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15:25:5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

  《江南》教学设计1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科江等七个生字,理解江,叶,北是左右结构。能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理解字义以及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朗读,以及引导分析课文,以江南都有些什么?为中心问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培养分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发现江南的美,同时在句子中完成生字词的读音以及意思教学,最后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江南美景,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五、教学难点:

  理解“何田田”、“戏”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谁来读题目。(指名读)我们要注意南的读音,因为他是一个鼻音。出示字卡(南)(指名读,齐读课题)

  2、江南是个地方,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的南浙江北部。它是什么样的呢,一起看看(出示江南风景图)这就是江南水乡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小朋友们,江南的美景远不止这些,江南的小荷塘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想看看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让你的同桌给你提提意见。

  3、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等他读完了,我们评评他读的好不好。(指名读,学生评价)

  5、齐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

  同学们读的真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这首古诗,谁来读第一句。(指名读)

  小朋友们看图,图上的两个人在干什么?

  1、谁来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这句中你能发现江南有些什么吗?

  (1)莲蓬,(板书)你从哪知道的,(江南可采莲)这里的莲就是莲蓬的意思,莲蓬是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莲蓬(荷花的花蕊,花谢了后成为莲蓬可以吃)

  (2)荷叶,你从哪看出有荷叶?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图片)你怎么知道荷叶是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很茂密),能从诗中找到句子吗?“什么是何田田”(出示图片)就是荷叶层层叠叠的样子,“何”表示惊叹,你能读好吗。(指名读)老师还能从一个地方看出赞叹,你们知道吗,就是感叹号,它表示句子中带有感叹,赞叹的语气。

  (3)这一片挨着一片的荷叶真美,从这幅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荷花),大诗人杨万里有句诗写的是这样地荷叶荷花,一起读一读。

  (4)那你现在能读好这句吗?(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二句

  小朋友们江南除了茂盛层叠的荷叶还有些什么呢,你能从图上找到吗?

  (一)出示“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从这句中你又能发现江南有什么?

  (1)鱼,出示鱼,(甲骨文图形以及汉字)分析字形。

  (2)你从哪看出有鱼,鱼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句子读一读。

  (3)什么是“戏”,为什么不说游而说戏呢?(鱼儿的可爱的调皮)如果你是小鱼,你会做什么游戏呢?(捉迷藏,你追我,我追你)

  那么“鱼戏莲叶间”是什么意思呢?鱼儿可高兴了,到哪去戏的呢?一会到东一会到西,书上怎么说的?你愿意做条快乐的小鱼把教室当成荷塘,演一演吗?你的'心情怎样。

  (4)那么你能读出鱼儿的快乐吗?

  (二)藕是什么样的呢?文中没有提到藕,你怎么知道的?(荷花的茎)

  (三)荷花,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四)采莲人,你从哪看出来有人,图和古诗中,“采”说明有人。

  (五)船和水,从哪里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图给我们介绍江南这个荷塘吗?

  (江南是好地方,有莲蓬,茂盛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快乐的鱼还有美丽的荷花)

  3、江南有是个有水有荷叶还有小鱼,现在让我们一起到江南看看。出示图片并配以采莲曲。指名朗读,齐读,试背。

  4、学完这首古诗你想说些什么?

  《江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板书课题,并注音。指名读,齐读课题。)

  2、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米之乡。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姑娘采的是莲蓬)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习课文的准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手指好课文。随机纠正字音。

  4、教师范读、领读。

  5、说说你最喜欢读哪些句子?

  6、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江南的什么?

  三、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美美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四、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指名背诵。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五、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们以后要更加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还体会到了阅读古诗的乐趣,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多阅读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古诗。

  《江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⑶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江南》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1.突出低年级教学生动活泼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引导学生做到人到、眼到、心到。

  2.课堂教学力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各有侧重。

  3.重视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美丽画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还能说说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2.认识九个汉字,会写“田、东、南、西、北、鱼”六个生字和竖弯钩、竖弯两个基本笔画。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这一首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游戏、

  教具准备:

  课件、莲叶、小鱼、莲花的制作卡片、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

  1.看插图。

  2.谈话引入:江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秀丽,风景如画。你们看,那美丽的莲池中,莲叶茂盛,莲花飘香,莲蓬多饱满啊!还有许多人在其中采莲呢。唐代诗人卢龟蒙就用诗歌写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3.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读古诗,感知意境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集中拼音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确。

  2.结合词句认读诗句,把你会的生字读出来,再读出带生字的词语或者诗句。

  3.请个别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认真听,并且帮助纠正读音。

  4.同桌互读,练习把古诗读流利、读通畅。

  三、合作学习,主动识字

  1.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各组小组长把课前准备的卡片拿出来让大家一起读一读。

  2.每一个同学选一个字,给大家说说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并且试着组一个词。

  3.指导学生书写六个要求会写的汉字。

  ①仔细观察每一个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说说他们各有几画。

  ②说说每一个字的笔顺。

  ③老师范写“南、鱼”。

  ④学生在书上书写,教师说笔顺。

  ⑤讲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创设情境

  1.小朋友在我国长江以南有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清清的河水流过,一到夏天那里就盛开着美丽的莲花,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这就是美丽的江南。今天就让我们坐上小船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江南吧!

  2.首先我们要对号入座。【课件出示拼音】谁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学生根据音节写生字。

  4.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

  5.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出示字卡,东南西北,学生读后请他贴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

  6.过渡:小船缓缓地向前划,隐隐约约我们能听见有人在唱诗呢!你听。【播放课件】

  二、学习诗文,赏析古诗

  1.引入,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也来读一读吧!翻开书,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过渡:伴随着小朋友琅琅的读书声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江南【移动黑板上的小船,点击课件】你们看,这里有清清的河水,碧绿的莲叶,鲜红的荷花。

  《江南》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师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还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故意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部分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跃,达到预先的目的。

【《江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江南》教学设计06-09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5-22

哀江南教学设计04-22

《忆江南》教学设计07-05

《江南》优秀教学设计11-24

关于江南的教学设计12-22

《江南》教学设计14篇06-25

《江南》教学设计(14篇)06-25

《江南》教学设计15篇06-09

《江南》教学设计(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