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1-04-21 10:18:26 参考资料 投诉 投稿
  • 党性教育思想汇报 推荐度:
  • 毕业生党员教育思想汇报 推荐度:
  • 家庭教育的教育方法 推荐度:
  •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卢梭的教育思想

  精选阅读(1):

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要顺应自然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务必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他在《爱弥儿》开卷即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因此,卢梭反对那种不顾儿童的特点,干涉并限制儿童自由发展,违背儿童天性的传统的古典教育,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

  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来源不外3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在一个人身上这3种不一样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如果这三方面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于同一目的,他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到达他自我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好处。卢梭还进一步分析:"在这3种不一样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决定的;事物的教育中人在有些方面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就应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卢梭所说的"自然"是指人的才能和器官,也就是人的天性。因此,"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卢梭强调说:"大自然期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貌"。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剥夺儿童应有的权利,结果只会打乱自然的次序,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

  卢梭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这种"自然人",从小就被训练尽可能地自食其力,既没有永远求助于人的习惯,也没有向人夸耀的习惯;能够对事物进行观察、决定、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从小就以自然为师获得许多经验,而不以人为师;身体和头脑同时都得到锻炼,不仅仅身体健壮,而且头脑聪明,富有见识。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是能够尽到社会职责的社会成员,而不是回到原始社会的没有文化的人,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野蛮人。

  就应看到,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职责;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潜力。

  (三)教育要注意人的年龄特性

  从教育要"顺应自然"的原则和教育要培养"自然人"的目的出发,卢梭强调指出,教育就应要注意儿童的年龄特性。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一样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1、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理解自然的教育的条件。卢梭主张就应让婴儿在乡村环境下自然地生长,注意婴儿对于食物的自然选取潜力。他反对用襁褓去束缚婴儿,更反对对婴儿娇生惯养,指出要"锻炼他们的体格,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2、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身体活动潜力和语言潜力都发展了,他们的感觉潜力也发展了,但还不适宜进行抽象的概念和文字知识方面的教育。就应指导儿童锻炼及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感觉教育上,卢梭指出首先是发展触觉,其次是发展视觉,最后是发展听觉。卢梭提出了感觉的具体方法,并把游戏、绘画、唱歌等活动看作是感觉教育的最好途径;此外,还提出应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以促进感觉潜力的发展。

  由于儿童的理智还处于睡眠状态,因此,不要强迫儿童去读书。卢梭认为,在儿童根本不喜欢读书的时候,读书对他们是无用的。宁愿让儿童一个字也不识,也不便他们为了学到一些学问而把其他有用的东西都牺牲了。

  在纪律教育方面,卢梭反对体罚,也不赞成口头说教。他提出,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而让儿童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我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人自然后果法"。

  3、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由于儿童已经受到良好的体育和感觉教育,因而己经具备了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的条件。

  卢梭认为,智育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在于发展儿童获得知识的潜力,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儿童不能学习一切东西,只需要学习就应学习的东西。他说:"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为数是很少的,但是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从而也才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养成那样的聪明人。总之,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主张让儿童透过实地观察,在大自然中获得知识;强烈反对让儿童靠死记硬背去掌握书本知识,甚至提出"以世界为惟一的书本,以事实为惟一的教材"。他还指出,成人对儿童的指导要少,不要教给儿童正确的答案,而就应让儿童自我去获得,引导儿童独立解决问题。

  卢梭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也十分重视。他指出,劳动是每个自由人的社会义务,只有靠劳动而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劳动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透过劳动学会适应各种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锻炼身体,发展人的心灵。卢梭最推崇手工劳动,认为它最自由,最近于自然状态,最独立,不受他人束缚。总之,卢梭期望儿童能够"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

  4、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由于青年人处于激动和热情的阶段,需要用道德准绳的力量加以调节,指导他们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主要资料是培养善良的情感、正确的决定和坚强的意志。卢梭指出,就应透过各种善行练习,即透过道德的实践来培养儿童坚定的意志。同时,他指出,应把道德教育放在城市中进行。

  精选阅读(2):

  完整准确地理解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著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等。《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卢梭把自我想象的孩子爱弥儿作为受教育的对象,透过讲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的成长和教育历程,来论述其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的教育思想,针对的是当时流行的理性主义教育观念,在论述自我的思想时,卢梭常常是把一种见解推到极端,构成强烈的冲击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虽然他也对这种极端的表达有所补充,但这些极端的话语给人留下的印象强烈而深刻,以至于让读者往往只记住这些话语,而忽视了他所做的补充。如《爱弥儿》开篇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人“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貌,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务必把人象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但卢梭借着又讲:“不这样做,事情可能更糟糕一些,……一个生来就没有别人教养的人,他也许简直就不成样貌。”并没有完全否定教养的好处,但读者多是只记住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见解。

  再如,卢梭在书中写到:最初的教育就应完全是消极的,“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意他有什么决定的.潜力。”甚至说,孩子健康地长到12岁,即使分不清左手与右手,似乎也没有关系。但在另一处,卢梭又这样说:“你不急于到达什么目的,反而能够很有把握和十分迅速地到达那个目的。我几乎能够肯定说,爱弥儿不到十岁就完全学会读书和写字,其原因恰恰是由于我对他十五岁以前能不能读书识字一事是很不重视的。”原先,他所教的爱弥儿,是10岁之前就完全学会了读书和写字的。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因为这证明,卢梭并非不重视阅读和书写。但许多读者,包括某些研究卢梭的学者,往往忽视了卢梭的这一表述,片面地认为卢梭反对儿童读书。如有人讲,卢梭主张“十二岁以前,绝不读书”,并具体说道:“儿童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期,这一阶段只能以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体格也未发展到运用理性的阶段。我们不期望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为早熟的果子,虽然外表诱人,但并不甘美。感觉器官是儿童智慧的工具,要让儿童透过感觉器官学会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摸、去看、去听,不要让他过早地用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改变他自然发展,12岁以前,绝不读书,这样才有助于他的智力正常发展,

  以免让偏见和错误占据他的心灵。”论者认为这是卢梭的教育思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卢梭是在爱弥儿10岁以前就完全学会了阅读和书写。

  我们从卢梭自我的经历中,更能够看到,卢梭本人很早就学会了阅读,并从中受益良多。在《忏悔录》中,卢梭这样说:“我不明白五、六岁以前都作了什么,也不明白是怎样学会阅读的。我只记得我最初读过的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起初,父亲但是是想利用这些的趣的读物叫人练习阅读,但不久以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两国个人轮流读,没完没了,往往通宵达旦,一本书到手,不一气读完是决不罢休的。有时父亲听到早晨的燕子叫了,才很难为情地说:‘我们去睡吧;我简直比你还孩子气呢。’”

  卢梭童年时不仅仅读了许多小说,也看了历史书籍。这些历史书籍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给予卢梭影响最深的是古代希腊普洛塔奇的《英雄传》,卢梭曾说:“由于这种搞笑的阅读,以及父亲和我关于这本书的讨论,便养成我那自由和民主的精神,养成我那高傲而不受屈辱的性格……我头脑中不断为罗马和雅典伟人的思想所盘踞,我仿佛在和他们为伍一般;我自身又是共和国之邦的公民和爱国狂热的父亲的儿子,我已为父亲的身教所感召了;我相信自我就是希腊人或罗马人了;我已将自我与书中的人格融为一体了;当我想到那令人神往的伟人杰士的坚忍和无畏时,不觉间双目炯炯而声音雄壮。”

  卢梭童年读小说之时“兴致勃勃”、“没完没了”。这是十分值得注意的。这说明,儿童是是喜欢读书,渴望明白书中的故事,并且由此感到极大的乐趣。能够说,喜欢读书也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能把儿童的天性理解得太简单。儿童不仅仅是喜欢玩,也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大人朗读诗歌。著名学者启功回忆童年时,曾讲到他的祖父教他念诗的情景,说道:“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用一只手把我搂在膝上,另一只手在桌上轻轻地打着节拍,摇头晃脑地教我吟诵东坡《游金山寺》诗的情景:‘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他完全沉醉其中,我也如此,倒不是优美的文辞使我沉醉,因为我那时还小,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我祖父也不给我逐句逐字的解释,但那抑扬顿挫的音节征服了我,我像是在听一首最美丽、最动人的音乐一样,这使我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回忆童年读诗和背诵诗歌的情景,这样说道:“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简单一点儿,我觉得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姊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但是我们家里念诗,我

  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因为我们在家里念诗也像白天在书房里似地大家同时哇喇哇喇地你念你的我念我的。有时候我停下来就听见他们念的东西。我顶记得他们念的吴伟业的《圆圆曲》,我连字都没有看见已经背下来了。还有白居易的《长恨歌》,他们比我们先念,赶到我起头儿念到《长恨歌》的时候都已经听得半熟了。”赵元任不仅仅读诗,还背诵诗歌,但他觉得“好玩儿”。

  认为卢梭一概地反对儿童读书,这是对卢梭教育思想的误解。卢梭反对读书,实际上反对的是理性教育。他这样说道:“用理性去教育孩子,是洛克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个原理在这天是最时髦但是了;然而在我看来,它虽然那样时髦,但远远不能说明它是可靠的;就我来说,我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能够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什么是卢梭所说的“理性教育”呢?理性教育,是培养理性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以及逻辑思维的训练。读诗、背诵时文,未必是理性教育,而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的“做题”,意在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潜力,这基本上属于理性教育的范畴。作家王蒙理解采访时,曾提到他的孙子的语文题:“在我的窗外,有一棵白杨树。然后在原题下面给出四个选取。第一个:有一棵白杨树长在我的窗外;第二个:我从我的窗户上能够看到外面立着的白杨树;第三个:在窗外有一棵树,这棵树是白杨。要求学生从中挑一个正确的。”王蒙做不来,他说:“我一看就傻了,因为它们意思都差不多!”王蒙的孙子读小学四年级,就应是不到12岁。学校要求他做的这类语文题,

  正是卢梭所反对的理性教育。

  据说,小学生语文考试,有一题目是要求把以下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结果有一个孩子写成了“虽然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可她还是瘫痪了”。有孩子写道:“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学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最后瘫痪了。”也有孩子写道:“张海迪姐姐之所以瘫痪了,是因为顽强地学习,非但学会了多门外语,甚至学会了针灸。”还有:“张海迪姐姐是那么顽强地学习,不但学会了多门外语和针灸,最后还学会了瘫痪。”这样的试题,也是卢梭所反对的理性教育的试题。

  王蒙教他的孙子时曾感叹道,此刻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和文学解读“把孩子教傻了”。王蒙的感叹也正是卢梭当年的感叹:“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了。”

  精选阅读(3):

  教育思想浅析

  作者:尚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3-2

  卢梭是教育史中的重要教育家,杜威评价卢梭说:“卢梭所说的和所做的一样,有许多是傻的。但是,他的关于教育根据受教育者的潜力和根据研究儿童的需要以便发现什么是天赋潜力的主张,听起来是现代是现代一切为教育进步所做的努力的基调。他的意思是,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和青年人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潜力的生长。从卢梭那时以来教育改革家们所最强调的种种主张,都源于这个概念”[1]对卢梭教育思想分析,对理解现,当代教育具有很大的好处。

  一、教育与天性

  卢梭认为,教育与环境务必适应天性的发展,否则就无法实现教育的效果。“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2]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我们需要帮忙;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决定的潜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3]教育能够赐予我们生活的力量和帮忙,教育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决定潜力。教育能够赐予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叫;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4]教育务必让自然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三者统一和谐,趋向于同样的目标,那么学生就会拥有好处的生活。

  “自然人完全是为自我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我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但是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靠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明白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我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部分。”[5]教育到底是培养成为一个人还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呢?要是一个国家的任何人,都把自我的存在与社会,国家的命运同在,那这样的民族人性必须是最如意的。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它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它教他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烦恼和痛苦。”[6]让孩子自然成长,遵循自然,不能够违背自然法则,要是改变了自然法则,会破坏孩子的前进道路。

  “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但是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他照料着孩子,他观察他,追随他。象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候守侯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他极其留心地守侯着他微弱的智力所显露的一道光芒。”[7]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够急于求成,要让孩子自然成长,自我积累经验。

  卢梭根据儿童的天性发展,把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1.婴儿期。卢梭认为从人诞生到2岁是婴儿期。他认为这个阶段没有感情,没有思考,又的仅是感觉而已,他不能够意识自我和事物的存在。教育务必以体育锻炼与身体养护为主,倡导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儿童自然成长。

  2.儿童期。卢梭认为由婴儿期到十二岁为儿童期。这个阶段身体活动与语言表达潜力提高与完善,但是理性还不健全。卢梭认为这个阶段在继续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进行感官教育。

  3。少年期。卢梭认为十三岁到十五岁是少年期,它属于人的一生潜力最好的时期。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它是知识教育的前提。卢梭认为在这个阶段实行智育。

  4.青年期。卢梭认为从十六岁到二十岁为青年期。这个阶段,容易冲动,性情容易改变,不服管教。卢梭主张实行道德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教育也依据这个顺序而实施,体育,感官教育,智育,道德教育,遵循着天性教育。

  二、儿童玩具

  卢梭从为了防止孩子习于奢侈的弊端角度,正确的分析了让孩子爱好玩具的反面效益,而说服父母不能够让孩子接触玩具。

  卢梭说:“我们事事都不明白简朴,甚至给孩子随身用的玩意儿也弄得很不简朴。金的,银的和珊瑚的铃铛,小水晶片,各种各样或贵或贱的玩具,这是一些多么没有用处和多么有害的东西啊!这些东西,一样也用不着。别给他们什么铃铛,别给他们什么铃铛,别给他们什么玩具;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能够听到其中的颗粒发响的罂栗壳,一截即能够供他咂,又能够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漂亮的小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8]

  罗兰?巴特在《神话学》中有过对“儿童玩具”的论述,分析了儿童玩具的直接意指和含蓄意指,认为玩具在儿童的早期心智教育中被作为一种训练工具,训练儿童扮演父母心中所期盼的性别主角,“人们眼中的所有普通玩具实际上都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微世界”,例如,一个女孩的洋娃娃“用于……‘训练’她扮演今后的母亲的主角”。美国黑人女学者安?杜西尔以前撰写过一篇题为《染料和玩具娃娃:跨文化的芭比和差异销售规则》的论文,她认为,即便是一个简单的玩偶,也负载着的意识形态功能,因为“玩具和游戏不是简单的娱乐开心的工具,它的关键作用是帮忙儿童决定自身和周围事物的价值,玩具娃娃尤其诱导儿童仿照它们,按照玩具娃娃的形象来想象自我。”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拥有玩具?这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只要正确的处理好玩具真正的能够带给儿童的意识形态形象,帮忙儿童决定自我和周围事物的价值为目标,以避免让他们习于奢侈的弊害为出发点,真正的让玩具给儿童带去童年的快乐!

  三、教育不能够加速度

  卢梭说:“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此刻,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即使说这种教育在它的目的方面是合理的,然而当我看见那些不幸的孩子被置于不可容忍的束缚之中,硬要他们象服苦役的囚徒似的继续不断的工作,我怎样不感到愤慨,怎能不断定这种做法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欢乐的年岁是在哭泣、惩罚、恐吓和奴役中度过的。”[9]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开始慢慢地失去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他们的天真活泼的气息慢慢地被钢琴与过早的学习取而代之。当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孩子宝贵的此刻,替孩子准备着遥远的幸福,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把孩子弄得那么可怜。孩子们有真实的兴趣和天真的本性,他们很想能够满足自我的爱好的意愿,但是却被遥远的期盼的幸福所残忍的中止。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此刻却过早的让孩子被知识剥夺了童年,教育在儿童阶段却似乎成为了加速度,我们是否能够让孩子自我慢慢自由长大呢?

  四、教育中的盲点

  教育就应从实用性出发,不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职责,明白人性的真谛!卢梭说:“在他们所吹嘘的各种学科中,对学生真正有用的,他们反而不教,因为它们是事物的科学,他们就不会教好;他们所选教的是他们明白其中的一些术语、谱系、地理、年代和语言等等的科学,以此显示他们精通这些学科;然而所有这些学问,对成年人来说关系已经不大,对孩子来说关系就更小了,所以,只要他一生当中能把它们拿来用上一次,就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10]在教育过程中,相信学生永远是最棒的!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我,热爱一切完美的东西!而如今的教育,以为能够上个好大学,就有个好前程!而为了让学生能够上个好大学,学生,家长,教师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教育似乎为了培育更多的会考试的工具,而道德,素质与人生的信仰离学生渐行渐远!

  五、游戏的教育价值

  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游戏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体会生活的乐趣,能够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做事,能够给他们许多想像的空间。卢梭说:“归根到底,如果我不能够使游戏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教育人的办法,他们又从哪里觉得游戏是很搞笑味的呢?即使我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他们玩得高兴而不出什么毛病,同时又消磨了时间,则目前他们在各方面能否取得进步,是无关紧要的;反之,如果照你们所想的,非要他们学这个学那个不可,那么,就不能不最终使他们感到束缚、愤恨和烦恼。”[11]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强烈的欲望都能够在游戏中得以表达。为了增加游戏的教育作用,学校和家长应做些什么事情?

  六、教育是学生人生的航标

  教师心中有蜡烛,就能够点燃学生人生的期望!教师就应让学生懂得些什么?卢梭说:“你要始终记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即使他一无所知,那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未受欺骗就行了;我之所以向他的头脑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理智和决定力的发展是很慢的,然而偏见却超多地产生,需要预为防备的正是种种的偏见。但是,如果你从学问的本身来看学问,则你将掉进一个充满暗礁和无边无际不可测的海洋,而且永远也不能从海中游出来的。当我看见一个热爱知识的人,沉湎于知识的美,学了一门知识又赶快去学另外一门知识,而没有一刻停息,我就认为,我所看到的这个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但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仍掉一些又拾到一些,及至拾了一大堆贝壳不明白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仍掉,空着手回去。”[12]教育是学生人生的航标,好的教育,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用。每个学生难免会犯错,而在思想的正确的指引下,错误会嫁接在我们心中所定义的“对”的概念上,能够让学生正确应对错误及时改正,更好的应对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知识是浩瀚无边的,但是我们教导孩子不

  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明白做人的真谛与价值,认清自我的使命感与社会职责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此刻的中国教育越来越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真正的人格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就应是培育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公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明确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为国家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我的智慧与力量!

  七、教师的艺术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艺术是:让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以及继续深造或融入社会之中,能够健康、快乐、礼貌、有使命感、有职责感、有爱心地生存着。卢梭说:“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务必明白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决定人类社会中的善恶。同学生交谈的时候,务必善于启发你在他心灵中所培养的思想。这样的问题,也许在别的孩子是一点也不注意的,但是它将使爱弥儿苦苦思索半年之久。”[13]教师的艺术是:能够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赞美生命、保卫生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教师的艺术是:能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培养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与荣辱观的人,培养学生具有真正对国家与整个民族有用的人。

  八、性教育

  记得《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的第二章里说,神在前六天造齐了天地万物之后,第七天开始造人,那是一个男人,然后再取下男人的一条肋骨造成女人……科普读物告诉我们,人从猿猴进化而来。

  “小孩子是怎样来的?孩子们是自然而然地会提出这个令人为难的问题的;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慎重或不慎重,往往能够决定他们一生的品行和健康。做母亲的如果想摆脱这个难答的问题,同时又不向他的儿子说假话,最直截了当的办法是不准问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老早就使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听惯了我们这样的回答,如果他不疑心这种新的说话语气内含什么神秘的东西,那么,这个方法也许是能够收效的。但是,做母亲的是很少采用这样的回答方式的。“这是结婚的人的秘密,”她也许会这样告诉他,“小孩子不就应这样好奇。”这样一来,倒是容易使母亲摆脱这个难题,但她要明白,她的孩子在她那种嘲弄的样貌的刺激之下,反而会一刻也不停地想明白结了婚的人的秘密,而且,他用不着多久的时候就能够明白这个秘密是怎样一回事情。[14]

  “我从哪里来?”许多的孩子都爱问父母和老师这样的问题。但是许多的父母和老师应对这样的状况显得很尴尬,然后随便说“你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把你从路上检来的。”。。。。。。

  许多的家长和老师也许会说,等到孩子长大后他们自然就明白了,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我不想说太多!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一书说:“一个人盖好了房子之后常发现,他不知不觉地学会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他绝对就应在着手盖房子之前明白的。”

  处于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这天,一些不良的东西正不断地侵蚀孩子们的视线和心理。带着许多的好奇和疑问,他们真的很想明白心理的许多未知。性,虽是人类的本能,但它并不像呼吸和饮食能够不学自会,古人早就说过,性不学则损天命,丧伦理。

  普及性教育是当务之急。

  九、教育需要调动学生的激情

  青年时期都富有激情,教育需要调动学生们青年时期的激情,让他们自我渴望得到什么?而为了心中的所爱,他们就会孜孜不倦的去付出和追寻。卢梭说:“青年时期的这一股火,不仅仅不是进行教育的障碍,反而正是靠了这一股火,才能使他所受的教育紧张地进行和圆满地完成;正是这一股火,使你在一个青年长得同你一般强壮的时候,仍然能够控制他的心。他最初的情感宛似缰绳,你能够利用它们去指导他所有一切的活动;他原先是自由的,而此刻我却看见他被缰绳束缚着了。只要他无所爱,他就只从属于他自我和他自然的需要;一旦他有所爱了,他就要从属于他所爱的人。”[15]谁不爱做自我想做的事情,谁又不渴望能够过自我真正想要的生活呢?教育不能够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枷锁。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教师与家长,以及社会给了他们太多的心理压力,他们已经开始厌倦了这样的生活,让他们觉得自我害怕呼吸这样的气息。这样生活在社会中的孩子,哪里还能够有激情可言?一个没有激情的孩子,难以想像他会拥有多少的梦想,又能够承担多少的职责?

  十、教育就应培养学生的精神与内心的美

  如果我们能够严肃的对待教育,把学生的精神与内心的美,把持续儿童的活跃看作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教育过程中能够真正的给学生带去快乐,并且能够意识学生需要的精神需求。如果教育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教育是在扩大他们心中对美的爱,发展他们自我的生命乐趣,而不是一种全盘的灌输于学生的脑海。卢梭说:“剥夺了我们心中对美的爱,也就剥夺了人生的乐趣。一个人的邪欲如果在他狭隘的心中窒息了这种优美的情感,一个人如果由于只想到自我,因而只爱他本人的话,他就再也感觉不到什么叫快乐了,他冰冷的心再也不会被高兴的事情打动了,他的眼睛再也不会流出热情的眼泪了,他对任何东西都不喜欢了;这可怜的人既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生气,他已经是死了。”[16]

  这样的教育必定能够让教学散发最醇美自然之爱,这样的教育必定能够让学生充满活力,快乐与期望,会让学生的思想打破平庸的厚墙,思想与精神能够在宇宙之中穿行。

  十一、卢梭的美育思想

  卢梭的美育思想主要体此刻自然之美,文学艺术之美。

  (1)卢梭的“自然之美”

  卢梭把自然赋予的美看成世上真正的美。自然界本身赋有巨大的美,能够给人带来无限的乐趣。他说:“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在大自然中的。我们愈是违背这个老师的指导,我们所做的愈不象样貌。因此,我们要从我们所喜欢的事物中选取我们的模特儿;至于臆造的美之所以美,完全是由人的兴之所至和凭借权威来断定的,因此,只但是是因为那些支配我们的人喜欢它,所以才说它是美。”[17]大自然的美是遵循顺序与规律的。我们就应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自然给予我们的东西大多是好的,不要去扰乱与破坏自然的美。

  (2)文学艺术之美

  文学艺术对社会风尚和道德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美感教育功能。健康,向上的,进步的文学艺术,能够寓教于乐,能够真实的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本目。引发人们对完美生活与人生的向往。激励,鼓舞人,教育人,把人引进一个美的精神境界。

  --------------------------------------------------------------------------------

  [1]杜威著,赵祥麟译:《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第1页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页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页

  [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页

  [5]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9-10页

  [6]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3页

  [7]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6页

  [8]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61页

  [9]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72页

  [10]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21页

  [11]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86页

  [1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2-223页

  [1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54页

  [1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97页

  [15]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323页

  [16]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412页

  [17]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502页

【卢梭的教育思想】相关文章:

卢梭的经典名言08-14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04-26

教育思想大讨论心得5篇04-27

公司员工思想教育培训心得04-11

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心得5篇04-01

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心得(精选6篇)05-20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13篇04-09

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心得体会15篇01-19

儒家思想的核心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