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1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1年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
10月24日,又一次来到xx路小学参加培育站的研修活动。这次研修活动的主题是“对话教学”,对于初入“道”的我来说,这是我早就非常期待的。
上午4节课,分别是“大家排好队”和“吃饭有讲究”两个主题的同课异构。每节课,我都是认真从头听到尾,关注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思路、环节设计、细节处理、语言体态、课件制作、综合素养,应该说这几课是我参加培育站以来最大的收获,因为从这几位老师的课堂,我从中收获了很多,明白了道法课该怎么上,更为自己的道法课打造了清晰的框架。
从刘东云、陶士媛等4位老师的课中,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遵循儿童逻辑,课堂源于生活
为了能让低年级的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整个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1、教学素材源于学生生活;
2、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3、学生活动走进生活、再现生活。
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中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的生活世界转化而来,只有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得到生活活水的`浇灌。而儿童对“排队”规则认知的形成也同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得越充分、越细腻,感悟就会越到位、越深刻。
二、角色扮演,让学生易于生成认知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角色的扮演活动,如等电梯、上厕所、饭桌上等,让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来体验、思考问题,并使学生逐步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人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知能力和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而且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解决了学生兴致不高、印象不深、理解不透等问题,能够给教学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辨析比较,让学生深化认知体验
学生生活的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所持的态度看法可能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完全不同的。
辨析比较,正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或情感体验,对某种事物状态、个人行为或社会现象进行甄别,通过分析存在或产生这种状况的缘由及其后果,明确其是非对错。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学生对某种事物、行为或现象形成更加深刻地认知和体验,或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形成了某种价值取向,我们可以把对立的两种事物、或是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辨析比较,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参与活动,而且利于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倾听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加深对知识的领会,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内心情感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教学中出现的“小相机咔嚓咔嚓”、“我是小判官”等活动,都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体验,对眼前的生活场景进行甄别,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做一个“公正的人”的心理,在潜意识中他们要求自己做一文明守规则的人。
从这4节课的观摩中,我感受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在道法课堂上,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可以运用“外部素材”的刺激,触动学生的眼睛、刺激他们的心灵,引发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思考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这么做?”从而形成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已形成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去辨析这些现象的是非对错,从而深化自己已形成的认识。而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自觉地去践行这些规则,也就是如何去“做自己”。
从这次学习中,我感受自己要去学习和关注的有很多,从课程到教材,从教材再课堂;从整本到单元,从单元再到主题;从课程理念到教学实施,从教学实施再到教学细节等等,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把目光聚于一节课,我想我们是不会真正懂得《道德与法治》的。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2
听完邓x老师的《双课堂与鲁迅作品教学》讲座和郑xx老师的一堂作文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功的教师应该是研究型的教师。
教师要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必须要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善于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总结;从“经验型”走向“研究型”,从“辛苦型”走向“创造型”。
邓x老师对“经典阅读”进行了研究,确立了“鲁迅作品专题实验研究”方向,教学活动用四个环节在虚拟与实体课堂间切换,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造,与时俱进的运用互联网,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她的研究和实践是专业的。邓老师的特殊课型———“双课堂模式”关注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课堂的生成性,重视课堂教学的延伸性。
郑xx老师的`作文教学很有自己独到的一面,郑老师这堂课的中心是“抓住景物特征写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点,用学生的习作进行授课,引导学生找出写景习作具体的要领:
1、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描绘可以使画面感更强。
2、心理描写可以烘托景物特点。
3、少用集合概念词。
4、多用形容词修饰具体的事物。
5、景物要选择生活中较熟悉的,可以叫得出名称的。
最后老师总结为:增加数量,少用集合概念,增加具体事物名称。郑老师的作文教学是有专题和系列研究的,她的作文教学研究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是关注学情的。
语文教师的成长需要研究,要从教书匠走向专家型研究者。叶x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在教育界耳熟能详的话,“写一辈子教案,你可能只是一位教书匠,而写三年反思,你就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反思是什么呢?反思就是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思考。也只有研究,才有可能发展,只有研究才能让你保持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所以说,我们通过研究自己的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绩效,也可以让你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赢得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3
一、物理教学要联系生活。
物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是形式所趋。《家庭电路》这一节教学和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用多说,本节涉及到家庭电路的连接,测电笔的使用等等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因此本节教学中如何和生活联系一起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通过各种器材,教学过程把物理融入了生活中,都比较注重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是比较成功的两节物理课。
二、教学中要灵活应变,把控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各种突发问题,遇到突发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是我们青年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当课堂中出现了和我们设想出入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灵活应变。这也是教师成长的标志。就如貌老师一样,他的课堂出现了突发事件,多媒体使用不了,但是他没有慌张,按自己的风格把课完整的完成了。他在处理突发因素的时候充分发挥了灵动性,沉着冷静。这其实也说明了他对教材的理解较好,同时下了大量的功夫去备课,对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们要能灵活应变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就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三、要适当取舍教材内容。
教学中如何取舍教材内容,做到合理,高效是我们每个物理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现在的物理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把时间还给学生,满堂灌的课堂一去不复返。教学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对教材有所取舍,才能适应教学新形式。
但是如何取舍是一个难点问题,取舍不当不但达不到预期目标,还可能适得其反。最终可能重要的知识都没有讲解到,但是次要的却讲了大篇,浪费了时间,而且做了许多无用功。而且课堂时间也不易控制。就如本次这两节课一样,时间都没够,所以取舍有待商榷。教材取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确实是我们在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总之、本次研修活动收获颇丰,值得我认真学习,认真反思。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4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一场秋雨过后,整个滨州市更加洁净更加清新。我很有幸参加了在滨州市实验学校南校区举办的滨州市“课堂转型——让学习真正发生”研修活动,一天下来,感觉心灵上受到了较为强烈的冲击,此时,静下心来整理一下今天的学习收获。
上午由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学习共同体研究院谈杨院长先后为我们做了两个不同主题的报告,一个是《学习共同体:为了真实学习的发生》,一个是《以焦点学生学习历程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谈院长提到的课堂上存在的“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现象这一问题。其实这一点我们一线教师都深有体会,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乖乖的,坐得端端正正的,一节课下来他可能什么也没学进去;也有一部分孩子看起来挺积极,一会儿读书,一会儿写字,唯独没有深度学习。谈院长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一是教师讲授速度与学生学习速度难以有效匹配。这个弊端对于我们班级授课制来说还是很难克服的,你想,一个班里四十多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更是参差不齐,你的讲授速度很难恰好与每一个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频率上,因此,我觉得我们只能是尽量多的照顾到大多数孩子的认知水平,然后对另一部分学生加以关注,要求也可以适当放低一点,让他们也能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保障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原因其二是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和趣味性。我觉得这一点,是造成孩子浅表学习、虚假学习甚至到厌学的主要原因。这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一样,无滋无味的饭菜很难激起人们的食欲,天天吃难以下咽的饭菜,人们一样会得厌食症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原因其三: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缺乏同伴的交流。的确如此,我们的课堂往往显得过于急躁:“写完的请举手!”“三分钟内看谁做得又快又对!”“快一点,再不就没有机会了!”这样的语言,我好像经常说,现在仔细想想,我们是不是太急于完成我们所谓的教学任务了?一直在急匆匆地赶着孩子们向前走,却不曾想过停下来,抬起头看看要往哪儿走,想一想这条路走的对不对,更无暇和同伴分享一下一路行走的快乐。于是,教师变得越来越焦虑:为什么我讲过好多遍,你总也记不住?为什么你读了好几遍,还这样磕磕绊绊?……看来,我们真需要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报告中谈院长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了“以倾听为核心”的教育生态变革之路。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孩子们的需求与内心,会给孩子们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他便能够安心安静的学习和思考,才有可能进行深度学习,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变得宁静润泽。而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也对我们在公开课上经常使用的小组教学提出了质疑。学习小组中的分工似乎本身就说明了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此就会有一部分孩子被边缘化,因为他学习基础不好,因为他不善于表达,于是在分工时便会有意地规避他的这些问题,派给他一些无关痛痒的活计,慢慢的,他也就变得更加不会表达,基础更差,甚至从而成为学困生。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伙伴之间是平等的,全员参与,彼此倾听,相互关照,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就充分保障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这一点,我感觉在下午程春雨老师这堂课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程老师这一节课,从游戏热身开始,给学生提供了三个信息:“第一,我姓程;第二,我排行老大;第三,我有三个亲人分别是:叫夏雨、余秋雨、周冬雨。你来猜猜我的名字。”似乎只是简单的热身,实则教给孩子们如何提取关键信息。第二个小游戏:小组活动,每人说一句话,其余三人认真听,记录关键词,听完后互相握手或者拥抱。教给孩子们如何相互倾听,如何做好记录,如何相互照顾,这是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要素。最后又进行了一个发声训练,鼓励每一个孩子用能让老师们听得见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名字,一是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布了自己的存在,二是向孩子们传递着一种交际的方式,真的是独具匠心。
接下来的课堂,并没有以前听公开课的那些环节,没有激趣导入,直接开门见山;没有检查生字词,直接开始学习;甚至没有朗读的指导、文章脉络的分析,一直是学生根据学习单圈圈画画,写想法,做批注,交流,讨论。而程老师的板书更是满满当当,这和我见过的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还真是区别挺大的。学习单上一共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提炼信息,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到自己觉得有用的、有意义的信息并做好标记或是批注。第二步: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有没有觉得很矛盾、反常或者是很不理解,请写下来。第三步:提升情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一个多小时的课堂教学,看到的是学生们不断地积极思考,努力形成自己个性表达的样子,先分享自己从文章中提取到的有用信息,程老师一一板书关键词;然后提出疑问,程老师一一梳理板书了五个高品质问题;接下来,程老师便让孩子们尝试用黑板上左边的信息去解决右边的问题,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课前教给孩子们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做好记录,原来是为这里搭桥铺路呢!方法给到了,还怕孩子们解决不了吗?接下来孩子们的思考便逐渐深入,不得不令人瞠目结舌:“我觉得那杯浓浓的茶就是个媒介,它的出现让作者的内心感到温暖,连接了两个人的内心世界,才有了下文作者对扫路人的关心。”“我想扫路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个台阶,累的是身体,不累的是精神,那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对老人来说那更是一种享受。”“老人热爱生活,而他早已把扫台阶当做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他也热爱他的工作,享受他的工作,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语言,就是学生经过深度思考后喷涌而出的,原汁原味却也醇厚深远。
哦,原来,我们的课堂还可以这样,我们的学习应该是这样……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5
前阶段,参加了两次太仓市级园本观摩研修活动,感触较深。园本研修是展示幼儿园教科研水平、教师教科研理念、幼儿能力发展的平台,通过研修对某一问题展开集中、深入研讨,运用团队智慧和力量在不断交流、分享、质疑、碰撞中达成一些共识,促进教师有效思考,促进教科研工作有效开展。
5月21日,浏河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探讨。她们围绕幼儿园课题研究——《传统音乐教材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展开研修活动,选择了“舞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这个核心问题进行分析、研讨。这个问题源自传统音乐教材、建构式音乐教材的实施,老师们选择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互动交流。这个核心问题的确立能立足园本、面向教学、面向一线教师,我认为非常有研修价值。另外,本次园本研修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园部、教师都做了细致、大量、有效的准备工作。如:前期幼儿、教师调查问卷、科学分析,研讨教师对活动实施后的整理思考等等。其中亮点是:问题源自老师、解决落脚点基于孩子。从孩子的反馈中进一步寻找新问题,针对问题老师们注重实践、不断加强学习反思,凸显了园本研修的真、实、效。
5月26日,璜泾镇幼教中心的园本研修内容是: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性。本次园本研修主题: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有效性。针对某个游戏深入挖掘、发展材料的教育价值。运用王老师的评价:这是一次成功、成熟的园本研修活动,不仅展示了荣文幼儿园在自主性游戏中的阶段性研修成果,而且也展现了教师、幼儿在此次园本研修的成长足迹。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点研修感悟:
1、研修选题有价值。
选题小研究深。选择活动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为研修问题,小而精准。因为自主性游戏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师组织的薄弱环节,但它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极其重要。通过本次研修,我们看到了荣文幼儿园在各类游戏(区角、角色)环境、材料创设中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各个层面教师的专业素养。
2、研修形式的'多样性。
一个成功的研修方案必须是总方案与个体方案相结合拟定的。在本次研修中,不仅有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的总方案呈现,还有就同一主题开展的富有实效、具有一定研修深度的小方案。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大、中、小教研组分别围绕同一主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交流、讨论了三个案例:春之声、春之色、春之语。在业务园长、教研组长的引领下,老师们积极自信地展示各自对问题的思考,逐层将问题分解、在互动研修中解决问题、形成共识,展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研修方式。
3、研修策略的有效性。
园本研修的基本策略是:一个主题、四个阶段。围绕一个核心问题、研修过程分四个阶段:学习思辩、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准备阶段:开展有针对性收集、学习大量有关自主性游戏指导等方面的资料,是开展本次园本研修的重要基石,因为只有不断夯实专业知识,才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研修中我们感受到园长、教师做了准备充分:游戏场景再现、游戏小故事分享、游戏名家观点等。实践阶段:实践出真知,将前期理论学习运用在实践中,在不断验证中深化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分享实践经验:有游戏材料提供应符合不同年龄特点的科学分析、有幼儿对游戏材料失去兴趣后的策略分析、有材料投放、增减时机适宜性经验等。研讨阶段:研是园本研修的核心。针对一条主线,老师们展开富有实效的互动交流,互动包括预设、随机两种。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是研修的关键,这位园长的研修素养和智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能及时抓住新问题、善于引导,善于帮助教师梳理有益的经验,推进研修的后续进程。反思阶段:一次成功的园本研修不仅值得老师们细细回味,更令观摩者收获颇多。研修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对自主性游戏中材料价值、投放策略等的深度认识,更是一次教师专业成长、自我价值充分展现的平台。对于观摩者而言,本次研修不仅是一次富有实效、有深度的专业学习机会,又为如何组织开展各个层面的园本研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参加教研活动总结11-25
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1-24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09-29
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2-04
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16篇)05-19
参加教研活动总结4篇02-22
参加教研活动总结8篇02-22
参加教研活动总结5篇02-21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01-21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15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