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游高梁桥记》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高梁桥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高梁桥记》教案1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吴冠中: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体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煞()颐()和园点缀()飞瀑()流泉衬()托
瞻()前顾后
2.解释词语。
驻足:大煞风景:
前瞻后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作家作品。
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从内容上说,是一篇()作者是()
4.熟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2.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作者本人也是这样,但他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
3.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举了许多例子,阅读课文,按课文顺序写在下面。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为什么说“发闷的”苇丛作了一次“深呼吸”?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作者为什么单选早春天气和石桥?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趣。为什么说“形与色”的乐曲?
四、当堂测评。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2.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3.“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 )
4.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
五、拓展延伸,迁移生成。
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游高梁桥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袁宏道、袁中道的有关文学知识。
2、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4、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学习借鉴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在北京西郊,有一座高梁桥,明清时这儿是一处胜景,长河似玉带,白桥跨碧水,绿荫藏酒肆。文人雅士,常聚于此,吟诗论技。明代诗人朱茂瑞吟诵:“高梁河水碧湾还,半入春城半绕山。”乾隆帝赋诗:“凤城北转石桥边,秋水澄泓可放船。”在他们的笔下,高梁桥景美怡人。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游览此地作文《游高梁桥记》,他笔下的高梁桥如何呢?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学习本文,探寻答案吧!(板书:《游高梁桥记》)
二、范读课文,理清字音节奏。
美文佳作宜读宜诵,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听读时请注意:
1、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做好标记。
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做好标记。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老师体会到的是浓情、美景,同学们做好标记了吗?
1、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把课文朗读一遍,做课前热身第三题。
2、通过自由朗读,大家掌握了字音和节奏,让我们一齐朗读课文。
四、互助探究,理解文句。
同学们朗读的很流利,很整齐,但感觉还没把握好情感。要更好的把握情感,就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句,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句,可与其他同学讨论。
1、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理解文句。
2、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可回顾所学文言文,温故知新。适时引导点拨点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文言词汇,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几席”“窃”“属”等文言词着重强调,“而”“以”“之”用法要让学生了解;名词作状语、动词作名词、方位名词作动词的现象要有所了解。
3、做自主学习中的'重点句子翻译。
五、研读课文,探究美点、体悟品味。
同学们通过理解文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了一层。
(一)、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袁宏道对高粱桥景色评价的句子是:
(2)、他对这里美景描绘的句子是:
(3)、运用侧面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4)、作者的情趣通过哪些方面体现:
(二)、袁宏道的《游高粱桥记》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水清,但写法合效果是否相同呢?
(三)、概括文章的主旨以及文章的写作手法
【《游高梁桥记》教案】相关文章:
《游褒禅山记》教案03-14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03-05
《游褒禅山记》 教案04-01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2-26
《游褒禅山记》的教案范文08-25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08-26
关于桥的教案04-18
桥教案模板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