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4-08-06 17:07:12 写景作文 投诉 投稿
  • 家乡的风俗作文 推荐度:
  • 家乡的风俗作文 推荐度:
  • 家乡的风俗作文 推荐度:
  • 家乡的风俗作文开头 推荐度: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优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作文15篇【优秀】

家乡的风俗作文1

  俗话说:“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各个地区都有着不一样民族风俗,不一样民风民俗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我们黄石的春节,便别有一番风味。

  黄石的春节,现如今基本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开始的。为了做好一年的团圆饭,在这之前,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年货。这一天午时,一家人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回来吃一顿团圆饭。年饭的菜可丰盛了,什么香肠、鱼肉、海鲜、山珍等等,其中有两样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样是丸子,有鱼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这些丸子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生活;一样便是鱼,这条鱼叫做“听话鱼”,一般人们不去吃它,让它听着人们在餐桌上述说着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也象征着这家人年年有余(鱼)。吃年饭还有一个特点——热闹。大家团聚一桌,随着长辈的几声简短的祝酒词完后,大家纷纷“开战”,然后互相祝酒,谈天说地,对酒当歌,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小孩子们乘着长辈们说得起劲,还要偷偷地闹一闹。

  到了“春晚”开始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十一点钟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户,带头放起了鞭炮,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上更是闪烁着丛丛烟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黄石这个一向平静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个城市沸沸洋洋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这当真和王安石说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鞭炮声一向持续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渐渐平息,整个城市又慢慢归于平静。

  大年初一,本来一片寂静的城市,又被一阵阵鞭炮声吵醒。人们纷纷起床,准备好后,带着小孩子到各个亲朋好友家里拜年。虽说要到处奔波,但孩子们也很兴奋,毕竟那个亲威不会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呢?孩子们一个个拿着红包,吃着糖果,双脚再累,脸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给‘压岁钱’,‘加班加点’无所谓。”恐怕这一天才是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处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可是有个说法,这大年初一的鞭炮扫不得,不然就会把一年的财运给扫走了。所以,人们很少去扫,也想发发小财。过年期间,街道上时不时会有几个玩龙的队伍,出来耍闹一番,给新春佳节多添几分热闹的色彩。

  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旧社会人们要吃着美味的元宵,还要逛灯会,看花灯。乡村到了这天,孩子们要把自我做的各种各样的灯笼点燃,举着灯笼从村头窜到村尾,从村东跑到村西,给每家每户拜年。而几十年后的今日,人们一样吃着元宵,但没有花灯可看了,人们聚集在空旷地放孔明灯。放孔明灯时,人们会在孔明灯上写下完美的心愿,为来年许下一个心愿。人们把新的一年里完美的愿望寄托给孔明灯,都期望心愿成真。人们接二连三地放起了孔明灯,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红的孔明灯胜过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节,虽然少了几分代代相传的古老“年味”,却多了一分当代社会的气息,让人们时刻感受到社会的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叫“五月节”。

  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

  那么要怎么制作粽子呢?分三部。1。要准备好宽胖的粽叶,把头部剪掉,再用水泡,确保粽叶不会太脆。

  2。再准备豆子、红枣和糯米,取两片粽叶,尾巴和尾巴相叠,翻过来折成锥形。3。之后放入糯米、红枣或豆子,把它们压紧实。然后把粽叶盖过去,把四周包住,最后扎线即可。

  做好以上准备,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煮个大约六小时。打开锅,一阵白白的滚烫的烟喷出,香味沁人心脾。

  咬上一口,香甜软糯的'感觉浑然一体,让你百吃不厌。棕色的粽子看上去好吃极了,黏黏地让你忍不住再吃一个。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便有了端午节赛龙舟一习俗。

  而且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因屈原投江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我们中国有许多许多习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端午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渊远流长,但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一般的色彩。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最忆是家乡,对于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家乡永远是内心深处最亮的一道光。家乡的风俗更是一种文化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游子心中。

  月是故乡明,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春节时人们欢聚在一起的热闹场景。因为每当此时,我便觉得唯有家乡的春节才更有味道。因为只有只身于家乡的那种种或动或静的场景中,我才觉得是有年味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一阵阵的爆竹声响,我们辞旧岁,迎新春。家乡的人们巴不得小年的时候就把爆竹点燃,恭候新年。听家里一位年过七旬的大娘说:“每年逢到过年的时候,有位叫年兽的怪兽就想兴风作浪,扰得人们不得安宁,于是人们便想办法驱逐它,最终想到了用雷鸣般响声的爆竹去驱赶,祈求新的一年没有年兽作怪。”

  孩子们最开心的便是能够收到压岁钱,孩子想要得到压岁钱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磕头还不忘叫上:“大姑奶,二姑爷,过年好。”“叔叔,阿姨,过年好,压岁钱一分不能少。”甚至有的小孩对舅舅要挟地说:“舅舅,给不给红包,我去剪头啦。”舅舅只能又气又乐地把一个大红包塞给孩子。

  如今离开家乡已两年有余了,每当停下忙碌的脚步,便会思考,想念,想念年夜饭桌上爸爸妈妈准备的一手好菜;想念亲朋好友围坐在餐桌前;想念大家你说我笑那种其乐融融的`画面。每年的年夜饭桌上总会是有那么老三样,年糕,饺子,鱼。妈妈说:“年糕寓意着一年更比一年高。”爸爸说:“饺子在他们小的时候是不常吃到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人们还将硬币包到饺子里,估计是传递一种幸运呢。”奶奶说:“鱼不能只摆一条,要像年画上那样,两条鱼的头要相对着,说是叫“对头鱼”这寓意着年年有余。”即便现在离开家乡,奶奶依旧要求我过年必须买条鲜鱼。

  风俗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对每个人而言,它已经融入了一个人的血脉。即使背景离乡,亦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涡阳县是个不大的县城。那里最重视,最喜庆的节日,就数春节了。既然是最重视的节日,自然少不了忙碌,但更多的是欢乐。

  除夕是个值得珍惜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团圆,在外漂泊的游子们也会千里迢迢地在这天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诉说着思念和亲情。人人都穿上新衣,门口挂着红彤彤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有的把“福”字倒着贴,寓意是“福到了!”

  这天,家家都会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坐在一齐,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乐趣。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会出去散步,这时,天空上想起了烟花的爆炸声,各种色彩和形态的烟花飞上了天空,落下去,像一颗颗流星,美极了,给节日添上浓浓的年味、喜庆和欢乐。晚上八点,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人一向看到结束。夜里十二点,窗外的烟花声和鞭炮声震耳欲聋,共贺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我们拿着各种礼品去拜访亲戚朋友,见面就说一句祝福和问候的话。而我们这些孩子更是喜欢走亲戚,因为大人们会给孩子压岁钱。可是,我们也要点头如捣蒜,一声声祝福也从我们嘴里道出“多谢!”“祝你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天天开心!”“新年发财!”等等,甚至要跪下磕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春节的一个高潮。这天,家家吃汤圆,寓意为“团团圆圆”。这天晚上,还有灯会。今年的元宵节,紫光公园里一排热闹的'景象。看灯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展示的灯各种各样,有“万马奔腾”、“嫦娥奔月”、“四面佛”、“财神爷”……还有小朋友喜欢的“美羊羊”呢!让人们目不暇接。

  对了,这天还有很多的人放孔明灯,一盏盏孔明灯带着人们完美的祝愿飞向天空,向远方飞去。远看,就像一群群萤火虫去太空旅行,美丽壮观。

  春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欢乐的、是令人难忘的、是喜庆的,是人们期待的,让我们一齐来庆贺它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小时候的我,在过年前些晚上,就开始睡不着。总在夜深人静时,嘀咕着念叨着,掰掰手指头,数数还有多少天……打心眼里盼望过年。过年了,各种新奇的风俗全都来到了身边,这些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游戏一样:什么贴春联啊、吃年夜饭啊、玩鞭炮啊、吃饺子啊……可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乡下放鞭炮和年夜饭趣事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是众多风俗中我们最愿意参与其中的。今年春节,我们去了崇明乡下,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晚上,我们拿出各种各样的鞭炮:仙女棒,摔炮,烟花等,应有尽有。小伙伴们把鞭炮点燃,捂着耳朵,逃到远处。“啪——啪——啪——”鞭炮接二连三地爆炸,很有节奏感。可是这样的玩法满足不了小伙伴们,于是我们调皮地将一个小鞭炮藏在泥巴里,把线露在外面,我拿起一把打火机,点燃爆竹。一点燃,所有人都往后跑,可我始终还是跑在最后一个,炸的一瞬间,泥巴挥洒在我的新羽绒服上,满身都是。大家看见我这狼狈的样子,笑的都喘不过气来,只有我哭笑不得地站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当然,不仅仅是鞭炮,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晚上当然少不了“年夜饭”啦。大人们一边做菜,一边聊天,都不管我们小孩子了,于是啊,我们就开始“称霸王”啦……没多久,大人们就将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来,却发现小朋友还在玩。“吃饭啦,你们不饿吗?”“不——饿——”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们很疑惑,不过定睛一看,我们嘴上还残留着一些食物的残渣呢。“是不是又偷吃零食啦?”。小朋友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扑哧”一下笑了。对于小孩子来说,年夜饭前的“偷吃”环节最有趣!

  每一个风俗都有它的`意义,过年意味着又成长一岁,意味着新年新气象,意味着又有新的收获……但最终,还是逃不过一个核心——团圆。我们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围坐在一起,暖融融的,甜蜜蜜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6

  盼啊,盼啊,看着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里,让我不由得喜上眉梢。在春节来之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逛街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以用“不计其数”或者“络绎不绝”来形容。人们也都做着不同的事:有的在买年画、买对联;有的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在这快到春节的时间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扫尘。

  “叮,叮,叮,叮——,叮——……”一阵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这时。爸爸又对我说:“小胖,快起来哟,今天我们要扫尘!”“哦……”我迷迷糊糊的回答着,于是,我扫尘的一天就开始了。

  “得得得拉………”我一边唱着自己的小曲子,一边扫着地,我忽然想起爸爸说的“扫尘”,便去问大人们:“什么是扫尘呀?”外婆说:“让我给你说一说吧——

  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情况,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间。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的家伙。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耸听、火上浇油,密报人间咒骂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并将犯乱人的`姓名、罪行书于墙壁之上,并让蜘蛛结网遮掩以做记号。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带记号之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三尸神好不高兴,乘机下凡,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墙壁上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斩尽杀绝。

  此事灶王府君知道了,大惊失色,为了搭救凡人,各家灶王爷聚集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家每户必须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王灵官于除夕之夜来察看时,家家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灯火辉煌,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所谓“劣迹”的记号,立刻返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帝大惊,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啊!原来扫尘还有这么一段传说呀!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不是说说就来的,这五千年文明,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那儿过新年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期间有我最惦记的新年风俗——“年前灌香肠,团圆饭吃香肠”。

  在我看来,川味香肠是年夜饭中最亮眼的存在。最地道的川味香肠不能直接用水煮熟。先用温水浸泡20分钟,让已经晒干的香肠吸够水份,变得松软,然后整段地放入蒸笼里。四川的蒸笼大多用竹子编成,蒸好的香肠隐隐约约带着一些竹子的清香味。盖上蒸笼盖,隔水蒸30分钟,再斜斜地切片摆在盘中。只见每一片椭圆形的`腊肠晶莹剔透,红色瘦肉和透亮的肥肉相互交织在一起,偶尔还点缀着小半粒儿花椒镶嵌在中间。一阵麻香味儿随着腊肠上的腾腾热气飘散开,让我禁不住流口水了。夹一片香肠,合着一口米饭,一口咬下去。“真香!不咸不腻,还有一点点四川特有的麻味儿,融合这软糯的米香和肉香,果真是令人沉醉的味道。

  看着我眉开眼笑的吃着香肠,奶奶开始给我科普香肠的做法。首先,要做好香肠就得选好肉。奶奶总是起个大早,从菜市场原来最新鲜的梅花肉(四川叫做肩胛肉),是长在猪脖颈上面的那部分肉,肥瘦兼达。猪肉先切薄片,再拌上葱姜、料酒和酱油等调料,接着加入一些香糯米粉,淋上香油,随后放入食盐,撒上几颗碾碎了的花椒,然后开始用筷子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蛋清,让各种材料不容易散开。准备好肉馅,奶奶开始准备肠衣。她将干净肠衣套在家用绞肉机的管口上,套到末端的时候,放净空气,用线头扎紧。接着,将肉馅放入材料入口,轻轻转动绞肉机,齿轮搅碎了肉馅并且推动着肉丁儿一点点灌入肠衣。奶奶拿着细棉绳,每隔一段就给灌的满满的肉肠扎个小结。最后,奶奶将灌好的香肠挂在日照好又通风阳台上晾晒,大约十五天左右,我就有口福尝到最新鲜出炉的美味啦。

  四川香肠带着独有的香味弥漫在团圆饭的饭桌上,微醺着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我最爱的四川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最美家乡语,最甜家乡水。鸟自爱巢人爱家,即使离家千万里,也是“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的脑海就不禁会浮现出奶奶为全家人包粽子的温馨画面。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奶奶一大早就会从床上下来,开始紧张而麻利地忙着,擦桌擦门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腊肉、红枣和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再把腊肉切成指头大小的丁状,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不!最关键的一步才刚刚开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见她熟练地拿起两片粽叶做成一个绿色金字塔,然后把糯米、腊肉、红枣放进“金字塔”里,用手紧紧按着,再用麻线把粽子五花大绑起来,一个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后一步,把“胖娃娃”放进蒸锅里蒸煮两个小时。不一会儿蒸锅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时间一到,奶奶刚把粽子起锅,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顾不上烫,把粽子往嘴里塞,粽子软软糯糯的。腊肉的香,红枣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开了。奶奶连忙说:“别急,慢点吃,慢点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个习俗了。我会记住这个味道,把奶奶的手艺继承下来。让家乡的风俗一直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家在幸福美丽的乐清市,每到春节、元宵、清明、重阳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总是充斥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其中,尤数端午节,最让我印象深刻。

  一提到端午节,我便想起那甜而不腻清爽可口的粽子。我最喜欢吃蛋黄馅的,咸咸的,不比那红枣糯米的好吃吗?在乐清,各种大小的粽子都有。我真想一个一个粽子全塞到我的嘴里,一想到能把这些美味吃到嘴里,立时一种满足感便涌上心头。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这个问题一直藏在我的心间。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百姓为了不让鱼虾啃噬屈原的身体,纷纷将米团丢进江中,这才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不仅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赛龙舟呢!每逢端午划龙舟,比赛现场,总是人山人海。还没开始的时候一片安静,随着指挥人员的一声枪响,人们便有节奏地划动浆,鼓声震耳欲聋。随着竞争愈发激烈,岸上更是人声鼎沸。水中倒影着浆手们斗志昂扬的`姿态,水面上各色龙舟争先恐后朝着终点进发,一时间热闹非凡!

  每逢端午,总也少不了吃粽子的满足,也少不了划龙舟的激动,我想它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吧!

  图片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题记

  将乐南词又称“八韵南词”。它的源头来自浙江的婺剧,由浙江的流浪艺人经江西传入我县,后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带有将乐地方韵味的剧种。

  哒哒哒,什么声音,哒哒哒,又是三声响。走过去一看,一座小舞台上坐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咦?这是要表演什么吗?奶奶说:“这是将乐的风俗-南词。有近百年的历史”听上去应该挺无聊的吧,这不比看大妈跳广场舞还无聊?大奶奶非要留下来听一听。我不知什么时候失了神。爷爷们手上拿的乐器是什么?“这里有二胡、扬琴、琵琶和丝管”奶奶说。“哦哦!原来奶奶不是很笨嘛”我嬉笑着。

  来看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奶奶说:“这对我们来说可有意思了嘞。”

  音乐声越来越响亮,爷爷们的口中念念有词的讲出了几句方言,声音时而高起来,时而又低沉,还怪有节奏感的。

  表演南词的爷爷们,少说也有六七十岁了吧?为什么他们这么老呢?我还在思考问题呢“哒”南词的又一段高潮到了,爷爷们的口中又陆续地讲起了几句方言。台上的`爷爷们摆了摆头,台下的观众也跟着一起。

  慢慢的,台下的观众入了迷,就好像爷爷对我们做了什么秘术一样,一段高潮惊醒了我们。

  表演结束了,一些观众还沉醉在其中无法自拔。看完这次表演后,我感觉我已经爱上了这个风俗。

  散场了,我一直回头看,一直依依不舍的。

  将乐南词这门艺术已经传承近百年了,可表演的人却越来越少,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就消失了呢?

  南瓷这门艺术让我感叹:“潺潺南词溢乡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当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鞭炮。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人们通常叫它大年三十,傍晚,大扫除后的妈妈打电话的声音不绝于耳——“喂,三舅,三十儿了,来我家吃饭吧。”“是二姑吧,来我家吃年夜饭吧!”“哎哟!来我这吃饭吧,好啊!你早来啊!”……妈妈恨不得把我的三姑四婆,七大叔八大姨全请过来。

  热气腾腾的年夜饭做好了。瞧!有年年有“鱼”、“团团”圆圆、恭喜发“菜”、“鱼”跃“龙”门……堪比同珍海味!这些年夜饭可真让人垂涎三尺,那些亲戚们也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

  吃饭了,我给自己倒了一杯橙汁,看向爷爷、奶奶,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牛年平安!”我再看向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祝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爸爸也给大家敬酒,我们几个小孩不想听在大人们的客套话,拿起“酒杯,互敬饮料,嘴里还讲着笑话,在一旁嘻嘻哈哈。

  吃完年夜饭后,爸爸和几位叔叔在一个桌子上打牌和打麻将,妈妈和阿姨们边聊天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和几个小孩子则在院子里玩摔炮,直到夜里十二点才各自回家。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的`风俗,我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腊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厅里。这时,就会有人问:你的父母呢?他们去哪了?

  当你来到厨房时,你就能看到他们以及我的爷爷奶奶的忙碌身影。因为今是腊月三十,根据我们家乡的风俗,在这一天,我们要祭拜两个神仙。一个是天神,而另一个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帮爷爷奶奶准备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饭,祭品差不多已经准备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祭品摆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间是一个木篮子,里面放着两条糯米肠(在猪大肠皮中塞糯米,然后蒸熟)、一只蒸熟了的鸡和一块蒸熟了的猪肉。左右各摆了一根大蜡烛。篮子前面是一碗饭和一碗水。而后面从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面、两条年糕、一块豆腐、两个馒头一个杨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摆好后就是祭拜的时间了,爷爷拿来一把香,用蜡烛点燃后发给我们。

  我们每个人双手举着手里的三炷香,祭拜。随后,爷爷把香插在祭品上拿来了一鞠躬沓黄纸,相当于神仙用的钱,将它们点燃,烧给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们来年平平安。但我认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样的,应该要虔诚,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对神仙的敬畏之心,给他拜年罢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们还要“慰问”一下管我们饮食的灶神。于是,我们又将祭桌搬到了厨房,将之前的`祭拜过程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依然是以特别虔诚的态度给灶神拜年。

  这就是我们家家乡的风俗,虽然普通,也很常见,但却是除夕这天里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风俗是我最喜欢的风俗,因为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我的家乡在济南西郊。虽然我都是济南人,但还是有些风土人情。这里,除夕夜,我们要买猪头、鱼、鸡、肉等,还要买很多鞭炮。

  除夕下午3点,开始包饺子。 5时左右,去请家堂(祖)。我小的时候。我不喜欢除夕。请加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五六岁的时候,弟弟还没有出生,我就顶替了。有两根筷子,插在胡萝卜上,在烧焦的黄纸上写字。一是“先父李雪山之位”。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爷爷。还有三个,不知道是谁。把写好的堂放在盘子上,拿着小挂鞭炮,到村里去请。

  到了那里,我看到好几个人也在请客。我们只好跪了下来,爸爸又用木棍画了一个圆圈,把带进来的鞭炮点燃了,说是请祖灵。我当时很害怕,然后只好先让老祖宗进去,还得用长棍压住大门,还说不要招来别的鬼。爸爸还让我找根棍子,面对漆黑的院子,我胆小,更害怕。可父亲的命运却难以逆转,我的天啊!这么大的院子哪里找?!当时我吓得拿了刀和手电筒。他小声嘀咕道:“鬼!我才不怕你!我手里拿着刀,你要是敢咬我,我我我就杀了你……”她颤抖着说道。好不容易找到了那根长棍,他一把抓起就跑了。我很害怕。耶!我跑到光亮处,吓到鬼了!我开心地笑了。我爸把长棍给了老爸,按了之后,他就去屋里磕头了。爸爸先敲门,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夜,我们会在吃年夜饭前放一串鞭炮。我不能在晚上关灯。想看跨年夜,可是过不了11点。

  大年初一不能倒客人的.剩饭剩菜,也不能倒垃圾。好像都是“钱”。你必须在二年级才能放弃它。

  大年初二下午5点左右,端着油家塘的盘子出门,拿走长棍,到村长那里拉鞭子,把牌位放在鞭炮里,再磕几个头就完事了。

  既然有那两个弟弟,我也不用去了。

  这是我们家乡请家堂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神,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客家风俗各种各样,但在我的家乡,最为突出的便是这个——做大笼。

  在大年初一前,我的家乡会做一种叫大笼的糕点,这种糕点用竹子编的大笼子来蒸煮。“大笼”的名字也是这样由来。今天我终于要和奶奶一起做最爱的——大笼,这种糕点软儒香甜,嚼劲十足,搭配鸡蛋来蒸煮是最为完美的。

  奶奶拿出了一箱片糖,十包糯米,粉生粉和熟粉,只见奶奶打开袋子,将所有片糖倒入锅中,开始熬煮。糖在高温的熬煮下,不停的咕噜咕噜的吐着泡泡,奶奶看见片糖全部溶化后,将一旁的糯米粉倒入锅中,一直搅拌,奶奶让我牵来掌勺,他去将生粉和熟粉加工一下。手里的勺子一直不停的在浓稠的锅中转圈圈,糯米粉慢慢的与片糖浆融合在一起,锅中已经看不见白白的糯米粉,只看见黄褐色的.浆,奶奶从我手中拿过勺子,手中一勺一勺的把生粉撒入锅中。生粉一个接一个“跳”入锅中,奶奶这时给了我两个任务——把熟粉抹在页上将叶铺在大笼子上,我将叶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水分,我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手中的动作,终于擦了20多边后才结束。但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将每片叶正面仔细地抹上熟粉,在一片一片的整齐铺在大笼子上,奶奶将熬好的浆糊盛在大盆子,冷却后,再将凝固的大笼放在大笼子上蒸煮,将蒸好的大笼切块就可以食用了。

  大笼的制作很复杂,但却很有趣,我喜欢这个风俗,也希望可以将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9-05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2-2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5-14

家乡的风俗作文09-25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5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2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08-1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11-28

家乡风俗作文02-2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