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0 08:11:40 教案 投诉 投稿
  • 语文《氓》教案 推荐度:
  • 中学开学第一课语文的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教案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教案常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常用【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课后习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灰雀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阳光》教学思路及过程。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レ、└”和1个偏旁“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画谜揭题导入

  1、(教师边叙述边画简笔画)每当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大地上的万物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小朋友看,这幅画中就有一个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

  2、(教师板书“阳”)谁认识这个字?带着大家读一读。

  3、你了解太阳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阳光》教学思路及过程》。

  2、总读不准的、读不好的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按字→词→句的顺序一步步读熟、读通。

  四、指导阅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第1段,听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了吗?

  2、你见过哪些金子做的东西?

  3、(出示阳光像金线的摄影作品),看,阳光多像金子啊,所以我们常说“金色的阳光”,谁再来读一读?

  4、(出示句子: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指名读一读。

  5、(出示第2段前两句话)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对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体会“更”的含义。

  6、小河在阳光照射下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练读第3句,边读边想象。

  7、看图,把1、2段连起来配乐读,边读边欣赏边体会。

  8、阳光还爱和我们在一起吗?你怎么知道的。(练习读第3段)

  9、指名读第4、5段,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0、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五、配乐读文结束。

  第二课时

  一、看图,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读读说说。

  1、许多汉字里都包含着表示太阳的“日”这个偏旁,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本课或以前学过的字中找出带有“日”字旁的字。

  2、全班交流。

  三、指导写字。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读读背背描写自然景物的对联。

  2.阅读《大理三塔》。

  3.口语交际。

  4.习作

  课时安排:6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对联

  1、教师简介祖国古老文化——对联。

  2、学生自由诵读对联。

  3、教师大概介绍对联的内容。

  4、学生练习背诵对联。

  二、阅读短文

  1、学生自由朗读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讨论:

  这篇短文介绍的是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介绍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围的优美环境,详细介绍了大理三塔的壮观景象。)

  短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师指导、小结: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样子。(大塔的样子写得最详细,可分三层来理解:一写大塔的名称和它的大小。二写它的总体形态美。三写了它的具体构造。)

  第三自然段,两座小塔的样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价值。(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达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导学生分段。大家看,这四个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段意怎么归纳?

  5.教师小结:(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较接近,可以归为一段:介绍大理三塔的'样子。)

  6.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7.朗读指导。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学生自读题目要求。

  1.给学生简介什么是导游。

  2.你们愿意当导游吗?愿意把大家带到你的家乡看看吗?

  3.那么你准备怎么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呢?

  二、 学生讨论。

  1.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名胜、风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三、学生同桌互说自己的家乡。

  四、 请两三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

  1.大家注意听,看别人是怎么介绍的。

  2.听的时候可以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让导游解答。

积累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语文的教案02-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0-15

语文《赵州桥》的教案10-10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桥的教案01-13

关于语文的教案02-02

语文教案【经典】09-17

[经典]语文教案01-14

语文教案(经典)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