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6 14:01:4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6篇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展示,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现更多的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知道当数据比较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合适。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学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粥

  人数 6 12 24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全班喜欢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索“一格表示2”

  师: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预设2: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是的,如果一格表示2,纵轴只需要12格就够了。那为什么是12格呢?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一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24÷2=12格。

  课件出示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坐标纸中再次画画吧。

  (2)对比观察:“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课件出示“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

  对比:你觉得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到底什么时候“一格表示1”,什么时候“一格表示2”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要结合统计表中最大的那个数据来决定。比如:最大的数据是8,一格表示——1就行,最大的数据是26,一格表示——2更合适。

  (3)体会“半格”

  课件出示:如果喜欢牛奶的人数是5人,该怎么表示呢?

  师:是的,一整格是2人,那么半格就是1人。5格就是2格+半格,正好画在4和6的正中间。那如果是9人呢?怎么表示,请大家在自己的统计图中画一画。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有了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看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就是一个载体,一个承载着很多信息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双眼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感受它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提出“以一当二”的解决办法。之后设置对比观察,再次感受“以一当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解决半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9人,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最后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巩固练习

  1)下面是丽丽班同学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统计表。

  种类 科技书 连环画 故事书 漫画 童话

  人数 10 8 16 6 12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每格代表()人。

  ②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人的最少。

  ③喜欢看连环画的比喜欢看童话的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课本97页做一做。

  3、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知道了“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观察获取了信息,还知道了怎样结合数据去选择“一格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

  (三)课时作业

  1、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行了拍球比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吗?

  (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

  (2)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完成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4)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简单的重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形式上的模仿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而统计中重要的要义就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形成统计观念,因此此题的设计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2、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能结合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个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能结合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去观察,获取信息。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

  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6、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50 90 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5 20 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0 12 6 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7、能否根据统计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数量?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人数(人) 65 40 95 30

  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根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

  新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发展问题毕竟是个“遥远”的情境。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统计图中的多个项目及图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 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 设置问题情境,探索解决方法1、讨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 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进思考(1)提出疑问(2)讨论解决办法

  怎么合并?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3)学习图例,介绍图例的重要(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揭示课题

  四 、分析数据

  1、分析上图,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2、比较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情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3)分析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2、课堂表现情况统计(1)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2)小组统计(收集数据)

  全班汇总(整理)

  (3)绘制统计图(描述)(4)分析

  六 、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有什么收获?

  2、评价 鼓励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全班交流)

  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这部分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完成95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101页3、4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5-07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06-04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2-11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5-01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4篇05-19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4篇02-11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14篇)03-11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15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