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诵录音。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
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引导交流)寂静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别的朋友,拥抱的身影,这常常是我们第一次看到“山中访友”想象的情景。可是今天,当我们随着一位朋友去山中访友,你一定会见到一幅与我们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画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读的部分多读几遍。
2、分小组朗读,评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读感受:你看见了作者的朋友了吗?有哪些?
三、分段品读,体会情感
过渡语:
拜访了这么多朋友,你觉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吗?让我们一起再反复读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体会作者同他朋友间的深情。
1、先默读课文,用符号划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喜爱朋友的`词语或句子,想想词句的含义,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下列训练点。)
⑴“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作者对老桥的喜爱?“德高望重”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什么含义?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古桥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马……惟有你依然如旧。”)作者看到老桥,充满喜悦而又充满敬意,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吗?
⑵“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曾经在哪些诗句中见到过“知己”?什么样的人被称为“知己”?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树是我的知己?我是树的知己?
(“呼喊我的名字”“与我交换眼神”“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⑶“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作者像这样连续跟六个朋友打了招呼,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形,读一读这一段,跟每个朋友热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这山中还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样说一说吗?
⑷“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为什么作者从一片落叶看到了生命的奥秘,从一块石头听见了时间的回声?你能像作者一样联想一下吗?
(鞠一捧清泉,我看到了;挥一袖清风,我听到了……)
⑸“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文开始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这样反复提到“好心情”说明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经典文段诵读
上节课我们字斟句酌,细细品味了课文的语言,体会到了作者和山里朋友的深厚感情,现在谁能把自己体会得最深刻,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朗读展示)
二、整体回顾,感悟写法
1、当老师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时,我就特别喜欢。同学们喜欢读这篇课文吗?为什么?
2、你们发现这篇文章语言的特别之处了吗?(引导学生发现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写法)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里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赋予他们“举首投足”和“喜怒哀乐”,使人感觉栩栩如生。
3、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三、总结全文
随着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们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即将要同他们告别时,老师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者把这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阵雨……当成这么好的朋友呢?你觉得他们值得做好朋友吗?
如果与小树做朋友,我们的空气会更清新;如果与江河做朋友,我们的晴空会更明净;如果与大自然做朋友,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同学们,能在你们的朋友册上记录一些有关自然的新名字吗?希望下次能听到你与他们的故事。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练笔:模仿课文段落写一、两段话。(任选一个话题)
⑴你躺在草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云后的情景、感受,写一段话。
⑵把自己幻化成景区内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
3、推荐阅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2、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呼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探讨3~5节)
1、朗读训练:
⑴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⑵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⑶表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思考: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⑴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⑵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分组自习字词,教学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事物
称呼
感悟/启示
古桥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树林
知己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云
大嫂
热情的大嫂,无私奉献。
瀑布
大哥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
爷爷
无杂念的心境,给人清净。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
小弟弟
患难与共
……
……
……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访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3-21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1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6-0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09-19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01-1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推荐)11-14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篇)06-22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精]01-1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篇05-10
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