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1
要上好初中化学课,我认为首先要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
一、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对话”不仅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师要将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情趣融合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学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生活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内容,应当摈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是《化学课标》提倡的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注重知识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化学课题生活化,问题引入情景化是化学新课程的特色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三、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对学生的化学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2
通过这些日子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感悟颇多,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现将其总结如下:
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加强了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新教材中对人有可能产生危害的都有提醒的“!注意”内容。删除了有危险性的原P21探究实验“给物质加热”。加强了方法引导和实验教学,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P6做化学实验时,应重点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么发生变化。增加了八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加强了对化学价值的正向引导。加强了化学史知识的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由于长期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通过笔试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探究性实验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氛围三个层次: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多样化实验为拓展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动力。以日常教学渗透实验教学,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印象。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3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材、教辅材料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已经不再拘泥于现有的课本。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充实了头脑,开阔了眼界,带来的是无穷的乐趣和愉悦的体验。
1。教材中的各种阅读性材料是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贴近生活,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拓展视野”等栏目的阅读材料大量介绍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现代科技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联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这些阅读材料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孤立与局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2。无论是探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还是自主性学习,教师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拓展视野”选编的内容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学会独立获取、整合和反馈信息;通过阅读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相结合,将其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利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到自学的成就和乐趣。
3。新版教材十分注重向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化学发展历程方面的渗透。例如:抽象的原子结构的发现历经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百余年的艰苦探索,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还在不断延续。我国科学家张青莲精确测定了铟、锑、铈、铕等相对原子质量;20世纪20xx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外国人对制碱的垄断,造福于人类。这些阅读材料,印证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它们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人类揭示自然科学奥秘的道路是艰难而曲折的,任何一个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科学家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阅读“拓展视野”等材料,学生将进一步我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懂得结合身边的现象、联系生活生产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原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运用,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的热情。
“拓展视野”栏目短小精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为了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通俗易懂,学生可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知识、结论和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材料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适当布置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让阅读紧扣教学主旨。
2。学以致用是阅读的作用之一。教师根据材料的内容,让学生以提问、对话等形式回答问题,交流心得,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重点、关键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内涵、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
3。阅读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应挖掘材料的深层次含义,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像力。例如,在介绍“侯德榜与联合制碱法”时,可以增加简介联合制碱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练习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工业生产的效率问题,适时提出联合制碱法的重大意义。教师要善于根据材料的特点,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选择适当的课题,拓展探究性学习的外延。
(八)“整理与归纳”即在每章结束前,提示学生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改变过去直叙知识要点后小结,以问题的形式联系本章重点知识、技能和方法,并兼顾对观念性问题的思考,从而增加自我反思和评价的力度。)
“整理与归纳”栏目安排教材各章末,该栏目和过去教材中的“本章小结”相似,但它一改过去章小结直接陈述或以框图表示本章知识点的做法,而是针对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理出一些问题(线索),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小结的支架。栏目由导语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导语对学习采用的方式加以说明,而正文则指明了整理与归纳的内容。
“整理与归纳”的教学要求:
“整理与归纳”栏目的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一环,是章节学习的必要补充,是优化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能力、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该栏目的教学效益呢?
1。更新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为落实“整理与归纳”栏目的教学,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替代的现状,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理解和建构新的认知建构的过程。
(2)正确认识整理与归纳的作用。从认知的角度看,归纳与整理有利于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逐步完成,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参与整理与归纳活动,还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
(3)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整理与归纳的欲望和能力、尊重学生在归纳与整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只有信任学生,才能放手让学生去归纳总结、整理知识;只有尊重学生,学生习·会在宽松条件下积极参与。
2。调动学生思维
由于整理与归纳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切实实地发挥栏目应有的作用。为确保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点:
(1)提出明确要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整理与归纳活动中来,根据栏目提供问题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调动多种感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2)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充分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交流,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交流,只有充分思考的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3)给予充分的交流与表达的时间。教师作为整理与归纳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间思维的碰撞:有了思维的碰撞,才能引发学生的反思,并进一步诱发学生新的思考,从而发挥思考、讨论与交流的最大效益。
3。给予方法指导
前面指出,学生虽然具有自主整理与归纳知识的愿望和潜能,但是,作为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要能很好地运用相关方法、完整有序地归纳、整理一章内容并科学、合理、简约地表示出来是不可能的`,甚至有些学生在要求自行整理与归纳知识时,可能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并将整理与归纳的指导工作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1)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掌握联想、比较、图示、聚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具体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知识结构或网络图。例如,指导学生按因果关系(如:组成—性质一用途、制法和保存)、按事物发展关系(如:金属一金属氧化物一碱一盐)、按物质问反应或相互转化关系等组织知识,画出物质关系图。
(2)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给予不同的指导。例如,对于知识应用型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扩大知识应用范围,打破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的封闭状态,增加知识的弹性:对于探究实践型的问题,强调探究与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查、实验、访问、查阅资料等的方法,以及撰写小论文是的注意事项以及交流的形式、内容等。
4。及时反馈与评价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栏目问题(或线索)的综合程度,经过学生自身努力和小组共同探讨所得到的知识关系图(表)等可能是正确的,但不一定是最优化的;也可能只涉及部分内容,但不够完整、全面:甚至可能是错误的、或者表达欠科学性和条理性等。这就要求对学生整理与归纳的结果及时予以反馈与评价。
要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价,首要的工作是对整理与归纳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如何展示呢?通常可以采用如下儿秆方法:(1)在板报或专题栏中展示,组织同学们相互评议并提出改进意见;(2)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引用,并组织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讨论;(3)召开交流会、讨论会,让同学讲述、介绍并相互探讨。教师在交流活动中要及时观察、认真听取、深入剖析,同时作出评价:对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好的现象、所听到独到见解、好的整理结果等,应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与鼓励;而对活动中不好的表现、错误的答案要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完善的内容要及时予以补充等。从而做到肯定正确、。纠正错误、完善网络、激发情感等。
综上所述,新教材增加的这些栏目不仅使得教科书充满活力——语言生动、简明扼要、形式多样,而且拓展了教材功能——对话功能,充分体现教与学、人(师、生)与书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当然,不同栏目有不同的教学功能;而栏目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科学施教。因此,教材中,必须深入挖掘栏目教学价值,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4
《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工作面临新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通过几年实践有以下体会:
1。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向教师提出了新考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通过参加培训,自学教育理论,模仿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的从多渠道挖掘教学素材,为课程开展打好基础。正确认识教师要从以前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不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老师从以前的课堂表演者转变成了现在的导演,从评价者变成了参与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这些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师生关系从以往的"先知先觉"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教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倾听不同意见,使用“请帮助、有创意、再思考”等语言,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教师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2。广泛交往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根据新课程要求,改变课堂上师问生答的单向交流,增加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以及同学间的互助交流的比率,养成在课堂上倾听学生的习惯,鼓励学生向老师置疑,提倡‘兵交兵’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个性化创造,是教师依据创造和思维发展的原理,在教学中通过个性化的设计,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或策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
化学课多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一般是以给出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地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共同讨论,共同探讨,通过独立的思考得出探究的结论,并在教师的引领下应用所学解决实际的问题,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开展水资源状况调查、软皮蛋制作等家庭小实验,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更容易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中,培养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及如何描述实验现象,学会通过分析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行交流与反思,提高了学生的口头的表达能力。通过课外的小实验,装置小制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面向全体的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合作学习,我将班级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每组推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当组长,负责全组同学的探究分工和任务,激励同组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开展公平竞争(角色一段时间后应该调换)。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认知上相互启发,情感上相互支持,轻松而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学生表现的机会多,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生生互动中体验学习过程。
3。做好课程研究,改革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在化学课中应用比较广泛,在进行实验教学、概念教学以及解决开放性、综合性问题的时候,都是比较适宜选用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学生实验;物质分类等概念的学习;以及中考复习中适合使用。为保证合作学习达到理想效果,要注意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公平的前提下开展竞争),职责明确,在教学中给予充足的分组研讨时间,一定让学生在独立思维之后,进行成果交流。
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非常有益,它的主要形式是将学科问题作为专题,要求教师教给学生适用的研究方法,化学单元知识及专题复习时适用分析归纳法,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实验教学可采用作品分析法,对比研究实验方案的优劣;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可采取探索发现法,让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阶段,,教师要熟悉系统的相关知识,能从生活实际、史实故事等素材引发学生兴趣,展开广泛的联想,使学生会思考会提问,自觉通过实验探究,信息的捕捉、分析、重建等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探索方法,这对终身学习可起“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提高教学效率意义重大,三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能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作、研究,就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评价方式,则注重多维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具体实施时,切忌以成绩的高低定优差,可采用个人成绩提高分的评价形式,根据比较客观的测试成绩和日常表现,确定基础分,以后的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及各种测试时,不再只看分数的高低定优劣,而是对比成绩的变化,能更好的反映学生的努力过程和学习效果,提高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基础分数高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尤为可贵。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的发展。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4篇12-22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01-05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04-10
《体育新课程》学习心得03-23
音乐新课程学习心得03-14
新课程改革学习心得10-06
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12-22
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12-23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