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推荐度:
-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雪》教学设计15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雪》教学设计1
教材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美术课。是第二册的第一课,旨在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下雪是自然现象,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自然景观。这节课要求学生们回忆下雪的情景,表达感受,用绘画材料描绘雪景。
雪中场景在孩子的眼中是生动有趣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描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作画。
课 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回忆季节给自然界带来得变化,感受冬天的情趣。
*练习表现自然特征和最生动、热闹的活动,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将记忆中的形象组织成生动的画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绘画的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选择最有趣的活动,人物活动画的生动。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未完成的作业、彩粉笔、油画棒或蜡笔、蓝色水、板刷、水,一张8开白色演示纸、一张8开、深色演示纸、剪刀和白纸、胶水。
学生:各种彩笔。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猜谜语导入:“叫花不是花,美丽人人夸,花开不结果,遇热它就化。”
利用课件,欣赏雪花的图片,了解雪花的外形的特点:六角菱以及雪的形成原因,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1.说说冬天最有趣的活动。
(逛庙会看花灯、放烟花、打雪仗、堆雪人等)
冬天的景色是什麽样?
(树木光秃秃的,下雪)
欣赏雪景图片六张,感受雪景带给人的洁净之美。
2.看书的彩图感受冬天
冬天美丽的景色:冰、霜、雪挂、冰雕、冰糖葫芦。
冬天的户外活动:滑冰、逛庙会等。
●讨论及反思
利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雪的高兴。方法:用大白纸揉成球,使之成为雪球,带领学生到教室里面学习滑雪和打雪仗,使学生真切的感受雪带来的高兴。
1.提问:你对冬天的什么活动最感兴趣?
大家互相谈谈,交流感受。
并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学生的动作,为下节课的创作作准备。
2.演示:请同学在黑板上画有关本次创作的人物静态骨式站、走、跑、投掷、蹲。
教师稍加修正,引发学生联想:这些人物姿态像在干什么?
站:欢呼、捂耳朵、观战看热闹;
走:逛庙会、灯会、在雪上走;
跑:滑冰、追打;
蹲:团雪球、拍雪人;投:扔雪球。(教师出示部分参考图片)
请同学在黑板上再将骨式人物画成具象静态人物。让学生随意画,启发全体同学的形象思维。教师对学生的演示给予肯定。
3.构图。(见附图)
教师演示:
(1)定位、构图。用铅笔轻轻画骨式静态人物,姿态多样,有前后联系,使画面充实,主题突出。
(2)画具体形象,用铅笔在人物骨式上画出各部分的基本形。先画前边的人,再画后面的.人,处理好前后遮挡联系。
(3)勾线,用单色彩笔,将人物描画得更细致、生动。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较好的画面。
●尝试与练习
1、学生作画,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作业纸。
2、结束工作:让学生擦掉铅笔画的骨式线,整理画面,写姓名;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带齐彩笔。
第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练习平涂染色技能,用颜色表现景物。
教学难点:色彩多样,画面有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欣赏及交流:
1.欣赏:看书上的学生作业,美丽多变的雪花,小朋友穿着鲜艳、色彩多样、厚实的衣服在看灯、打雪仗......用蓝白对比效果,夸张地表现了雪花。
2.教师演示:
(1)用多样的彩色粉笔给临摹的人物形象平涂上色。
(2)表现雪花。
①用天蓝色、灰色或白色蜡笔、油画棒在白色演示纸上画大雪花。板刷蘸蓝水色平涂,产生蜡水游移效果,显示出白雪花。
②用白色纸折叠成六等分,复习第一册工艺《纸雪花》技法,剪出白雪花,用胶水粘贴在深色纸上,或用白色油画棒在深色纸上画白雪花、白雪点。一一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背景。
(3)画其它背景一一光秃秃的树、房屋等。
●尝试与练习
1.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色尽情地给人物染色。教师巡视鼓励学生踏实、动脑筋灵活地选色配色,不要机械死板。使用深色作业纸的同学,油画棒色彩用力染匀,方可鲜艳。用白色作业纸作画,可用彩笔直接填画光秃秃的树干、房屋、天空、大地等背景。或者用浅色蜡笔、画雪、冰,到老师那里平涂水色。用深色作业纸作画,最好用浅色蜡笔、棒直接添画冰、雪纹样和其它背景。填画和粘贴时,注意人物与背景的前后联系。
2、结束工作:请学生整理画面,整理用具;教师收作业,嘱咐下节课应带的工具和材料。
教后记:
自然与人密切相关,许多自然现象通过感受、观察、描绘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本课是以回忆雪作画,,课前应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某些知识点,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们通过欣赏回忆,可以拓展思维,从多层面、多角度表现他们心中的雪景。
《雪》教学设计2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
(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
(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 )一起( ),场面颇为壮观。( )声、( )声、和观众的( )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
(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再看板书,进一步领会“别开生面”的意思,切实体会雪顿节上场面的壮观,赛牛比赛的惊险刺激,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
3.按照写作顺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进行拓展
1.积累词句:把喜欢的词语记下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牦牛发怒奔跑及它与主人亲近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剪报。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三年级下册)中的《牦牛》和《川北草原观马记》两篇文章。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在此基础上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雪顿节上看赛牛
比赛前 —— 比赛中 —— 比赛后
别开生面 就图心情好
节日盛装 惊险壮观 满意而归
【板书力求简洁,突出重点。把课文的`顺序、结构和重点词语直观地反应其上。】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1.本设计紧扣文本内容、单元训练重点、课后题,打破传统的串讲串问教学模式,先从整体入手,大体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内容,然后直奔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比赛时,再学比赛前和比赛后,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抓住重点词语“别开生面”,贯穿教学始终,通过比赛前主人的节日盛装,比赛时场面的壮观、有趣、揪心,比赛后人们的心情是只图高兴加以理解。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藏族浓郁的民俗风情,尤其是牦牛比赛时的图片更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场面的壮观,同时,把课文里一些重点语段提炼出来,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一些重点词语用不同颜色的字标记出来,加深理解,也有利于朗读指导。
3.重视了朗读训练,尤其几个重点段落。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除此之外,适当加入了语文扩展练习:变换句式和仿写句子,在语言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本课设计容量较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就难以完成,尤其是读的能力,因此在预习和第一课时教学时一定要扫请阅读障碍,才能为后续学习基础。
《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降”“骚”“逊”“输”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解诗的大意,体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人细致的观察,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引向学习。
1、过渡语:只要我们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它会带给我们一种震撼的美。请大家细致地观察,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p2)(播放视频,生观看)
师:你们观看得好投入啊,谁来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小结:古往今来,诗人们往往大多把梅和雪放在一起写。只有梅花而没有雪花的衬托,就不能显示出梅花的品格;只有雪花而没有诗歌的咏叹,也不能显示雪花的雅韵。
2、记得我们二年级学过王安石的《梅花》,大家一起来诵读一下吧。(生读p3)王安石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谁来说说?(生说)王安石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诗人卢钺又是怎么观察梅花的呢?他与王安石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雪梅》。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p4,边说边板书课题,书写的时候强调雨字头的写法:雨字变成雨字头要注意,第二笔长长的"一竖变成一点,第三笔横折钩变成横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说印象深刻的画面,渗透本单元细致观察的单元主题;切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复习旧知王安石的《梅花》,引出新知。)
二、质疑解惑,问题引领。
过渡:《雪梅》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卢钺,那卢钺是怎么观察雪梅的呢?
1、下面就让我们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开始读吧。(p5)
2、检查字词。
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生字都认识了吗?(1)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p6),自己试着读一读。
(自读,指一生读)
重点说说“降”和“阁笔”。(p78)(课件展示降和阁笔)
看样子字词你们都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梅花朵朵开”的小游戏,只要把字词全读正确,美丽的梅花就会开满枝头。谁愿意来啊?(指一生读,齐读)(p9)
3、检查古诗的朗读。
生字词你们全都认识了,真不错。古诗不知道读得怎么样?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老师是以223来划分节奏的,这首诗押的是“ang”韵—降、章、香,在读这几个字的时候声音可以稍微延长一点。谁来读一读?(指生读)(p10)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诵出韵律;以“卢钺是怎么观察雪梅的呢”这个问题引领孩子的学习。)
三、理解内容,合作探究。
1、要想把古诗读得更好,还需要我们了解诗的大意。(p11)现在谁先来说说前两行的意思?谁再来说说后两行的意思?
2、是啊,梅以香为美却比不上雪白,雪以白取胜却输给梅一段清香。那这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让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再来读一读。(p11配乐)(自读,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古诗的意思,体悟古诗蕴含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为以下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感受观察,体会表达。
过渡语: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
(一)感受诗人的细致观察
1、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由此“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成为了千古名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诗。思考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对梅和雪进行了细致的观察?(p12)(板书:观察)
(预设生:诗人是从颜色和香味两个方面来进行观察的,雪比梅花白,梅花比雪花香。)
师:是啊,诗人是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观察入微。(板书视觉 嗅觉)
2、师:诗人观察得仔细,这都得益于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诗人们运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分别都运用了哪些感官?(p13)
(课件13出示拓展诗句,连一连)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小结:我们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用心体会一下诗人是怎样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细致观察的。
(二)体会古诗准确生动的表达。
诗人正是因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才表达得准确生动。让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你对诗中的哪个字词最有感触?并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表达)(p14)
预设1:“三分白”和“一段香”
师:“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并且差的不是很大。这样就准确巧妙地托出了二者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雪只是比梅白那么一点点,梅花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清香。
过渡语:你理解地很深刻。我们继续来讨论让你最有感触的`字词。
预设2:“逊”和“输”。
师:“逊”和“输”,它们是一对近义词,这样可以令古诗词语更丰富,我们可以看出梅和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上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
预设3:争和未肯降
师:是啊。通过采用拟人手法来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拓展延伸:不仅是卢钺,诗人都非常讲究锤炼字词,比如这句诗中“绿”字的使用,就是一个经典。(p1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手中的资料,来了解一下王安石推敲字词的故事,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p15)
拓展点评:“绿”全诗的点睛之笔,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满目绿色,春天气息感受无遗;也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春风吹过,然后江南便开始变绿。经过锤炼的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使诗作锦上添花,千古流传。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从视觉和嗅觉,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用词精妙。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体悟诗句,感悟诗句中的“观察”“表达”两个语文要素的呈现。适当地进行拓展练习,进一步感悟古诗中诗人的“细致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
五、拓展训练,提高升华。
1、过渡语:我们刚才一起学习了《雪梅》这首古诗,重点体会了诗人的细致观察、感受诗人准确生动的表达。诗人利用视觉、嗅觉等感官,并且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用心地思考,然后再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2、接下来,用我们学习《雪梅》的方法来学习《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看看这两首诗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先自学,之后小组内讨论。(p16)
3、结课:刚才我们自学了《暮江吟》和《题西林壁》,你们也都有自己的收获。这两首诗与《雪梅》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与《雪梅》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两首诗,老师相信你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p17)最后让我们一起再诵读一遍《雪梅》送给所有的老师们。(p18)
(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所学,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学法迁移,学以致用,让学生自学《暮江吟》《题西林壁》,体会两位诗人是怎样进行细致观察和生动表达的,交流收获。)
《雪》教学设计5
一、分析教材: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收入在语文新教材高一(上)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都是新诗。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陶冶美好情操。艾青的这首诗,通过描绘广大中国人民在日军侵略下的悲惨的受难图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画面感极强,并通过雪、寒冷、夜等背景性的描绘,更突出了凝重、沉郁的意境。所以在教这首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深入解读,才能把握诗人深沉的情感。
二、分析学生:
高一的学生是初次接触新诗,虽然他们曾经背诵过不少古诗,但对于把握诗歌里抽象感情的能力是很弱的,而且写这首诗的时代(1937)距离现在较远,九十年代出生的学生理解这首诗中的深沉感情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图景的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反复朗读,并联系时代背景来把握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三、设计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基于上述教材、学情的基本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抓住画面、把握特点、体会情感”为核心,从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1)知识技能: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四副图景中人们凄惨的生存状态(重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难点);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所起的作用(难点)
(2)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内心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3)过程与方法:朗读、品味语言、想象理解
四、教学组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上课时需要创设情境,我选取了与这首诗风格相近的乐曲《辛德勒名单》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朗诵。让学生耳听朗诵,脑中联想,心中逐渐体会诗中沉郁的感情。并通过品味诗中的语言,抓住关键词,深入理解当时人民凄惨的生存状态。再通过集体朗读,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教学过程中还运用多媒体补充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艾青的诗歌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介艾青的诗歌成就: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诗人之一。
2.学生交流初读诗歌后所体会到的感情,并质疑。
(二)听配乐朗诵,理解诗中四副图景的`特点
1.诗中描绘了哪些人物形象?
2.听教师配乐朗诵,展开联想,思考:
(1)诗人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哪幅画面最使你震动,为什么?
3.学生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交流感受,教师加以指导。
——冒雪赶车的农夫,在草原上艰辛地生活
乌篷船里的少妇,陷入死亡的恐怖
蜷伏异乡的老母,不知明天会如何
失去土地的垦殖者,绝望地向天乞援
这些人物代表了由北向南的广大中国人民。
4.思考:这几副画面有哪些共同点?
——表现了广大人民凄惨的生活状况;
四幅画面都在寒冷的雪夜背景中展开。
(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雪”“寒冷”“雪夜”的象征含义:
1.为何广大人民陷于苦难之中?为何痛苦灾难会像雪夜一样漫长?
——日军侵略所造成的。(结合诗句、写作时间)
补充简介时代背景,出示PPT
2.理解“雪夜”的象征含义
——象征了中国在日军侵略下黑暗、苦难的社会环境。
(四)朗读四副图景,深入体会诗人的感情:
1.学生交流:表达了痛苦、忧愁、悲愤之情。
2.除了四幅图景外,诗中还有哪些内容突出了这些情感?
——反复出现的第一节内容。
3.理解第一节在诗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强调了日军侵略下的苦难、黑暗的社会环境(关键词:雪、寒冷、封锁);
突出了诗人深深的痛苦、忧愁、悲愤之情,成为全诗的感情主线。
3.教师小结诗的意境:凝重、沉郁
(五)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艾青诗歌的特点:
艾青诗风沉郁,在忧郁中浸透着对祖国人民深深的爱,忧郁中显示着力量;他的诗善于通过鲜明的形象、画面来表达情感,他诗歌的中心意象便是土地。
(六)布置作业:
推荐摘抄艾青的其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把握诗中形象,理解诗歌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寒冷的雪夜忧愁凝重
凄惨的生存状态——痛苦——沉郁——悲愤
《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词语的积累。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欣赏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文字。
(2)、通过两幅雪景的比较阅读,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重点: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蕴含其中的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季),为什么?(因为春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那么你们最不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呢?(冬季)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无比寒冷),难道冬天除了寒冷就没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吗?(有,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冬天的雪,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一
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师: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磬(qìng)口灼(zhuó)灼凛(lǐn)冽(liè)旋(xuàn)风旋(xuán)转脂粉奁(lián)粘(zhān)连粘(nián)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我描绘的画是这样的:在冰天雪地里,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堆雪人,雪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蜜蜂纷纷来采蜜。
师:非常好的一幅“冬花雪野图”。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画的是雪雾,什么是雪雾?就是凛冽的寒风把雪花吹得满天飞舞。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下面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描绘的是两幅画,一幅是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有各种各样花的点缀,充满生命的力量;另一幅是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在旋风中蓬勃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两幅不同的'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南方的雪)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哦,这位同学理解十分到位。
师:谁来说一下,什么地方体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这一特点呢?
生:江南的雪有梅花、杂草、蜜蜂来点缀,它不单调,显得生气盎然,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无穷的快乐。
师:江南的雪就是在作者的笔下就那么完美无瑕吗?
生:是有瑕疵的,塑雪罗汉虽然给我们带来欢乐之后,但美中不足不持久,第二天就逐渐消释了,难免给人留下遗憾。
师:同学们对江南的雪理解得比较独到。下面谁来找一下朔方的雪特点的句子?
生:“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全面。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有,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因为它决不粘连。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决不粘连。
三、赏析: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滋润美艳的江南雪那份秀丽而心动,为永远如粉如沙朔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决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深沉的、厚重,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呢?
生:有,我比较喜欢“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非常好,请坐下。
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幅雪景图的看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原因是它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杂草作为点缀,人们还可以在雪地里塑雪罗汉,南方的雪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表现了他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作者喜欢的是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旋转升腾,这正映照着鲁迅先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独自抗争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看法,那么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呢?
生: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作者最欣赏的还是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孤独的,被表现为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
五、总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雪景,并在比较重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向往美好
北方的雪—旋转升腾—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进鲁迅的生命,去感悟他在孤独中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坚强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雪》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的课件、贴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还可以用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这一课了,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学生自由发言。
三、识字
你们说得对不对,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边读边圈。)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在黑板上贴字)读音,怎样记住,组词,说话等等。
(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
四、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听范读全文的课件,学生自由读并划好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男生女生比读。
第一自然要让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并且体会小白兔与雪孩子在一起玩的有多开心。
五、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六、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讲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八、指导朗读
(通篇)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九、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十、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善良的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有几点感触。
可取之处是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回家预习,课堂上汇报预习内容,字音,怎样记住这个字,组词,说话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记忆生字时,我采用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的多种方法强化记忆生字,学生喜欢多种多样的形式,易于记忆。
在进行感情朗读时,抓住“开心”“着急”“伤心”三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读到哪些句子心里会产生这三种不同的感受,再用这种感觉来读句子。“雪孩子看到好朋友家着火的时候,一定非常着急。不然不会飞快地跑过去。我觉得要读得快些,紧张些。”有的说:“小白兔看到雪孩子变成美丽的白云,好开心。”孩子们的感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不足之处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设计的内容太多。
《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
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
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
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
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
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
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
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
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再次朗读,读出高兴来。(教师板书北京小朋友玩真雪)
15、孩子们又有什么疑问了?老师又是怎样回答的?理解“争着”。为何要盼着呢?我们和台湾是一家人,我们期盼着它的回归,让我们深情的将这两句再次读一读。
四、板书
指故12、看雪
盼来
北京小朋友一家人台湾小朋友
想去
看真雪玩假雪
《雪》教学设计9
教学过程:
预设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指导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向家长询问等途径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2、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交流了解。
1、课件出示《识字3》的第三句话: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学生齐读。
2、课前我们在搜集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现在请相互交流,可以离座位,去听听,看看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
3、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出“北京、中国台湾”所在的位置。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部分,中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中国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国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读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3。4题,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6、小组内互查识字情况。
7、指导认记生字。
8、读一遍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
2、重点指导:
“指”的右上边不能写成“七”;
“故”的偏旁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奇”字写时注意上小下大;
“候”字写时不要丢了中间一小坚,右下边与“族”比较。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辅导。
实施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理念:
体验是引导学生走入文体,与文本零距离接触的主要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雪景的美丽和玩雪的快乐,从而去体验中国台湾小朋友对看雪的`向往和憧憬,使读者、文本以及文中的角色真正深层次地交流互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材意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按三个维度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雪毯、银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抓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2、注重朗读和评价,鼓励个性化阅读。
3、以读为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难点:了解课文的盼祖国统一思想。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检查,揭示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板书:看雪)
二、媒体渲染,激发兴趣。
(观看雪景录像)美吗?这么美丽的雪景,你在哪儿看到过?怎么玩的?
三、反复诵读,体验快乐。
1、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吗?读一读第10自然段。
2、“雪毯、银装”指什么?“到处”除了天上、地上、树上,还有哪些地方?
3、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我们的”快乐!
4、看过雪,玩过雪的我们都明白,雪花带给我们的美和快乐远远不止这些。你能用自己的话或课外书中看到的语言来赞美一下雪花吗?
四、认真揣摩体会心情。
这么美的雪景,这么快乐的玩雪体验,是每个小朋友都向往的,可中国台湾小朋友却从没享受过,读读他们和老师的对话,体会体会他们的心情。(课件出示四个问句)
1、自由练读对话。
2、找伙伴练习。
3、谁想和老师一起合作读?
4、老师和全体学生合作表演读,把自己当成中国台湾小朋友,谈谈你的心情。
5、小结:雪真是太美了!所以中国台湾小朋友才会这么憧憬、向往着到北京来看雪。
(板书:中国台湾北京看雪)
6、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体会盼团圆的心愿。
7、再次诵读描写雪景的段落,把这种对雪的爱传递给同样爱雪的中国台湾小朋友。
五、拓展活动。
搜集一些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在班上举办一次“中国台湾知识交流会”。
板书
12、看雪
中国台湾北京看雪
《雪》教学设计10
第一课时
目标:
1、巩固预习习惯,认真做好圈、点勾划批注。
2、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了解其含义。
重点:预习并检查预习。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式
关键词:打雪仗堆雪人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异同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布置预习
重点:圈、划、批注
难点:寻疑
(老师板书背景简介:《题<彷徨>》诗)
五:检查预习:
1。字音
磬粘结龙眼核妆奁目光灼灼
朔方凛冽褪色
2。解释
处子:
朔方:
滋润美艳:
精魂:
(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找出来的生字词,再鼓励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去解答。)
3。背景简介(老师板书关键词再辅以讲述)
六:听录音机朗读(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七:段落朗读(抽同学选段读)
八:小结:朗读方法
九:作业布置:
1。词语抄写3遍/个
2。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十: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情感律动。
2、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老师的点拔中激发我们敢于面对孤独而不屈的勇气。
重点: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背诵《题<彷徨>》诗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口述同上)
四快速阅读课文,整理疑问。
(圈、划﹑批注,用?标识)
五阅读59—61页的材料,借助资料释疑解难。
(让同学们体验一种学习语文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积极的感受,并培养其查阅资料的习惯)
六检查学习情况(合作学习)
1、江南飘着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2、朔方纷飞着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3、小结:用一句古诗概括南北雪的特点。
(提示《咏雪》谢太傅寒雪内集)
4、深入: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写法探讨归结。
5、破难: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6、联系实际,点拔拥有朔方雪品质的同学,激励大家学习斗志。
(老师故作神秘之状,让大家猜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如同朔方的雪一样孤独而不屈)
七:小结:学法,钱梦龙老师的三步学法(怎样学一篇课文)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雪散文诗
鲁迅
江南飘舞着滋润美艳的雪
对衬
比托
朔方纷飞着如粉如沙,绝不粘连的雪
(内在美:孤独不屈,刚毅)
破难:歌颂北方雪在孤独的境遇里不屈而刚毅。
第三课时
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增加语言的积累。
2、在练习中识别课文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业练习中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重点:课文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
难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识别。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式
1、课文中写了雪和的雪。
2、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
3、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复习
1江南的雪(特点)。
2朔方的雪(特点)。
五:默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标出联想的句子,用【】标出想象的句子。
2、默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请鉴别哪段属于直接抒情,哪段属于间接抒情。
六:评讲作业(合作探讨):
1、完成并探讨想象与联想的区别,以《天上的街市》为例进行巩固。
2、探索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差异。(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
(引导部分同学辨析回答)
七:练习背诵(选精彩段背诵)
八:小结:想像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略)
《雪》教学设计1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是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2、有条件的地方,带领学生玩一次雪。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生字中,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课文不注拼音,除10个生字外,还有“累、息、柴、救、却”5个字没学过,还有多音字“着”。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上下文猜读,或查查生字表,问问同学,实在有困难的做上记号问老师。教师检查时要注意正音。随生字“孩”,认识偏旁“孑”。10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认记。注意区别“往、住”两个字。其他的字可多读读,记个整体印象,随着阅读实践再逐步明晰。
巩固练习时可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道、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三)词句
“香”是多义词。学生在第四课学过,是指香味,本课指睡得很舒服、很沉,可引导学生从图中理解。
“化”指雪孩子在火中变成水,也可以从图画或生活中理解,注意发挥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最后一句话中的“飞”形象地概括出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可启发学生说说:雪孩子都化了,怎么飞上天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并适当扩展:衣服晾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其中也有渗入地下)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最后让学生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再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四)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除强调读准字音外,还要正确处理轻声,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等,教学中可作适当提示或听录音范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画面,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如: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让学生感知“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练习中不必受此限制,先放开说,只要前后不矛盾即可。说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运用不当的词语。
2、讲故事: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四)读读议议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六)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雪》教学设计12
在《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
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雪》教学设计13
学习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以上内容源自
学具准备:
朗读带、小黑板、挂图。
学习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翻开课本110面(出示挂图)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2.学习过程
1.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2.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生读一遍、正音、全班再读一遍);逢:遇
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4.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u第三声不读fu第二声;蓉的音与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
3.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以上内容源自
4。汇报自学成果(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感到行程怎样(艰难))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贫穷对他非常同情)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债,借债,为生活奔波劳作了吧!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同情,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贫穷呢,其实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是你父母辛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浪费粮食,像上星期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馒头不吃就把它扔掉这样可以吗?)
6.汇报讨论结果
7.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听朗读带: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朗诵这首诗的要注意模仿(可小声跟读)
<2>.学生自由练读:现在你们自已试着读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
<3>.表演朗读。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搜集写雪的诗句三句以上: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万籁人踪灭,千山鸟飞绝
《雪》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初步掌握“又唱又跳”这一类结构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雪受热要融化的道理。
3、感受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猜谜语:
说是花,不是花,
不长叶子不结果,
没有树根没有杈,
漫天遍地都是花。
跟着老师读一遍,齐读一遍。
2、导入情境
一个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播放课件)兔子一家没吃的了,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
板书:雪孩子,读课题。
雪孩子和小白兔是怎么玩的呢?后来, 还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听老师读课文。
3、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19课《雪孩子》,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请留出来,不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
4、认读生字词。
孩子 让 一起玩 往 睡觉 烧着 知道 化了
孩 让 起 玩 往 觉 烧 知 道 化
多种方法识字记字。
出示句子:
她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起玩。
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这一课还有三个很有特点的生字宝宝等着我们去写呢!观察一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撇和捺。
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在书上练习写两个。
5、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师生合作学习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屏幕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并读出相对应的文字。)
2、故事是因为下雪引起的,那段话是写下了大雪呢?请读读第一段。
说一说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
如果不用课本上的语言,你还会说这幅图的内容吗?指导说话。
3、(看第二幅图)朗读第二自然段。兔妈妈要出去找吃的,她是怎么做的?
4、(出示第三幅图)说说图上画着的小白兔怎么样啊?(小白兔玩得很高兴)从哪个词看出小白兔很高兴呢?“又唱又跳”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你能看着图中小白兔和雪孩子的神态,用又“ 又 ”来说说他们的神态吗?(又说又笑)还能说说雪孩子的样子吗?(又白又胖)
练习: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大又圆
又 又 又 又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小白兔喜悦的心情。
5、(出示第4、5自然段)指名朗读4、5自然段。这时发生了什么紧急的事情呢?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6、(出示第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 体会雪孩子不顾自己,帮助他人的好品质。)
7、问题:“雪孩子化了,她到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8、读一读第8段。(出示第八幅图)想一想说一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雪孩子,是你救了我,谢谢你!雪孩子,你牺牲了自己,只为我着想,我以后也要去帮助更多的人。雪孩子,我会永远想念你!)
同学们,雪孩子虽然牺牲了自己,变成了白云,(板书:白云)但它永远活在小兔子的心中,活在兔妈妈的心中,更活在我们大家心中。此时,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雪孩子,我们要向你学习。雪孩子,你还会回来吗?雪孩子,你真可爱。)
9、大家都这么喜欢雪孩子,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示对雪孩子的喜爱吧!指名读全文。
三、雪孩子还会回来吗?看图了解水的变化。
四、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写在自己的写话本上吧。
【《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雪的教学设计03-17
雪教学设计09-04
《雪》教学设计05-05
《雪》教学设计05-27
《江雪》教学设计02-22
江雪教学设计04-05
看雪的教学设计03-08
《看雪》教学设计02-06
《雪孩子》教学设计06-22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