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有所思有感

时间:2022-10-07 09:29:44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教有所思有感

  继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又捧起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从《直言不讳》到《爱心与教育》,再到《教有所思》,最大的感受就是李老师的文章真实、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的论述,纯朴的文字如涓涓细流般向我们讲述着他在教育时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让人读来不由得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思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教有所思》这本着作书共分六辑:边教边想、直言不讳、思念无限、说语论文、我当校长、凝望窗外。每辑里又各包含八篇小文章,读每篇文章都直入人心。在百问简答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李镇西老师答:“青年教师本人强烈的成长欲望。”看到这里我想到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从上学期开始园里将我调离一线,负责一些教辅类的事务,其中包括蒙氏操作室的管理,从这学期开始也负责给老师指导教具的操作方法(园内以前懂蒙氏操作的老师还有几个,到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园里以前安排我给其他老师就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做过几次培训,可是从开学到现在的上课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老师不会操作。我想不会操作的原因一个可能和培训的时间有关,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把每一个教具的操作方法都讲解一遍,只能每个领域里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具进行操作演示;另外一个原因还在于教师本人没有强烈的成长欲望,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在培训时有的老师可能看着挺简单,可实际操作的时候却一脸蒙圈,不知如何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那就是老师没有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培训,一说就是不会,要么就是这个没有讲过。新网师郝晓东老师在上学期《儿童的人格教育》这门课开始学习之前就说过:“不要把学习寄托于讲师,讲师只是指月之手。”是的,培训也一样,教师首先自己要有成长的欲望,有学习的态度,这样才会慢慢地进步,把希望寄托于培训,而自己在课前甚至连课都不备,进入操作室才想着今天要上什么,怎么能把课上好呢?怎么能成长呢?有句话说:“不要试图叫醒装睡的人。”老师自己都没有强烈的成长意愿,靠别人推着拉着拽着,这样的学习收获又能有多少呢?

  在《我当校长》这辑中,李镇西老师写道:“教师要有书卷气。现在的教育问题太多太多,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不读书。”。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教书人不读书简直不可思议,但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几乎成了许多学校的常态。书中列举了各种不读书的理由,以我个人来说,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可是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读书”和“不知读什么书。”“不会读书”体现在我以前也喜欢读书,但仅限于读完了,看完了,属于感性阅读,凭着自己感觉、自己的喜好去读而没有思考,一般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但是去年的新网师学习中我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啃读。啃读的最高境界是和书的作者对话。现在我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很高兴能学到这样的读书方法。感觉这种读书的方法让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思索书中所讲的内容,有时间去反思自己,把书中所讲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联系起来。“不知读什么书”——我以前读书看得比较多的书是专业类的书籍和和育儿类的书籍,但是一般都是跟风,今天出了什么样的畅销书,赶快买来看一看,明天又出了什么书,再买回来……书读了不少,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又不知该如何去做。上学期郝晓东老师推荐了魏智渊老师《教师阅读地图》一书,我不仅学习了读书的方法,也从中知道了一些经典书籍。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多次提到一些经典书籍,这些都为我指明了阅读的方向。

  在《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一文中李镇西老师让我们了解到:李老师是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他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公园做游戏、玩耍,孩子可以随时给他提意见,可以随意到办室里借书,可以找李老师聊天,给李老师写信倾诉烦恼,甚至借钱……由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可以想到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扪心自问,我有童心、爱心吗?孩子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倾诉他的烦恼,是否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快乐,我是否是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还远远不够。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做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读教有所思有感】相关文章:

《教有所思》读后感08-18

如有所思10-06

仲夏有所思美文10-07

《窃读记》的教后反思10-06

窃读记的教后反思10-06

课文《窃读记》的教后反思10-06

教什么知识读书心得10-01

教什么知识读书心得05-27

《教海漫记》读后感05-18

《简单教数学》读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