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3-07-05 12:23:0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詹天佑》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教师节班会教学设计方案 推荐度: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优]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优]

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教学难点:

  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丰满音响,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3

  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 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 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 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母亲、妻子)的心理活动。

  3、 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方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4

  一、“钓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一篇课文,属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理念: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3 钓 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鲈玉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钓鱼是一件有趣的活动,但想要钓到鱼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机遇等等。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谁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板书。

  二、课堂活动

  (一)、课堂活动一:自读课文,说一说这条鱼该不该放?说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组内讨论再大胆的站起来说一说。

  1、有同学说该放,原因是??(还不到捕鱼的时间;做人要有原则,虽说没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学说不该放,原因是??

  (1)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2)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3)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到处是静悄悄的??

  (二)、课堂活动二:再读课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放掉鱼,做出这个选择“我”是做了激烈的内心斗争的,小组讨论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

  1、交流(1)捕到鱼“我”??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得意、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再读句子。

  (2)父亲让我放掉鱼,“我”??,读句子:“爸爸!为什么?”(急切、不理解)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委屈、难受)

  (3)“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

  (三)、课堂活动三:是谁鼓励“我”做了正确的选择?

  1、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2、回顾课文,父亲为何那么“不通情理”?

  (四)、课堂活动四:重点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父亲的教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书上找出来,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思考:“鱼”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1、“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说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个人。那么你呢?

  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2、启发诱导: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班参与。

  四、总结积累:

  1、老师也送大家两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2、课下与自己的朋友演一演这个故事。

  五、布置作业:

  1、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与课文相关的事情在日记写一写,你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课文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么处理?

  2、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3、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钓 鱼

  钓到鱼 放掉鱼 启示

  获得启示:抵制(拒绝)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

  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

  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2.导语示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

  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

  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

  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

  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

  研读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围绕思乡的主旨,穿插了许多有家乡味道的细节、关键词语,使文中几个人物生动形象,尤其是对母亲的描写极为传神。

  2.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请同学们朗读或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情趣的细节或词语,与同学们合作交流,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学生阅读,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

  精读文章,才能品味出其中的情感和趣味,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才能提升自己的美好的生活情趣。

  4.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通过对细节和词语的品味,加深对文中作者情感和课文主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提高阅读的质量。

  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写过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你读过这些作品吗?把课前准备的文学作品与同学们交流一下,看谁积累的资料多,交流得好。

  (学生小组交流,推举1~2名班级交流。学生可以吟颂诗歌,也可以以唱诗的形式)

  2.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知识,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3.延伸练习

  把与同学交流的作品摘抄到练笔本上,并试着仿写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

教学设计方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⑵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⑶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①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②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⑷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⑸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⑵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⑶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⑷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⑸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①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②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⑹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⑴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⑵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⑶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⑷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⑴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⑵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⑶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7

  一、课程定位与实践目的

  《采购与供应谈判综合实践》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广州市市级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拓展能力培养的专业必修课。 我院与海程邦达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创维集团等多家优秀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课程开发,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采购员、物流业务员、客户服务员和货代员,使其具有物流服务采购与供应的业务洽谈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物流服务供应能力。

  课程依据采购与供应业务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业务环节处理内容为核心来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任务功能进行情景设计和任务排序,重视由浅入深递进式教学,同时将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融入教学,实现课证融通。

  课程形成了“以赛促学”、“社会技术服务”的课程特色。我们将课堂延伸到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结合课程进度,举办物流企业调研大赛、采购与供应模拟谈判大赛、物流服务相关软件比赛。并将比赛表现融入课程成绩,全方位调动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做中学”,在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学中做”。

  二、 实践教学设计总体理念

  根据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并实施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以项目洽谈为表现形式的课程教学,全面实施由学校与企业对学生成绩进行多元评价考核,并把课堂搬进企业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最终获得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完成“过程性评价”课程考核。

  三、实践方式与方法

  ㈠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实践体系

  1. 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和体验为基本方式,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

  2.构建能力单元式实践体系。实行强化能力培养的单元式实践。在确立采购与供应谈判基础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能力分解,构建若干个能力培养训练单元,即以一项(组)能力培养为一个实践单元,以系统进行该项能力的打造与培养;再由若干个训练单元组成训练阶段;再由训练阶段组成实践课程,完成课程的实践。

  ㈡ 实践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1.分组讨论。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采购与供应谈判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2.分组比赛。在实践中给定具体的比赛项目,由学生组织小组在课下进行比赛项目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点评。

  3.实地调研。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4.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房地产策划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营销问题。

  5.文案或调研报告写作。即设定具体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需要以文字形式表达的成果以规范文案的形式写出来。

  6、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谈判中的采购方与供应方进行各项模拟谈判。

  四、实践考核

  实践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态度,实践表现,能力形成等评出各实践项目成绩,然后作为期末总评的参考。实践总评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各分项目成绩比值见实践内容及成绩构成表)。

  五、实践环节和学时分配

  六、实践内容

  实践环节一:观摩成功谈判案例,写学习心得

  (一)、实践目的:

  1、理解谈判对促成交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二)、实践内容/条件:

  1、一个谈判高手应具备哪些综合素质。 2、一场成功的谈判有哪些特性。 3、如何进行成功谈判。

  (三)、实践要求:

  让学生里理解谈判的重要性,并分析成功的谈判案例,总结合格的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

  (四)、实践步骤:

  相关视频资料及书籍观看。

  实践环节二:企业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

  (一)、实践目的':

  1、掌握企业竞争力分析工具。

  2、学会用SWOT分析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做出企业战略

  (二)、实践内容/条件:

  1、SWOT分析法的理论知识及使用步骤

  2、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评估出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 3、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三)、实践要求:

  利用课下时间,充分利用网络,对企业进行调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内外部因素组合,确定分析竞争力类型并制定应对战略

  (四)、实践步骤:

  1、教师选定几家企业,利用课下时间让同学们实地或通过网络调研企业。 2、提交一份SWOT分析报告,分小组课上进行讨论。 3、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各组优缺点。

  实践环节三:软件操作(ERP中的采购模块)

  (一)、实践目的:

  学习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二)、实践内容/条件:

  1、回顾采购与供应相关理论知识; 2、进一步认识采购在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三)、实践要求:

  熟悉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的软件操作及具体运行流程。

  (四)、实践步骤:

  各人一台电脑,练习操作ERP中的采购与供应模块。

教学设计方案8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2、3段。理解“傍晚、满湖通红、山神、省下、灰心”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灰心,要有信心,坚持天天学,认直学,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3.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背诵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第2段的语言文字训练;难点是通过第3段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悟出

  道理。

  三、课前准备:

  挂图、词语卡片、小黑板、录音机、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

  2.指名读第1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2、3段

  引入新课:王冕的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只念了三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背上还要读书,真是勤奋好学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王冕是怎样勤奋学习画荷花的。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

  学习第2段: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2.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傍晚是什么时候?

  3.问: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 给“忽然”换个词。

  4.大雨过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出示挂图)

  (1)看图说话:湖面上有哪些景物?

  我们看去这湖面怎么样?荷花怎样?荷叶呢?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划出课文中写大雨过后湖面、荷花、荷叶的句子,读一读。

  (3)理解“满湖通红”,并板书。

  荷花的花瓣上有一滴滴清水(板书:清水滴滴)

  荷叶上的水珠还滚来滚去的,(板书:滚来滚去)

  真美啊!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最美!指名读,男女读。

  5.这么美的荷花,难怪王冕看得“出神”。(理解“出神”。)

  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那多好啊!”后面用了感叹号,表达了王冕怎样的感情?谁能读出王 冕心里很想把它画下来的'语气?指名

  6.这一段写得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一段背下来呢?自己试背,齐背。

  7.完成课堂作业 第4题。

  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 )。湖里有十来支( ),花瓣上( ),荷叶上( )滚来滚去。王冕看得( )。

  学习3段

  过渡语:下雨后的景色这么美,王冕多想把它画下来啊!那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呢?带着问题自己读第3段。

  1.指名读第1句。画画用的画笔、颜料、纸,王冕是怎样得来的?理解“省下”。

  2.后来王冕画的荷花像不像?从课文哪句话可看出?

  出示句子比较:

  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3.朗读这一句。

  4.同桌讨论:王冕为什么能把荷花画得这么像?

  交流,板书:不灰心,天天画

  5.假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应该怎样向王冕学习呢?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谈一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汇报。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本》第3、6题。

  五、板书设计 :

  27学画

  (课文插图

  放大)

  满湖通江 画不像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像……一样

  六、教后感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对第2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为了突出重点,在第2段教

  学时,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先进行看图说话(“湖面有哪些景物?我们看去这湖面怎样?荷叶、荷花怎样?),再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累了一些好词好句,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9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⑵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 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xx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

  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

  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

  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王 林)

教学设计方案10

  【学习目标】

  1、熏染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命的全新理解。

  2、细致入微探究课文的方法。

  3、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对生命的诠释。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心目中,生命是什么?或生命意味着什么?

  (生命不单是宇宙间的匆匆过客,不单是流星转瞬即逝的那一刹那。地球上自从有了生命,便有了生机与活力,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人的生命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那么意义究竟何在呢?)

  原来,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奉献,在于留下点什么,而不是带走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位女作家──杏林子,她对生命也作了一番深入地思考,颇有见地,并且发出了强烈的呼喊:生命,生命

  板书:

  2、学生介绍作者。

  提示:作者从小身患重病,困卧病床,但却写下了40多个剧本和10多本散文集,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为什么她能做到呢?

  说到底,就是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对信念的执着,这样的生命是鲜亮的,这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她对生命的感悟。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

  1、文中讲了三个事例,请用一句话概述。

  2、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几个角度在观察、体会生命。

  动物、植物、人类。

  3、这是三个怎样的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哪些思考?

  复述并作答(在文中找出关于生命的关键词、中性词理解全段)。

  板书:

  脉 动物→生之欲望→敬重生命 层

  络 植物→生 命 力→珍爱生命 层

  清 人类→生 命→展示生命 递

  晰 进

  4、再读文,画出你最为欣赏的句子,并说明理由,记牢!

  三、探究学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

  学生说后放投影: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人的一生可以腐朽,也可以燃烧,我要让他燃烧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贝多芬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

  ──爱因斯坦

  2、名人的话,使我们对生命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能否讲一讲我们身边、你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有关生命的'感人故事呢?

  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史蒂芬·霍金、张海迪、马利、向生命奔跑等。

  伟人的事迹让我们倍受感染,也赋予我们生命无穷的力量,愿同学们都做生命的强者。

  3、生命在杏林子眼中,是险境中挣扎的飞鹅,是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是听诊器中强健而有力的跳,那在你眼中,生命是什么?请用生命是说一句话 。

  投影小结:

  生命是悬崖上傲然挺立的松柏。

  生命是搏击风雨、冲刺苍穹的雄鹰。

  生命是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雪梅。

  生命是青翠碧绿,遍步天涯的小草。

  生命是一次次更快的冲刺、更高的跨跃。

  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向前飞奔的河流。

  四、小结

  还可以说,生命是一辆飞速前驶的列车,它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与片刻的松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车的车手,只有时刻紧握方向盘,集中全部精力向我们的目标飞奔,生命才会凸现它特有的风彩与魅力!愿我们每个人都做最优秀的车手!

教学设计方案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4.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激发学生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

  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启

  同学们,送别亲人和朋友是人们的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情,古人还为此写了不少的著名的诗句,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家背诵一些?

  同学们背的挺好,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送别时真切的依恋和不舍。其实,今天我要告诉你们的是,关于送别亲人和朋友,英国著名的作家比尔博姆却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他的散文《送行》。

  板块二:读

  请学生速读课文,要求:

  借助资料或相互帮助,疏通重点字词音义。

  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板块三:议

  请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课文,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

  1.指导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2.请学生自由质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讨论作答。

  板块四:讲

  1.讲解学生们质疑了却没有解决了的有价值的`问题。

  2.补充讲解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重点问题。

  板块五:练

  同学们,下面我请你们看的是一首我们同龄人写的一首现代诗,内容就是描叙父亲送别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体会一下,作为写作的参考。

  2.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板块六:结

  同学们,通过比尔博姆的文章《送行》,我们懂得了人其实在内心的最深处对于真切的关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善待和关爱,是一种人情美,而能够给予他人关心爱护,与人为善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性美的体现。

  最后我想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下英国文学大师狄更斯的现代诗《别挤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们对于宽容、善良、真诚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让你的心灵受到洗涤。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

  2.学习铺垫、对比的表现手法,懂得它们的作用。

  3.体验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关爱他人。(重点)

  4.学会质疑,培养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难点)

  二.自学内容

  1.收集有关古人送别的诗词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画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注音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文中描写送别场面和作者的态度,在课文标题前加一个修饰性词语,

  即:————————的送行,并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加上这一词语的原因。

  4.学习质疑:

  A.找寻关键词句质疑。

  所谓“关键语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抓好以下八种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内容或提示记叙的脉络;议论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论点或论述范围;说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②中心句。一个语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撑句或扩展句、叙述句,分析时要迅速从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转过渡句。敏锐地抓住这类句子,可以准确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时他还有交待叙说中心的任务。④警句。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认识事物的态度,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实则揭示了主人公悲惨命运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显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和褒贬抑扬的句子)。⑦修辞句。(写景状物、传情达意时运用修辞格的句子)。⑧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引人思考,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

  B.根据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质疑。

  C.质疑的角度?

  ①所勾画的词语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②勾画的词语能不能用其它的词语代替或删除?为什么?

  ③勾画的句子有什么含义?与其它句子的关系怎么样?

  ④勾画的句子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说明了什么问题?

  ⑤文章的结构层次怎么划分?主要内容怎么概括?

  ⑥文章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⑦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⑧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色?

  D.提出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难问题再记录

  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明白,请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作练习

  你有没有给亲人朋友送行过?有没有被亲人朋友送行过?请你描叙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者你当时的发现和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送行》作者:佚名

  父亲站成一轮弯弯的月亮

  目视着即将远行的儿子、书、钥匙、行李袋父亲没有洗泪为我饯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车启动了

  父亲吐出两句话

  注意身体

  与人和气车走了

  父亲依旧立着

  凝视道路

  默默无言

  附二:《别挤了》作者:狄更斯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尽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可千万,千万别挤!

教学设计方案1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一、教学目标: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以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父亲”那份非同寻常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转载于:父亲和鸟教学设计)、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14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②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②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③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

  自主感悟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②汇报交流。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③引导小结。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④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

识字学词

  ①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②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②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

  朗读体验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②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

  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赵州桥》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①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③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生词卡片。

  ③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州桥,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引路,读文识字

  ①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座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每闯一关得一面小旗。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座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习后再“闯关”。

  ②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卡片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侧重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巩固认字,指导写字

  ①“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②“写”字。“小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写的字。

  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听写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批改、订正。

  品读课文

  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

  ②交流汇报,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拓展活动

  ①交流有关桥梁的资料。

  ②有兴趣的,可以了解家乡的古建筑或家乡的桥梁。

提示综合性学习

  ①说说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②提醒学生注意整理资料,商量商量怎样展示成果。

  作业

  抄写第三自然段。

教学设计方案15

  第一课时

  目的: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颐和园的大和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几幅画,你们想看吗?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这是颐和园里的美景。(板书:颐和园)指导读音和写法,请你看老师写颐字,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习其它生字时,你也应该这样,想想应该怎样记着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想从文中了解什么呢??好,就让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弄懂这些问题,看看从哪里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学习课文,通过读书,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请同学们自由读书,拿着笔,可以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号,画出生字词,你喜欢的词语,读懂的和不懂的地方。通过读书,你读懂了什么?(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颐和园的大和美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再次读书,把作者带大家游览的地方画出来。(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去细细游赏吧。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就来读那一段,想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你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4.你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喜欢?你从哪里读出了大和美呢?

  5.指名发言,读出句子,说说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换词体会用词的准确:滑过,游过。点明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你能读出来吗?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指导读书)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知道了到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处处有美景,让我们感受到颐和园的确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可作者为什么先写长廊,再写万寿山,最后写昆明湖呢?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三、布置作业:

  同学们,颐和园那么美丽,可还有许多中外朋友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开拓旅游产业,旅游局希望能在电视上做做这方面的广告,请你们课下帮忙设计个广告词,能吸引广大游客,说出颐和园的特点。你们愿意吗?好,比比看谁的广告词写的好。

  第二课时

  目的:

  体会中心,学习写法

  体会中心,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

  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生自由发言,能说出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大和美)作者怎样写出颐和园的大和美呢?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你觉得这样介绍好在哪里呢?你能当一个小导游,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吗?

  3.想开去:和作者一起游览了颐和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用上书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作业:你能这样来介绍我们的校园吗?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教学设计方案12-0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2-11

教学设计方案【热】06-12

教学设计方案【推荐】06-12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荐】06-12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