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案

时间:2022-08-20 20:59:47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选】可能性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能性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可能性教案四篇

可能性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案》,来自网!

  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P1095

  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 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说出画“正”字的方法)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相***出示“摸球结果记录表”,向学生介绍。

  讲解示范:一画“一”表示1次,1个“正”字表示记录5次。

  红球

  黄球

  ③明确分工。

  谈话: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活动。

  ④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

  ①各小组交流汇报统计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②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我们再将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同样多,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一些)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讲述:这就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会和摸到黄球的***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可见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和统计得到了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交流。

  1.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问:知道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面上都写有数字,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如果把小正方体抛30次,那么“1”“2”“3”各字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呢?

  验证。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抛小正方体,并记录朝上数字的次数。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活动体验:学生先分组实验,再统计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朝上的数字

  1、2、3

  次数归纳。

  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将数据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字

  1、2、3

  合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通过这一活动,你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1、2、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讲述:根据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三、拓展深化

  谈话:如果要在装有红球和蓝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放球?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为什么可以这样放?(因为红球和蓝球的个数相同,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小组讨论,再展示交流,说说想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红球 3个黄球

  当口袋里红球与黄球一样多时,摸到红球与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

可能性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P92-9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

  教学理念:

  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来开展一次摸球比赛,好不好?每人轮流摸一次球,哪个队摸到的白球次数多就取胜。

  请出8名男同学和8名女同学分别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我们来进行男女生对抗赛。(每次摸之前把球先搅动几下。)

  2、每队拿一个袋子,袋子里装着白球和黄球。

  (男生队的袋子里3白1黄,女生队的袋子里34黄1白)

  3.(比赛结束后)哪个队获胜?

  4.(取出内袋)女生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男生队为什么会赢?

  师:因为袋里的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同时,摸到的可能性就有大有小了。

  让学生先估计。

  学生实践。

  让学生结果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二、实践探索,初步体验

  三、做做想想,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统计与可能性)

  1.师生互动: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摸球?

  刚才在摸球比赛时大家是通过数的方法来得到他们摸球的结果,这次我们要用涂方格的方法来统计摸球的情况。

  (2)请两名同学上来摸球,老师进行统计。

  2、学生小组操作(出示要求):

  (1)在还没摸之前,请大家猜一猜,白球会摸到几次?黄球会摸到几次?

  (2)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下面请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轮流摸球,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完成后观察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

  (一)抛正方体

  1、做完了摸球游戏,下面我们要来玩抛正方体。

  (1)请大家猜一猜,会出现什么结果?

  (2)出示统计表,师简要说明。

  (3)分组活动,师巡视。

  (4)展示交流,指着统计图说说你们的结果,算出四个组的合计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如果要让“1”出现的次数更多,怎么办?

  学生看桌上的袋子里面装了哪些球?

  学生估计谁是胜者。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统计结果,并进行小结。

  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如有必要安排实验。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二)连一连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摸球,抛正方体,知道了当条件不同时,所产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这些结果是怎样产生的?

  3、连一连,并说说为什么?

  安排运动会:

  (1)我们学校的喜事接连不断,在前不久举办的江都市小学生田径比赛重,我校的田径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这一切都离不开田径队平时的艰苦训练。再过几天,10月份我们学校举办学校田径运动会,具体日子还没定下来,你们认为选什么样的.日子比较好呢?

  (2)在我们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份1994年到20xx年三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哪一天?为什么?

  (3)交流

  (4)小结:大家的选择都很有道理,我会把它转告给篮球比赛的负责人,我相信一定会采纳大家的意见的!

  学生活动

  (1)在小正方体的2个面上写“1”,2个面上写“2”,2个面上写“3”。

  (2)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3”朝上的次数。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出示P93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先进行讨论选择什么天气的日期。

  分工合作在已有的就日历中寻找理想的日期。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学生汇报结果。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它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举手发言,汇报本课的收获。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引导学生积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通过实验这一教学途径来达成教学目的的。

  2.突出了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清晰体验。

  3.不能满足于引导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在经历过程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其中的数学思想和知识有所体验和感受,并能还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可能性教案 篇4

  一、谈话导入:

  出示扑克牌与筛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要玩什么游戏?想来一起玩一玩吗?我们要玩出数学味来。

  二、开展活动:

  1、活动一、摸牌游戏。

  (1)谈话并猜测:(电脑出示)老师这儿有四种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各2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如果每次任意摸一张,摸40次。你猜猜,每种花色的牌可能会摸到多少次?(指名猜测)请把你估计的数字写下来。

  (2)会和你猜的情况一样吗?我们只要自己试试就可以知道了。

  (3)师宣布活动规则,多媒体演示示范摸牌一次,说明活动顺序和要求: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摸牌40次后,在记录表下面的方格图里涂色,用直条表示摸牌结果。

  (4)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摸牌,另一人在书上记录,然后将结果用条形图表示。

  (5)学生汇报摸牌结果。看看和你估计的是否差不多,并在小组内交流活动的发现和体会。(可以让猜得很接近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6)全班交流摸牌游戏中的体会。

  (7)谈话:如果再放进4张红桃牌,任意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先猜一猜,再合作实验。(同桌合作,与刚才分工交换,一人摸牌、另一人记录在书上,并制成条形图)

  (8)全班交流各自的发现,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

  (9)同桌合作活动,任意选择不同张数、不同花色的扑克牌,先估计像刚才一样摸40次,结果可能会怎么样,再实验。并用自己最快的方法记录在自己本子上。

  (10)谈话:如果摸到黑桃牌的可能性最大,你准备怎么样?(指名回答)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取扑克牌的花色和张数。

  2、活动二:下棋游戏。

  (1)过渡:老师认为自己打牌的水平还可以,可是,有一次和别人下棋,输得很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电脑边演示边解说:那天,我们是这样下棋的,用一个小正方体,5面涂红色,1面涂黑色。一人黑棋,一人拿红棋,都从“0”开始。谁走棋用抛下正方体的办法确定。两人轮流抛小正方体。不管谁抛的,只要红色朝上,红棋就走一格;黑色朝上,黑棋就走两格。谁先走到最后一格谁为胜。

  (3)你能按着老师这样的玩法,和同桌一起玩玩吗?

  (4)先制作小正方体,剪下教材附页上的棋纸。同桌合作,随意选择颜色开展活动,一局结束后,可交换棋子再下几盘,并在书上记录自己哪种颜色棋胜的盘数。

  (5)小组内交流自己获胜情况,组长统计组内红棋和黑棋获胜的.盘数。

  (6)在班内交流游戏结果。各组汇报,教师记录,合计。

  (7)你猜猜那天老师拿得是什么颜色的棋子?(生说)

  师设疑:我想,黑色朝上,可以走两格,所以我选择了黑色。可为什么和我想象得不样呢?(学生讨论并交流)

  (8)如果要使两种颜色的棋获胜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么改?

  三、拓展思维:

  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利用这种可能性而举行的一些活动吗?

  假如自己是某商场的经理,请你策划一个有诱惑力而又很合理的“摸奖”活动。

  板书设计:

  摸牌和下棋

  顺序:摸牌——画“正”字——放回——洗牌……

  红色:走一格

  黑色:走两格

【可能性教案】相关文章:

可能性教案06-21

《可能性》教案01-31

可能性教案范文04-13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04-06

精选可能性教案五篇03-28

精选可能性教案八篇03-22

【精选】可能性教案三篇04-23

可能性教案(精选15篇)02-18

可能性教案15篇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