栽培
存活时间长
月季花
每棵2元
较为美丽
容易栽培
存活时间短
假如你是校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先互相交流想法,再组织学生汇报。
同学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选择的`花种也不同。(课件出示:如果在花坛里种上10行花,每行种6棵,那么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3、吃零食问题。同学们,我最近做了一项调查,(课件出示:某校三年级的同学特别爱吃零食,平均每人每天要花掉2元钱,三年级有50人,大家算算,一个星期他们要花掉多少钱?)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吃零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刚才我们知道建一个花园种花,只需要120元,最多600元,那么,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教学楼问题、图书室问题、花园问题、吃零食的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今后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并积极地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连乘应用题
这栋教学楼一共有多少张课桌?
<一>1、一共有多少间教室?<二> 1、每层有多少张课桌?
3×2=6(间)36×3=108(张)
2、一共有多少张课桌?2、一共有多少张课桌?
36×6=216(张)108×2=216(张)
综合算式:36×(3×2)综合算式:36×3×2
=36×6 =108×2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明家最近搬进了风景优美的月馨小区。(课件出示) 瞧!这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你会列式吗?(生答)
4、 师:(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前面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而这道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5、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交流
(一) 例题引导,探究算法
1、师:你估计小明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怎样估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师:小明的房间究竟有多大呢?拿出导学案,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运用前面的知识、方法求得3.6×2.8的积的。
a、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一些方法)
b、老师发现已有不少同学采用了竖式计算,谁上黑板来写一写。(学生书写竖式)(如果有小数点点错的,也板书上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把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变成什么来计算的呢?你是受什么启发想到这样做的呢?
(生:由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想到的)
师:真会思考。(表扬)
师:那他计算的结果对不呢吗?(我们刚才估的是 ),刚才还有同学告诉我说自己是用计算器算的,那他的结果与你用计算器算的一样吗?
3、师:刚才我们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联想到小数乘小数。结果为什么是10.08而不是100.8或1.008呢?
思考并交流:导学案合作交流问题3。
全班交流问题3(呈现幻灯片:把3.6×2.8都看成整数,这两个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6×28的结果和3.6×2.8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重点交流: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由36×28的结果得到3.6×2.8的结果,应该怎么办?一个数除以100,只要 )
指向:积由原来的整数变成了两位小数。所以是10.08。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再次证实了3.6×2.8=10.08,(一起答)
4、补充答语。
(二)、教学“试一试”,强化算理的理解。
1、提出问题:小明还有一个明亮的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谁说说列式?
(2.8×1.15),
2、师:考虑一下,你会怎样写这个竖式?为什么?
(1.15写在上面,2.8写在下面)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3、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知道怎么做吗?好,打开课本,把你的思考过程在书上填一填。
a.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
b. 追问:115乘28得到3220后怎么得到1.15乘2.8的积呢?(除以1000)为什么?(学生把理说得很清晰就不追问)
引导学生表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
c. 到此结束了吗?还需( )。根据是什么?
d. 在这里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先简化?为什么?
4、你能跟你的同桌说说下面两题该怎么计算吗?(同桌交流:不计算,只说想法)(汇报想法。)
4.27×2.6 = 6.3×4.2=
(三)寻找规律,概括算法
1、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整数的积还原成小数的积。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这当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呢?
2、提出问题a、观察上述各题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 、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幻灯片呈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小数乘整数符合这个规律吗?
3、师:发现了这个规律,你是否感觉到小数乘小数变得太简单了?
4、小数乘小数应该如何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说)(幻灯片呈现)
交流:先干什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干什么?(给积点上小数点)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怎么办?(先点小数点,在把0去掉)
(简单点说就是:一算 二数 三点点 四化简)
三.巩固提升:
1、你能给下面两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点的小数点。先看对不对?然后改正,并思考其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师:同学们的思考非常积极,计算题我们不光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把它做对。
(在导学案上完成用竖式计算) (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讲评:突出横式写答案)
4、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呈现幻灯片)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看题目。
②谁来说说你怎么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导学案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58.5×5.2=304.2(元)(呈现)
四、思维拓展: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想看看谁的反应快。快速抢答,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准备)(第一题)
1、根据148×23=3404,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过渡:同学们今天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思维都很敏捷。做事就应该这样。老师这里还有一题。
2、根据156×27=4212,你能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
( )×( )=4.212
(看谁想到的答案多)
五、回顾反思:这节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当堂检测:
1、在算式6.29×3.2中,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 )倍;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
2、在计算2.17×1.2时,可以先看作( )×( ),它的积是( )。因为两个因数共有( )位小数,所以2.17×1.2的积也是( )位小数,也就是( )。
3、计算。 9.8×0.3= 41.4×2.5= 0.03×67.5=
小数乘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2.8×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小数乘法,学生明白了: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明白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我本人认为很简单,但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较多: 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 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 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我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先想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我想在课上这样强调,会大大减少学生的出错。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教具准备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2 ×0.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6 8 2 4 6
0.3 3 6
0.0 0 0 3 3 8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 8.2 5.0 4 ×
4.2
× 0.1 8
× 8 1 6 0 0 0 6 3 2
3 2
2 5
0 8
4 3 6
1 2 5 0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p9 13题。个人修改
口算: 5.2×0.2 7.3×0.01 76×0.03 75×0.05 0.05×6 79.2×0.2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板书设计:0.8 ×1.2 教后反思: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学生在计算时错误较多,要继续多练,重点练习点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取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小数乘整数获取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和反思笔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学习总结算法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 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准备:
一、复习铺垫,趣味探究
你能根据“32×15=480”快速口算除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32×150= 320×15= 3.2×15= 32×1.5=
观察式子,说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请小组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归纳板演。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先将小数化成整数,算出积。再按照“趣味探究”中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得出结果)
观察25.6×0.9=23.04式子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有什么猜想?
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计算“7.2×0.3、3.14×0.8、3.48×0.61”,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请学生自己说一说的猜想,教师引导总结(积的小数位数 等于 因数的小数位数 的和)
请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说一下小数乘小数的算法,教师归纳总结:
① 将小数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算出积。
② 看因数中 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习拓展:按上述算法计算下列小题
(1)10.8×0.3= (2)5.4×0.3=
(2)小鸟回家。
2、独立解决问题二:买鱼要花多少钱?
学生列式解答。
教师强调: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化简。总结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① 将小数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算出积。
② 看因数中 一共 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确定小数点位置后,若小数末尾有零,把零划去。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注意从整数乘小数的计算入手,更是为了给接下来探索小数乘小数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技术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整数乘小数笔算方法和转化思想的借鉴,从而确定相应正确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课本第87页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课本第88页第3题)
3.综合练习。
(课本第88页第4题)
4、拓展练习:
需要加油吗?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习题3、4主要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三、回顾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附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买肉要花多少钱?
25.6×0.9=23.04(元)
答:买肉要花23.04元。
买鱼要花多少钱?
14.8×1.5= 22.2(元)
答:买鱼要花22.2元。
《小数乘小数》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能熟练计算整数乘法。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小数乘整数的学习经验,会对本课的学习能起到正迁移作用。但如果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呈现给学生,部分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探究学习并掌握这一新知识,但他们的这种掌握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部分学生甚至会以以往的旧知相混淆——如小数加、减法竖式中和、差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与小数乘整数竖式中的小数位数的确定。学生的思维以真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理解算理上还是有难度的。同时,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也尚不完全,学生用数学语言准备的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难。
在上课以前我们进行了学情调查,调查内容如下:
集体课前小测:2.56×5 2.3×12
参与前测的40名学生,只有3位学生在乘法计算时出现了错误,小数点的位置没有出错。
我们又随机抽取了10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2.56×5的乘积中有几位小数?为什么?2.3×12呢?有3位同学回答乘积中的小数点与因数中的小数点位置对齐;有5位同学回答因数共有两位小数,乘积就有两位小数;还有2位同学回答在计算时是转化为整数来计算的。
从学情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学生掌握得较理想,但是对于算理的描述个别同学还不够清晰,需要进行适当引导。同时,相较于小数乘整数而言,小数乘小数在计算方法上更为抽象,同时积的小数点与因数小数点不对齐、乘积有可能比因数小等,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而本节课也将是学生乘法学习中的一次小转折,是一个“破旧立新”点。
本节课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小数乘整数的`已有认知,引导合理迁移,同时又要及时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借助具体情境理解乘积比因数小的合理性,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并思考相应的对策。更要有换位意识,以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表现和发展。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对思维很低要求的问题,一旦遇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呢?”一类需要将他们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再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引导概括出计算规律、方法。这样整节课的学习就是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小数乘小数”是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
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小组合作。学生在计算25.6×0.9时,有一部分孩子有困难,但还有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采取小组合作完场的方法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小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在引入环节,通过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的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较好的运用了迁移规律;
2、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中,我给了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动中理解了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了算法,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作业练习情况反馈来看,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是列竖式时,将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列成小数点对齐。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很难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三十五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交流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4、将学生的错题作为新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判断,这样的改错效果好于学生改书上的错题。
5、 列竖式细化。强调:①小数乘法列竖式时“末位对齐”。②求出积后,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向左数出同样的位数点上小数点。
因此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数乘小数》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中的信 息窗2 “小数乘小数”。这是属于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整数乘整数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小数四则运算打下扎实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节课教材首先从现实出发,通过现实中的一些例子:以超市购物问题引入小数乘法学习。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这充分的向学生展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练习,整合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计算,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86-87页例1、“试一试” 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教材中标有数据的平面图。
1、这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相应评价)
2、师生谈话:同学们根据图上的数据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房间面积有多大”这个问题。
你知道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列式根据。
3、揭示课题:
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道算式,你们觉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能否举例说说小数乘整数该怎么计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是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提倡“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既相应地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1、尝试计算,引导推理——教学例1。
(1)估一估,确定积的范围
(2)看这道乘法算式,你能估计出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吗?
(学生交流各种估算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里的估计即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是为了给接下来的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3)刚才通过估计我们知道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应该在6-12之间,你能想办法计算出3.6×2.8的正确结果吗?
(先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再把你们各自想到的方法说给同一小组的成员听听,同一小组的成员听了,如果觉得你说的计算方法比较合理有必要跟大家交流就请组长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4)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5)小结: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用到。
(6)如果让你再计算几道小数乘小数,你会选择拿一种方法。
(7)请学生重点介绍笔算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分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设计意图: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学习这一新知有比较厚实的基础,完全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完成新知的学习,因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然而,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穿针引线”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在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地进行追问和点拨,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对计算中的注意点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2、进行比较,概括方法。
教学试一试
(1)刚才我们求出了小明卧室的面积,如果请你算出阳台的面积,你会算吗?根据例题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怎样计算2.8×1.15,再根据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分析图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算式的乘积。
(2)学生计算。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出2.8×1.15的积的?
学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相应出示计算思考过程。
对比概括方法
(1)刚才做的两题都是小数乘小数,下面我们来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概括方法:通过探索,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你觉得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试一试这一环节让学生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的面积,并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交流呈现计算的思考过程,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并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中的'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一层次:(必做题)
1、说出下列乘法式子中积各有几位小数。
8.7 7 2 .9 1 6.5
×0.9 × 0. 0 4 × 0.6
7.83 2 9 1 6 9 9 0
2、列竖式计算。
3.46×1.2 1.3×4. 5 10.4×2.5 12.3×600
【设计意图:这一层次的练习为基本题训练。小数乘法的关键就是积中小数点定位问题。第一题是书中”练一练”中第1题练习旨在强化训练这个知识点。第二题竖式的计算,旨在通过练习,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纠错。特别强调对积中末尾有零时,应先点小数点后去零,而不能先去零后点小数点。)
第二层次(选做题:选做其中2题)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 5 1 6. 4
× 3. 5 × 4.5
1 2 5 8 2 0
7 5 6 5 6
8 7. 5 7. 3 8 0
2、根据123×46=565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4.6 = ( ) ( )×46=0.5658
0.123×0.46 = ( ) 1.23×( ) =5.658
12.3×0.46 = ( ) ( ) ×0.46 =0.005658
0.0123 ×460= ( ) 0.123 ×( )=56.58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设计意图:第二层次习题的设计,首先通过练习形式的变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练习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探索规律的习惯。第1题是书上练习十五中的第2题,左式错误的原因是:受到小数加法的影响,把积的小数点和因数的小数点对齐。右式的错误原因是:先划去了整数积末尾的零后再点小数点。这一题是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来设计的,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每道竖式的计算过程,分析错误原因,并进行纠正,能避免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第2题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解题中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可逆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3题把所学的新知及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学以致用。】
第三层次:(思考题)
0.0…… 0 25 × 0.0…… 0 4 = ()
100个0 100个0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题是对小数乘法中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一些难点的积聚处,如小数末尾有零应先点小数点后去零。设计这一题目,旨在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发展的条件】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堂课大家运用知识间的联系,探索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请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生活中有许多小数乘法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
【设计意图:渗透并启示学生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自主地开展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用数学,更喜欢数学。】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学法讨论
引导讨论:理解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67×0.3 2.14×6.2
4.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 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7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的推理过程。教材安排了两次探究活动:第一次在教学例1时,充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推理的过程;第二次在教学“试一试”时,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推理的能力。在两次探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片断一:
师(课件出示平面图):同学们,这是小明新家平面图的一部分,你能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1: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2:阳台和房间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生3:阳台、书房和房间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可见,大家都是善于动脑筋的学生。(课件出示其中的三个问题)你能求出书房的面积吗?怎样列式?
生4:3×2.8。
师:为什么用3×2.8呢?
生5:因为书房是长方形,所以用3×2.8。
师:那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本子来算。(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谁来说说这题的计算方法?
生6:列竖式时先把右边对齐,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师:不错。还有谁来说说?
生7: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最后点上小数点。
师:你们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说得真完整、具体,可见你们掌握得不错。
师:求房间和阳台的面积有多大,各怎么列式?
生8:求房间的面积列式为3.6×2.8,求阳台的面积列式为1.15×2.8。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道算式与前面的一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9:第一道算式是小数乘整数,第二和第三道算式是小数乘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
反思: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的矛盾是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节课的导入设计改变了课本原有的呈现方式,将复习铺垫与情境导入融为一体,解决了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之间的矛盾,使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课始,我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既复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又为后面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埋下伏笔。当学生提出求房间和阳台的面积时,我适时引导,便能自然地引入新课。
片断二:
师:让我们根据经验,先尝试计算一下房间的面积。(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让两位学生板书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的计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他们都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但积的.小数点位置不同。
师:这两位同学无论谁计算的对还是错,都值得表扬。因为小数乘小数的确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的,然后点上小数点,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看来,关键问题是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师:到底哪种算法对呢?利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来。
生2:把2.8看作3,3.6×3=10.8,那3.6×2.8的积一定比10.8小,所以3.6×2.8的积不是100.8。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把3.6看成4,4×2.8=11.2,说明3.6×2.8的积一定比11.2小,所以第一种算法是正确的,积应该是10.08。
生4:3.6比4小,2.8比3小,4×3=12,即3.6×2.8的积一定比12小,所以100.8是错的。
……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在学生不了解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情况下,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尝试计算3.6×2.8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头脑不是一片空白,他们有“小数乘整数”“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等知识经验作基础,所以我大胆地让学生尝试计算,让他们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思维的训练。另外,纵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竖式计算教学离不开估算这一环节,而且估算这一环节的出现是在列竖式计算之前的。当然,教材这一安排,编者肯定有其意图,可是我经过反复钻研教材和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后,对估算的教学次序做了以上改动,因为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我在学生探究过后,让学生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和检验,这一改动并没有违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而且这一举措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估算的价值,更有利于学生养成估算的习惯。从学生估算的方法来看,并不拘于书上介绍的两种方法,可见这样能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这不也是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所追寻的目标吗?
片断三:
师:看来,3.6×2.8=10.08是正确。那么,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
生1: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生2:他的意思说,第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第二个因数也是一位小数,所以积有两位小数。
师:“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那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呢?这只是他的猜测,我们要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验证。谁来说说?(没有学生举手)
师(课件出示3.6×2.8):我们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3:第一个因数3.6变成了36,即乘了10。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第二个因数呢?
生4:第二个因数也乘了10,它们相乘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了100。
师:要想得到原来的积,怎么办?
生5:应该用1008除以100,也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10.08。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
生6:一个因数乘了10,另一个因数也乘了10,积就乘了100,要想得到原来的积要就把1008除以100,就是10.8。
师:这下同学们知道这种算法错在什么地方了吧?
生7:这种算法错把积除以10。
师:通过推理,我们证明了3.6×2.8=10.08,这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
……
反思:课堂上我提问“3.6×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教学预设中,我以为一定会有学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说明的,这样就可以教会其他不会的学生,从而理解算理。可是当我提问时,有一个学生就回答“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此时我灵机一动,说:“这只是他的猜测,我们要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然而,却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当时并没有着急,而是“扶”着学生逐步理解算理。上完课后,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揣摩学生的心理,进行充分预设,才能从容地处理好课堂的生成。从上述教学中,让我切实地感受到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
总结思考:
能够让学生根据归纳出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甚至比较熟练的计算,这当然是计算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新课改的今天,当我再一次关注计算教学时,我清楚地认识到,计算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探索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1.在计算方法的算理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中不明确给出计算的法则,意图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得出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另外,钻研教材时,我发现教材为什么不通过列表格、计算器计算等形式先探索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规律,再让学生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呢?我认为编者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在经历小数乘小数计算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概括得出“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的规律。既然如此,我在教学中就给学生充足的时空去独立探索算理。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时,我先“扶”着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再让学生独立分析推理。这样,让学生从不会到会,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2.在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中不明确给出计算方法的结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来。从具体直观的计算到小数乘小数一般方法的归纳概括,对学生来说是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非常关注计算方法归纳的过程,注重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讨,得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在计算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在于个体心理活动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因此,数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这就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整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归纳概括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做铺垫,这里于无形中也渗透了迁移这一数学思想。教学中长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九册P82-83小数乘小数。
三、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四、学习资源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教学媒体的选择——CAI课件
教学媒体的设计——
1、出示现代小区的外景图,引出例题。
2、出示例题,先让学生看图提问题,再引出例题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的计算,集体讲解时依次在课件上出示。
3、一组口算题练习。
4、教学“试一试”,出示例题的图。
5、出示书上几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中巩固。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课件)
⑴房间是什么形状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⑵需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根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如果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愿意,给多了我们又不愿意。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准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①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②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③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④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掌握了吗?
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组口算题,想不想试一试?
①指名读题,你想说哪一题?自己选择。指名口答。
②大家都能这么快的口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是怎样很快口算出结果的?
(三)自主发现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①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②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③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出示讨论题)指名读题。
⑴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⑵“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⑶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依次回答.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②通过这三道讨论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③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注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第二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大家都能熟练的进行口算与判断,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也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默读题目。
②首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随堂本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中理解算理,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其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5×0.520×0.41.1×4
0.39×1001.8×10×10237÷100
[评析:口算练习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加强口算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这里的基本练习,还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出了理论依据和最近发展区。]
二、探究新知
1、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房间、阳台平面图)
师:小明家最近换了新房子。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阳台的面积有多大?房间和阳台一共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估算。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的估计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①3×3=9。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数,把3、6看小,把2、8看大,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②4×3=12。把3、6和2、8分别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数,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比12平方米小;③3、6×3=10、8。面积和10、8平方米接近。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房间的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并且在9平方米左右。
3、试算。
师:3、6×2、8的积究竟是多少?你能试着用竖式计算吗?
教师巡视,了解试做情况,并给试算有困难的`同学以引导、提示: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计算。
教师选取不同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师:根据估计的结果,大家一致认为10、08是合理的答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思考。看来问题的关键是积的小数位数。
4、明理。
师:谁愿意说一说3、6×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释:①把3、6米和2、8米分别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1008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②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把3、6看成36是把3、6乘10,2、8看成28是把2、8乘10,两个因数分别乘10,算出的积1008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1008除以100,所以积是10、08。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0
【教学过程与评析】
一、基本练习
教师课前在黑板上先写好以下的口算、估算、笔算题组。并在上课开始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要求同学们能进一步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先请大家在练习纸上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计算下面各题。
1.口算
题组一:82×4=题组二:40×30=
82×20= 40×40=
82×24= 40×50=
2.估算
39×30≈ 39×41≈ 38×52≈
3.笔算
82×24= 39×41= 38×52=
同时提出练习与合作要求:
(1)先独立完成以上各题,再想一想以上算式中哪些题是有联系的?
(2)小组长负责,先组内同学互相批改,再说一说这些算式有什么联系。
教师在学生独立计算和小组讨论时,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计算和讨论情况。(注意学生错误的反馈)
通过学生的独立计算、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教师让一位学生把每题的得数和竖式写在黑板上,同时也把有错的得数写在旁边。接着组织以下反馈评讲。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上各道题的得数和笔算过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观察片刻后作出回答)
学生先对错误的得数作了纠正,再提出:
生:我看出口算的题组二中,下面一题的得数要比上一题的得数大“400”。
师:为什么呢?
生:每一题相差10个40,所以相差400。
生:我发现题组一最后一个算式的结果,刚好是把上面两个算式结果加起来。
生:将每一道估算的算式都看成整十数乘整十数,刚好是上面口算的题组二。
师:是吗。(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估算方法,线连到对应的口算题上)
生:我还发现笔算的第一题与口算题的题组一有关。
师:是吗?(教师让这位同学把关系说清楚)
生:每道估算题与每道笔算题也有联系。
师:那估算对笔算有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笔算的得数是不是正确。
师:你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有联系的内容。
教师在学生交流质疑的过程中,随机板书勾画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上图)。
(评析: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估算能确定计算的大约结果,并可以检验笔算大约是否正确。但平常教师在安排这三种计算时往往是相对分开进行的,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把口算、估算、笔算不仅放在一起进行练习,而且对每组题的数值作了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计算之后自己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明白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有关;进一步明白了估算实际上是把它转化为整十数乘法来口算的,估算又能检验笔算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运用了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评价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和说理。)
二、专项练习
1.投影呈现以下问题和练习要求,并提醒学生要根据要求编出算式进行计算。
(1)用2、3、4、5四个数字组合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①组合成积的末尾是“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并计算出它们的结果。
②组合成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并算出最大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与合作要求:
a.独立完成以上各题。
b.组长负责,组内互相检查,并选出算式准备向全班同学交流汇报。
通过独立组题计算和小组交流后,教师让几位学生把自己所编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针对第①小题,学生写出了:24×35=840,42×35=1470,34×25=850,32×45=1440。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只要其中一个数的个位是“5”,另一个数的个位是“2”或“4”,都可以得到末尾是“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算式。
针对第②小题,教师提出:要使积最大,你们先怎么想的?
生:先要确定十位上的数最大,在这里只能把“5”和“4”分别放到两个乘数的十位上。
学生同时说出了两个算式:53×42=2226,52×43=2236。
当学生看到以上两个算式结果时,自然地产生了好奇。
教师趁机提出:其中一个算式的两个乘数与另一个算式的两个乘数的个位数字调换了一下,为什么积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了呢?
学生一时很难说出道理,这时教师写出52×42,并提出:将53×42、52×43都与52×42比较,结果大了多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53×42与52×42比较,结果大了一个42;而52×43与52×42比较,结果大了一个52。所以52×43的积大于53×42的积。
师:你们现在有这样的发现真不容易。实际上这里蕴含着一个数学奥秘,你们看52+43=53+42,而52-43=9、53-42=11,以后就会知道当两个数的和不变时,两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积就越大。
2.通过以上反馈评价小结:两个数相乘可以通过个位数字判断积的个位,也可以通过两个数的最高位数字估计积的大致结果,下面就请同学对以下的算式进行判断。
投影呈现:不用笔算判断下面各算式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① 42×63=2306 ② 23×74=1701
③ 59×38=15172 ④ 24×63=1512
练习与合作要求:先独立思考进行判断,再在小组中交流你判断的方法。
接着反馈评讲,学生针对各题逐一说出了判断的方法。
第①题从十位数相乘至少也可以看出积大于2400;第②题个位不会是“1”;第③题的积不可能是五位数;第④题很难看出结果是否正确。
师:对于前三题根据判断结果一定是错的,第④题的积是否正确还不知道。下面就请同学对每一题列出竖式算一算好吗?
学生计算后订正了前三题的结果,并知道第④题的积是正确的。
(评析:本环节分前后呼应的两步进行,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四个数字的组题计算,使学生从中获得了对两个数相乘结果的判断方法,同时还感受到了两个数的和相等,当它们的差越小时积就越大的规律。第二步教师借助于对积的判断和估算方法的感受,引入了对计算结果的判断和计算。采用这样的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达到有效计算训练的目的。)
三、综合练习
教师先指着以上判断题的最后一道:24×63=1512,向学生提出:在以下情境中可用这个算式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看出算式24×63=1512解决了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
教师又提出:你能解答张老师的问题吗?请你列出算式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42×36,计算后发现结果也是1512。
教师有意把以上两个算式上下抄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以上的两个乘法算式,在一个算式里把每一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调换位置后,得到另一个算式,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积是相等的。
师:是不是真的都会相等呢?
这时学生又产生了好奇。教师进一步提出:那你们自己写出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算出它的积,再把这个算式中每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调换后,组成另一个乘法算式,再算一算,这两个乘法算式的积是否相等。
学生积极性高涨,但写了几个算式计算后发现积不一定相等。
这时教师又提出:那好吧!下面老师也写几个算式,你们再算一算。
题组一:82×14题组二:62×39
28×41 26×93
学生计算后发现这两组算式的计算结果又是相等的。
教师趁机提出:你们课外再去找一找好吗?到底还能找出几个这样的乘法算式,它们的积是相等的。
(评析:在以上教学环节里,教师先呈现了实际问题情境图,并巧妙地设计了所写的两个乘法算式,对应的两个乘数刚好分别调换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位置,并使得它们的积相等。通过这一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验证欲望,这也正是本环节教师想要达到让学生自己去编出算式进行计算的目的。在这一练习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因为要想让学生搞清两个算式的积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确实很难,所以教师只提出让学生到课外去继续举例计算。)
四、拓展练习
教师承上启下地引出下面两个问题。
1.用2、3、4、5四个数字组合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使它计算后得到的积最小,请算出最小的积是多少?
2.请你计算下面两组题,你又会发现什么规律呢?
题组一:20×20 21×19 22×18
题组二:30×30 31×29 32×28
学生通过第1题的选数组合又得到了两个算式25×34和24×35,发现在这两个算式里两个乘数的和都是59,而24×35的积更小一些。
师:你们能说一说这是什么道理吗?
教师随手写出算式:24×34,并进一步提出:以上两个算式25×34和24×35与24×34比较又相差了多少?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得出:25×34的积比24×34的积大了34;而24×35的积比24×34的积大了24。所以24×35算式的积比25×34算式的积小。
这时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当两个数的和相等时,两个数的差越大,这两个数的积就越小。(使学生在第二环节中感知到的规律进一步得到证实)
学生通过第2题的题组计算,同样证实了以上的规律。
师:像第2题的题组你还想再编几道吗?(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可以继续举例试一试)
(评析:这一环节的练习是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再次发现规律,并借此规律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计算训练的目的。)
【教后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研究,笔者从中获得对练习课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练习设计要突出重点
要想上好一节练习课,首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显然本课的练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围绕着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展开训练。
二、练习形式要和谐变换
为了使练习达到最佳的效果,不使学生感到练习枯燥乏味,教师一定要变换练习形式。然而变换练习形式对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变换得合理、科学,做到变换时上下呼应、层层推进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本课中,教师非常注意这方面的设计,如在基本训练后,带出对口算、估算、笔算之间的沟通;从四个数字按要求编出算式进行计算,并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带出对计算结果的判断;从判断题的最后一题自然地提出了实际问题的计算;接着又从以上的实际问题计算中引发学生对结果的分析,促使学生进行举例验证。这样的练习过程就显示出了环环相扣、过度自如,促使练习效率的提高。
三、练习内容要练中出新
练习课不单是巩固知识、熟练技能,而且对进一步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很重要。尤其在练习中给学生带来新的认识,更是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最好的策略之一。如在练习中学生发现了两个数的和相等时,当两个数越接近时其积就越大,并适当地引发学生用乘法意义去说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虽然这些规律不要求全体学生都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但学生已经通过对这一规律的认识,在得到了计算训练的同时又感受到数学的奥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P66页例8,“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4、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教学难点:
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根据第一栏的积,写出其他各栏的积(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8。
出示例8。
(1)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师板书算式。
(2)学生试做。
0.28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例2及“做一做”,教科书P44“练习九”第5、6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算理,感受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经历探究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将乘法口算置于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应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沟通联系,迁移类推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帮助买草莓的阿姨解决了问题,在这个水果超市里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事情呢?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1)情境图。
【学情预设】阿姨买走草莓后,王叔叔问小红:“你看看我今天进的这些橙子,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师:你们真棒,跟老师想出的问题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
师:如果你是小红,能说说你是怎么列式并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预设1:每盒6个橙子,共有10盒,也就是求10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列式为6×10。因为6个10是60,所以6×10=60。(教师适时板书)
预设2: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我就先算9盒橙子是多少个,再加一盒的6个,列式为6×9=54,54+6=60。
预设3:我把10盒橙子分成2个5盒,即6×5=30,30+30=60。
预设4:我直接算6×1=6,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个0即可。(教师适时板书)
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同学喜欢第一种和最后一种方法,因为算起来快速简便。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要及时让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口算题的方法,及时优化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1.尝试应用,发现规律。
师: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乘10,如5×10,就是5个10相加,得数就是50。
预设2:一个数乘10,就表示用这个数乘1,再在积的后面添1个0就可以了。
预设3:整十数乘10,如40×10,先算4×1=4,再在4后面添2个0即可,得400。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方法很简便,帮助小红解决了问题,你们太棒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用自己的理解说算理的过程,从而使解决口算的方法多样化,再进行优化,达到快速简便的效果。
2.迁移类推,得出口算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2(2)情境图。
师:小红解决了橙子的问题,王叔叔又给小明提出一个问题:苹果每盒12个,20盒一共多少个?你们能帮小明解决问题吗?
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预设1: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求20个12是多少,列式为12×20。先算12×2=24,再在积的末尾添1个0就行了。
预设2:因为可以把12分成10和2,先算10×20=200,再算2×20=40,200+40=240。
师:大家都算对了,而且还能利用前面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真了不起。
3.对比练习,巩固方法。
课件出示教科书P42“做一做”。
师:在做这一类题时,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组内交流。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做这类题目时,可以先把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后面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后面添几个0。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应用中结合已有的经验,探讨出这类题的口算方法,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综合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5题。
本题主要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数末尾的0去掉,计算出结果后再加上去掉的0即可。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6题。
(1)1串糖葫芦12个山楂,要求穿30串糖葫芦需要多少个山楂,就是求30个12是多少,列式为12×30,计算出结果即可。
(2)本题实际上是求30个3是多少,列式为30×3=90(元)。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帮助小明和小红解决了他们遇到的数学问题,还学会了快速口算的方法。同学们,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学习,相信大家都会掌握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分享一个小数点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小数点的重要性。
2、复习一个数分别乘0.1、0.01、0.001得多少,
结论:一个非0的数乘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倍,乘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倍乘0.001相当于把原数缩小1000倍。
3、复习口算乘法。
4、复习整数乘小数笔算乘法及计算方法。
二、类比迁移,情境展开教学例3。
.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三、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4)总结算理:乘、点、画、添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生谈话,由介绍自己家的房间面积谈起,引出聪聪家客厅面积的问题。教师口述出示相关信息并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我想了解一下,哪位同学知道自己小房间长和宽大约是多少,面积有多大?
学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生活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我们先来算一算聪聪家客厅面积的问题。聪聪家客厅长4、8米,宽3、6米。
教师板书:
长4、8米 宽3、6米
二、解决问题
1、客厅面积。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因数的特点。
师:要求“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4、8×3、6=
师:观察算式中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师: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2)提出估算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方法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
师:请同学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给学生一点思考、估算的时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把4、8看成5,把3、6看成4,5×4=20,所以客厅面积不到20平方米。
(2)把4、8看成5,把3、6看成3、5,5×3、5=17、5,所以,聪聪家客厅的面积大约是17、5平方米。
(3)把4、8看成4,把3、6看成3,4×3=12,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一定在12平方米以上。
(3)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师: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那么,到底是多少平方米呢?我们运用竖式计算一下。
教师板书竖式: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了,这个算式中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生:4、8扩大10倍是48,3、6扩大10倍是36,先算48×36。
生: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36。
师:把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变成48和36。
教师板书:
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以后怎么办?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如:
生:把积缩小100倍。
生:把积缩小10倍。
如果出现不同意见,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就等于这两个因数的积扩大100倍。
即: 4、8×10×3、6×10
=4、8×3、6×100
(4)先讨论怎样计算,再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讨论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师:谁来说一说,4、8×3、6怎样用竖式计算?
生:把4、8看作48,把3、6看作36,用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48乘36的积,再把积缩小100倍。
师:好!请同学们说,我来写,我们共同完成竖式计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按整数相乘得出1728后,怎么办?
生:把1728缩小100倍。
生:从1728右边开始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
教师完成板书:
2、沙发占地面积。
(1)让学生读问题(2),并观察沙发图,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写出算式,并讨论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客厅的占地面积是17、28平方米,聪聪家客厅中摆放着一个沙发,请看18页的沙发图,并认真读一读文字,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沙发的长是1、8米,宽是0、85米。
生:问题是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
师:求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2)提出:“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完成,竖式计算。在横式中写得数时,告诉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
教师板书竖式:
生1:1、8扩大10倍是18,0、85扩大1000倍是85,先算出18乘85的积,再把这个积缩小1000倍。
生2: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计算85×18,再把积缩小1000倍。
学生说的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师:好!就按大家说的方法,我们一起算一算。大家说,我来写。
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按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85×18等于1530后,怎么办?
生1:把1530缩小1000倍,在1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生2:从1530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在前面点上小数点。
教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大家看今天算出的这个小数积比较特殊,小数的末位是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横式写得数时,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3)让学生用计算器检验,得到确定答案。
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师:观察两个竖式中的因数和积,你发现它们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生:小数乘小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生: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小数位数的和。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不计算,我们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谁能说一说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生1: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
生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最后,教师完整的口述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师: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尝试应用
1、提出问题(3),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观察茶几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看19页第(3)题中的图及文字,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生:茶几的长是0、9米,宽是0、45米,要求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么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
2、订正学生计算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怎样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师:谁和板演的结果不一样?
如果学生出现小数点点错的,就结合错题进行指导。如果没有,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如: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3、“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让学生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计算,最后全班交流。
师:请看“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下,积有几位小数。
指名回答。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计算。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练一练”的第2题,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再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2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出“大门和侧门的宽度和高度”的信息。
师:学校大门和侧门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同学们算一算。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3、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3.4×15
23×1.48
0. 78×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学生进行板演。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学。小组分享自学成果,归纳达成共识。全班交流。
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学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上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0.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学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0.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上面;点上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2.完成“做一做”第2题。请三个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优秀教案11-19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1-10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3-04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03-15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6-21
《小数乘小数》优秀的教学设计07-24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设计精品08-20
优秀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1-21
【推荐】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09-17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3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