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
4.热带沙漠气候: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呈现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设疑激趣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导入2:故事导入
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后来就是这几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的军队。这幅图到底是什么呢?(等高线地形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02-05
地理教学设计02-12
地理教学设计06-16
高一地理教学设计11篇03-28
关于地理的教学设计01-31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2-02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05-29
地理教学设计(推荐)11-20
(精)地理教学设计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