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沉与浮》大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科学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
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日常现象中总结出声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作用。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出“无噪声书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体会合作的愉快。
愿意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进生活。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乐音”和“噪声”。
能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能举例说明声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声音作用、噪声危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
二、活动一: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
1、观察图中的图片,声音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声音还有什么用处?把自己知道的与同学交流。
3、什么样的声音令我们烦躁?
三、活动二:减少噪声。
1、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2、讨论:噪声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危害?
3、讲解: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路上图标(禁止鸣嗽叭);耳机内放上厚厚的垫子;马路两旁种许多树木。
讲解:马路两旁的`树木不仅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这是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
4、提问:把自己知道的减少噪声的办法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
设计一个“无噪声书房”,用文字或图表示出来。
设计前引导学生:设计前要考虑什么材料有利于减少噪声?地墙壁、门窗、地面等应选择什么材料?“无噪声书房”对周围环境有什么要求?
五、总结全课。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
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
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蓖ǘ寥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主要内容在第8段到文章结束,举例谈重复与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是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的。
(根据第8段明显的过渡语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
2钡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之后提炼各段内容要点: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二、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3、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
三、教学重点:
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五、课前准备: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2、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3、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情景导入:
1、导入:a)当突发事件把你抛入险恶的环境,你能否战胜困难,生存下去?
b)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严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出示灯片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2、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
(出示灯片2)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鲁滨孙在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的途中,因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师: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的前言。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鲁滨孙漂流记》写的就是鲁滨孙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出示灯片三)
简介鲁滨孙遇险上岛
建房
安居
养牧
种植
救
星期五
回到英国
师:这篇课文为长篇小说的缩写。所谓缩写,即略去具体情节及细节描写。
三、观看影片,讨论问题(出示灯片四)
鲁滨孙在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而且日子越过越舒服,一住就是二十七年两个月零十九天。为什么他能有这样超强的生存能力?他具有哪些非同寻常的素质?
(讨论)(出示灯片五)
1、这里要让学生明确:(鲁滨孙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丰富的知识技能。
接着分点讨论丰富之。
2、讨论一:哪些事例体现出鲁滨孙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出示灯片六)
(课文内的):
(1)面对现实,勇于行动,自己动手创造生存条件;
(2)*十几粒麦种反复收种,经过四年才吃到自己种的粮食;
(3)发现野人后,克服恐惧,勇敢地与之周旋并救出星期五。
这些说明(鲁滨孙)不等不*,自己动手走出困境。
3、再请同学讲原著中的有关故事:(出示灯片七)
(1)鲁滨孙造船的故事
二十二天砍倒大树,十四天砍去枝桠,一个月削出船的外形,三个月将船的内部镂空,然后又为掘出一个向下的斜坡而吃尽苦头,最后发现挖一条运河让船下水工程浩大而不得不放弃。
(2)鲁滨孙刚到海岛时的沮丧绝望以及他是如何战胜沮丧的故事
(出示灯片八)要使自己绝处逢生,当然需要个人的知识能力和足智多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渴望生存的意志。男人和女人都曾证明他们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他们之所以能活下来首先是因为他们有活下去的勇气。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4、此为“坚韧不拔的意志乃成功生存的第一要着”之小结。
(1)一人造船,工程浩大,非意志坚强者不能为。
(2)第二个小故事说明英雄不是天生的,
(出示灯片九)讨论二:哪些事例可以看出鲁滨孙有丰富的生存知识和技能?
(1)赶在大风将大船打得粉碎之前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抢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
(2)选址建房: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有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自我保护意识、建筑的知识和能力)
(出示灯片十)(3)打猎、种养畜牧(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动植物养殖的知识和技能)
(4)烤面包、烤肉、晒葡萄干(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
(5)造船、制子弹、鞣制皮革、缝衣帽裤袜(造船工程师、兵器专家、皮匠、裁缝)
(6)打退野人的进攻,平定大船上的叛乱(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一人而兼多任。)
5、提示:鲁滨孙在岛上如何处理吃、住、穿、医病等难题的
(出示灯片十一)讨论三:鲁滨孙虽然被抛上荒岛,但不幸中有万幸:他从大船上运下了枪、火药、刀、斧、罗盘(指南针)、帆布、面包、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他所在的岛物产富饶水源充足。假如他没有枪、火药、罗盘,岛上又没有水源,他将碰到哪些困难?你能帮他出主意解决这些困难吗?
先让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聚焦到三个问题:
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如何辨别方向?如何获得水?
(1)如何获得水?(出示灯片十二)
收集雨水融化冰雪
收集植物茎干中的水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植物蒸发的水
掘大土坑用塑料薄膜收集土地蒸发的水
(2)如何打猎获取食物?(出示灯片十三)
钓鱼采野果爬树掏鸟窝
挖陷阱逮野生动物海滩上拾贝类、捉螃蟹、海龟
(3)如何辨别方向?(出示灯片十四)
儿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请几个学生背其中的诗句)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可千万别慌张,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会帮助你辨别方向。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要是碰上阴雨天,它永远高挂在北方。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你能认出它,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雪特别怕太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沟渠里的积雪会给你指点方向,可千万别慌张,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的慢,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小结)利用北极星、利用太阳和时表、利用地物特征、利用指南针
(出示灯片十五)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摘自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生存手册·前言》
四、深化课文,谈体会:
1、(出示灯片十六)学习鲁滨孙,我们怎么办?(学习小组讨论)
2、(出示灯片十七)(请大家大声地读这一段话)
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自己想办法,利用周围可以利用的一切,积极改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验,对于处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3、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范文04-0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有关科学教案02-06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大班科学教案07-0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学教案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