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的培训班上,一般会有“行为习惯”这样的课程,市面上众多幼小衔接类的图书中也有行为习惯这样的分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行为习惯,欢迎阅览。
小学生行为习惯1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中低段学生,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慢慢地提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小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孩子,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抓好我们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看法。
一、 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坚持课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 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这些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如:在放学的路上,两位同学捡到了一个钱包,一个同学说要拾金不昧交给老师,另一个同学说我妈妈说过捡到钱谁交给老师谁是傻瓜,结果这两位同学就把钱给分了,拿了钱去玩电子游戏,这就说明家长的影响何其严重。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在一次教育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时,我问其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时,学生回答说:“我们家昨天下午一放学爸爸、妈妈就和几个人在家打麻将,也不做饭,让我出去玩儿,我说我作业没做,爸爸就说,不要紧,这一次我给你放假,就一次作业没什么了不起的,作业吗,在课堂上听懂就行了,我小时候就不做作业,考试一样考到好成绩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小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因此我们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年至少上课两次,共同研讨教育子女的方法,以提高家长的科学文化、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同时利用家校联系卡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班主任和学科任课教师在平时还要多和家长联系,摸清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
三、 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 树立师表,蜡炬不成灰。 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起到表率,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原因,从源头上下功夫。 现在, 许多学生卫生习惯差,果皮纸屑随手乱扔、教室里随处可见垃圾,可同学们却视而不见。有人往垃圾筒里扔垃圾,也是很少一部分。我们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时间长了又会重犯,因为他们意识上还得不到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先组织班队会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但许多学生道理都懂,行动上却难以改变。于是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
四、 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都要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 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都要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
小学生行为习惯2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习惯是看似小事的大事。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了解了一个人的习惯,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但因小学生具有辩别是非能力差,自制力弱,易学易忘等特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决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 、严字当头
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知 情 意行”四个方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要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因为习惯所包含的方面太多,例如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等等,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要养成哪些习惯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由学校、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良好习惯养成公约》等规定。通过制定规定,学习规定,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规定的制度一定要严、要细。当然,严要严而得法,而不是一味“蛮”严。澧县大坪乡中学就为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学校制定了《学生文明公约 》、《学生礼仪基本要求》、《学校“三区”守则 》,这三个制度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大事小事,连夹克衫的拉链应拉到什么位置,寝室里的牙刷朝哪个方向摆之类的小事都有明确规定。〈详情见〈《湖南教育》二000一年第三期《芝兰之室暗香溢》一文。
二 、齐抓共管
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学生长期坚持而形成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我们可以建立两套监督管理体系,来促使学生养成习惯。
1、建立“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纵向监督管理体系。
在纵向监督管理体系中,要特别重视小学少先队大中队干部的监督管理作用,以及学生的舆论监督作用。学校可以把各种规定,分解成若干块,在学校范围内展开评比,由学校学生干部每日检查评分。学校每期可组织评比习惯好的学生,并给予奖励,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横向监督管理体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学成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社会风气对小学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应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印发家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的理论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组织家长交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所做的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请校外辅导员到校讲座,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他靠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地去引导、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3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本学期我有如下体会: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 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 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 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一年级下学期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小学生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教案(精选5篇)03-09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4-06
行为习惯的养成作文12-21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总结03-06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08-2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工作总结08-31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03-05
小学生行为习惯演讲稿01-27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