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设计

时间:2024-05-16 14:26:01 教案 投诉 投稿
  • 《口技》教案设计 推荐度:
  • 《挑山工》教案设计 推荐度:
  • 《村居》教案设计 推荐度:
  • 雷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推荐度:
  • 《隆中对》教案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案的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的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教案的设计

教案的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

  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

  (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

  (二)、完成试一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比如这个1:4,表示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也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三、教学例2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呈现例2)

  1、 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因为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出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路程时间。)

  4、你能用比来表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吗?(出示: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0)

  (二)、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 两个数相除)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

  (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

  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

  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

  3、 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

  1、 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五)、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后项、比号、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吗?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根据学生的汇报填表)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的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认一认

  师:像上面那样,(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如6/4,写作6:4 读作6比4

  比号

  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1.5 是这个比的比值。

  读一读。 写一写。(第51页练一练第一题。)

  三、 练一练。(第51页练一练第二题。)

  四、 说一说,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比,说一说你学到什么知识?

  生活中还有哪些比的例子?有什么新问题?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0的道理,同时懂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比的意义:

  同类量的比

  问: 谁来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级的人数情况。

  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板书)

  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放在一起比一比,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

  板书:用减法。27-19

  从这个式子里,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

  问:除了减法之外,你还能想出其它比较的方法吗?

  可以算出什么?

  板书: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多少倍?

  会列式吗?

  19/2727/19

  说明:像这样用除法对两个量进行比较时,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板书课题)

  问: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像这样的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9比27

  谁来说一说,求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几分之几还可以怎么说?(学生重复一遍)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根据上面的例子,想一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还可以怎么说呢?

  27比19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都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2、不同类量的比

  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路上行驶的汽车。

  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

  你能把什么算出来?

  也就是汽车的速度。列式:90/2=45(千米)

  同学们请看,求汽车的速度,实际上是用哪两个量进行比较?

  那么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启发学生: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常见的`数量关系里,因为单价=总价/数量,所以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3、揭示比的意义:

  刚才的这些例子在列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的

  都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是多少?

  由此可见,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对,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时,都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

  5/8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15/26呢?

  4、反馈练习:

  出示一面国旗。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说出哪些比?

  二、自学比的其它知识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在教材的52-53页,

  还涉及到了一些关于比地其他知识,能自己研究解决吗?

  学生自学3分钟

  谁来汇报一下,通过看书自学,你又了解了有关比的什么知识?

  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报:(可不按顺序)

  各部分的名称

  在写比号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比值。

  14:21 5/90。5:2。52/9:1/3

  比的分数写法。

  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

  25:10021:18

  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列表出三者的关系

  引导学生:比的后项有限制吗?为什么不能是0。

  足球比赛中为什么会出现2:0这种写法呢?

  刚才我们说了比、分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那三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可让学生讨论。

  小结:比是两个数的除法的关系;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个运算。

  三、巩固练习:

  看来同学位自学的效果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1、填空:

  小华家养了12只鸡,9只鸭。

  鸡和鸭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

  鸭和鸡只数的比是 ,比值是 。

  买3千克苹果用了7.5元。

  买苹果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练习十二第1题。

  3、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身

  高的比是1:173。小强说的对吗?

  4、用一辆汽车运货,上午运了5次,共运20吨;下午运了6次,共运24吨。

  你提出哪些有关比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案的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古诗中的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准备】

  有关本课的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课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你们高兴吗?恩!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心情和你们一样,也很高兴。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过门窗,看见两只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乐地歌唱,一行白鹭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放眼望去,远处的高山上,竟还有千年没化的积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兴地写下了这首《绝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二、初读古诗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流利;边读边用笔划出古诗中的生字。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3、现在,谁来试着把古诗读一读?小朋友听听他把字音读准了吗?(教师随机评价)

  三、学习生字

  小朋友们,古诗你们都会读了,诗中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吗?现在,赶快睁大你们明亮的眼睛,因为有几个调皮的生字宝宝从古诗里跑出来了,它们想和你们交朋友呢!第一个跑出来的是谁呢?(课件出示生字鹭柳窗鸣)

  四、再读古诗

  生字都认识了,古诗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1、指名读。

  2、齐读。

  3、老师读。

  4、齐读。

  五、感悟古诗

  小朋友,刚才我们反复地读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1、两个黄鹂鸣翠柳:

  大家仔细听,仿佛听到了什么?再仔细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嬉戏,多开心呀!它们可是春天的小使者,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着这句诗,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蓝蓝的天空中,一行白鹭正自由自在地飞翔。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来了,树儿、鸟儿都焕发了勃勃生机。人们也开始繁忙起来,你能从诗中哪一句看出人们忙起来了?这船只停在江边,他们在等待什么呢?虽然,远处的山上还有终年没融化的积雪,可山下,已经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小结:

  同学们,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绿的柳、蓝的天、白的雪,还有那欢乐的黄鹂,自在的白鹭,江边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还可以配上你的动作、表情呢!

  六、拓展延伸

  杜甫诗中的春天多美呀!他还有一首写春天的诗呢!(课件出示《绝句》)。

  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是春天。(课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欢春天呀!你们呢?课后,(课件出示作业选选选)大家也可以用你们的笔,象杜甫这样,写写身边的春天,画一画春天,还可以翻翻课外书籍,找一找还有哪些诗人写了春天。

教案的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两个偏旁“犭”和“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飞”。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揭题

  1、猜谜语导课

  2、揭题,读题。(注意轻声)识记“影子”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师范读

  2、自由读文,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用笔圈上,借助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组内互评。

  5、开火车读,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识字

  1、学习新偏旁“反犬旁”和“宝盖头”。跟老师说一说偏旁名称。

  2、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狗、它。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3、拿出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汉字。)

  4、汇报

  5、开火车认读生字生词。

  6、巩固识字

  (1)摘苹果。

  (2)找朋友

  四、质疑、解疑

  出示挂图,指导观察:影子都象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是个“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五、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飞”,看看这个字象什么?(鸟扇着翅膀在飞。)组词。指导认识新笔画“横斜钩”。

  2、出示“九”,和“飞”比较一下,“飞”字里的“横斜钩”和“九”字里的`“横折弯钩”有什么不同。

  3、教师示范“飞”字的写法。

  4、练写。(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要多加鼓励和提示。)

  6、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3、会写“马、鸟”两个字。

  【课时重难点】

  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小小擂台赛。(分组认读字词比赛。)

  2、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这两小节分别写哪一幅图?

  2、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集体交流,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理解太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练习

  A、影子可调皮呢,它和太阳捉迷藏玩呢!它是怎样捉迷藏的呢?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B、汇报。

  4、演读

  影子可真调皮,你能读出它的顽皮可爱吗?(边表演边朗读,充分展示课文活泼、俏皮的语言风格。)

  5、背诵

  (1)边想象课文内容边自由练习。

  (2)教师引背,小组赛背,男女生一替一句背,齐背。

  (3)加上动作、表情背诵,展现出影子的可爱和你喜欢影子的感情。

  四、写字

  1、出示“马、鸟”,分别给这两个字组词。

  2、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用铁丝演示“竖折折钩”,让学生明确这一笔画是一笔写成的。

  4、教师范写,提示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先描红再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6、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五、拓展、积累

  1、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说”:

  我的前面是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

  我的左面是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

  a、同桌练说,互听互评。

  b、谁想说一说,说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2、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公公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六、课堂总结、

  做“踩影子”游戏,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再想一想影子还有哪些变化?

教案的设计4

  《金陵驿》原文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金陵驿》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汉族,吉州庐陵(今属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 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金陵驿》鉴赏

  这首《金陵驿》是南宋祥兴二(1279)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时所写,表现了作者深切的爱国之情。

  首联写景又不限于写景,而是即景设譬,以景寓情。诗人选取眼前的“草”、“离宫”、“夕晖”、“孤云”,绘出了一幅荒凉暗淡的画面,交代了自身的悲苦处境,并交错运用了借代、比喻、象征等手法,喻意南宋王朝苟安投降导致衰落沦亡及自己抗元功业不遂。这就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联系了起来,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

  颔联未直接回答上句的设问,而是拉开历史的帷幕,今昔相映,以古喻今,倾写自己强烈的亡国丧家之恨。诗人所说“山河无异”,其实是山河有异。这是一句反语,从对句“城郭人民半已非”完全可以看出来。此两句描写南宋国土被元兵践踏、人民生灵涂炭的`情景。

  颈联转入写“芦花和我老”,再抒对国事沧桑的感慨。在通过“芦花和我老”、“燕子傍地飞”这两个形象的赋比,表现了十分沉痛的思想,既有身家之感,又有黍离之悲。

  尾联借用传说表达诗人化鹃啼归的心愿,表明自己虽然被迫离开故土,但对家乡的热爱眷恋的心志至死不渝,可谓哀苦、执着之至。同他的传诵千古的名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一样,充分体现了他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和忠贞不二的爱国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爱国人士。

  本诗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多,但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全诗苍凉悲壮,大义凛然,凄苦而不颓废,哀婉而不沮丧,悲怆沉痛但能使人于低回咏叹之中领悟历史的教训,砥砺坚韧的斗争意志。

教案的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1)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2)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3)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或是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案的设计6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究及学习准确的测量方法,并能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 难点: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也越少。

  活动准备:

  铅笔、路线图每人一份。测量工具:回形针、火柴、吸管。音乐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是小狗的'生日,它邀请了很多好朋友。小狐狸也想参加。小狗说:“小狐狸只要你量出你家到我家有多长,我就让你参加。”小狐狸说:“行。”小狐狸它会量,你们会量吗?

  2、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观察。

  (1)师讲解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不要搬动小椅子,用盒子里的回形针去测量一下小狐狸到小狗家的距离,看看你用了几个回形针。记在心里,呆会儿告诉大家好吗?

  (2)交流:你的测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测量的?你来示范给大家看好吗?(强调:一个紧挨着一个测量,用投影仪展示测量方法,首尾相接。)

  3、探究方法,表达见解。

  (1)小狐狸高高兴兴地参加了小熊的生日聚会。别的小动物听说后也很感兴趣。它们说要是只有一根回形针能不能测量出准确的距离呢?你们说能不能?请小朋友搬好小椅子用你的方法去测量一下吧。测量完后别忘了在记录表上记下你用了几根回形针?

  (2)师巡回指导,隐形提示:盒子里老师还准备了白纸、铅笔,你需要的话可以用上去。)

  (3)引导孩子交流操作情况,统计测量结果。提问:你是怎么测量的?测出来的距离是多少呢?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测量的?(先找到起点,从起点开始放回形针,在末尾处做好标记,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做标记的地方开始量,每量一次都要做上标记,最后看看量了几次。

  (4)引导幼儿探究最准确的一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什么方法测量最准确呢?

  4、运用方法,再次测量。

  (1)我们帮助了小动物,他们都很开心。小熊也很想知道自己家到小狗家有多长。这次测量就要用上我们刚刚学到的正确的方法来测量。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火柴棒、吸管。看看这两条一样长的路,用两种不一样的工具来测量结果如何呢?测量完后,别忘了把结果记录在上面。

  (2)引导幼儿用刚刚学到的准确的方法测量。

  (3)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展示在黑板上。你测出来的结果是多少呢?两条路都是一样长的,为什么吸管测出来是2,火柴棒测出来的是3呢?原来这两根东西怎么样呢?(吸管长,火柴棒短)。两样测量工具长短不同,测出来的次数也不同。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就越少。

  5、认知冲突,激发欲望。

  小朋友,如果让你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会选择回形针吗?为什么?你觉得用什么工具比较合适呢?下次我们来量一下我们的教室吧。

教案的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品味人性的美与丑

  2.学习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

  3.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

  以分组讨论、编故事的'形式显示人物性格的对比写法和小说的结局艺术

  三、教学流程:

  1.由作者、文题、体裁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小说,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3.用一句话说明从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学生:美与丑;对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对美好心灵的热情赞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4.这一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

  (学生:最后一句话)——“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

  5.假如这时又进来一位病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编故事,分组进行)

  6.为什么这样编?有没有依据?

  结局坏:“纹丝不动”§9

  结局好:“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样想”§6(良知未完全泯灭)

  7.由此总结出两个人物性格:

  私欲膨胀,冷酷无情;

  关心他人,道德高尚

  8.为什么将两个人物对比着写?

  (扬善贬恶)

  9.讨论结尾:“窗”是心灵的窗口,“墙”是道德的丰碑,如果写窗外不是一堵墙,而是公园,那里确实有……有什么不好?

  四、学习情况检测练习:

  迁移训练:续结尾“第二十一位应聘者”

  五、布置作业:

  创作一篇小小说,注意结局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六、教后反馈、反思得失:

教案的设计8

  【创新设计】

  在全面进入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用语文教学“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来进行教学《林海》这一课。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人文性与工具性。人文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熏陶及至塑造形成一定人格修养;工具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听、说、读、写、议等一系列有效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吸收和运用的技能。通过品读、感悟、运用、方法、手段的训练,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

  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从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查阅有关大兴安岭的书籍、图片等,在学习写法上用体会、日记、诗歌等自己所喜爱的体裁,写出学完《林海》的感受,并创作画面,配短诗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使他们受到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2、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赏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勾划、独立品味、讨论汇报、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诗文创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

  4、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和辩论;激励学生创作诗文赞美林海;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本文第二大段是重点段,反复品读重点圈画来提示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之美,进而深入、全面地欣赏林海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来突破大兴安岭称之为“林海”的原因和以“林海”做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林海美(动笔圈勾画)

  1、课前回忆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课。请想一想,你们见过江、河、湖泊、海吗?说一说,是什么样的?(生简要回答)师板画(林海)你们见过这样的林海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同走进大兴安岭看看老舍先生笔下那莽莽苍苍的林海是怎样的?学生简要回答。

  师:大家想亲眼看一看林海吗?(播放录像)

  2、音像感知美

  (1)学生看录像,教师现场解说。

  (2)小结过渡:林海的确很美!(板书:美)

  3、文中寻找美

  (1)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请同学们带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你们找,我也找,咱们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师:谁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读)

  (3)师:看来,同学们的火眼金晴还真能发现美!不过,我找的才是最美的。(师朗读写人的小片段。如已经有学生读过,教师就主动与该同学联合起来学习。)

  4、选择品味美

  师:服气吗?不服气?谁愿意认真品味之后来跟我辩论吗?好!请参考下面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断,认真品味。注意,一定要展开创造性想象,你们品,我也品。咱们等着瞧!

  A、你欣赏的小片断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

  B、这个小片断的关键词是哪些?它们分别让你想象、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C、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达出来?

  生:仔细品读。

  二、细读重点段、句、词、体会林海美(动口诵、背、思)

  片断讨论美

  (1)老师辅助、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岭、林、花、木的四个小片断进行议论发言。每个小片断的引导程序大体如下。

  1根据学生发言,灵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断。师:这个小片断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是美的?你品味想象到了什么?

  2启发同学补充。师:还有谁品味了这个小片断的美?谈谈自己的意见,好吗?

  3过渡、激励。在各个小片断的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全面欣赏林海的美。

  (2)教师根据课文描写人之美的小片断组织议论发言。(也可以灵活地穿插在上面四个小片断的讨论之间。)

  1启发学生帮忙。师:谁跟我品味的是同一片断,愿意帮我说说吗?

  2教师补充发言。师:点缀在莽莽林海当中的市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是兴安岭兴国安邦的体现,是林海人民在愉快的劳动歌声中创造的!

  3激励、过渡。师:怎么样?我找的片断美得和谐,美得深刻,不是最美的吗?咱们辩论的胜负如何?后面还有两局比赛,我们可以再决一决!重点讨论五个小片断如下。

  岭: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林: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花: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木: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夏、良材。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

  人: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三、总结深化、欣赏林海美(动脑、悟、辨、述)

  1、点睛总结美

  (1)形成板书。师:(指板书)同学们,从刚才的品味和辩论中,我们知道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人都很美。请看:它们的美有没有联系?林与花有没有?花与木有没有?……(一边指点一边连线。)

  (2)小结课文。师:兴安岭的岭、林、花、木、人的美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上联系在一起的美,使兴安岭美得那么灿烂,那么实在!她就像一颗颗装点我们美丽祖国的星星!

  2、多读赞赏美

  (1)学生练读。师:下面,进行第二局比赛。就是通过优美片断的朗读来心情地赞美林海。谁朗读赞美得最有吸引力,谁就是冠军!当然,能够通过背诵来赞美的,更是冠军!请同学先练一练。

  (2)学生诵读。师:谁最先来赞美?能读就读,能背就背!(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一个个冠军。请他们昂首挺胸地站着。)

  (3)教师表演读。师:我也想当冠军!可以表现一下了吗?(教师读,学生评。)

  (4)学生齐读重点文段。师:刚才,我们选出了班上的个人冠军,现在看看,我们这个集体能不能当冠军?请齐读课文第三、四节,能背诵的同学还可以背。

  (5)激励、过渡。师: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堪称冠军!

  3、诗文创造美

  (1)师生同时创作诗文。师:我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林海吗?好!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收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兴安岭写几句赞美的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你们写,我也写,咱们进行第三局比赛!

  (2)学生展示,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教师展示,请学生赏析。

  4、旅游憧憬美

  师:同学们想去林海旅游吗?能实现吗?老师认为完全有可能!现在,教你一个绝招:自己先把课文最美的两个自然段背下来,然后,在父母面前把林海心情地赞美一番,打动他们的心,争取让爸爸妈妈明年暑假带你到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去踩踩那里的松针,摸摸那里的古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达成自己的心愿。

  【板书设计】

  2、林 海

  岭多

  大兴安岭 林绿 美、不空洞

  花繁

  【教学评析】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达到了语文课程生活化、学习过程情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自主学习,读、思、议、说,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实践,一导圈点,自读自悟,养成边读边想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二导思维,制作电脑课件,把课文语言变成生动画图,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三导迁移,感悟课文,学得比喻之后,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激发创新意识,发表独立见解,并互相补充,臻于完善,合作意识佳、和协氛围浓、情感体验真。

教案的设计9

  一、教学内容:教材29页内容和30页1、2题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有两种含义:

  (1)、表示没有,(2)、表示起点。

  2、掌握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

  1、画有三只小猴,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玻璃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投影片出示2个桃子图,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小猴吃了1个桃,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现在有几个桃?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0”来表示。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1、揭示第二种含义“0”表示起点

  投影仪出示直尺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有0、1、2、3、4、5、……)师: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小,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1、师:“0”象什么?(鸡蛋、鸭蛋……)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出优缺点。

  五: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我还学会了“0”的写法……)

  六、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分组活动,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1、表示没有

  0(读作零) 0表示

  2、表示起点

教案的设计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拍的照片吗?对,贸易节的情景一定还深深的留在大家的记忆里,数码相机把这一刻给定格了。我把这张照片放在方格纸当中,下面有两幅放大后的照片,哪一幅没有改变原来的形状呢?对。我们去照相馆放大照片,只是改变照片的大小却没有改变照片的形状,这里就蕴含着一个数学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它。(板书:比)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提问:果汁与牛奶杯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述呢?

  师:我们已经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2.教学例1

  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例1,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多读两遍。

  (1)学生自学课本

  (2)学生汇报。板书:

  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记作2:3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记作3:2

  (3)质疑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需要向大家提醒的吗?

  (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同样是2杯果汁为什么在这里作为比的前项而在这里却作为比的后项呢?)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3、教学例1后的试一试

  (1)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2)学生汇报。

  这里我们研究的都是两个相同数量的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不同数量的比。

  4、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2)你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求的呢?速度=路程时间,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怎么表示小军小伟所走路程和时间的比呢?

  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揭示比的意义。

  由此你能发现什么?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

  (4)两个数的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5)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两个相同数量的比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而两个不同数量之间的比的比值表示另外一个量。那你能说出总价与数量的比表示什么吗?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比表示什么呢?

  12

  (6)你会求比值了吗吗?抢答。

  通过例1例2的学习,我们对比、分数、除法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5、教学例2后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三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请把你们的发现填在表格中。

  (3)老师把这份表格填好了,谁来读一下?全对的举手,对三项的举手,对二项的。

  (4)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已经知道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有什么要求呢?那在写比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3比5,这个比你会读吗?这个呢?

  三、练习

  1、口答练一练。

  2、小组合作大比拼。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大比拼环节。首先要求大家要共同合作完成。第二时间是二分钟,做好的就坐正,举起手来。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汇报。第一小题全对的举手,第二小题全对的举手,第三小题,三题都对的举手。你们是怎么合作的呢?

  四、拓展练习

  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都会了吗?接下来我们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比一比说一说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对不对?你认为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改?

  在比较两个相同量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比。

  2.比一比做一做

  同学们,请看这儿有两杯糖水。(电脑出示:两杯糖水,并标出糖和水重量的比:第一杯:1:20,第二杯:1:25)

  (1)你知道哪杯水甜吗?谁来说一说?

  (3)你能配制一杯和第一杯一样甜的糖水吗?

  3、你能用比表示今天来这儿上课的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吗?由这个比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呢?

  4、昨天老师要求大家找一找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请你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

  五、总结

  好,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那你能比的知识解释照片问题了吗?

  六、了解黄金比

  在拍摄照片,以及绘画的时候都会采用黄金比,这样会使作品达到最美的效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听说过黄金比吗?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观看大屏屏幕)

  七、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今天的作业第一就是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关比的应用的具体的事例。第二,利用黄金比画一幅优美的图画。

教案的设计11

  一、 谈话导入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但是,作者看了灰椋鸟归林的电视录象后,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到底如何?怎会如此吸引作者呢?

  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归林吗?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去瞧一瞧吧!但是,要想把他们归林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样宝物,语文教案-18、《灰椋鸟》。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准备好了吗?

  二、 精读课文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8、《灰椋鸟》》。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教案的设计12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图片细节,看懂图片内容并简单的叙述出图片意思。

  2、 能根据讲述内容,幼儿根据图片说出种子种下去的'生长过程。

  3、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一些瓜豆的种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组织活动,由春天引出活动话题。

  幼儿背诵古诗《清明》。

  二、 出示课件。

  1、 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 提问:图中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说出图意。(种瓜种子)

  3、 出示图二,让幼儿继续观察并引导幼儿说说图意。

  (胖奶奶和瘦爷爷种下去的种子发芽了)

  4、 继续出示图三,让幼儿观察,教师作相应的指导让幼儿自己说说图意。(长出藤)

  5、 出示图四,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能说出藤上开了花啦!(开花)

  6、 出示图五,引导幼儿看图说出瓜藤上结出了小瓜,小瓜慢慢长成了大瓜。(结出瓜)

  三、启发幼儿说出瓜的种子种下去的生长过程。

  1、 种瓜、发芽、长藤、开花、小瓜、大瓜。

  2、 多指几名幼儿分别说说。

  3、 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为什么收获的瓜不同呀?

  三、 幼儿回顾故事,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故事中的反义词。

  胖—瘦 地上—天上 小—大

  

教案的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愿意听吗?大家仔细听一听,谁在唱歌?是的,在寂静的田野上,在茂密的树林里,这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是那样的宛转悠扬。如小溪流水,似鼓乐丁冬,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夜莺宛转的啼鸣,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却有着深刻的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是怎么理解它的呢?(一个化名夜莺的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

  1.指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把一群德寇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帮助游击队报送有关敌人情报的?你从中体会出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抓住重点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夜莺是个勇敢、机智、热爱祖国、仇恨敌人。沉着冷静的孩子。

  (1)夜莺会用白桦皮做成口哨,会学夜莺和杜鹃叫。

  “他坐在离德国兵很近很近的地方”说明他是主动和敌人接近的。

  当孩子把口哨递给德国兵时,“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说明孩子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2)当德国军官问他“村子里就剩你一个了吗?”“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这是夜莺在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沉着。)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一就都跑了。”

  (这里的野兽其实指的是德国强盗。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军官的盘问,德国军官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德国军官轻蔑地认为它是蠢东西,其实德国军官自己才是真正的蠢东西。因为夜莺骂他们的话他都没有听出来。)

  (4)夜莺在带路时,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后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话讲他好像沉浸在大自然当中,天真自然,这样做实际是在迷惑敌人,使他们觉得他只不过是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以取得的敌人的信任。他学夜莺和杜鹃叫,是在麻痹敌人,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

  (5)“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敌人问树林里有没有游击队,孩子用话岔开,用蘑菇来回答,答非所问,装作什么也不知道,再一次体现了他的机智。)

  (6)夜莺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枪。

  (从这里可以想见用这种办法已经不是一次了。他曾多次协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7)“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

  (夜莺刚刚听到信号动作极快,钻进树林里。也说明夜莺对这里的环境极为熟悉。也正是由于夜莺准确的传递情报,才使游击队员充分地做好了战斗准备,最后彻底地消灭了敌人。)

  (8)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四)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课上围绕大家共同提出的主旨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以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理解,理解中感情朗读,读思交融。学习首尾照应写法。

教案的设计14

  播放视频材料《增大和减小压强》、《动物减小压强的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增大、减小压强的事例,同学们可以课后继续搜集整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出示图片: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场景。这是陕西日报的.一篇报道:《超限超载造成三零七国道路面破损不堪 》请大家留心我们身边的路况,以《道路不堪重负》为题,给我们的市长写一封建议信。

  三、课堂总结

  讨论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方面的收获?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困惑?

  师:这堂课与大家合作感觉非常愉快,希大家把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带到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单位

  3、例题

  三、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教案的设计15

  ●教学要求:

  1、学会5个生字,认识8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知道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3、会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秋天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儿歌呀?

  2、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秋天?

  3、(电脑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了。

  2、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笔圈出来,然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检查一下生字的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电脑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寻找 野外(是哪?) 蓝色的( ) 黄色的( ) 红色的( ) 到底

  5、再读课文 ,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看看你在数话中会发现什么?

  6、认识 :“ ” ? (电脑出示问号、引号。)

  7、你能说一句话用上“?”号吗?

  8、那课文到底有几句话呢?找5个同学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学生回答

  3、第一句。

  (1)你从哪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2)“野外”刚才我们说过了是哪儿呀?

  (3)老师带小朋友到野外寻找秋天,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

  (4)在读这一句话时应该读的怎么样?(高兴)谁来读一读。

  4、第二、三、四句。

  (1)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

  (2)电脑出示三句话,指名读。

  (3)为什么说秋天是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4)电脑加重:蓝色的.、红色的、黄色的

  (5)学生回答。同时电脑打出:小文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 ?填空并读一读。

  (6)你认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说说你的理由

  5、小组讨论: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四、小节:秋天是五彩缤纷的,秋天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休息一会儿欣赏一下秋天美丽的景色?(电脑出示秋天景色的图片)

  五、指导朗读、背诵。

  1、看了刚才的秋天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

  4、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自己试着背一背课文。

  5、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笔顺跟随。(电脑演示生字笔顺)

  3、看看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

  4、师范写,生自己写。

【教案的设计】相关文章:

报纸设计教案10-26

教案教学设计07-17

苏设计教案03-27

语言设计教案11-05

[图形创意设计教案]创意泥工教案设计03-24

《猫》教案设计03-08

《微笑》教案设计10-04

Whatdoesyourmotherdo教案设计10-05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异同10-07

《落叶》教案设计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