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0 06:57:5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能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2.培养“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文人被贬的相关课题。

  【教学难点】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设想】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是他被贬永州时的游记。作者在描写小石城山土堡、山石、山洞的同时,赞叹天地造化的神奇,更抒发了身世的感慨。放情山水,寄托情志,借对山水的感慨来浇胸中的块垒是文章的一大特点。文虽短小,但旨趣深远;既可陶冶性情,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该文的特点。

  这篇文章也是《唐宋散文选读》(语文选修2)的第一篇,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指导学生进行选修课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设计采用“发现(discover)-探究(develop)-表达(describe)”(简称“3D”)的探究学习方式。

  文言文教学,不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应该注意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句式的学习,加强文言课文的诵读和翻译,让学生具备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设置了词语积累、句子翻译、课文诵读的环节。

  我们认为,选修课的教学毕竟不同于必修课的教学,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选修课更应当注意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联系学过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重视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在培养目标方面,选修课更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将“夯实基础,注重拓展,突出探究,落实人文”作为选修课教学的主要策略。

  本设计的思路是,在落实文言词语和翻译重点句子的基础上,从课文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然后拓展视野,回忆学过的作品,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被贬文人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从而认识到写作是排遣忧愁、抒发情志的重要工具,也认识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对对联: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明确:庐山,泰山,华山,雁荡山,峨嵋山,白云山。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水?明确:天池,西湖,太湖,青海湖,千岛湖,日月潭。

  请拟一幅对联表达对锦绣河山的赞美:(要求宽对,PPT播放风景名称。)

  参考:

  庐山,泰山,华山,雁荡山,峨嵋山,白云山,山山明秀。

  天池,西湖,太湖,千岛湖,青海湖,日月潭,水水瑰奇。

  2.教师引导: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历代文人,纵情山水之间,徜徉松林之中,汲取创作灵感,感悟人生哲理,抒发胸中郁闷。李白气壮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苏轼意怀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柳永神伤于“杨柳岸,晓风残月”。华夏河山,哺育了一代代文豪;而文人墨客,又发掘了中华一处处胜景的情韵。

  今天,让我们和唐代宗师柳宗元一起,发现永州小石城山的美景。

  二、 检查预习,把握整体

  1.集体朗读全文。

  2.检查重点词语的读音。(播放ppt)每组派一个人上黑板,写出正确答案,然后订正。

  明确:

  瑰(guī)玮横(héng)垠(yín)窥视(kuī)

  睥睨(pìnì)疏数(shuò)偃仰(yǎn)贬谪(zhé)

  3.整体把握: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明确:游记)

  (2)思路: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明确:写景)

  第二段主要写什么?(明确:引发身世之慨)

  三、 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一)合作翻译课文

  1.分小组翻译课文。两个人翻译,其他成员纠正,将有问题的地方或大家都不能翻译的句子记录下来。

  2.交流翻译情况。各组提出存在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检查(指名回答,每大组一个人)

  ①.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关键实词“类”、“数”、“施”的翻译。)

  ②.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关键虚词“以”、“夫”、“而”、“于”。)

  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句式:状语后置,注意调整语序。)

  ④.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句式:被动句,判断句,要翻译出句式特点。)

  翻译指导:翻译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注意常用实词、虚词的的积累;句式的翻译要体现特点,倒装句注意调整。

  (二)落实文言实词与虚词

  明确:(播放PPT,练习)

  (1)文言实词:(集体回答)

  ①.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

  ②.环之可上(盘旋攀登)

  ③.及是,愈以为诚有(确实)

  ④.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技艺,指美景)

  ⑤.其一少北而东(向东)

  ⑥.是固劳而无用(实在)

  (2)文言虚词“而”(集体回答)

  ①.其一少北而东(并列连词,并且)

  ②.土断而川分(承接连词,不翻译)

  ③.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转折连词,却)

  ④.益奇而坚(并列连词,并且)

  ⑤.是固劳而无用(转折连词,却)

  ⑥.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转折连词,却)

  (三)分析景物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1.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集中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妙处。

  明确:

  (1)山石:横当其垠。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形态之美、奇)

  (2)土堡:其上为睥睨、梁嬷危渑猿霰の耄腥裘叛伞#ㄐ蜗笾溃/P>

  (3)山洞: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激越,良久乃已。(有情趣,声音之美)

  (4)树竹:嘉树美箭,益奇而坚。(简洁,生动)

  (5)特点:简明、生动,突出了形象美。

  2.找出文章中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提供背景:柳宗元,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但不久即告失败。唐宪宗李纯上台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司马,编外闲职,实为流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湖南零陵,在古代,这里偏远荒凉,素为贬官谪居之地。柳宗元和他的67岁的老母,刚到永州,连住的地方也没有,幸亏重巽和尚相助,在龙兴寺住下。

  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不能窥见柳宗元被贬谪居时的思想、情感呢?

  明确:

  ①.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②.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别人观点,作者反对)

  ③.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自己观点)

  第③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呢?

  明确:绝佳美景,千年无售,作者认为造物者是劳而无用。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真是“一腔心事付幽胜,多少凄楚烟水中”啊!

  四、 再读课文,教师总结

  这篇游记跌宕开合,尺幅千里,“笔笔眼前小景,笔笔天外奇情”。通过对景物的议论,曲折表达思想情感。

  五、 作业

  1.书面翻译课文第二段。

  2.阅读《永州八记》,体会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集体朗读课文。

  2.问题: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明确: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贬斥,谪居荒蛮,壮志难酬的悲愤。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二、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发现(discover)

  1.提出话题,揭示现象

  教师引导:中国历史上,著名文人当中,是不是只有柳宗元一人被贬过?还有哪些著名文人被贬?

  明确:不是。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等都被贬过。(PPT展示:中国被贬文人名单。)

  中国古代文人,比较多的接受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他们的仕途却坎坷异常。文人被贬,不是个别现象,许多著名文人都曾有被贬的经历,不少人客死贬所。柳宗元的母亲死于永州,他本人死于贬所柳州。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广东省常常是文人的贬所,根据材料记载说,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在湛江逗留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

  由此,我们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话题: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展示PPT)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并认为是“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围绕“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想到许多问题。那么,您对这个话题的哪些方面感兴趣呢?您希望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2.提出问题,确立课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把它提升为一个课题,并板书。(讨论充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形成课堂高潮)

  教师总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都来得更有价值。我们提出问题,然后就可以用叙述式的语言表述成一个课题。我也想了几个课题,供大家参考:(播放PPT)

  (1)中国古代文人被贬的原因。

  (2)古代文学作品中被贬文人的形象。

  (3)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其文学成就的关系。

  (4)古代文人被贬与寄情山水的关系。

  (5)被贬广东的文人研究。

  (6)广东贬官文化研究。

  (7)古代文人被贬前后的变化。

  (8)古代被贬文人排遣内心忧愁和愤怒的方式。

  (9)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10)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

  (11)中国古代文人的被贬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3.分析课题,选择课题

  教师引导:研究课题要考虑到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由于条件限制,在课堂里,我们选择“中国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为课题,来熟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为大家课后研究做示范。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探究(develop)】

  1.回忆知识,拓展材料

  教师提问:

  (1)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他们在被贬期间创作的?

  教师提供拓展资料:(PPT)(发被贬文人的简历与作品给学生探究)

  (1)中国被贬文人被贬期间的作品。

  确定研究对象:

  柳宗元、苏轼、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王安石,杜甫,欧阳修,张九龄,范仲淹。

  2.小组讨论,寻找规律

  小组讨论,以上面作家为对象,每个小组讨论一到两个作家,注意结合作品来探究规律。(讨论充分,结合作品,形成课堂高潮)

  (1)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有哪些?

  (提示:先回忆或阅读相关的作品,然后思考这些文人抒发了哪些感慨,最后分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交流成果,教师板书。

  明确:

  古代被贬文人在作品中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1)缅怀伟人,羡慕赞叹。

  (2)批判现实,幽愤不满。

  (3)远离现实,淡泊人生。

  (4)蔑视权贵,洁身自好。

  (5)寄情山水,曲折达情。

  (6)自伤身世,顾影自怜。

  (7)同病相怜,感叹命运。

  四、独立创作,表达交流【表达(describe)】

  (一)书面表达: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了很多的表达方式,现在,请大家根据上面的探究,写一段100字以上的议论性文字,分析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

  要求:

  (1)有自己的观点,可以是上面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新的观点。

  (2)用诗文句子做材料。

  (3)对诗文材料进行分析来证明您的观点。

  (二)口头表达:学生朗读自己作品,大家共同点评。(从观点、材料、分析三个角度。)

  五、 总结全文,提升境界(5分钟)

  古代被贬文人,具有独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他们寄情山水,以文显情。既排遣了心中忧愤,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大业,更为中国文学增添绚烂的光彩。

  我想,这些被贬的文豪们,他们真正把写作当成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超越了功利。写作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真不知道,没有写作习惯的人,不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情志的人,怎么渡过这样寂寞、悲愤、抑郁的谪居生活啊!

  同学们,让我们像古人那样,我手写我心,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当成生命的一部分吧!

  我又想,柳宗元被贬永州,乃有《永州八记》;苏轼被贬黄州,乃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白居易被贬江州,乃有《琵琶行》;欧阳修被贬滁州,乃有《醉翁亭记》。真是“诗人不幸,诗家幸”;文人不幸,文学幸啊。古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确实是这样啊。假如我们的人生总是一马平川,那将会是怎样枯燥、黯淡的人生呢?由此,我想到著名史学家史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段精彩论述。让我们一起背诵这一著名的论断来结束这一课吧?

  (学生集体背诵《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一段。)(学生朗读有气势,形成课堂高潮)

  (播放PPT: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六、课后探究,完成作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课题,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确立你的观点,应用材料证明观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参考资料:语文探究学习网站(),“课题研究”栏目,“贬官文化”子栏目。

  附:

  古代被贬文人被贬期间的代表作

  一、柳宗元

  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后又贬柳州,最终死于柳州。

  代表作《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苏轼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

  三、韩愈

  因京畿大旱,上奏要求停征赋税被贬连州,后调回京。又因谏皇帝迎佛骨进京被贬潮州。

  代表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四、刘禹锡

  因参加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后又贬连州。

  代表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五、白居易

  因旧官僚集团攻击他僭越言事,并借其他理由诬陷,被贬江州。

  代表作:《琵琶行》。

  六、王安石

  因变法遭到反对,两次罢相,贬江宁。

  代表作《船泊瓜州》。

  船泊瓜州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杜甫

  因上疏营救房的罢相,触怒了唐肃宗,先罢官,后贬华州。

  代表作“三吏”、“三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八、欧阳修

  因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遭到保守势力陷害,被贬滁州。

  代表作《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九、张九龄

  因奸臣李林甫和惠妃谗毁贬荆州。

  代表作《感遇》。

  感遇

  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十、范仲淹

  因直谏屡次被贬,倡导“庆历新政”失败被贬邓州等地。

  代表作创作《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石城山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02-17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设计05-27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11-20

《在山那边》教学设计11-02

山行教学设计01-10

《山行》的教学设计03-07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01-31

《山行》教学设计04-22

(精品)《小石潭记》教学设计07-28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优秀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