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1 10:14:19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集锦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39、40页《角的初步认识》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基于学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构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主题图,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直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圆形纸等。

【教学思路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是这样的,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装的是个什么图形?

  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怎么样,猜猜这个信封里面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对,大家真聪明(边说边取出长方形)。这可是个长方形,大家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幻灯片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角)

  2、观察角

  在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39页例1)

  师:老师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生汇报: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师指着第一个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指着第二个角让学生说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由学生指出来。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练习:

  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有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能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②根据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里有角。

  ③角真是无处不在,在我们学过的图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张圆形

  师:圆里有角吗?那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动手折一折。

  用折的角碰一碰手心有什么感觉?这个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

  4、感悟角的大小

  这是同学折的角,这是老师折的角,一样大吗?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有准备好的卡纸做一个角。

  展示一个学生的角。它的两条边会活动,在数学里叫活动角。老师领着学生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角是怎么就变大的,怎么就变小的。(让学生说说,老师示范再说一说)

  (老师拿出一个边很长的角。)

  师:谁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个角大呢?怎么比?(让学生示范比一比)

  练习: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的大小之争》

  先猜一猜那个角大再看动画。

  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5、画角

  师:今天小朋友认识角,那你们想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到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

  (教师演示画角,并说明画角的方法。)

  师:你们想试试吗?一起来画一个角吧。画完后再画一个和刚才的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小结: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等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生:指角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2.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会用直尺画角和直角。

  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学情分析

  1、本节知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

  (点名叫同学回答)

  师:没错,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

  (1)师出示剪刀、吸管,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直观建立角的初步概念。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

  生:剪刀

  师:剪刀这个位置形成的图形就是角。现在老师把剪刀形成的角画出来。接着看,老师手里还拿了什么?(吸管)

  师:同学们,你在这根吸管中看到了角吗?(看到)

  师指名回答,让学生用手具体指出来角的形状,也在黑板上画出吸管形成的角。

  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是角,角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

  (2)师通过开展猜角游戏,总结角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玩游戏之前,老师要向同学们提一个要求:待会游戏开始之后,请每一个同学都保持安静,闭上你的小嘴巴。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一位同学上台来,闭上眼睛摸出有角的物体。讲台上有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生:举出三角形,长方形

  师:你是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

  生:刺手,尖尖的点;直直的边。

  师:谁想上来再摸一摸?(摸不出来,拿出来看看)

  生: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圆滑的。

  师:那你们觉得符合什么条件的图形是角?/角有什么特点?(尖尖的点;直直

  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有尖尖的点,直直的边。我们把尖尖的点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

  在黑板上角的相应位置板书:顶点、边

  师:所以角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3)通过让学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构成。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同学们,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吗?(想)老师为每一组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做。好了吗?行动吧!

  等学生做好角以后,指名叫学生上台说出角的组成部分。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台展示一下你做的角?

  生讲完后,师:下面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以及前后位的同学相互讲讲你做的角,并且用手指比画出角的形状。

  (4)师通过出示活动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程度有关。

  师:刚刚同学们自己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手里也有一个角,它很特别,叫活动角,它能变魔术,它能变成你们手中的任何一个角。你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请一个同学拿出他的角,我来变变看。

  师运用活动角,变成生手中角的大小。

  师:刚刚看了老师变的魔术,你们知道其中的秘诀了吗?

  生回答。

  师:如果我想把角变大,我就把角的两边张开,如果我想把角变小呢,我就把角的两边合拢。所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画角

  师边说边演示:前面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因为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所以在画的时候,先画顶点,然后再用三角板或者尺子从顶点出发,用尺子画一条直直的线,画完后,再又从顶点出发,换不同的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下面,请同学自己动手画一画角。(画得快的学生,可让其写出顶点和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由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3)学会了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预设: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面上的角时,注意示范指角的方法,为认识角做好了准备。用课件展示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角来源于生活】

  2、教学“试一试”。

  (1)制作角

  拿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用图钉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观察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试一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提问:谁知道这两个角谁大?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重叠)

  谈话:重叠法比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叠的时候,首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让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重合了就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比较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条边,( )个顶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3)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

  2、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3、判断。

  ⑴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5、把下面这四个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能用所学知识识别和判断角,并能向别人介绍角。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知,引入概念。

  师出示一个颜色鲜艳的长方形盒子,装有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平面图形,生闭眼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形状。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参与活动,新课开展。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2、引导正确指角。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同桌互相指角。

  4、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怎么又会变小呢?(两条边收拢一些)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的小的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4、课件出示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3、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练习与巩固。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初步认识了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我们的校园多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幅图里,也有很多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谁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看一看,除了园丁爷爷手里的剪刀张开以后可以形成角,图中还有哪些方现了角这种图形呢?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认识角

  师:(课件演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数学中我们怎么来表示角呢?我们看(课件出示抽出来的角)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孩子们,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闭眼想角的样子)

  师:你能用手比划一个角吗?

  (生用手比划角)

  师:同学们都很棒,现在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角的尖尖的这部分是角的顶点,我们看一看,角有几个顶点?

  生:角有1个顶点

  (生说师板书)

  师:我们再看,这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角的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角有几条边?

  (师生共数)

  师:角有几条边?

  生:角有2条

  (生说师板书)

  师:这两条边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这两条边都是直直的

  师:(指板书)现在谁能说一说,角有什么特点?

  生: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多找几个人说)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谁能说一说这是这个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顶点)

  生:这是角的顶点

  师:这是角的什么?(指课件中角的边)

  生:这是角的边

  师:同学们可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角了各部分名称,并知道了每一个角都有1个顶点和2条边,那孩子们,你可以判断出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吗?

  (课件出示练习)

  4、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有角,现在你能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

  5、折角

  师:看来同学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都是爱观察的好孩子,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那你现在能用你手中的纸来找一个角吗?

  6、比较角的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棒,每个人都用纸折出了角,现在看,老师这也折了两个角(出示课前剪好的实物)你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自由发言)

  师:那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吧(师比较)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虽然这个角的两条边比这个长,但角的大小并没有改变。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我们看(出示活动的角)

  (生观察)

  师:这时候的角比刚才大还是小?

  生:比刚才大

  师:这时的角比刚才

  生:比刚才小

  师: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与两条边的长短有没有过关系呢?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师:谁能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画角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怎样画角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看黑板

  (师在黑板上画角,生看)

  师:在画角时,我们要先确定顶点为,然后从顶点向不同的方面画两条线,也就是两条边。这就是一个角,你们想试着画一画吧?

  (生在练习本上画角)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角交上了朋友,谁能说一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师:国庆节快到了,田老师做了一面国旗,国旗上有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索

  1、阅读课本38页的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其实这幅图中还藏着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日常生活中的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教)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抽象角,建立角的表象。

  (1)如果把这些物体去掉,只剩下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呢?再用手比划比划。

  (2)出示抽象的角。

  这就是数学上的角,这些角一样吗?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桌说一说)尖尖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直直的线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

  5、利用活动角创造角,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拓展探究。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设计综述

  1、基本说明

  ●学科领域:数学,并涉及劳技、语文、美术、信息技术教育

  ●智能领域: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沟通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实验教材)

  ●所需时间:1课时

  2、理念概述

  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日常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学期使用的上海市数学二期课改实验教材,实际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和磨炼。如何用好这本教材,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体现,要通过不断的钻研。在“几何小实践”这个单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类”的知识。选择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设计时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与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相区别。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智能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智能潜力,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点的探究结果用演示文稿来呈现,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通过动手、判断、辩论、再次讨论、得出结论、再次动手操作的一系列环节,使学生在反复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三角形按边分类的正确、完整的概念,使得他们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按边之间的关系给三角形分类并用信息技术进行汇报。

  (2)通过动手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通过探究与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注:这是贯穿我们日常学科教学的长远目标)。

  对应的新课标:上海市二期课改三年级数学(实验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4、教学准备

  (1)学生基础: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及主动性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3)设计学生探究的模板。

  (4)制订教学评价和智能发展评价量规。

  5、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2)计算机及因特网、音响。

  (3)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实验版)提供的资源课件片断(三角形初步认识)。

  教学过程简述

  1、导入新课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播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体图片,确定要探究的教学主题。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环节涉及:语言、人际沟通、身体运动、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做示范,并提出学生动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学生思考: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

  (3)学生小组合作搭三角形。

  (4)学生交流研讨。

  3、三角形分类

  本环节涉及:语言、数理逻辑、人际沟通、视觉空间智能。

  (1)教师演示电脑课件,提出任务:将做好的三角形分类。

  (2)学生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进行分类。

  (3)师生间互相交流(电脑演示学生分的结果)。

  (4)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将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学生用拍手来表示赞成和反对:在“涉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时,学生间会对其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产生意见分歧,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用辩论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6)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揭示三角形按边分类的结果(三条边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7)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时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巩固)。

  4、折一折,画一画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智能。

  (1)教师取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动脑筋来判断这是什么三角形。

  (2)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得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4)教师再次取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利用好方法进行判断。

  (5)学生动手操作后发现是等边三角形,而且有三条对称轴。

  (6)教师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判断,进行巩固练习。

  5、小结并拓展

  本环节涉及:数理逻辑、语言言语智能。

  (1)教师利用课件,组织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内容。

  (2)学生交流表达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拓展)用长方形剪一个等腰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一〗引入

  从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

  生: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行

  师: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

  〖活动二〗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红领巾剪刀吸管

  师:这些物体中都隐含着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角,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师:你能在自己身边找出角吗?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样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两边直直的

  〖活动三〗创造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

  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活动四〗探索

  师:同学们,你们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生2:我拿住一边,把另一边一拉就变大了。

  师:你们能让角变小吗?

  生1:把两条边合拢一下,就变小了。

  生2:刚才,我们既能把角变大,又能把角变小,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与角的边有关。

  师追问:与边的`什么有关,长短吗?

  生1:不是刚才边没有变长。

  生2:不是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变大,张开的小,角就变。

  师小结

  〖活动五〗画角

  深化角的认识

  师:我们认识了角,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通常我们常用生3的方法画角,请同学们看看,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按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看谁画的好。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比较角度大小;将用尺子画出这个角。

  2.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运动发展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营造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画角,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设计

  活动介绍1

  从复习中引入新的经验

  老师:同学们,老师有四根一样长的棍子。你能用这四根棍子画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盛:你可以放一个正方形。

  老师: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形状?

  生:你可以画一条三角形的线。

  [学生继续示威]

  老师:如果你从一个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状?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度。

  同时,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我展示,激发兴趣,激发情感,活跃学习气氛。

  活动2的感觉

  从对象中抽象角度

  课件展示实物

  钟脸红围巾剪刀草

  老师:所有这些物体都暗示了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让我们把这些角的漂亮外衣脱掉,做成这样。

  老师:你能找到你旁边的那个角落吗?找到角落,摸一摸。这个角是什么样的?

  生1:尖锐的

  生2:直走两边的拐角

  设计意图角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体周围有很多角。在这里,角是来自对象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学习角是抽象,使学生能体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它。真正的`问题激发人们探索数学的兴趣。]

  创建活动[3]

  老师:同学们,我们需要做一个角模型,选择哪个工具,试着去做。[学生从袋子中选择两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个角]。通过刚才的移动角度,你会发现一个角由几个部分组成。

  生1:我认为有两部分。两根棍子。

  生2:我也认为是两个部分。

  老师:如果没有与孔的点连接会是什么样子?

  生1:你连不了两根棍子。

  生2:不会转弯。

  盛三:拐弯,这个洞不能再小了。

  老师:是的,我们发现这个角由三部分组成。我们称这两根木棍为角的“边”。两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称为角度的“顶点”。比如说,你要移动的角的

  顶点和边在哪里?]

  活动4探究

  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角变大吗?如何?

  盛一:当我拿出两根棍子时,角度变大了。

  生2:我抓住一边,拉另一边,让它变大。

  老师:你能把角度调小一点吗?

  盛一:两边合上,就会变小。

  生2:刚才,我们可以把角度调大一点,调小一点。这个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是和边角有关的。

  老师问:边与长度有什么关系?

  盛一:并不是说刚才那一边没有长得更长。

  盛二:不是两边的大开口使角度变大,而是小开口使角度变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河北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

  56、57页例

  1、例2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教学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4根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

  师:摆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

  2 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设计意图:由已知的事物产生新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师:大家画的都非常好,看来大家不但聪明,动手能力也很强,可谓是心灵手巧,可老师还是想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认真听老师说要求。

  你们的学具袋中有这样的长条和图钉,你能用两个长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每两名同学进行合作做角。做角时一定要注意尖尖的图钉不要扎到手。做好后两名同学互相说一说哪里是角的顶点,哪里是边,一会儿找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后到前面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

  ①判断;

  ②下图中有几个角。

  2、书上p58页练一练

  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会画角,知道角有大小。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使用:三角板、不规则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生:三角板。

  3、师:为什么它叫三角板?

  4、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5、师:你能指出这三个角在哪里吗?

  6、师:角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它。

  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二、从生活中感知角:

  1、师: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我们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角,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师出示课件第一张:你能指出这些物体上的角吗?生说一处,标一处。)

  2、师:你还在哪见过角?

  3、师:你们都是会观察的孩子,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都叫作角,那它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4、师:现在老师把它们从实际生活中请出来和大家见面,好不好?(课件演示第二张:把图片上的角脱离下来)

  三、初步感知角: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师: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生观察,自由发言。

  3、师:书中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名字,角的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师追问:角是由几部分组成的?(生:三部分,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这个角的大家庭里又来了一些自称是角的朋友,你们看看!(课件演示第四张:判断: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二)画角:

  1、师:想画一个角吗?请你们自学P87画角的方法。

  2、师:分几步画一个角?(生:分三步)

  3、师:你说,老师画。(师在黑板上画)

  4、师:画角时要注意,顶点不要太大,边要画直,不要出头。

  5、师:请你们自己在纸上画一个角。

  6、师展示学生画的角,找问题。

  (三)角的读法和写法。

  1、师利用板书中的角讲读法和写法。

  2、师:选择你喜欢的标注方法,标注一下自己的角。

  四、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

  (一)比较角的大小:

  1、师:我们还回过头来观察这些角,除了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演示课件第五张)

  2、生:边有长有短,角有大有小。

  3、师:那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我们选择其中的三个来比一比(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生观察比较(师用课件操作反馈)。

  (2)师:你们用的是观察法。

  4、(课件演示:一红一蓝两个角)你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谁大谁小?(生观察可能出现的结果:蓝角大,因为蓝角边长)

  5、师:到底哪个大呢?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等我们探讨完这个问题,再来比较这两个角(请你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一条边不动,转动另一条边。)思考一下!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6、生活动、思考、交流。(课件演示结果: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师:现在请你比较红角和蓝角的大小。(师课件演示:两个角一样大)

  (二)分类:

  1、认识直角。

  (1)我们还回到生活中这些角,有一种角长得很规矩,很特殊,是什么角?(生:直角)

  (2)师:你们能把直角挑出来吗?

  (3)师: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直角?

  2、分类。

  (1)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角分一下类,分类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不同角的特点。

  (2)师:直角为一类,其它的角与直角比,分为两类,你会分吗?

  (3)生:独立分类。(师演示课件:依据学生的回答拖动角进行分类)

  (4)课件演示结果: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5)师:如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这三类角,怎样排?

  (6)师:请你们观察自己的三角板,指出上面的角都是什么角?

  (7)师:又来了一些角的朋友,请你挑一挑。(课件演示)

  (8)(课件演示一个近似于直角的角)师:请你判断这个角是直角吗?(生自由发言)当你用眼观察,无法准确判断这个角是不是直角时,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量一量。(课件演示)

  3、做直角。

  (1)师:现在你们桌子上都有一张不规则纸,你能折出直角吗?(生折交流)

  (2)师:你们是这样折的吗?(课件演示)

  4、找直角(课件演示)。

  (1)在平面图形中找。

  (2)在钟面上找。

  五、欣赏角。

  课件演示: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小结。

  (一)你有什么收获?

  (二)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应该能发现,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们又广泛地应用在生活中。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第1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

  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5-05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2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2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04-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2-20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3-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3-1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03-08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0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8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