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5-26 11:48:12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图例,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学会用简单的图例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及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询问、看书、上网,了解平面图及图例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感体验,确定方向

  1.看一看: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想一想:其他的各个方向并指一指。

  3.做一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选一选:根据每一小队坐的不同位置,为本组选好队名(东方队、西方队、南方队、北方队)

  5.议一议: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可以为我们确定方向。

  二、创设情境,探究实践

  1.看地图,找位置:这是一张中国地图,看我国的版图像什么?对,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你们看这是我们的广西。

  2.探究、应用方向:理解地图方向“左西右东,上北下南”。找一找最南部的省份和西部的省份。

  三、实践运用,绘制平面图

  1.情境设计:蓝猫、淘气知道我们的学校是个大花园,要来做客,可是它不认识路,请大家为他们指一指方向。

  2.校门为入口点,确定校门实际方位。

  3.想一想,做个小小设计师: 根据学生的回忆,课件随机显示学校主要设施、景点的画面,说说它所处的位置,并同时让学生设计图例。

  4.画一画:个人或合作完成校园平面图。

  四、情感沟通,谈收获

  1.今天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2.试试用今天学的方法绘制一张学校周边环境图。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在学校生活里有很多老师和工作人员为他们的成长辛勤工作。

  2.通过观察、采访、交流等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老师、学校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

  3. 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播放录像。

  情景:

  a.学校传达室的张爷爷在打扫卫生,整理树枝。

  b.卫生老师在给一位受伤的学生包扎伤口。

  c.教师在课堂给学生讲课。

  d.辅导员张老师在训练号鼓队。

  2.说一说。

  a.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在我们学校,有哪些工作人员?你最喜欢谁?

  c.师小结:同学们,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有很多,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

  二、整理调查报告,进行采访汇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分小组对学校工作的人们进行了采访调查,下面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调查报告单可以用投影仪显示)。

  2.小结:通过调查,在我们的学校里,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各科老师,他们为了共同把学校办好,都在辛勤的工作着。

  三、出示课件,写出感想

  1.课件展示书中的“王老师的一天”和“我们心中的`张爷爷”。

  2.学生根据自己的采访,写出采访后的感想。

  3.展示部分学生的感想。

  四、欣赏歌曲,提出问题

  1.放录音《在老师身边》,并思考歌曲唱的是什么意思?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段歌曲,歌曲所讲的是老师如何关心、爱护我们,教我们识字、计算、唱歌、画画、做游戏,等等,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付出了辛勤劳动。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老师呢?

  3.下面老师给你们提供几种方法,你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你对学校工作的人们的敬意。

  a.唱一首歌颂老师的歌;

  b.给你最喜欢的老师画张像;

  c.制定一份“爱心”计划;

  d.送一束鲜花给老师。

  五、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早晨到学校,第一次见到老师应该怎么做?下课了,老师拿着教案、作业本、教具离开教室,你们应该怎么做?放学后离开学校时,你们应该怎么做?

  2.我们班哪些同学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做得最好?评选出7~8位做得好的小朋友并当场表扬。

  六、总结

  通过大家对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的采访,调查使我们了解到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的辛劳,从而让我们懂得了应该尊敬老师,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各种活动,并能作简单的介绍。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了解学校的主要设施及用途。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喜欢学校,对学习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了整整两个年头,大家对学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学校是花园,是乐园,是学园。如果有客人、新老师来我们学校参观,你将如何来介绍我们可爱的学校呢?

  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

  1.学校活动

  向新老师介绍我们学校,除了上课之外还组织了哪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规定时间比赛哪组的课外活动最多,且能体现本校的特色;可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说一说)

  教师进行归纳。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项活动,为什么?

  2.教学设施

  向新老师介绍一下,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开展活动,学校提供了哪些设施、场地和设备。学生分组分类讨论学校的.场所和设备有哪些。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用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学校各项设施、场所,帮助学生更好地介绍。

  三、延伸拓展,深入了解其他不同的学校

  1.提出研究目标,分组讨论

  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学校,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去了解一下其他各种不同的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

  2.交流探讨

  不同地区的学校(运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

  (1)发达地区学校

  (2)贫困地区学校

  四、用不同的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学校

  师:刚才我们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了自己的学校,不同地区其他学校的一些情况,每一位同学心目中的理想学校一定是各不相同的,下面老师请大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说一说或写一写你心中的理想学校。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4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知道近代家乡以来著名的人物及重大事件。

  3、知道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4、掌握几种简单搜集资料的方法和调查的方法。

  二、设计思路

  本课承接上三课的思路,从家乡的自然景观、人为风情,延伸到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从而在设计思路上与前三课一气呵成,使学生对养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人数和了解,进一步萌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在;

  1、 让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有关教学历史及名人的资料。

  2、 让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教学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3、 让学生搜集家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

  活动一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

  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故事,树立发愤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师要注意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此活动可以结合少先队进行。

  活动二 故事会

  让同学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家乡名人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向大家讲述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活动三 老照片和新照片

  让学生将搜集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新老照片向同学们展示出来,并说说其中的故事,由此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取得的成就。

  活动四 我为家乡绘新图

  要求同学们或为家乡做一件小事,或设计一句广告词,或画一副宣传画,以此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将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同学目前展示出来,说说自己的创意。选出学生中最具创意的作品,也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做成一个小型展览。

  四、活动实施建议

  1、此课的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要重在启发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所取得的成就,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让学生自由发挥,将自己的所想所感表达出来,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

  3、在调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做好分工合作,从而保证全面、准确的资料信息的获得。

  五、教学评价

  1、知道家乡的历史和历史上的名人及其简单的事迹。

  2、能够说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3、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获得资料的不同途径及手段。

  4、具有初步表达自己创意的能力。

  附录二:小学品德与生活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评价目的

  品德与生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品德与生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品德与生活不能只凭借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和赞赏。

  2、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生活与品德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应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道德行为,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长、社会及有关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三、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察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察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能力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评价的具体内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品德与生活的基本理念,简单的说就是“爱”,有了爱才会快乐的成长。让学生热心参与、细心探究、用心体验,真心去爱。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

  2、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遵纪守法、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诚实可信、维护公德;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能对个人的行为负责,表现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等。

  3、交流与合作。热心参与交流合作,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4、学习能力。对有关课本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具有初步探究和创新精神。

  5、个性与态度。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对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爱家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大自然。

  四、评价方法

  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和阶段性评价两种途径进行。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品德与生活课堂观察记录项目包括: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收获;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是否有“爱”; 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习活动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五、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用等级制的方式,定性评价可以采用评语描述的形式,评语可以补充等级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会更全面。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03-20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反思05-06

《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04-11

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6-01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9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反思03-23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4-1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5-04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2-0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