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蝴蝶》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蝴蝶》观后感1
用了2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期待已久的书。喜欢她的书,因为她能将分离结尾的故事,写的像大团圆结局那样完美。读完以后,总觉得结局就是应该这样,书中的两个人在一起真的是很痛苦,分开反而很轻松。如郭宏川和王亮怡那样的,一个被抛弃的男人,连人带行李一起被逐出家门,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楚楚可怜的说:可能我让她无法容忍吧。真的只是可能吗?跟着王亮怡回家,重演着之前的故事,被另一个女人连人带行李一起又一次被逐出家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想这个男人呢,一个不思进取的,不做家务,沉迷于游戏的男人,甘心一辈子做一个摄影助理,不论玩到多晚都不顾及别人的人,会有几个女人喜欢这样的男人,分手是他的问题造成的吧。再想想,一个女人,杂志社的知名编辑,相信一见钟情,不过一天时间就知道这个男子不同,是不同,不同到什么都不做。不同到永远不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别人的存在。是男人傻,还是女人痴,在一起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是最好的,分开之后好像什么都是最槽的。为什么人生没有早知道,早知道,早知道就不会在一起。那张包裹巧克力的纸上写着: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在一起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哪怕是在结束的前一天,都是全世界最快乐的日子。蝴蝶,男人是蝴蝶,女人也是蝴蝶。当男人是蝴蝶的时候:喜欢那种鲜艳,亮丽的女人,甜言蜜语不知说了多少,约定要在一起慢慢变老,当女人天真的相信这一切的时候,正是男人寻找新的花朵的时候。当女人真的`慢慢变老的时候,就会发现,男人没有陪着她一起,而是飞舞在比自己更鲜艳,更亮丽的女人身旁。当女人是蝴蝶的时候:喜欢那种特例独行,迷人微笑的男人,女人会把自己打扮成花蝴蝶,整天围绕在男人身边,让他欣赏,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男人被吸引了,一步步靠近女人的时候,女人会突然飞走,不再回头。只因那个男人已被征服,这个游戏不再好玩,女人也由此证明了自己的魅力。这就是女人,蝴蝶般的女人。没有一只蝴蝶会在一个地方驻扎很久……
《蝴蝶》观后感2
看了两遍被誉为烧脑鼻祖的电影《蝴蝶效应1》,确实被剧情的浩瀚和富有逻辑的世界观所折服。
电影之初隐喻的解释了蝴蝶效应的意思:“可能在南美洲一只蝴蝶只是忽闪了一下翅膀,在北美洲就可能引起一场海啸”。即使一件看上去微不足道的行为或事情,就能对结果形成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也紧紧围绕这一宗旨构建起具有能穿越过去的超能力的主人公生命过程中的蝴蝶效应。
这一过程充满了奇幻的时空交错、思维的不断重组,当男主得知自己可以穿越回过去的能力之后,他选择不断地穿越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尽管这会对他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每一次回到现实后一个个变化了的情节急速的闪过就像蝴蝶震动的翅膀,一个悲剧消失,却带来另外的悲剧、更大的悲剧。在电影的结尾,男主选择回到妈妈的肚子,回到自己生命的开端,用脐带勒死自己来了结了这一切。
影片中一个情节阐述了男主的妈妈在生他之前曾流过两次产,看到结局的.我细思恐极,难道之前的两胎也跟他经历了同样的遭遇?如果他妈妈一直生下去,会不会她的每一个孩子所处的平行世界不断重复,一直改变,无穷无尽没完没了。
生活中,我们也难免会因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产生了让自己后悔的结果,如果我们也拥有可以穿越回过去的能力,我们会不会宁愿伤害自己也要奋力一博呢?可我们都不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任何改变都可能会影响到身边的家人朋友,甚至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同样,别人一个决定也可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以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司机一时的冲动就带走了一车人的生命,就在那5秒钟的时间,他们没有逃生的机会。而这一群遇难者的家庭,也因为司机的这一冲动一瞬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那些无辜的家属要面临的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
这类题材的电影,总会带有一些悲观主义色彩,让人感到无力、苍白。我们究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无形中已经被卷入这么一场蝴蝶效应中了。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可生活终究无法十全十美,即便影片中男主可以穿越回过去,他也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所以,我们应该乐观接受这样的现实,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努力一路向前。
《蝴蝶》观后感3
我之所以看《蝴蝶》,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作业罢了。看完后我也只不过是觉得剧中的小女孩演绎得很传神,仅此而已。但迫于这是一项作业,老师要求写观后感,我只好耐着性子把电影再看一遍,耐着性子细细地品了一次,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这一次似乎与第一次看后的感受不同了,剧情也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重复着:小女孩丽莎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除了妈妈,只有篮球为伴。一天,妈妈不知去了哪,没来接她,丽莎不哭也不闹,只在咖啡厅里玩着游戏机,邻居爷爷把她带回家坐了会,邻居爷爷是个蝴蝶收藏家,丽莎听他说要去找最罕见的蝴蝶,就缠着他让她同去……就这样,他们开始了寻蝶之旅。
《蝴蝶》的剧情起伏并不大,相反的,很平淡,可当你去细细咀嚼那些片段时,它们会让你记忆犹新:在丽莎目睹偷猎者的行为,以及偷猎者是什么之后,当她看见老爷爷把蝴蝶放进会让它死的盒子里时,丽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猎者三字。是啊,在成人的世界里,老爷爷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太多的理由为他辩解,可在孩子的眼里,老爷爷便是偷猎者,他的行为和那些卑鄙的偷猎者没有任何的不同啊!
但这不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最后一段,老爷爷说只要你说一句你爱他,那时候我赫然明白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含义,珍惜你身边爱的'人。在这同时我也想起了自己。
我自小就比较腼腆,对人也算不上很礼貌。对爷爷奶奶我甚至也如此。
每次来到爷爷家,只要妹妹亲热的喊上一句爷爷好,爷爷即使刚刚是冷着脸,听了这一句问候,也变满脸的笑容了。可我却总是敷衍地叫上一句爷爷便作罢。因此,爷爷对妹妹是极偏爱的,当她做错了事,旁人都责备她时,爷爷只会在旁边投上一个责备的眼神,仅此而已,没有其他任何责备的言语。
现在细想,爷爷只需亲热地喊上他一句便满足了,我为何连这也不能给?
珍惜你身边你爱的人吧!只需要你的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爱你,或者亲热地喊上他一句便能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啊!
《蝴蝶》观后感4
很久以前就看过希区柯克的电影,但是那都是一些诸如《西北偏北》《后窗》的一些悬念惊悚电影。这回看《蝴蝶梦》本以为是风格差不多的电影,但是其悬念惊悚部分却不是很强。
看完整个电影,就其故事情节来说,我很是羡慕女主人公的。一次简单的旅行就可以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而且他又是典型的高富帅,这无异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女主人公就这么爱上了德温特先生,俗话说得好——“爱情里最先投降的就会处于被动”,我们的“灰姑娘”就是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想象一下,从恋爱到求婚,以至于再到后来他进入曼德利,与其说她在和德温特谈恋爱还不如说是德温特一直带着她去各种地方,最后带到了曼德利。
女主人公爱的辛苦,尤其是在进入曼德利之后,一方面要克服地位不相称的自卑感,一方面还要忍受无时不刻不出现的瑞贝卡,最重要的这个他深爱的男人——德温特先生,她却越来越看不清了。她甚至不敢保证德温特是爱她的,认为德温特和她结合只是要弥补瑞贝卡的离开。
看到女主人公在爱情里受到的煎熬,我又想到了一个著名的文学人物,那就是简爱,但是不同的是,当罗切斯特对简爱求婚时,她却拒绝了。在简爱的眼中,没有比平等更加重要的了,在这份爱情里存在着不平等,这触及到了她的底线,所以就算再怎么爱罗切斯特她还是选择了离开。在我看来,爱情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要想维系爱情总是要有一方委屈求全的,选择错过是不明智的',错过之后也许就会抱憾终身了。这一点我还是很赞同《蝴蝶梦》中女主人的,她知道等待,也会等待,最后也确实等到了德温特的爱,所以这个结果还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东西很重要,重要到我们可以为之受伤、受委屈,但是我们仍然再坚持,只因我们始终相信我们的忍耐获得的回报是值得的,多年之后我们会为自己当时的执着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收获到了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蝴蝶》观后感5
我是双子座。从小谈论起星座大家都说。双子座很浮躁很花心,兴趣很广没有定性。我就是一个不服气的人。我就要成为一个踏踏实实的人。像赌气般画了十几年的画。从兴趣到坚持到习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喜欢有逻辑的东西。比如物理。比如建筑学。比如。选择德国。就好似不是喜欢只是因为自己不服气。只是怕被别人说不踏实。其实我知道自己骨子里是肆意而为的人。要不也不会在此时觉得自己可悲。可是我早已经习惯了因为所以的关系。我是最不会得到爱情的人。因为喜欢本来就是没有缘由的。而我。早已习惯了比较。衡量。给自己架起了条条框框。人成熟不好么。不是不想去爱。却是一眼望去便能看到结局。自以为看到的用逻辑和自以为是的智商虚幻的结局。换言之。我不会因为他穿白衬衫很漂亮就喜欢这个人。也不会因为他的谈吐喜欢一个人。却开始因为一点点原因拒绝和一个人来往。人长大了,越来越警惕,好像习惯行的开始筛选自己的圈子。来到了一个城市想交到几个可以一起吃火锅谈心的朋友。最是不易。因为一些原因加了好友,随手翻翻朋友圈就决定不要和这个人再讲话。或是言语粗俗或是内容无趣。我是极度自负又过于自尊的人。小时候大家觉得我并不容易相处。而后突然发现插科打诨自嘲暴露自己的短处会显得令人亲近。极度自负的'我也根本不在乎暴露的短处和对别人的夸奖。突然之间有好多好多朋友。可是我内心还有一个极度冷漠的我在审视着我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我。这些耗时的社交根本毫无用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毫无逻辑的我。大抵是感叹虚伪的我。带着善意柔弱的假面。冷眼的看着这个世界。我最最瞧不起感性主观的我。却在德国画家看我的画跟我讲。你是一个画自己感觉的人。你画的并不是看到的。只是你想画的。我突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这种欢喜。放在感情里就是愚蠢。所以啊。我是好可悲的人。
《蝴蝶》观后感6
你会为了谁,放弃自己?
前几天晚上熬夜看了《蝴蝶效应》,节奏紧凑很烧脑,看完很兴奋也很抑郁。
刚刚开始的这帮小朋友从小在一起玩耍,其中因为有一位父亲是变态而且暴躁的性格,影响到自己的儿子女儿后天的性格及人生,也间接影响到儿女朋友们的人生。
也就是把这位父亲看做是一个影响的启动点,这个点发挥作用是扇形的,甚至是圆形的。
而另外一个启动点是埃尔,一个爷爷爸爸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的儿童成长为少年青年,是一个凡事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失忆的善良人,他的存在是痛苦和无奈的,他希望身边都可以幸福,包括她自己。
然而凡事哪会完美。
就在埃尔一次又一次通过看日记,震动了时间隧道,进入并改变往昔某一事件从而改变大家生活轨迹的时候,他发现这一切如果没有自己,那么身边所有亲人朋友都将没有灾难,没有伤害,都会过的很好,很开心。
埃尔毅然决然的选择通过他父亲的看录影的方式回到很早他妈妈生下他之前的瞬间,他选择自己扯断脐带,不让自己出生在这个世上,让一切还原美好。
恐惧、烧脑、看到最后很感动加稍许遗憾。
人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吗?
如果可以,你会怎么选择呢?
尽管都知道为人处世之难,但是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来到这个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尘世。
也相信甚至包括我自己都很难做到放弃去自己去成全他人。
人心是这样,却不影响我们看《蝴蝶效应》这部电影时动容动心,因为每个人遇到一些人和事甚至置身某一环境时,内心多少都会突然蹦现前世今生的熟悉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有时会很短暂,之后就消失了,有些又会记忆很久。
人的内心是多面性的,一个关键点的影响到了另外一个时刻可能会转好转坏或者突然彻底变化成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天时地利人和产生的洪荒之力因为在很早前已经被一支无形的杠杆在关键影响力的启动点处撬开了一条永远无法还原的裂缝。
这支无形的杠杆又是什么呢?
无论这支杠杆是什么?它代表什么?我们有时根本想不通也不想知道。
真正关键时刻,有需要至少我们为了至亲至爱放弃自己,会是心甘情愿的。
【《蝴蝶》观后感】相关文章:
蝴蝶02-17
蝴蝶观后感12-02
《蝴蝶》歌词11-15
美丽的蝴蝶02-17
蝴蝶的作文02-19
《蝴蝶》教案02-05
有关蝴蝶的优秀观后感11-21
蝴蝶花和花蝴蝶哲理美文11-19
《蝴蝶效应》电影观后感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