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4篇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1
学校育人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一个学校能否提供优质教育,很大程度上要看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规定课程与自选课程,满足学生健康发展、多元发展的需求。2015年以来,我校自主开发的“我读我诵我写”校本课程,为学校的社团活动课提供了教材支撑;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得到了阅读力的提高、表达力的发展、表现力的提升;让童年因系统、生动的读写活动而熠熠生辉;让每个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充分展示了才华,拓宽了专业研修的新空间;让每位家长在孩子溢满书香的童年里收获了希望。学校的“亮我教育”办学特色,在“我读我诵我写”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下面从三个方面做具体的总结与反思。
一、齐心开发,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近年来,我校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为办学理念,呼应课程改革大时代的倡导,以“上好社团活动课”为目标,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齐心着力于开发“我读我诵我写”的校本课程。
1.自上而下的核力。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针对我校留守儿童较多、缺失良好家庭阅读教育氛围的现状,决定以开发“我读我诵我写”课程为抓手,着力塑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课程力,努力使学校教育更深层次地、更持久地影响师生、感染师生,沉淀着学校彩虹似的教育梦。
开发初期,XX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了学校“我读我诵我写”教材研发小组。副校长XX担任副组长,带领核心组员XX、XX、XX师参加各级有关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与学习,请专家到校现场指导。
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确定了教材研发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开发背景”、“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管理及保障措施”等纲要内容。
研发小组确定“我读我诵我写”教材以“诗歌诵读篇”、“美文赏析篇”、“好书共读篇”三个篇章呈现。XX主任牵头打造“诗歌诵读篇”,姚海燕、张小燕老师分别负责“美文诵读篇”、 “好书共读篇”的指导研发。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发展学生的阅读、语用能力贯穿各学段,兼顾一到六年级的螺旋上升要求。
2.自下而上的合力。研发小组发动全校语文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培训,保证了语文教研组全员参与的良好研发氛围。并以“我读我诵我写”教材中的三个主题篇章为参考,依据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划分出了三个具体研发的活动小组。老师们积极参与培训与研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最先进的校本课程研发理念,欣然领取研发任务,潜心钻研、匠心编撰。积极提交稿件后主动与负责人联系,并能与同组成员共同研讨,确定修改方案,反复修改。
老师们在各年级每学期的“诗歌诵读篇”中编排了3首古诗,1首现代诗。古诗来源于小学阶段必背古诗,按年级分别安排了风景诗、送别诗、田园诗、爱国诗、以及现代名家的诗歌,并做了相关题材的链接。旨在通过这样的引领,不断地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净化孩子的灵魂、开阔孩子的视野。通过“相关注释、古诗译文、赏析引导、诵读提示、相关链接、牛刀小试”等模块进行训练。在创编的过程中,老师们做到了版面设计明晰有趣,鲜明的板块设计、形象的插图和对话框,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诵读练写有分层区别,中年级要求读得正确、有节奏,会吟诵古诗;理解并会背诵所学及拓展古诗;了解相关作者和相关题材的知识,体会其情感;会按一定的格式临写古诗,写正确、美观。高年级要求读得正确、有节奏、有韵味,会吟唱古诗;理解并会背诵所学及拓展古诗;了解相关作者及相关题材的知识,体会其写作情感;会用多种形式临写古诗,写正确、美观。练写要求中年级能模仿现代诗歌的格局写话,做到文从字顺,表达内心想法。高年级要求能仿写诗歌,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在诵读要求、相关链接中,设计了亮星的不同层级,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完成,让每个孩子学得开心,练出了信心。
美文赏析篇中,老师们每学期选择五篇美文,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特点,涵盖人、物、景、事以及想象科普类美文,关注名家名篇,题材多样,富有儿童情趣。编写中不仅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还指导学生借助于美文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阅读的精神愉悦,经历阅读的情感体验,激荡读写的学习兴趣。通过赏析引导、诵读提示、边读边聊、相关链接、牛刀小试等板块进行训练。老师们在“牛刀小试”中设计“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让学生在亮星中获取信心,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好书共读篇的编写老师们,每学期从县推荐的课外必读书目里选取两本进行教材编写,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涵盖了神话、童话、故事、成长小说、探险小说、经典名著等。旨在通过这样的教材,引领学生在阅读翻转中,享受阅读的精神愉悦,经历阅读的情感体验,激荡读写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设计的“走进作品、阅读热身、共读链接、拓展延伸”等模块,激发的是兴趣,习得的是方法,体验的是愉悦。形象的图片、有趣的练写框、活泼的提示格等穿插安排在文字指引间,点亮了孩子阅读的眼。根据不同学段的阅读要求,在相应学段设计的读、说、辩、写、绘等活动,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读写练习中彰显阅读个性。在相关的读、练中设计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价”,让学生在亮星中获取信心、反思不足、你追我赶,让每个学生读写的路走得更宽、更远。
每一篇章的研发都是老师们辛勤与智慧的结晶,每一篇章的研发都是老师们通力合作与彰显个性的成果,每一篇章的研发都承载着老师们彩虹般的缤纷教育梦。
二、有效实施,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翻转课堂,点亮童心。“我读我诵我写”教材的形象生动,给“我读我诵我写”课程的翻转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可行基础。各篇章中的活动型学习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他们早已掌握了诵读、阅读的基本方法、了解了相关背景、理解了文学作品的意义、萌发了创作的思路,课堂成了他们质疑解难、深入探究、展示表现的舞台。
翻转课堂的有效先学,不仅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社团活动课学习,还渗透到了学生的日常读写生活中。每周一课的社团活动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愿望,教材中的链接与延伸成了学生津津乐道的.课余活动内容。他们应用活动课上学到的方法,自主设计学习活动单,合作探讨阅读收获,在疑惑不解处辨析、注释,并带到课堂上继续研讨。
2.多彩活动,闪亮童年。“我读我诵我写”课程需要课堂的引领与指导,更需要给儿童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搭建课程活动的舞台。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我读我诵我写”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活动,全体语文老师均能积极参与听课、研讨,每学期的教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见证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校本课程也正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坎,成为XX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学校每年都会以年级组为单位或全校参与的方式,开展作文竞赛、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读书笔记展评、好书推荐、班级读书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在读、诵、讲、演、写、绘、书中应用展示了自己的读写诵才华,在主题活动自评、互评、家长评价中拾级而上。“书香少年”“阅读之星”“阅读黑马”称号的评比活动,燃起了每位学生读写诵的激情,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读写诵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读写诵的幸福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儿童读写诵的积极性,给儿童带来了满足感与成就感,让XX小学生走向了更智慧、更自信。
3.丰硕成果,擦亮梦想。辛勤的耕耘迎来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在县教育局组织的2020年、2021年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在2020年XX县打造书香校园方案评比中获二等奖;在第八届“新华杯”未成年人读书节系列活动中,我校获“儿童吟诵”比赛一等奖、“未成年人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2021年学校被评为“XX县优秀学习型组织”、“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基地校”;学校语文教研组被评为“南通市优秀教研组”。与校本课程相关的市课题《如何引领小学生进行古典诗词之旅》于2018年顺利结题,《以书信作文为载体培养中年级学生“读者意识”的研究》2021年被省立项。经统计,本学年度全校老师共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文章50多篇,交流获奖论文70多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60多人次。XX校长在县课外阅读推进会上作了《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推进的实践与反思》专题讲座;XX老师的论文《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谈》发表于《小学教学研究》,《以书信体作文唤醒学生“读者意识”的实践与思考》获市第八届教师专业成长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XX老师在省第五届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获优秀指导老师奖;XX、XX等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县读书节活动中获优秀指导奖。学生在市第六届未成年人读书节中有4人次获得等级奖;在市第八届“新华杯”读书节系列活动中XX、XX分获一、二等奖;XX获市首届“悦读”大赛优秀奖;XX、XX等5人获县第三届《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一、二等奖;每学年均有50多篇学生习作参赛获奖或在省级报刊发表。成绩的取得是对XX小“我读我诵我写”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肯定,更是激励XX小人朝着办好校本课程新梦想进发的源源动力。
三、积极反思,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让研修制度在细化中更有效。校本课程要纳入到学校发展性评价、教师量化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建立学校领导有指导,年级组长有敦促,科任老师人人参与的运行机制,坚持把我读我诵我写的开发与实施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推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2.让教师团体在培训中更专业。教师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线思维力量与执行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主要任务。除了利用每周四的校内业务研修时间进行专业培训外,学校还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向先进学校、先进地区学习,并能在学习汇报中带动整个团队不懈向上。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
3.让课程方案在修订中更先进。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的水平,分层次、分阶段有效地修订课程方案。实现“我读我诵我写”课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趣味化,使课程方案在不断修订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能支撑学校特色办学目标的实现。
4.让实施过程在更新中更规范。坚持把我读我诵我写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经典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经典的熏陶,体味阅读的无穷魅力。坚持“人人参与、普及提高”的原则,积极组织多种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地促进我读我诵我写校本课程的健康发展,并逐步形成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辐射社会的良好格局和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浓厚氛围。
5.让全体学生在发展中更优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读我诵我写课程开发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发展成最好的自我,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不要求学生齐步走。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在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我们在每个年级设立了“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对阅读效果好的同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同学降低要求,让他们通过努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阅读、阅读、再阅读,发展、发展、再发展。
“我读我诵我写”是传统的,更是新鲜的。它是我校传统校本课程“经典阅读”,结合课改语用新元素重新开发的课程。几年来,我们在开发和实施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我读我诵我写”的校本课程真正成为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和辅助,它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各方面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尤其在促进我校师生的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我校的特色发展和综合办学水平方面,功效显著。撑一支思维的篙,向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深处漫溯,我们坚信我们的研发与实施之路会越走越敞亮,学生的童年会越读越闪亮。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2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几年来,我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提高了教师课程意识,满足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一、明确目标,开发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我们的设想是:加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设,努力建设优质课程;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努力建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特色课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统编教材,并能自行编制多种形式的教材。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校本课程的情境化实施创造条件。学校在开发校本教材方面做到努力把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为开发校本教材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我们特按年级选编了一套“赏读”教材。所选文章以童谣谚语为主,按年级分为爱国篇、生活篇、校园篇、幽默篇、谚语篇。这些都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阵补充阅读和课外延伸。为了更好地落实这门课程,我们还组织一些相应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我和好书交朋友”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还有“古诗默写”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受到了一定的美的熏陶,语文素养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在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一定程度上,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还缺乏规范性、制度化管理,学校没有就校本课程的执行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活动辅导教师还没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备课,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随意性;
2、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评价和鼓励制度,因此使得教师们在实施工作持续开展上显得信心不足;
3、管理经验缺乏。由于对校本课程的实质把握不够准,尽管我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但由于是新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故而在执行过程中,虽有校本活动课的展示,但总体而言尚未形成系列化、制度化;相对有效的实施经验。
四、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特点及学生的需求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自身的资源而开发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要义在于它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2、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的课程,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学校的实际,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立足于学校及社区拥有的课程资源优势。认真做好调查、分析、研究和论证工作。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强化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与活动等多因素的整合,实事求是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可少。
3、注重实践过程的研究与反思。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甚至形成我们所期望的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比如课程目标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创造的执行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只有立足于实践探究才能够逐步形成。当然,我们曾经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经验,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必将有助于我们理性的、合规律的校本课程的建设。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校本课程的专题研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在行动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树品牌办名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3
一、对校本课程设置工作的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地逐渐铺开,已把我们推向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平台。“纲要”明确指出:“课程现行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新课程计划具体规定: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非但不折不扣,而且创造性地落实两个“全面”给我们基础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新课题。
之所以说我们步入了发展期:
(一)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依据地方课程方案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把办教、育人结合点的主动权回归学校,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成分,为地方和学校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便于当地优势发挥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校自主发展,形成特色。
(二)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大一统”的课程规划和一刀切的具体要求,密切了社会实际,满足了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和教师是主体,我们自主进行、总体构想、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新课程管理的弹性与灵活性,有助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课程,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便于把学生学习融入社会活动中,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选择学习,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
之所以说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从传统上,我们主要从事着教材的传授任务,扮演着“教书匠”的角色,把“编书”看作异想天开,高不可攀,校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
(二)从习惯上,学校
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天南地北一纲,城市乡村一案,受其影响不敢超凡脱俗,唯恐有染超纲离本之嫌,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应有的主动性;
(三)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当地还是学习、探索、试验阶段,尚未全面铺开,其意识形态还没有被新课程思想、理念所换,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匮乏;
(四)既然是校本课程,现在尚没有,也不可能有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外来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习惯使用“拿来主义”的教师来说,在校本课程的目标确立、体系建构、内容设、学习方式、过程评价上感到茫然无助,不知所措。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原国家教委提出“合理设本校任选课和活动课”近10年,我镇同其它单位一样,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举步维艰,成效甚少。
二、构建校本课程所做的主要工作
镇教育办公室一班人鉴于以上认识,于去年底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思路,这就是:带领全体教师抢抓机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迎接挑战,通过学习、实践、研究、完善、提升,努力开发出极具本校实情的校本课程,以课程改革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镇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丰富理论、营造氛围、健全机制,使学校课程开发进入快车道。开学初教育办责成教研室就各单位校本课程开发的潜能、现实情况,以及制约该项工作开展的各种因素作深入细致的调研,形成书面材料。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本年度《孙耿镇教育办公室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
为了使教育干部、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三级管理政策的实质、内涵及重要性,丰富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办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作为主要内容充实于三个学习日中(周一教委人员学习日,周五校长学习日,周六教师全员学习日)。为了广泛吸纳先进的课改思想和经验,在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近百人次外出学习、观摩或考察。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为了将先进经验得以及时推广,镇教育办教研室先后于3月2日、3月18日两次举办各学校业务干部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使广大教育干部、教师面对课改树立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内容、遵循原则等重要环节。
为规范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镇教育办设有该项工作的领导小组,负责宏观管理,提供业务服务,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检查评估与指导等。各校设有工作小组,具体调查研究、试验探索、确立方案,构建本单位的校本课程;任职教师围绕本单位的学校课程,自主确立试验课题,重过程、求实效,及时总结经验、推出成果。通过完善的“层级管理、平等交流、全员参与”,为各单位尽快形成自己的任选课程和校本课程奠定了基本条件。
(二)严格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合理构建校本课程。我镇各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基本采用“实际调研实践评估科学构建实验调整”的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此各校形成的课程均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
例如:大路民族小学是市级绿色学校,县级全方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师生爱校如家,都有一份责任感,他确立的课程主题是“学校是我家,我爱我的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家小学近临环保局垃圾场,环境污染严重,周边群众深受其害,每一位学生也渴望回归蓝天清水,这个学校确定了“环保手工制作”的课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善于创造、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
xx小学以“我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为主题,将校本课程渗透到学生活动的方方面程,使学校充满文化氛围,学生无时无处不沉浸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xx小学把书法练习作为校本课程,一、二年级练铅笔字,三至六年级练钢笔字,四年级以上练软笔字。既可抄写课文,也可抄写古诗,不但培养了学生特长,也促进了阅读教学。
镇中学把中语委“十五”规划课题《作文三步法》整理、编制为学校任选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开设了“网络阅读”作为校本课程。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贴近生活、善于采集、学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各单位所设的校本课程均体现了两点:
一是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当地及学校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二是体现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成长需求,注重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三)加强校本课程设的交流,使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日臻完善。3月26日镇教育办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会上各单位解读了自己的“方案”,介绍了落实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困惑。与会人员相互交流、评析,甚至出现了分岐与争辩,但通过
各抒已见,相互指正与借鉴,定会促进我们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进一步深化,相信校本课程的内涵会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科学,更趋于实际和富有活力。以后这样的交流会我们将形成制度。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面对基础课程改革的提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凸显薄弱。应通过某些机制,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益和单位组织培训的质量,鼓励教师参与实践、乐于试验,使其尽快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及管理出经验,出成果。
(二)某些校本课程应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譬如:有的课程以课题形式呈现,大而空,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打折;有的课程缺乏调研,脱离学生实际,体现不出本校特色、优势,一味追求知识性,失去了校本课程本质;有的课程分解不具体,欠衔接,不能形成教育网络和培养体系。
(三)重课程构建轻评价机制。评价是校本课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重教师、学生的参与过程及过程中的相对发展,力求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育在发展,课程在改革,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也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变化而不断提升、优化。我们将加大探索研究力度,不懈追求,努力使我镇各单位的校本课程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宽松而优越的教育环境。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4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因:
学区通过问卷、访谈等各种形式,对各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的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2、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
3、对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有兴趣。
因此学区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入手,决定从这三方面入手开发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三字经、古诗诵读、书法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办法:
1、“我与自然”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从小事做起,对周围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行为、习惯等环保问题进行调查,探究、访问,认识到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地球母亲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结合校本材料的学习,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自然科学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学会合作。
2、“我与文化”系列校本课程
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古诗。“古诗诵读”则让学生懂得朗诵是一门艺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在朗诵中提高文学素养;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我们要从小打好每一个孩子的写字基础。
3、“我与社会”系列校本课程:
“我爱我家”告诉我们:祖国、社会是大家,学校、班级是小家,我们共驻一个爱的家。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家的温暖,亲情的关爱,同学的友爱,用爱心去爱家及家里的每一个人。
生活离不开口语、离不开交际,“口语交际”重视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不单单是会读、会听,而且知道自己怎样读和为什么读,成为有能力的交流者。
“安全教育”旨在安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四、校本课程得到的收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从学校的发展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将逐步把学校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
从教师发展方面来说: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师走向复合型、专业型人才。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学生方面来说: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关注文化课教学,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意义的省思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发现人生的意义。
五、校本课程的困惑: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总是感到效果不是那么好,学生的兴趣不是那么浓厚。
六、存在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实施力度不大,实效性不高;
2、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03-16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03-12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工作总结01-24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6篇03-16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结11-17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10-07
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