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31 13:30:3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重难点

  学唱歌曲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学唱《动物说话》。

  1、教师提问:找找书上面有些什么动物?它们各自是怎样说话的?(叽、嘎、吱吱喳、咕咕儿呱)由此引出课题《动物说话》。

  2、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

  3、唱完后问学生想不想学?教学生读歌词后(把动作加上),请学生齐读。

  4、教唱歌曲,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

  5、演唱时,教师可以提示:“怎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6、全班齐唱。(确定一段学会后才教第二段)

  7、请学生为第20页这幅图编个小故事。

  五、朗读歌谣。

  1、请学生看第21页下面的格子,听老师朗读歌谣。(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2、跟着老师读。

  3、学生自己拍手读。

  六、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第四课可爱的动物(2课时)

  课题三只小猪

  教学目的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像中的动物神态。

  重难点欣赏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聆听《三只小猪》。

  1、完整聆听《三只小猪》,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小猪。三只小猪好像在做什么?(小猪欢快的叫声,好似小猪们在游戏、捉迷藏,一切都是那样惬意。)

  2、复听时让学生自编动作表演三只可爱的小猪。看谁能记住小猪叫的地方,随着乐曲学小猪的叫声。

  3、三幅动作提示图分别是:

  ①扭着身体学小猪走路;

  ②用手指抵住鼻尖,模仿小猪翘鼻子。

  ③两只手在耳朵上方伸开五指做“扇风”的动作,模仿小猪的大耳朵。

  五、复习歌曲《动物说话》。

  六、聆听《快乐的小熊猫》。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清晨的.意境和小熊猫愉快劳动的情景。

  2、老师讲故事,引发学生的想象。《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断。音乐开始,渲染了大森林早晨美丽幽静的景色,描写了大自然从朦胧中渐渐醒来,天越来越亮了。接着音乐出现了轻快跳跃的旋律:这好像在写小鸟醒来啦,它眨着惺忪的眼睛,转动着小脑袋,唱起了黎明的歌。时间不早啦,该出门了,小鸟拍了拍翅膀飞出了窝:小鸟飞呀!飞呀!飞到了熊猫百货商店门前的大树上。仿佛使人们看见了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熊猫来到水塘边打水,一声大镲响,这是小熊猫把水桶丢进了水塘。然后,由竖琴奏出了一串琶音,表现了水桶在池塘中激起的浪花和水塘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水波。接着它俩把水桶提出水面抬起来,此刻单簧管吹出了4小节呆板、滑稽、憨厚的节奏音型,好像两只小熊猫摇晃着胖乎乎的身体在抬水。他们走过树林,走过小桥,小鸟向熊猫问早,小熊猫也回答了小鸟的问候,并说“欢迎大家到商店来买东西。”接着乐队奏出快速的下行跳进的旋律,仿佛是小熊猫急促走进商店的步态,加上最后竖琴的刮奏,形象地表现了小熊猫一溜烟似地走进了商店柜台,开始接待来买东西的顾客。

  3、复听时可将音乐分成两部分。“大森林的早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在小熊猫打水的时候,你好像又听到了什么声音”。利用音乐中的特殊音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跟着音乐表演,乐曲结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结尾。编创结尾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利用乐器、人声、拍打动作为乐曲做结尾。聆听音乐,要以学生的自觉感受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做,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

  4、可边听边念歌谣。

  1、树林静悄悄,阳光一道道,早晨空气多新鲜,小鸟醒来了。

  2、小猴荡秋千,松鼠蹦蹦跳,两只快乐的小熊猫,又点头来又问好。

  3、拍拍翅膀飞出窝,小鸟飞呀飞得高,飞到熊猫百货店,又唱歌儿又欢笑。

  4、木桶打满水,跨上独木桥,摇摇晃晃朝前走,清清溪水叮咚跳。

  5、.瞧,那边是谁过来了?哦,两只可爱的小熊猫,扛起木桶朝

  前走,胖乎乎的身体摇呀摇。

  6、百货商店柜台里,站着快乐的小熊猫,“欢迎大家快快来,买啥东西任你挑。”

  七、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第四课可爱的动物(3课时)

  课题《我有一只小羊羔》

  教学目的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认识木鱼、碰钟,学习并探索演奏方法,练习为歌曲演唱伴奏。

  重难点乐器伴奏

  教学环节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学唱《我有一只小羊羔》。

  1、教师要以完整有感情的范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愿望。

  2、读歌词,使学生想象出小羊羔蹦蹦跳跳、活泼可爱的形象,并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小羊羔真挚、亲切的感情。

  3、提示学生在同音反复处唱得轻松、亲切。唱会歌曲后,跟着老师用唱名唱歌。

  4、在演唱中变换演唱形式并编创动作,表达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5、编创歌词,可分小组进行。

  五、认识乐器。

  1、认识碰钟,学习敲击碰钟的正确姿势。

  ①观察示意图,知道怎样敲击。

  ②想一想碰钟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怎样能敲出短音。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2、认识木鱼。学习敲击木鱼的正确姿势,要通过学生探索、学习来完成。

  ①知道怎样敲,观察示意图。

  ②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敲,能有几种敲击方法,让学生探索、发现。

  六、乐器伴奏。

  1、按节奏和节拍的强弱读歌谣。指导学生读歌谣时,有意识地读出节拍的强弱,做到有感情地读。(用乐器伴奏)

  2、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音色,表演老鸭和小鸭的叫声。

  3、全班唱歌,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编创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4、用木鱼为歌曲伴奏,注意看课本上木鱼图后面的圆点,它们有大有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有重有轻,要接着歌曲的强弱规律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七、复习学过的歌曲。

  信息反馈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歌曲的演唱,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习。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聆听《摇篮曲》

  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音的'强弱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1.听赏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目标:

  学唱并按故事情节表演《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三只小猪》

  1.导入新课

  请学生讲看过的动画片,哪些是美国的迪士尼动画片,喜欢哪几部动画片。

  请学生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故事情节可有多种版本。

  2.听《三只小猪》的音乐。

  教师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判断乐曲中大灰狼的音响。

  3.复听音乐

  教师再次播放《三只小猪》的音乐,请学生注意辨别大灰狼的音响特征。例如,声音沉闷、粗壮、凶狠,由低到高的吼叫声,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杂乱声音等。

  (二)听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1.听教师演唱

  教师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第7段。可将歌词“老大、老二进砖房”改为“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反复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指出面对凶狠的大灰狼,小猪的态度是乐观和毫不畏惧的。

  2.跟老师学唱歌曲。

  教师教唱唱名,学生学唱唱名;学生完整地演唱唱名;教师教唱简单的歌词“我们才木怕大灰狼”,学生学唱;学生完整地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三)朗读。

  1.朗读

  教师指着茅草房,介绍猪老大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大的念白。教师指着木房,介绍猪老二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老二的念白。教师指着砖房,介绍猪老三盖房的经过,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2. 朗读并做动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节奏地朗读三段文字,并自由地表演。

  (四)歌唱并表演

  1.提问

  教师提问,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

  教师继续提问,三只小猪谁才真正不怕大灰狼?

  2.演唱

  全体学生演唱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人并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启发学生创编大灰狼拍打房门的声音)。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愿意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三只小猪的念白。

  2.学生能否把《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唱熟。

  3.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演。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

  教学目标:

  l.听赏歌曲《劳动回家转》;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的前奏。

  2.练习山谷回声(词语卡农)。

  教学过程:

  (一)听赏《劳动回家转》

  1。初听歌曲《劳动回家转》。歌曲描写了七个小矮人从矿井劳动完之后回家的情景。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小矮人劳动一天是满载而归,还是空手而返?

  2.教师提问,一上课同学们就回到教室,同学们是怎么知道开始上课了。学生回答,上课铃响了。教师继续启发学生,火车开了,有什么声音?“发出‘呜——”的汽笛声;军人齐步走,听什么信号?“一二一”的口令;运动员比赛,听裁判的鸣枪声;门铃响了,有人来了等等。

  生活中许多声音就是信号,传递消息,给我们提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帮助。

  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呢?

  3.复听《劳动回家转》

  请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七个小矮人劳动的矿井里,他们用什么声音做信号提醒大家劳动结束了呢?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歌曲前奏部分由慢到快的敲铁声:

  4.敲打击乐器

  清学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打击乐器模仿劳动结束的节奏。例如;

  三角铁:

  4个四分音符敲4下三角铁,十六分音符则用小金属棒在三角铁的两条对边滚奏。

  5.第三次听音乐,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为什么是《劳动回家转》而不是《劳动歌》?除了敲铁声,歌曲中还有哪些声音告诉我们劳动结束了?

  例如,小矮人吹口哨的`声音。人们常在轻松愉快时,吹口哨。

  例如,歌曲结束时,小矮人歌声越来越弱,表明小矮人在行走的路途中,而且越走越远,歌声渐渐消失。介绍了歌曲背景的移动和变化。

  再如,歌曲开始一声声“嗨嗬”再接一声声“嗨嗬”,仿佛小矮人行进在山谷中,高亢的呼喊声在山谷回荡,给人以开阔深远的环境联想。

  (二)词组卡农

  1.山谷回声

  听《劳动回家转》,说说山谷回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一个声音还没完,第二个同样的声音又传来,第二个声音还没完,第三个声音又传来。

  请学生模仿歌曲,用“嗨嗬”一词,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练习,营造山谷回声的效果。例如:

  学生A:嗨嗬————————————————————————————

  学生B:嗨嗬——————————————————————

  学生C:嗨嗬————————————————

  2.用学过的歌谣《唐僧骑马咚得咚》,进行二声部卡农。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词语或歌谣,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做简单的二声部或三声部卡农。例如:

  (三)听音乐,走步

  1.认识小矮人

  请学生介绍七个小矮人的名字:害羞鬼、万事通、喷嚏精、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

  2.带着表情做动作

  根据教材提供的插图,请学生各做一个劳动动作。例如,有挑担的、扛锄头的、推车的、抬筐的、铲矿的等。

  跟着音乐,边做动作边列队齐步走。

  (四)分组表演

  请两组学生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敲前奏,一组演小矮人,注意在音乐渐弱时,慢慢回到各自的座位。

  教学评价:

  l.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击前奏时,节奏是否准确。

  2.学生是否喜欢与其他同学合作练习词语卡农。

  3.学生表演时是否能准确地踏在节拍点上。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内容: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措施:

  1、一年级的新生,重点培养课堂教学常规,正确的姿势。

  2、在平时音乐训练的弱项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位同学的每个技术动作都能非常到位。

  3、利用奖励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

  教学进度及时间分配:每周两节课。

  教学辅导计划:在课上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纠正,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各单元分析及课时安排:

  第一课:《有趣的声音世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学唱歌曲《大于和小雨》,培养对声音的感受能力,模仿各种声音,进而能创造声音。

  第二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通过听唱歌颂祖国国旗的歌曲,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第三课:《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和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乐趣通过音乐游戏开发小朋友的音乐感受力,培养小朋友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第四课:《音乐中的动物》通过游戏,模仿,歌唱,绘画等教学,培养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引发小朋友对动物的兴趣和喜爱。

  第五课:《动画城》通过对歌词有节奏的朗读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做游戏,使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对音乐的认识,通过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演奏,启发小朋友对乐器的兴趣。

  第六课:《迎新年》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实践活动使小朋友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色,体验新春来临的欢快情绪。

  第七课:复习考试人人参与歌表演。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6

  1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歌曲《拉勾勾》和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喜欢用音乐的方式与同学交往,鼓励学生为歌曲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看图与听唱结合,指导学生看图形谱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通过表演方式,用动作表示自己的感受。

  教学用具:

  电子琴、光盘、自制的小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组织律动教学,师生互问好。

  2、做拍手游戏:师与一学生拉勾,表演“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导入新课。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1)师范唱歌曲《拉勾勾》,生初步感受音乐。

  (2)师引导学生反复听几遍,学生听音乐,拍手拍肩、拍手拍腿小声跟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

  2、启发引导,用听唱法教学新歌。

  (1)指导学生准确的读出歌词,调动学生积极性;

  (2)边范唱边在黑板上指画的金勾勾、银勾勾图形谱。再次范唱,学生哼唱,并用手指指出画面上的图。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分小组唱,师指导突破歌唱的'难点。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在集体歌唱时唱得很流畅,但是单独唱时,很容易找不着调;集体唱也不便于老师听辩学生是否唱正确,所以让学生分组练唱,老师便于听辨的同时其余学生也得到了听辨训练。)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

  (1)师用手势动作表示高音或低音的旋律行进,再让学生准确的唱一遍歌曲。

  2)师和学生一起做拉勾勾游戏并表演;问:我们怎样做才能和同学们都是好朋友?哪些行为我们不能做?()

  2、创造实践

  鼓励学生分小组自编动作演唱歌曲;随老师的琴声两人一组表演。

  3、表演展示,交流评价。、推选几组进行表演;、学生分组站成圆圈并拍手做动作演唱歌曲,评比哪组表演的好。

  4、聆听管弦乐

  师:我们不仅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我们也应该和小动物们交朋友。你们听,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小动物伙伴玩的多开心啊!(播放音乐《口哨与小狗》)。

  问:你们听到乐曲中有哪些声音?(口哨声与小狗叫声)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再次聆听并要求学生听到小狗叫声时在书中添上一种颜色,听到声则涂上另一种颜色。

  5、鼓励学生带小狗头饰随音乐表演。

  四、完美结课

  总结本节课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因此在课上我充分利用了孩子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要求,让他们明白音乐是他们的朋友,音乐课充满了乐趣,以便给以后的课程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中我充分利用音乐弥漫性的特点,让学生首先感受音乐的特点,再请学生听着音乐玩游戏“拉勾勾”,学生即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又对歌曲进行了点题。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熟悉了旋律,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在教授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时,同样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让从学生自己拍手、儿歌等方式上入手,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去进行强化。

  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创编,为歌曲配上自己最喜欢的动作,从而巩固歌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7

  第五单元动画城

  一、教学内容:

  1、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

  欣赏:《我们才不怕大灰狼》

  2、欣赏:《小机灵之歌》

  3、欣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唐僧骑马咚得咚

  4、欣赏:《劳动回家转》

  5、活动: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谣,随音乐按节奏走步,分组进行歌谣卡农、做游戏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学习音乐。

  2.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演奏歌曲的前奏,进一步熟悉打击乐器的奏法,启发学生对打击乐器音色的兴趣。

  3.学唱歌曲《我们才不怕大灰狼》、《小机灵之歌》第一段,培养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4.模拟不同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音乐表现力。

  5.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声音,发展学生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1.图片:可粘贴的《西游记》人物头像或头饰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老妖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人物头像或头饰如白雪公主、万事通、瞌睡虫、开心果、糊涂虫、爱生气、害羞鬼、喷嚏精。《聪明的一休》人物头像或头饰如一休、西佑卫门、大将军等。《三只小猪》人物头像或头饰如老大、老二、老三、大灰狼、茅草房图、木房图、砖房图。

  2.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双响筒。自制乐器如装沙或装豆子的`易拉罐、大张挂历纸、铁棍、几块木板、铁盆、玻璃瓶、塑料纸、碗碟等。

  3.录音带或CD《我们才不怕大灰狼》《一个师傅仁徒弟》《小机灵之歌》《劳动回家转》 。

  (二)文字、图片资料

  1.《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体》《三只小猪》的动画片或片断、图册等。

  2.《西游记》《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三只小猪》的故事及动画片的相关介绍。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本单元的难点:1.如何吸引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听音乐,帮助学生从愿意听、喜欢听逐渐过渡到想听音乐。 2.在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又不囿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局限,启发学生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想象,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在情感体验上来。

  四、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2.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教学目标:

  按节奏朗读,按节奏走步,随音乐的分句准确变换动作。

  教学过程:

  (一)念歌谣

  1.教师请学生看教材插图,或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片断,请学生说出动画片的片名。

  2.请学生指出插图或动画片中的人物名称,教师板书或粘贴人物头像。

  3.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或动画片,说出各个人物的外形特征,教师逐一总结。如学生说唐僧骑马、穿袈裟等,教师可总结并念童谣:

  × × × × ×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学生说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抓耳挠腮、机灵活泼等,教师可总结并板书:

  × × × × × ×

  孙悟空跑得快

  学生说猪八戒肩扛钉耙、长嘴大耳、动作迟钝等,教师总结并可板书:

  × × × × × ×

  猪八戒鼻子长

  4.教师先拍手× × × ×,然后边拍手边按教材所给节奏念童谣。

  5.教师边教童谣,边指着人物头像,提示学生。学生可两人一组,边念歌谣边对拍手掌,如下例:

  节奏:× × × ×

  歌谣:唐僧骑马

  拍手:合右合左

  6.教师与学生边拍手边接念童谣,如下例:

  教师:× × × ×学生:× × ×

  唐僧骑马咚得咚,

  (二)模仿

  1.看动画片或插图,启发学生模仿五个角色的形态。

  2.模仿白龙马的蹄声。

  启发学生发现《西游记》里的另一个角色:白龙马,发挥想象,模仿马蹄声。

  3.念歌谣,请少数学生表演动作。

  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妖怪、白龙马,一边念歌谣,一边表演动作。

  (三)听赏《一个师傅仨徒弟》

  1.先完整地听赏一遍歌曲《一个师傅仨徒弟》。

  2.教师简单介绍歌词内容。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聆听,乐曲在什么地方有较大变化?例如,注意听情绪有无变化,音区的高与低。歌曲前8个小节情绪较平和,第9小节开始情绪稍微激动一些。

  3.复听音乐,学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自编动作表演。

  五、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

  2.学生能否有节奏地朗读童谣《唐僧骑马咚得咚》。

  3.学生能否对《一个师傅仨徒弟》两段情绪的差别作出反应。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歌曲《在动物园里》是一首波兰民歌,结构为方整性平行四句体。描述了孩子们在动物园里见到各种动物时愉快而惊奇的心情。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可以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通过模仿活动,感知并理解音的长短。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还带有幼儿的特点,他们往往好奇好动,更喜欢模仿。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很重要。孩子们很喜爱小动物,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的长短。爱动物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这个时期也是让儿童认识什么是友善,认识动物、认识大自然的最好时期。

  实施过程: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理解音的长短,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及表现歌曲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气息与活泼、欢快地情绪演唱《在动物园里》,并能在歌声中模仿动物的表情与动作。熟悉“X—”、“X”和“XXXX”,感受音的长短;启发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用轻快的声音表现小朋友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动物时惊奇又高兴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

  3.情感目标: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萌发创造意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能大胆地表现出来。

  2.引导学生抓住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歌词创编。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动物头像、各种动物头饰

  五、教学过程:

  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一、感受音的长短

  1.导言:今天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到森林动物园去玩,你们听,是谁在门口迎接我们呢?

  2.播放课件:小猫、小狗的图片。

  3.提问:

  (1)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学生回答,模仿叫声)将动物的叫声写到黑板上。

  小猫:喵——小狗:汪汪(2)小猫和小狗的叫声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边拍节奏边模仿动物的叫声)

  (3)老师出示节奏版,让学生把合适的节奏贴到动物的'叫声上面。

  小猫:喵——“X—”

  小狗:汪汪“XX”

  4.谁来扮演小猫?谁来扮演小狗?(学生扮演并按节奏模仿声音)

  5.边分组读小猫和小狗的叫声,边听听老师扮演的是谁(小鸡)?它的声音什么样?是长的还是短的?

  小鸡:“XXXX”

  6.(出示小羊、小鸭和小老鼠的图片)想一想,谁的叫声和小猫一样长?谁的叫声和小狗的叫声一样长?(学生模仿,并把相同节奏的小动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7.分小组,扮演小猫和小狗,边拍节奏边读,练习多声部节奏。

  二、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

  (1)导入:动物园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参观。老师看到了小动物们,心里真高兴,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动物吗?听老师唱一首歌。范唱。

  (2)提问:老师看到了什么动物?(学生边看课件边听范唱,说说歌曲中唱了哪几种动物)

  (3)我们一起来读读歌词吧。播放课件。

  (4)再听一次范唱,说说你是从哪句歌词中感受到老师的高兴心情的。你能试试吗?(学生从“真好玩”这句歌词中体会快乐的心情。学生学唱歌曲中的几句“真好玩”并有感情的演唱)

  (5)和老师一起唱。与学生接唱“真好玩”的部分。

  (6)完整演唱歌曲,随琴练唱。体会歌曲情绪。

  三、活动创编

  (1)提问:动物园里有这么多动物朋友,你们高兴吗?除了高兴还有什么感受吗?请你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学生回答。做高兴而惊奇的表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高兴又惊奇的感情)

  (2)出示伴奏乐器:你们唱得真好听,小猫听见了,高兴得用叫声给你们伴奏呢。谁来扮演小猫为我们伴奏?小猫的叫声是长的,你想用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碰铃:一部分学生唱歌,找几个学生边敲碰铃边伴奏)

  (3)你们看,小狗也来伴奏了,谁来扮演小狗和小猫一起给我们伴奏?选什么乐器来打节奏?(学生选择响板:部分学生唱歌,部分学生用碰铃,部分学生用响板伴奏)

  (4)学生创编简单的歌词演唱:你们还看到什么动物了?能唱给老师听吗?(学生:小猪、小鸭、老虎等)

  (5)出示小动物头饰,分角色表演唱。

  四、拓展

  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和睦、互助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并学会了歌曲《在动物园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保护它们,跟它们成为好朋友。当动物们听说我们小朋友这样爱护动物,可高兴啦,它们说:小朋友,让我们起跳起来,唱起来,做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吧!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9

  一、教学内容:

  1.欣赏:《荫中鸟》、《鸭子拌嘴》

  2.活动:声音的长短

  3.欣赏:《两只小象》

  4.唱歌:《在动物园里》

  5.欣赏:狮子、大象

  二、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本单元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歌声表现不同情绪的歌曲。

  2.进一步熟悉“× -”和“×”,感受声音的长短。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教具

  歌曲《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的录音带或CD以及伴奏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荫中鸟》《鸭子拌嘴》《动物狂欢节》的CD或VCD、动画片《狮子王》。

  (二)文字、图片

  动物的图片(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鸟类的家园》图片、节奏卡片。

  (二)重点和难点

  四、本单元的重点:

  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认识声音的长短,让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节奏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本单元的难点:

  通过欣赏描述动物的'音乐,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简单描述音乐形象。在多声部节奏练习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三声部的和谐美。

  五、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声音的长短。

  2.《在动物园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在教师的弓1导下,边模仿叫声,边拍节奏,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将小猫、狮子、老牛、小狗、鸭子、小鸡、老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2.教师播放狮子的叫声录音,请学生猜一猜它是谁?

  3.学牛模仿,总结狮子叫声的特点:音长、低沉。

  教师随即在狮子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4.一半学生拍节拍,一半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互换练习;全体学生手拍节拍,口中模仿动物的叫声。

  5.一名学生模仿任意一种动物的叫声,其余学生猪。

  6.教师在这种动物的图片上出示节奏卡:

  7.依次将黑板上的动物,按叫声分类(方法同4)。

  狮子: 小狗: 小鸡:

  × - × × × × × ×

  小猫: 鸭子: 老鼠:

  可以变换方式,由个别学生选择其中一个图片,放在狮子、老鼠、鸭子的图片下方,全体学生判断正误。

  8.学唱歌曲《在动物园里》(听两遍录音)。

  9.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歌词。按节奏朗读歌词:

  × × × × | × × × 0 | × × × | × × × |

  狮 子 睁 眼 看 我 们,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狮 子 跳 舞 多 起 劲,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五 色 小 鸟 吹 口 哨,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动 物 园 里 动 物 多 真 好 玩 真 好 玩,

  教师念歌词,学生拍节奏Z学生跟着老师迈念歌词边拍节奏。

  10.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1.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12.有表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13.两名学生为一组,选两种叫声不同的动物共同演唱。下节课课上汇报。

  教学评价:

  1.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2.是否掌握手拍节拍,口念节奏;节奏是否稳定。

  3.学习歌曲《在动物园里》时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在动物园里》。

  2.音乐活动“声音的长短”;听赏乐曲《狮子》。

  教学目标:

  1.在上一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感受声音的长短;

  2.练习三声部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在动物园里》,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上节课课后练习汇报: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表演。

  3.动物大合唱:教师选中一组节奏准确、节拍稳定的同学,再加上老师组成一个三个声部的“动物大合唱”。

  4.学生聆听,感受大合唱中三声部的和谐美。

  5.学生练习:将全体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刚才示范的组当指挥,练习“大合唱”(全体手拍节拍)。

  6.学生自由组合,演奏形式不同的“大合唱”。

  7.教师出示各种打击乐器(铃鼓、碰铃、三角铁、响板),学生自由选择、讨论,练习刚才模拟的动物的叫声。

  8.汇报练习结果。

  9.欣赏乐曲《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描述的是动物园中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10.你怎么感受到是狮子?体会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11.观看动画片《狮子王》片断。

  1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入手,理解乐曲音色中“威严”的感受:兽中之王--狮子。

  13.听乐曲模仿狮子在森林中昂首漫步的神态。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掌握歌曲《在动物园里》的熟练程度。

  3.学生自选打击乐器练习的效果。

  4.三声部合奏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5.是否注意聆听音乐,能否随音乐表现狮子威严走路的神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大象》。

  2.唱歌《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2.欣赏《大象》,区分狮子与大象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1.完整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的曲名?

  2.欣赏《大象》:这也是一首描述动物的乐曲。听一听乐曲表现了什么动物?

  3.这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狮王进行曲》更威严,这一首稍活泼。

  4.告诉学生乐曲名称《大象》。

  5.谁来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手交叉,两臂伸直于头顶,弯腰;左手托住右臂,右臂柔软的向上甩起,手腕下垂。

  6.听音乐,学生自由运用肢体语言,感受体会大象快乐的舞蹈。

  7.学习歌曲《两只小象》。

  8.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9.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0.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演唱歌词。

  11.自由讨论,如何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与反映的态度。

  2.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掌握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3.对比欣赏《大象》与《狮子》,能否区分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威严和活泼。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歌表演《两只小象》。

  2.听赏乐曲《荫中鸟》。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体会歌曲三拍子舞蹈的韵律。

  2.欣赏《荫中鸟》,感受乐曲带给人们的愉快感受,同时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两只小象》。

  2.歌表演《两只小象》。展示上节课后学生自由创编的结果,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

  3.听赏《荫中鸟》,请你听听:音乐中什么动物在鸣叫?

  4. 初听乐曲:小鸟怎么叫?为什么叫得这么好听?

  5.出示图片:《鸟类的家园》请你观察。

  6.图片上的鸟的家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7.请你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学生可以在黑板上即兴创作,也可在图画纸上创作。

  8.复听乐曲,体会鸟儿在绿茵下快乐歌唱的愉快心情。

  教学评价:

  1.演唱《两只小象》掌握的熟练程度。

  2.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情绪反应。

  3.“为鸟儿设计家”是否积极投入。

  4.欣赏《荫中鸟》时情感是否投入。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乐曲《鸭子拌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鸭子拌嘴》,体会音的强弱、快慢对比。

  2.将乐曲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图片上画了什么动物?它们在做什么?

  2.鸭子生活在什么地方?

  3.欣赏《鸭子拌嘴》:你听到了什么?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听到水擦演奏的老鸭时请举手,一组听到小镜演奏的小鸭时请举手。

  5.任意扮演老鸭或小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你能将这段音乐讲述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7.请你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及参与率。

  2.学生随音乐游戏时,能否投入。

  3.学生用语言编织的故事是否流畅?有没有发挥想象?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表演,感受音乐中描绘出对小音乐家的喜爱之情。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及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法国号》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法国号》,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

  (3)用听唱法尽快地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

  (4)边唱歌边表演

  2、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

  (2)分小组讨论音、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

  (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三、结束部分:小结。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产生对鼓的兴趣与喜爱,有进一步探索学习的求知愿望。

  2、让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声音及强弱力度特点。

  2、创编简单的节奏鼓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学生听民乐合奏《丰收锣鼓》音乐片断愉快进教室。

  1、话说鼓:

  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是皮肚里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学生猜—乐器)(鼓)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鼓的世界。

  2、趣说“鼓”字。

  师:同学们,你见过“ 鼓”字吗?它是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离现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传说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脚、鼓上还插着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边的“ 鼓”,中间“日”是鼓身,下面“鼓”是鼓脚,上面“鼓”是插着的羽毛。右半边的“及”就像一个人的.执槌去鼓。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 鼓”字多像一个在敲鼓呀!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个出个“鼓”字来,现代鼓也是从古代鼓演变过来的。

  提问:请问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看见鼓,听到鼓声的?

  生:过年、过节、开庆祝会、少先队鼓号队……

  师:鼓即是乐器又是道具,人类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声中得到启示并创造了鼓,鼓的种类很多,具说能叫出名字来的就有上百种。

  3、鼓的种类名称:(挂图)

  生:铃鼓、手鼓、腰鼓、长鼓、堂鼓、花鼓、战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击鼓方法:

  设问:在一个鼓上,你们能敲击出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和节奏?

  生:在鼓上尝试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击法,及不同的声音效果和节奏。

  师: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击大鼓与小鼓,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强弱高低与音色。

  二、学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听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绪。

  2、学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3、感受大鼓与小鼓的强弱力度特点。

  4、学生随音乐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学生分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模拟大鼓与小鼓声音击鼓伴奏。

  三、展开:

  1、鼓的功用:军事、音乐、舞蹈、戏剧、娱乐等,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都离不开鼓点

  2、成语故事。

  传说成语“一鼓作气”,由来于春秋时期,齐国、鲁国两国的长勺之战。当时齐国强大,弱小的鲁国处于危难之中,鲁国的普通平民曹刿挺身而出,指挥作战。古时作战,听鼓声进兵。战斗开始,齐军擂鼓两次,士气减弱,而鲁军此时斗志旺盛,第三次击鼓进军追击,一鼓作气,终于以弱胜强打赢了齐国。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强军的有名战例”。

  四、小结:

  鼓象征着我们的团队精神,鼓声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给人勇气和力量、愿中华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长!望小朋友们踏着雄壮的鼓点健康成长!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聆听歌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有关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动作。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实践活动,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培养学生对音的高低的听辨能力和感受能力。

  2、创编表演歌曲。

  设计理念: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蒙古族民歌,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内蒙古,对蒙古族不是很了解,蒙古族的民间舞蹈就更不熟悉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感受、理解和体验蒙古族歌舞和蒙古族文化,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课堂上我以“到辽阔的草原”为主线,通过欣赏草原美景,感受蒙古人多姿多彩的生活等手段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在演唱实践活动中通过集体舞等手段,逐步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学生做律动进教室。(学生根据乐曲情绪做扬鞭催马动作)

  2、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

  1、师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乐曲太好听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到底是哪儿呢?在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展示蒙古族人民歌舞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想法。(生自由发挥想象回答)

  3、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蒙古族人民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生活在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他们都非常热爱绿色的大草原和可爱的家乡。今天咱们就来学唱一首内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展示大歌谱)

  三、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

  2、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学唱简谱,注意音准。(小组合作学唱简谱)

  4、教师用电子琴演奏歌曲,让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学生跟着琴声用“啊”来哼唱)

  5、让学生自己填加歌词来演唱。

  6、请学生跟着伴奏带演唱一遍,教师指出不足的地方,并给予鼓励。(演唱时要注意身体放松,咬字清晰,用活泼、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7、师;同学们唱的好极了,老师为你们鼓掌,想再唱一遍吗?(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把歌曲唱的更动听)教师可以用碰铃给歌曲伴奏,活跃学生的演唱情绪。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表演你们想试试吗?

  四、编创活动

  1、给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给歌曲伴奏)

  2、创编歌舞。(学生分小组进行创编舞蹈,发挥自己的`才能)

  3、评比。评出最优美的动作,大家进行模仿学跳。

  五、合作表演

  1、师;同学们刚才发挥想象给歌曲进行了伴奏和伴舞,表现非常出色。下面就请出我们班的“小歌星”来演唱歌曲,我们进行合作表演。

  2、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并指出不足之处。

  六、音乐游戏

  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比比谁的耳朵最好,模仿的最像。

  2、多媒体播放汽车、轮船、动物、交通工具等发出的声音。(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来辨别,并说出是由什么物体或动物发出来的?模仿一下,看谁模仿的最像)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今天很荣幸跟你们一起到美丽的大草原上游玩,我看到了你们对大草原的喜爱之情,你们给蒙古族儿童带去了欢乐、带去了幸福,有了你们,广阔的大草原将会更加美丽、欢腾、富有生机。

  八、下课

  学生听音乐走出教室。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小青蛙》《野蜂飞舞》,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表现对小动物的喜爱。

  教学难点:自编动作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起立、问好、入座!

  2、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聆听《小青蛙》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青蛙的叫声。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划线条,表示听到的青蛙的叫声。

  (3)听乐曲,分别学做青蛙的动作表演。

  2、聆听《野蜂飞舞》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

  (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野蜂急促地上下飞舞的形象,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

  3、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有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08-14

一年级音乐上册教学总结01-11

音乐教学设计01-10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教学设计12-31

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设计05-2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5-25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04-05

美术上册教学设计03-10

《鹰》音乐教学设计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