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混合运算》 推荐度:
-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提升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合理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一)、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1、冰雪天地里,滑冰区的游人比滑雪区多几位?
2、在冰雪天地游玩的一共有多少位游人?
3、上周末冰雕区的门票收入是4000元,你能知道这一天冰雕区游客的人数吗?
(二)、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冰雕区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下来,然后汇报)
估计会提出:1、上午和下午一共有几位游客?
2、下午比上午多几位游客?
3、上午需要几名保洁员?
4、下午需要几名保洁员?
5、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6、上午和下午一共派了几名保洁员?
(一步计算的问题指名学生口答)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两个问题不能直接一步解答,该怎样解答呢?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问题。
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你能不能通过算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表示出来呢?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问题5
2、教师巡视,然后让不同解法的孩子板演(请板书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或者请其他的学生来猜猜这位同学的思考过程。)
270÷30=9 270÷30-180÷30 (270-180)÷30 270-180=90
180÷30=6 =9-6 =90÷30 90÷30=3
9-6=3 =3 =3
第三种方法介绍时提问:为什么要加括号?不加括号可以吗?
师小结:对呀,不加括号的话就要先算——,再算——就不符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用括号把这一步括起来,这个算式才正确表示了我们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同桌交流:我是怎么解答的?
4、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点。
师小结:看来,在解决问题时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决,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5、
三、多层训练、拓展创新
1解决问题6及p11 做一做(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①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校对: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②比较两个含有括号的算式的相同点,得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按照计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号?怎样加括号?
①72 - 30 + 22 第一步算加法
②36+24 ÷ 6 第一步算加法
③58 - 6 × 7 第一步算乘法
④72 ÷ 2×6 第一步算乘法
⑤35÷ 5+2 ×4 第一步算加法
4、用递等式计算
72 -(30 + 22) (36+24 )÷ 6 35÷(5+2)×4
5、连线
401班同学游玩冰天雪地后,帮助工作人员整理冰雕区、滑雪区的场地,清扫景区内道路上的垃圾。每40平方米场地派1个同学。另外派16个同学分成2组去清扫景区道路。滑冰区占地1000平方米,冰雕区占地800平方民(信息以图文形式出示)
①1000÷40-800÷40 ①清扫道路的比整理滑冰区的少几人?
②16+1000÷40 ②整理冰雕区和滑冰区的一共有几人?
③800÷40 -16 ③整理冰雕区的人数比滑冰区多几人?
④(1000 +800)÷40 ④清扫道路和整理冰雕区的一共有几人?
先让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然后根据所给的算式与相匹配的问题连线,分析数量关系,最后时间有多的话安排: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有括号的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六(上)P63/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9~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联系用整数或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用不同方法列式解答。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
教学资源
本课建立在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通常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PPT
预习设计
1. 回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分数乘除的方法。
2. 2.5÷05×3.6 9.8×0.7÷4.9
3. 自己尝试出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4. 在自己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哪些?还有 哪些疑问?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分钟)
1.口算
÷÷11×6 ×÷÷
2.认定目标
1. 出示口算题
2. 导入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连乘、除法,学会了计算分数连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计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0分钟)
.出示例6中的三个条件,引导理解题目意思。
学习菜单:
1.(1)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添加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3.先分步列式,再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4、组内交流算法算理
三、全班交流,提炼建模。(预设8分钟)
1、交流列式理由
2、交流具体计算过程方法
四、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9分钟)
1.试一试
(1)出示:÷÷,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
(3)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
3.练习十二10、11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4.练习十二12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5.全课小结
1、出示学习菜单
2、巡视指导
3、选择不同解法的板书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升) ÷=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杯)×3=8(杯)
4.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
÷×3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遇到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时,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全班交流得出:通过练习得出分数连除先转化成分数乘法再计算比较简便
引导学生有条理、按次序地分析解答。有的问题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有的问题要列方程或除法解决。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计算。
作业
设计
三、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
《补充习题》P48页
第2题
第3、4、5题
四、家作
《一课一练》P51页
优生自主学习《走进数学王国》。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计算导入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 计算:
26+35+11 65-21+18 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你说我说,探究新知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
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215 112 + 103 + 88 或 +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
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过关形式)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
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
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
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四、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使学生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铺垫
1. 第一轮第一次游戏:用三张牌“算24点”。
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板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轮第二次游戏:教师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
(1) 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们可以先算减法吗?
(3) 算式中有乘法和减法时,应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呢?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种,比如教材中联系实际问题,从具体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种。可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以便从算理上弄清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运算,如果要嵌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新课的引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怎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富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挑战性呢?我想到了“算24点”这个游戏。
理由有三:
一是这个游戏学生玩过,有经验、有兴趣,且不会在游戏规则的问题上耗费太多的时间;
二是游戏的机动性强,三张牌、四张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张牌玩,刚好对应学生已经掌握的两步混合运算知识,用四张牌则对应了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这使得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成为可能,又使得旧知向新知的过渡变得自然而顺畅;
三是算式被赋予了恰如其分的“意义”,学生要算得24,在头脑中已经经历了一个“分步列式”的过程,一旦形成综合算式,并不影响头脑中原有的运算顺序,相反,学生正是用头脑中已经确定的运算顺序来阐释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这就使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学生头脑中的解题顺序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二、 新授
1. 第二轮第一次游戏。
引导:我们用四张牌来玩“算24点”游戏,情况会怎样呢?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2、2、5、7。
要求:个人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然后将意见带到小组内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1) 小组内成员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吗?
(2) 这些算式运算的顺序和步骤也相同吗?
(3) 比较不同的运算顺序,有区别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呈现: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导比较:两种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但哪一种运算过程更简单一些呢?
3. 教师呈现:40 ÷ 4 - 28 ÷ 7,要求学生独立计算。
4. 比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轮第二次游戏。
教师呈现四张扑克牌:3、6、6、9。
学生先行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第二次合作。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将上面的算式按运算顺序的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分析后比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运算?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应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呢?
7. 小结规律,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学生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实是经历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我们应努力呈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理的理解。这一部分,我安排了两轮游戏,其作用分别对应于教材中的“例题”和“试一试”两部分的知识要点。第一部分侧重于体验学习,学生亲历尝试和交流,体会将算式中的乘法同时运算的优越性。第二部分侧重于分类和归纳,在开放的情境中比较同一级运算与两级运算的区别,进而发现两级运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我着意引导学生进行了多次比较,如简单运算与较复杂运算的比较,同一类运算中不同运算顺序的比较等等,落脚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
三、 巩固
1.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评讲:第一行两道题怎样计算更简便些?第二行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2. 小虎学了今天的知识以后,很高兴,老师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两题的计算,小虎不一会儿就算好了。同学们,我们也来看一看,小虎做得对吗?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设计意图:小虎做的两题形式上比较相近,但第二题属同一级运算,第一题是两级运算。根据教学的前馈信息,学生常常容易发生混淆,故此处将两题同时呈现出来专门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讨论: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数与数之间添上加、减、乘或除号,使计算结果正好等于右边的数。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努力体现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不仅立足于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而且在不断变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智慧的数学。]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p22~p23),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分析:这是本套教材第三次安排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学习20以内的加、减后,安排通过看图列式,看图讲故事,百以内数的加减后,又安排了一次,重点是通过求三个数的和、购物等,学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本单元安排的混合运算,主要是结合简单的现实问题,在用已有经验分步计算的过程中,尝试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进而理解运算顺序,并试着解决需要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学习写答语。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 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 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 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 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 巩固提高
1、 牛刀小试,投影出示
(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 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小结:这节课大家表现都很好收获一定很大,都跃跃欲试想谈谈自己的收获了,现在老师就给你们机会,谁先来?
数学24——25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3、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探究新知
师:小化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化还剩多少元钱?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要想知道小化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生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多练习几遍,一定要让学生扎实掌握。)
100—2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
100—(29+56)
(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
152—79—25 252—116+58
152—(79—25) 252—(116+58)
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 练一练
第2,3题,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己计算然后再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计算法则。)
另外,2,3题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像第三题可以连续减两次,也可以带上小括号。不论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理由。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课文第87-88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探索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用有序的思维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思考的过程。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还记得前几天大猴和小猴采桃子的情景吗?那些桃子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例题情境。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按顺序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共42个 吃了3天 每天吃9个)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板书:还剩多少个?)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A“ 还剩多少个?”的具体意义是什么?
B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想好了自己列式计算,想不出来的可以与同桌商量。
C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
3、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步算出的是什么?怎么回答题目中的问题?(板书答句)
1、提问:你是怎么想到第一步先算3天吃了多少个的?同桌交流。
班内交流:
(1) 根据吃了3天,每天吃9个,能够算出3天吃了多少个。(从已知条件想起的。)
(2) 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的个数和吃了的个数,吃了的个数不知道所以要先算。
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关键是想出先算什么,下一步就容易了。
三、应用
1、出示教学“试一试”题目,学生自己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练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的问题,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读题解答在课堂本上。
(2)交流:根据回答课件出示算式,问:先算什么?怎么想的?
(3)还有不同方法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独立读题(2)提问: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乘车)乘过车的小朋友来说一说,是怎样的情况?(在途中停靠车站的时候,有些人会下车,有些人会上车,一般规定先下后上。)
(3)各自列式计算解答。
(4)交流展示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问:你能看懂着些统计表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2)要求:自己独立把算式列在课堂本上,并写出答句。然后填写表格。
五、课堂小结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中国结谈话:同学们,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大家在过年的时候都喜欢挂上红红的中国结,象征着平安和喜庆,老师这里有两种中国结,大家来看看。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5、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板书:2/5×18+3/5×18=(2/5+3/5)×18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
(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
(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练习纸、课件、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已经有不少的旅游景区和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的古老与文明。(出示课本情境图)
2、师:请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后,然后汇报交流。
生1:故宫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生2: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
生3:天然山险墙有多少千米?
生4:壕堑有多少千米?
生5: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
师:看到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想知道人工墙体长多少千米?你会解决吗?(会)指名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呢?
生:因为这是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师:你说的真完整。这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那是不是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可以用分数乘法解决呢?我们接着看。(课件出示)
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二、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感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信息、分析题目并找出数量关系。生说数量关系。课件出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尝试列示计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写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找出两份典型的做法,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到前面板演,板演后让这两名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①272×1/4=68(公顷)
②272×1/4+4=68+4=72(公顷)
师:请你说一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两名学生讲完后,大家看,在这个分数的乘加综合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回答,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算的。
师:哦,原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关系啊,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1: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2;只有加减或乘除,按顺序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看来大家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刚才大家都认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那你能来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学生齐说)教师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
三、进一步理解体验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师:下面我们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问题):长城中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共长多少千米?请同学们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把你的想法写在2号练习纸上。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教师巡回指导。做完后,指两名学生代表板演。板演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①8800×7/10+8800×1/4
②8800×(7/10+1/4)=6160+2200=8800×19/20=8360(千米)=83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商量后,指名学生汇报想法。
生1: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各有多少千米,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生2:我是先算的人工墙体和山险墙一共占长城全长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二道算式用了简便算法。
师;奥,简便算法,那时运用了哪种简便算法呢?
生:分配律。
师: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师:说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整数乘法的运算律?
生: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师:看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板书:运算律同样适用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有关世界遗产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够解决单纯分数乘除法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还有。
引导学生总结
1、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2、整数的运算律适用于分数。
3、解决问题可灵活选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
看下面的题目,你会吗?
1、先说后做。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回答,并说一说理由。
2、辩对错。让学生说出错的理由,并说出正确的顺序。
3、解决问题,巩固对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的理解。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简便的算法。
五、课堂总结。
师:一节课下来,你来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 (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即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脱式计算。
让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
2.揭题: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当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是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1货架图。
谈话: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到文具店买文具。(指名读读货架上物品的单价) 课件出示问题(1),并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先要算什么?(先要算3本笔记本多少元)
指名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5×3=15(元) 15+20=35(元)
引导: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
指名列式,教师板书:
5×3+20
引导思考: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混合运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2)学习运算顺序。
提问:根据刚才的提示,你知道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吗?
明确: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
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导学生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能自己写出这些题目的.脱式计算吗?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试着算一算,师强调:没有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3)出示问题(2),让学生思考讨论:先求什么?为什么?
(要求找回多少元,可以从50元里去掉2盒水彩笔的钱)
提问: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50-15×2
追问:观察这道题,和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思考:这里有乘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观察算式,说明在这个算式中先算哪一步,教师适时板书。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总结运算顺序。
出示:5×3+20 50-15×2
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面或在后面,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完成计算。
2.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35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教师强调:
第(1)题,先算4张成人票的价钱,再算应付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5×4+8。
第(2)题,先算12张儿童票的价钱,再算应找回多少元,列综合算式是100-12×8。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明确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关系,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陈爷爷每天绕操场跑6圈,2分钟可以跑半圈。照这个速度,陈爷爷每天跑步要用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6÷(1/2÷2)=6÷1/4=24(分)
师: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应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练习九的第1题,。提示:对于三步计算的题来说,如果选择比较合理的算法,也只要两步就能完成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2/9x0.375÷6/7
4÷ 8/3 – 0.6
引导学生注意:遇到小数计算,要先化成分数再进行计算。
3、解下列方程
5X=15/19
2/3X÷1/4=12
4、这篇文章太长了,3小时才录入了1/3。照这样的'速度,李叔叔工作8小时,可以录入这篇文章的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没有完成?
(对于本题来说,如果学生列成8÷3×1/3也是对的。)
5、练习九的第10题。
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程序计算,再通过比较,有所发现并作出解释。如果计算正确,就能发现得数等于原来的数。其原因是2/
3、3/4的倒数与1/2的积正好是1。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出示检测题卡,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纠正。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2、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写成一篇周记的形式。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25-20÷5 6×8-5
1.指生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并指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每题的运算顺序。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下面各题) (1)10-5+3= (2)7+(7-6)= 10-(5+3)= 7+7-6=
1.学生独立计算,把先算的一步画上横线。
2.比较算式,全班交流。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3.引导学生归纳,初步明白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尝试练习,引出规定。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例3) 7×(7-5) (77-42)÷7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都含有小括号)
4.引导学生归纳: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变式练习,形成对比 。
1.脱式计算。(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7×7-5 77-42÷7
2.指生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同时指生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比较算式。 7×(7-5) (77-42)÷7 7×7-5 77-42÷7 (1)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76-(12+25)(12-5)×3 48÷(8-2) 34-(28-13) 6×(7+2) (88-56)÷8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独立完成,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书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看图列式计算(出示教材第52页第13题)
小明有35元钱,买一个魔方用了3元,剩下多少钱?如果用剩下的钱买8元一个的笔袋,可以买几个?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要求可以买几个笔袋,必须要求出剩下的钱。
4.拓展提高:有能力的学生也可引导他们直接求第二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与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2、老师也来说一道题,你们一边听一边写出算式,看谁听得最认真:树上原来有5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学生列式计算:5+4-2=7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除了喜欢唱歌,你们还喜欢做游戏吗?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也是要通过认真计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准备好了吗?请拿出你们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师手中有你们的好朋友,(题目)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同学们都找到了好朋友,高兴吗?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
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30页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
(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
2、学生板演 5×3=15(元)15+20=35(元)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认识综合算式。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
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
=15+20
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5×3+20
=15+20
=35(元)
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解决第2个问题
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
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
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
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出来?
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
50-18×2
=50-36
=14(元)
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流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
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
5、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
第一次游戏:呈现三张扑克牌:2、4、10。
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
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
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
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6、拓展(机动):80 ○ 8 ○ 4=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
交流质疑:(教师指着含有加减运算的两条算式)这两题你能不计算就知道哪一题的结果最大吗?有什么奥秘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及时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
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 4×3+7 7+(4×3)
12+7=19(人) =12+7 =7+12
=19(人) =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
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
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
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
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7+12÷3 43-24÷6 18÷3+67 54÷9-3
1、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
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改错(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8×3+4 12-3×4 4+4÷4
=24+4 =9×4 =8÷4
=28 =36 =2
( )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第6题)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帮助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加强对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设计意图:每个练习题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样能化解难点。同时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形成灵活运用的能力。单纯的计算练习形式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枯燥、疲倦和懈怠,所以适当采取竞技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6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04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01-20
《混合运算》优秀的教学设计07-23
关于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4-09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1-08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03-0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03-13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选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