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1
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阅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景物?如何写景的?
二、这些景物的描写与《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三、作者在这些景物中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与追求?(讨论)
必要时教师作如下引导作者在这样图画中,完全地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他是如何融入这些东西的?作者为何能从自然的景物中,找寻到快乐与幸福?你能够找到这样的快乐和幸福吗?仔细研读文章,就会发现,作者是以一种艺术的态度,其实也就是欣赏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自然的。从这一点出发,作者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应,我们需要理解作者与自然对应的.心境,我们需要以类似的心境去解读这个文本。
其次,作者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空间体验的形式,即从狭小中拓宽视界,以体验辽阔,体验无限,抒发人的主体自由感。“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在狭小的楼阁中,作者心灵所拥有的,是无限辽阔的自然。杜甫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苏轼的诗“挂起西窗浪接天”,曾公亮的诗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均属此种空间体验形式。
其三,这样美的图画不是现实中,而在“空中楼阁”,在作者的理想世界里。(对比朱自清生活的时代,作者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和纸醉金迷中)所以美好的小屋是作者理想的小天地,是对独立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纸醉金迷生活的厌倦。你有你的金钱,我有我的书斋;你有你的豪华住宅,我有我的空中楼阁;你有腰缠万贯,我有潇洒超然。你走向市场和富裕,我走向心灵和自然---可以说是现代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其四,苏东坡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作者说,“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这个世界除了金钱的富翁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富翁:这是一种空间上的富翁,他们在心灵的咫尺之间,装着一个无限的自然。
四、课后小练笔:我的理想世界
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唤起学生心理中的图式,参与到对该文本的解读中来,这样在学完本文后,学生将获得图式的充实。如果个别学生心灵中还没有这样的图式,那就必须赶快补这一课,一个高中生如果没有这种解读自然的能力,他的心灵将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我的做法并不一定很好,但唤醒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情商确实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责任!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反思2
新课程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培养运用、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形成主动探究、乐于参与、勤于思考的意识,关注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等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改革的这些理论和思想,需要我们做出艰苦的探索。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虽然明白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理解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鉴于此,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我特别注意了加强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自觉性,力图在教学关系的突破上跨出更大胆的一步。《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著名散文。文章的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好像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境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志趣和人生追求,体现了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我意识到贯彻诵读教学,将琅琅书声还给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做老师的再也不能越俎代庖。于是,第一节课我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从字词入手大胆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学然后交流,最后老师补充。接着学生初步理解句子内容,文章的大致内容放手让学生写出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写出不理解的地方所在。第一节课学生的需要作为老师我了如指掌。为了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货,针对学生的问题我做了第二课时的设计:一,梳理文章所有内容,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所写的景;二,针对这些内容,同学发现作者写的与小屋有关,那文章题目“空中楼阁”是否就是小屋呢?学生们真正陷入了沉思,讨论过后学生根据书中文字又接二连三的提出许多问题,什么幸福的阶梯怎样理解?领土领空指什么?“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这些句子怎样理解。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学生的困才是我们老师应该点拨的重点!我接着引导读书并提问学生,作者写小屋周围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找出“独立,安静”,我接着发问:这里的独立,安静单单指周围的环境吗?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我启迪学生再慢慢地品读一翻文字,去感受一下有什么弦外之音?读后学生恍然大悟。一些他们自己提的问题也理解了。最后我还是接着问原来的问题,小屋到底指什么?学生们这时候有的说是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有的说是指空中楼阁,并且纷纷竟出自己的理由。最后我总结,小屋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好像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境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志趣和人生追求,体现了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最后我又请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一次品读文章。我们师生共读了文章的部分语段,在读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体味到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及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人生的追求。为每一位在座的同学找到了一个靠近可爱清新大自然、走进一个适于“心灵的空中楼阁”的机会,也使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了应有的张扬!第二个教学目标也顺利的完成了。这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帮我一起完成的。师生都有一种成功感。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力图避免“讲授”传统的束缚,为学生观念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营造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节课,也使我从学生那儿学习到了新的东西,收获了新的思想,再一次感受了“教学相长”古训的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