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案

时间:2023-04-14 10:05:14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手指教案模板汇编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手指教案模板汇编7篇

手指教案 篇1

  1、鸭子

  鸭子鸭子真可爱(双脚脚跟相对,学鸭子走路)

  走起路来摇又摆,(将手臂和胳膊肘抬高,左右摇晃身体或蹲下)

  一边走一边叫,(手心贴手心,一开一合。)

  脚蹼连着脚趾头。(把手指张开)

  下雨了,真开心,(笑)

  潜下水去找食吃。(举双手做潜水动作)

  2、一家人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 (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双手中指单伸出来,向上做投篮动作)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双手无名指单伸出来,做绕圈动作)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 (双手小指单伸出来,做敲小鼓动作)

  3、我的`小手变、变、变

  我的小手变、变、变、(边说边拍手,)

  变把手呛啪、啪、啪、(双手做拿呛射击状,)

  变把剪刀剪、剪、剪、(两手做剪刀状,)

  变只小鸡叽、叽、叽、(双手大拇指、食指相碰,其余三指弯曲紧握,做小鸡嘴状,一上一下。)

  变只小鸭嘎、嘎、嘎、(右手手心压在左手手背上,做小鸭扁嘴状。)

  变只小鸟飞、飞、飞、(左手手心按住右手手心,大拇指贴在一起,左右手四指并拢模仿小鸟飞的动作。)

  4、关门

  大门关上了,(双手大拇指碰在一起)

  二门关上了,(双手食指碰在一起)

  三门关上了,(双手中指碰在一起)

  四门关上了,(双手无名指碰在一起)

  五门关上了。(双手小指碰在一起当、当、当、 用手做敲门状)

  大门打开了,(双手大拇指打开)

  二门打开了,( 双手食指打开)

  三门打开了,(双手中指打开)

  四门打开了,(双手无名指打开)

  五门打开了,( 双手小指打)

  哈哈,我们一起玩。(拍手状,口说“哈哈,我们一起玩”)

  5、这里就是我的家

  这里就是我的家,(双手成倒三角)

  你从窗子往里看,(双手相互插在一起留一个小孔眼睛凑着看)

  爸爸正在擦地板,(双手大拇指碰碰头)

  妈妈正在洗衣裳,(双手食指碰碰头)

  爷爷正在看报纸,(双手中指碰碰头)

  奶奶正在煮稀饭,(双手无名指碰碰头)

  我正坐在马桶上,(双手小指碰碰头)

  恩、恩、恩~~~~ (十指相插手心朝下按三下)

  6、一根棍

  一根棍,梆梆梆。(在宝宝身上轻轻敲打)

  二剪刀,剪剪剪。(用食指、中指在宝宝身上轻轻夹)

  三叉子,叉叉叉。(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伸出,轻触宝宝)

  四板凳,拍拍拍。(拇指弯曲,四指并拢,轻打)

  五小手,抓抓抓。(五指分开,然后做抓的动作)

手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B案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一、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二、通过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感知整体

  (一)揭示课题。

  (二)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说说课文大意。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板书:总—分—总

  二、解读特点

  (一)根据课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任务之一: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学生默读,标画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这是略读课文,可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深入读书,边读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看到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成长轨迹。]

  (二)教师引导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1、亲近大拇指的特点

  (1)理解大拇指的姿态特点──不美。

  (2)感受性格。

  找出具体描写最肯吃苦的词。“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

  用朗读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围绕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

  板书:姿态和性格

  2、亲近其它四指的特点

  以第一人称“我是食指(或中指、无名指、小指)……”选其一来介绍它的姿态和性格。

  3、适时指导朗读重点语句,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抓重点语句理解文本,使得词语有了温度,文字有了内涵,文本有了意蕴,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不再是那么苍白。而学生无拘无束的以第一人称来介绍手指,更让明理时语文味亦能香飘飘。]

  三、升华启示

  (一)自主研读学习任务之二: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把感受写在句子的边上。

  2、全班交流。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手指一样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举例说明。

  (二)阅读链接《手》

  1、初读材料,了解大意。

  2、说出你的启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的时间补充《手》的阅读,渗透“比较阅读“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激发学生感受同是启示性的文章,但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内涵和魅力。更体现了教师促成学生与文本、与其它同学交流互动的个性情感、语言的发展。]

  (三)进行快乐练笔。(选择一题)

  1、搜集一篇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的.文章;

  2、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样生活中普通的事物。

  【板书设计】

  手 指

  姿态 性格

  大拇指 不美 肯吃苦

  ……

  “团结有力量”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旨在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引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标画语句,记录感受。不搞花架子,而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感知入手,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学习课文,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现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特色。

手指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唱《手指游戏歌》,初步唱准旋律,表现歌曲安静优美的情绪。

  2、根据手指不同的高低位置及手指游戏掌握歌曲旋律及歌曲的.情绪。

  3、体验关心爱护手指娃娃的美好情趣。

  活动准备:

  手指娃娃和摇篮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捏拢放开》。

  1、 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2.变化音乐速度,用相应的速度唱和做。

  二、熟悉《手指游戏歌》音乐旋律和歌词。

  1、感受音乐,“手指娃娃听了这段音乐,想去运动,还是想睡觉?”

  2、教师随音乐摆动手指,朗读歌词。

  3、幼儿随音乐边摆动手指,边朗读歌词。

  三、分析不同手指的高低位置,掌握歌曲旋律。

  1、根据手指的高低位置摆放手指和摇篮图片。

  “谁最高?”“中指最高,它睡在最上面。”

  “大拇指呢?”“它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还有谁最矮?”“它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剩下的食指、无名指睡在哪里?”(幼儿摆图)

  2 .教师指图,边伴身体动作边演唱歌曲。

  四、创设氛围,幼儿伴动作演唱歌曲。

  1、教师用动作带动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2、幼儿哄自己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

  3、幼儿自由结伴,哄对方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

  五、深化情境,表达音乐情绪。

  1、用分解和弦伴奏乐曲,表达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手指娃娃醒啦!我们该怎么唱?怎样表演手指娃娃?”

  2.师生共同欢快地歌唱和表演手指娃娃。

  六、在愉快的乐曲伴奏下出教室,为手指娃娃以下的活动提供延伸条件。

手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

  3、懂得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就会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懂得只要具有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就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课题引入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读书效果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双手有什么作用呢?你们注意过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的吗?

  板书课题:6绿手指

  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出示生字卡片,练读。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流利。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学生自由发言.

  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读生字。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各小组互相补充修改断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内进行评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6段。2、学习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复习,导入新课

  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落

  总结全文听写本课生字、词语。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讨论老奶奶是怎样培养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结果怎样?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小结:这为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盏花,她挑选一株颜色稍微淡的,让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种子种下去,然后在挑选颜色淡的花的种子栽种,循环往复,经过了20年,终于开出了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来。出示文中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你想对老奶奶说些什么起初,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家人为什么那样说?(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此时,你认为老奶奶的佳人会说什么?当老奶奶把这纯白色的金盏花的种子寄给园艺所时,有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老奶奶又怎么对他们说的?你们说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你能说说黑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听写。回顾课文主题。

  朗读课文。组内讨论学习,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反馈学习情况。

  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谈感受。

  有感而发,自由发言。因为老奶奶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而且连植物学专家都做不到,所以老奶奶家里人一致反对老奶奶做这件事。

  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自由发言。

  联系实际谈感受。

  板书:6、绿手指——好园丁——老奶奶——认定目标、坚持不懈

手指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初步理解abc结构。

  2.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

  3.感受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熟悉乐曲旋律,初步理解abc结构

  活动难点:

  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音响、图片(小鸟、蜗牛、蛇),图谱,乐器(碰铃,打棒,铃鼓)。

  活动过程:

  1.播放《草原狂想曲》幼儿自由舞蹈,导入活动。

  2.教师:我们的小动物在忙着准备节目,我们一起去听听小动物们的`演奏乐曲。听一听乐曲中都出现了那些声音,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教师播放乐曲,幼儿自由打拍子,倾听乐曲。

  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听到的乐器声音。

  3.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幼儿匹配动物图片和乐器,并讲述原因。

  4.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幼儿感受每个小动物出场时分别做了几次动作。

  5.教师出示图谱,师幼一起感知乐曲。

  6.放乐曲,幼儿根据图谱自由创编动作。

  幼儿根据乐曲的变化自由创编小动物动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分别找出三个动作很优美的幼儿。

  7.邀请三位幼儿上前表演,其他幼儿和教师一起打节拍。

  8.播放音乐,幼儿随乐器进行表演。(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9.再次播放乐曲,幼儿使用乐器表演。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可以用这么优美的动作进行表演,那么我们的小朋友也可以使用乐器进行表演。

  幼儿拿乐器进行演奏。(互换角色,再次表演)

  10.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朋友都很棒,圣诞节就要到了,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狂欢吧。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投放乐器在音乐区,让幼儿大胆去创造、尝试运用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运用故事贯串整节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参与。幼儿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大胆尝试,能根据乐曲曲式的变化进行动作创编及乐器表演。能突破重点、难点。

手指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做小手上爬的动作。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动,感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准备:

  《小手爬》的音乐磁带,毛毛虫手偶一只,毛毛虫背面贴上磁铁、磁板上贴一幅高山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毛毛虫,引出课题并帮助幼儿学会仔细听音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成毛虫爬呀爬,两根手指头,便把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头,变成眼睛看看看、、、、、、)

  2、老师:"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都爱玩游戏,对吗?今天也有个爱玩游戏的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他是谁呢?(出示毛毛虫)老师:“毛毛虫怎样爬?他会爬到哪里呢?让幼儿学习毛毛虫爬动的样子吧。”

  三、播放音乐,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出示磁板,教师:“我的毛毛虫还会随着音乐爬呢。”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来拖动毛毛虫。

  提问:1)毛毛虫随着音乐怎样爬的?

  2)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上爬?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下爬?

  三、老师清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上爬下爬,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1)老师将毛毛虫套在手上。老师:“瞧,老师的毛毛虫又爬到了哪里?”老师边唱歌曲边随歌曲做爬动的动作,先随音乐爬到头顶上,然后爬到脚背上。

  2)老师幼儿共同听音乐,随音乐上行、下行做动作,体验小手爬动的快乐。

  3)变换动作:毛毛虫还会爬到哪里?幼儿替换歌词,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做做动作。

  4)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什么熊动物会爬,他们又会爬到什么地方呢?让幼儿用身体学学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爬的。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手指教案】相关文章:

《手指》教案12-24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手指转转转教案07-08

《手指谣》教案06-17

《绿手指》教案01-03

手指歌教案02-07

手指游戏教案03-03

关于手指的教案03-25

《手指儿歌》小班教案03-19

小班手指游戏教案05-26

关于手指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