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3-02-27 18:51:58 教案 投诉 投稿

体积单位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单位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盛有红色水的量杯、石块、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量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12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 2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1L=1dm3)

体积单位教案 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因此,本教学设计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体积的概念,同时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感知物体体积的大小,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掌握新知。

  2.在实践中掌握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设计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的表象,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 1 cm3、1 dm3、1 m3的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体积的.概念

  1.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鸟是什么吗?(是乌鸦)据动物行为学专家研究,乌鸦是除人类以外具有一流智商的动物,其综合智力大致与家犬的智力水平相当,“乌鸦喝水”的故事就反映了其思维的巧妙。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看图讲故事。

  (2)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预设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

  (3)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

  2.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石头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提问:为什么会这样?

  3.揭示体积。

  (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头,提问:这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一样吗?哪个占的空间大些?怎样用实验证明呢?

  预设

  生:把两个石头浸没在装有同样多的水的杯子中,水面上升多的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少的占的空间小。

  师:那你做一个实验给大家看看好吗?

  (2)试一试。

  找一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两个石头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创设矛盾情境,引出体积单位

  1.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的大小,下面有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学生出现争论。(有的说能,有的说不好比较)

  师:到底谁大谁小?为什么?(课件展示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

  因为左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长方体被平均分成了15个小正方体,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长方体大。

  师:为什么要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1)提出自学要求。

  师: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学生阅读后汇报。

  ①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样记住它?请具体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合用立方厘米作单位?(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②1立方分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其大小)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请用手势表示出1立方分米的大小。(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③1立方米有多大?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看一看,具体感受一下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有多大,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3)再次感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次感受一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大小,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体积单位教案 4

  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

体积单位教案 5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体积单位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师:同学们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分米这个单位?

  师:认识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指名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很对!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3。

  师:1立方米占有的空间有多大呢?下面老师借助两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框架给大家展示一下。(师展示讲解)由此可见,立方米是用来计量比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单位。

  问:生活中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计量哪些物体的体积时要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三、课堂练习

  屏幕出示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师及时评价

  2、你能说出下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总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思考

  把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课后反思: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概念教学。他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巨大发展和飞跃。这个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思维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教材作了一些改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接着用两次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任何物体都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

  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

  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而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青岛版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及反思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四、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

  练习题的第2题,说一说下面物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个别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所以这个物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五、个人反思。

  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体积单位教案 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

  学生准备 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体积单位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

  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生汇报)

  2.引入新课。

  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操作感知,获取新知

  1.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厘米3。

  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

  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

  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

  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2)认识1分米3。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

  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

  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

体积单位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桌面,你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与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物体来做一个实验: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过实验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说实验规则。

  二.认识体积。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们把石头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其它小组再来说说。

  师:你们哪组没有取到泡沫?(拿围棋子的一组)

  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吗?

  那为什么你们组没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们组的东西不够。

  师:怎么办?

  生:借点东西放。

  师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什么?

  师:还有一组。(拿乒乓球的一组)

  你们举起量筒让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进量筒后,水面有变化吗?乒乓球占不占空间?

  师:那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没占水的空间。

  师:怎样才能让它占水的空间呢?哪位同学给出出主意。

  生:压下去。

  师:谁来试一试?

  生向下压球取道泡沫。

  师:水面上升了,说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往量筒里放了石头,围棋,乒乓球,橡皮等物体,水面都上升了,说明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铅笔盒的体积。

  谁能仿照老师的举例试着说一句话。

  生说。

  二.认识体积单位。

  师举起一个小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7.

  再举起一个大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

  为什么?

  师:看来要想准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38页的内容。看看书上分别介绍了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体积单位给大家介绍。

  学习1立方厘米时师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种形状,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形状变了,而体积不变。

  学习1立方米时师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让学生钻进去,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师:我们认识了三个体积单位,当遇到体积较大的物体用谁做单位?当遇到体积较小的物体时用谁做单位呢?

  三.估计身边物体的体积。

  四.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五.巩固练习。

体积单位教案 9

  教学内容: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水、石子、书包、橡皮擦等 教法学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二、合作探究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橡皮擦、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三、学习新知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橡皮擦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体积单位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实物说出体积的含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能用体积单位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比较、思考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活动,经历物体体积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倾听,善于比较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在原来知识结构里: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积的大小及相关的计量单位,学生初步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这些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体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我对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的本课内容做了比较。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通过实验演示或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含义,构建体积单位的表象。因此,我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顾、感知、操作、想象,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对比中学习,逐步达到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观察思考、感知体验、操作想象等活动中建立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体积的含义,经历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的表象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对比引入新知。

  学生汇报:分别是线段,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师引导:

  线段有长短之分,长(正)方形和长(正)方体有大小之别。

  为了表示物体的长短,我们认识了长度。

  为了表示物体平面部分的大小,我们学习了面积。

  如果要表示整个物体的大小,那又将产生什么呢?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来学习。

  【设计意图】对比引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同时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三者相互之间有联系吗?

  活动2【活动】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活动揭示概念。

  活动一:体验书包里的空间。

  提出问题:观察一下自己的书包,是不是还可以再放些东西?

  学生汇报:有的已经装满,有的还可以再放些东西。

  教师引导:书包没塞满说明它还有一定的空间。书包已经塞满,说明它没有了空间。它的空间被占据了。(板书:空间)

  追问:书包的空间被谁占据了?

  学生汇报:书占据了书包的空间,学习用具也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还有一些喜欢吃的食品,同样也可以把书包的空间占据了。

  追问:这说明什么?

  学生汇报:任何物体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的。(板书:物体占空间)

  教师进一步引导:大家可以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物体占有空间的现象。

  学生交流:我们占据教室的空间教室占据学校的空间学校占据小区的空间……

  【设计意图】学生身边引入,通过引导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体验书包里有“空间”。并随之拓展,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

  1.盛水的杯子装入石头,水面升高。

  2.装满沙的杯子倒出沙子,放入石块,结果沙子不能全部被装入。

  3.与第一个实验相比,盛水的杯子装入一块较大石头,水面升高的幅度较大。

  提出问题: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学生交流:水面升高,是因为石头把水的空间占据了。

  沙子不能被装入,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沙子的空间。

  石头较大,占据的.空间就较大,水就升的高。

  教师归纳:物体要占据空间,并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补充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教师引导:粉笔盒与电脑桌比,粉笔盒占据的空间小,电脑桌占据的空间大……为了更加简洁地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我们引入了“体积”(板书)

  引导学生叙述:书包的体积是书包所占空间的大小,电脑的体积是指……教室的体积是指……

  引导概念:物体的体积是表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设计意图】为了进步加深学生对“空间”的理解,以及对概念的完善,继续通过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步步相扣,层层推理,逐步引出物体的体积概念,较好地处理好了体积概念的抽象。

  三、多角度认识单位

  1.认识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所占空间大就是体积大,所占空间小,就是体积小。

  下面的电冰箱、小水杯和篮球,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学生交流:电冰箱体积最大小水杯的体积最小。

  问题引导:上面的物体,体积大小非常直观,若是像这样的两个物体,你能一子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吗?

  学生建议将它们分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体。教师课件演示。

  结论:要想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体积单位。

  2.对比加深记忆。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9面,自学书上内容,看看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书上是怎样描述的。

  学生汇报: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填写表格: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感受单位的共同结构与特征。从而加深记忆。

  意义

  常用单位

  简写符号

  长度

  面积

  体积

  3.建立单位表象。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和其它实物。

  辨认:让学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举例:一个手指尖的大小、一个筛子的大小、一个键盘字母按键的大小等。动手摸一摸,亲自学生感受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

  操作:用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想象: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2个这样正方体,体积是2立方厘米,10个呢?100个呢?1000个呢?那么1000立方厘米又有多大呢?

  ②找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感受1立方分米实际大小或几立方分米。

  认识1立方米

  先让学生比划。看看教室里面那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学生体验:三把米尺借助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

  教师可进一步举例:一个橱柜的大小,一个电脑柜的大小约是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装满500个暖瓶。

  【设计意图】学生对一个新的概念的接受和形成需要不断地体验和强化,本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操作、想象等活动逐步建立单位的表象,较好地渗透了单位化的思想。

  活动3【练习】体积和体积单位

  四、巩固运用提升。

  1.结合具体实物说一说体积的含义。

  电脑的体积是指电脑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体积单位教案 11

  一、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教材43页,45页练一练1,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单位、建立表象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单位的意义

  五、教学具准备

  剪刀、透明胶、米尺、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选单位填空:小明身高150( )教室的面积为40( )

  富民到昆明的距离是24( )

  游泳池水深2( )占地面积250( )

  这是以前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实施

  老师:在实际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时只要凭感觉就能判断出谁大谁小,但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比如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手机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游泳池的体积有多大等等,就要用到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课题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为一厘米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体)拼(体积)

  举一举:柚子、菠萝等

  3、认识1立方米

  (1)学生分组探究

  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四个同学围成1立方米空间,用米尺在墙角搭一搭

  (3)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电视箱子、太阳能水塔)

  (4)课外延伸

  你们知道一吨水的体积是多少?一吨水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教师教育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

  4、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都是正方体、棱长不同)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距离大小)(表面大小)(空间大小)

  6、练一练:P45第一题

  7、练一练:P45第二题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三)、头脑风暴

  10002=100×100×100 10000-0=10000 (打两个成语)

  (四)、课堂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2)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6( )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4)一载重汽车车厢体积约是8( )

  (5)一把椅子高90( )

  (6)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

  3、连线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体积单位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1分米3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1dm3的盒子,

  提问: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1cm3的正方体?

  2、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得出: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学生进行猜测,并说一说自己的猜测理由。

  1排摆10个

  每层可以摆多少排?算一算,每层可以摆多少个?(10×10×=100个)

  1分米=(10)厘米

  盒子里可以摆几层?

  算一算,1dm3的盒子里可装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

  10×10×10=1000

  根据1米=10分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操作模型,认识和理解厘米3和分米3之间的进率。

  结合厘米3、分米3与升、毫升之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1升=1000毫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

  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练一练

  1、学生练习

  2、反馈

  计算1m3=Udm3

  学生计算:

  10×10×10=1000分米3

  得出:1米3=1000分米3

  学生分析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1、学生先填一填。

  2、让学生说说思考的方法和过程。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解决问题,了解长度、面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积单位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体积单位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

  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面积单位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

  2、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1)4米=( )分米=( )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2)500厘米=( )分米=( )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3、谈话引入: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认识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提纲:

  A、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C、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看作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3)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000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4、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

  (名称、进率两方面。)

  (二)体积单位的互化。(演示课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例3:8立方米、0.54立方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8立方米=( )立方分米

  0.54立方米=( )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8立方米有8个1000立方分米

  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 1000×0.54=540,填540

  2、出示例4:3400立方厘米、96立方厘米各是多少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96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想:因为1000立方厘米为1立方分米, 3400立方厘米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立方厘米,就有几立方分米,列式:3400÷1000=3.4,填3.4

  (第2题同上理)96÷1000=0.096填0.096

  3、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三)练习。

  1、2立方米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

  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2、5.34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提示: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

  板书:1000×0.34=340 填5和340。

  3、3.09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

  (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四)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例5: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方法一:2.2×1.5×0.01=0.033(立方米)

  0.033立方米=33立方分米

  方法二:2.2米=22分米 1.5米=15分米 0.01米=0.1分米

  22×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

  板书:

  五、课后作业。

  1、4平方米=( )平方分米

  4立方米=( )立方分米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0.3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08立方米=( )立方分米

  46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4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教案 15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设计力求突出以下两点:

  1.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方式,它能有效地促进知识间的融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本设计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获取新知的方法和途径。教学时,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接着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过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进率:10)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板书: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100)

  3.说出两个不同单位的名数之间是怎样换算的?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由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由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4米=( )厘米 24分米=( )米

  2.0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2平方分米=( )平方米

  4.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单位,你知道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板书: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师:它们之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始教学,便于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新知

  1.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比一比。

  出示一个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和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想一想,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2)算一算。

  计算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 dm3,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 cm3)

  提问: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1 dm3=1000 cm3)

  (3)议一议:为什么1 dm3等于1000 cm3?

  生1:我是把棱长1 dm看作10 cm,再求体积,即10×10×10=1000(cm3),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

  生2:我是把棱长为1 dm的正方体的体积看作由1000个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组成的,这样就得到10×10×10=1000(cm3),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

  生3:我是把棱长10 cm看作1 dm,再求体积,即1×1×1=1(dm3),所以它们的体积相等。

【体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02-04

《体积单位》教案03-07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12篇02-04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案03-19

《体积和体积单位》听课反思范文04-10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03-24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3篇)01-07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反思04-15

《圆柱的体积》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