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17 08:33:26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字词,了解陶渊明其人其诗文。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田园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

  [教学重点]

  品味陶诗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会诗中“拙”字的实质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品读、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桃花源记》里,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优美的景象。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良田美池,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一派和平与安宁的景象。试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从桃花源出来你会干什么?

  (预设)生:课文上说他又回去找,可是没有找到;他会带上自己的家人逃离到这个地方;他会按照那样一个桃花源再建一个世外桃源。

  师:其实陶渊明与他一样,也想建立一个自己的桃花源。建在哪里?

  生:归田园建。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么?

  生:田园

  追问:今天我们就一同步入他的《归园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

  一、朗读文本

  (一)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文本,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扫除文字读音障碍。

  (三)请学生齐读文本。

  过渡:文章和诗歌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

  从标题来看,给我们传达了哪些基本信息?

  明确:归田园居

  追问:从这标题来看,我们应着重抓哪个字?归。下面就让我们围绕“归”字来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作者归在哪里?

  明确:归到田园;也就是告诉了我们他的归之所(板书)

  过渡:归之所是哪几句,同学们一起齐读出来。

  追问:除了讲归之所还讲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歌内容的前6句讲的是什么?)

  明确:归之因

  追问:那么除了刚才所归纳的:归之所归之因,还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两句:“户庭无尘杂....返自然”

  明确:归之情(趣)

  追问:哪个字更好?“趣”字我觉得更好,情:只是当时的一种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种(在田园生活里)乐在其中的感觉表达了出来,并且作者回归到田园也是他人生的一种趣味、一种情趣。

  板书:明确:(1-6)归因;(7-16)归所;(17-20)归趣。

  过渡:理清了文脉,下面就让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来了解诗人的归之因。

  [品读文本]

  一、了解“归因”:

  问:哪些诗句体现了归因?

  明确:前6句。

  二、品读关键词

  提问:诗歌前6句中哪些字词表现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

  三、品读概括句: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追问:“俗”是什么意思?“无适俗”是什么意思?

  明确:“俗”:世俗:为名为利,争名夺利;汲汲于富贵,汲汲于名利。“天下之人,熙熙壤壤;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史记》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无适俗”:不能、不会迎合世俗,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小结:这两句就是告诉我们陶渊明不仅本性真,品性高,而且十分向往田园生活。

  (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追问:这两句诗我们应该抓哪两个词?为什么?

  明确:“误”“三十年”

  追问:表明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对官场的厌恶,一个“误”字,说明作者悔恨之情;三十年用夸张说法,表明时间之长,悔恨之深。

  过渡:作者运用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比喻,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表达了出来。

  (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追问:“羁鸟”是什么鸟?池鱼又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自由,受到束缚。

  追问:诗人用一个“恋”一个“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正是作者向往田园自由、厌恶官场束缚,所以在这里把作者急切想要回归园田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过渡:然而最具吸引力的还是其中的归之所,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赏析。

  二、品味“归所”:xx(小组讨论)

  (一)本首诗歌选取了田园的哪些意象?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二)单看这一个一个独立的意象美吗?

  明确:不美!

  追问:对,这不过是农村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那为什么在陶渊明的眼里,一切平凡的事物都显得那样美好?

  追问:正所谓:境由心生,诗人本人是性本爱丘山,一直向往、神往田园生活,所以,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三)这些意象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品读景物所蕴含的'美。

  下面我就将咱们班分为四大组,一起来品味意象的特征,去发现景物所蕴含的美。

  1.方宅、草屋:住处空阔宽松。房屋虽简陋,好在数量较多,不但够自家人居住,就算有客人来,也宽松有余。

  2.榆柳、桃李:环境清幽美丽(春日繁花似锦,缤纷绚丽:夏日绿阴匝地,郁郁青青)

  3.远村、炊烟:气氛安详柔和(渺渺村庄,袅袅炊烟,朦胧迷茫,似幻似真)

  4.狗吠、鸡鸣:生活宁静和平(能听到深巷中的狗吠声,可见乡村的宁静;鸡在桑树颠得意地鸣叫,可知生活的安定和平。“狗吠鸡鸣”还给田园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小结:孤立地看这些景物虽然平常,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后便活灵活现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宁静平和、淳朴自然、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过渡:然而诗人归后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齐读最后四句诗。

  三、感悟“归趣”:

  诗人归后的心情怎么样呢?(“户庭无尘…反自然”)

  明确:摆脱官场生活那种自由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恬淡、宁静幽美、自由自在。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朗诵诗歌,学会用诗眼来解读诗歌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诗意的想象中诵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想象与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陶渊明)

  初中,我们邂逅了从东晋时代款款而来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二、合作探究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但凡对于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归”。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作者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从诗中找到依据并加以解说。

  解说的时候可以从诗句中的关键字着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诵读诗歌,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叫一生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文围绕“归”字来写了哪几个问题?哪位同学来归纳一下。

  小结: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2.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2)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诗人,“旧林”、“故渊”比喻诗人久违的田园。运用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它们一样早有想摆脱官场束缚,返归田园的愿望了,现在终于做到,并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种摆脱官场束缚的强烈愿望。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园田是为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前八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看到了诗人内心的悔恨以及对官场的厌恶,读得时候语速慢一些,一些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可以重读,比如说“爱、误落、三十年、恋、思”等,请全班男同学朗读这几句诗歌。

  (3)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作者情感:自由、安逸、喜悦、豁然开朗。

  让我们带着归家的欣喜齐读这四句。全班齐读。

  (4)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找出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并指名朗读。

  A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请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B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田园景色进行描写的,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明确:视觉(近远结合),听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描写景物的时候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同学们在写景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种方法。

  C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将其描写出来或者用素描的形式勾勒出来。

  学生展示。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在幽深的巷子里自在地吠叫,鸡在桑树枝头得意地啼叫。整个乡间呈现一派宁静、和平的景象。

  D你觉得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怎么样?

  清幽、安定、和谐、宁静(普通寻常)。

  E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这几句朗读时宜语调轻快,请全班女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面对相同的处境,你会选择“归隐”还是“做官”?

  背景链接:陶渊明的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是,当时的东晋⑥的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陶渊明到29岁时才出仕,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小结:陶渊明舍弃了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舍弃了功名利禄,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追求,当这追求如夜空中的星斗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会有烦恼和痛苦,你要做的不是在困苦中消沉,而是要学会舍得。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按照内容、情感、技法三条线索归纳全诗,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

  明确:内容:归隐田园的原因;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归隐后的心境;情感: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技法:比喻、夸张、白描。

  2.背诵诗歌:一生尝试背诵;全班齐背。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是不同的地方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还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先生的作品大多写的是退隐后的生活,表现了农村的风物,农民劳动和生活,表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在宋朝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四、读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由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小活动: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向客人推介“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六、诗中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七、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八、作业:

  课文有四句经典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希望同学们能够背出来。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以“归”为线索,背诵课文。

  2、根据意象,描绘画面,体会意境。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乐趣。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归园田居其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其中表现曹操博大胸襟和求贤若渴的心情的句子是哪句?

  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危机局面层出不穷,曹操以他博大的胸襟,广纳贤才,机智出招,化解危机,在乱世中打出一片天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社会无比黑暗的魏晋时期,他放弃了不易得来的彭泽县令,带着与众不同的清新和旷达,去寻回一方心灵的净土。这个人是谁呢?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请同学们看图猜句。

  生:第一幅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第二幅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

  第三幅图——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第四幅图——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从所学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不愿过荣华富贵的达官生活,而是希望归隐桃源,过着自耕自种、怡然自得的生活。今天我们进入《归园田居》其一,来感受作者笔下的田园风光。

  板书:归园田居陶渊明

  活动2【讲授】分析课文

  请个同学起来介绍一下陶渊明:PPT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节奏。

  全班齐读归园田居

  请同学们注意屏幕上红色的`字的读音:羁、拙、荫、暧暧、吠、樊

  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齐读,读出感情。

  很好,这次读得比上次读得有感情多了。

  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人的眼睛,所谓眉目传情,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主要是写哪个字呢?

  生:“归”。

  板书:归

  也就是说“归”是题眼,让我们以“归”为线索,思考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现在把时间留给大家。

  生起立讨论。

  抢答。

  1、思考好了吗?好,我们来看一下,作者从何而归,请用原文告诉我。

  生: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就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具体从何而归?

  生:尘网、樊笼。

  那么尘网和樊笼比喻什么?

  板书:尘网、樊笼——官场

  生:官场

  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尘网、樊笼比喻官场?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作者对官场的厌恶。

  2、为什么而归?找到原文中的诗句。

  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谁来谈一谈?

  生:羁鸟、池鱼——自喻

  板书:羁鸟、池鱼——自喻

  恋、思——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韵、性——

  归向何处?

  用具体的词语来说,回到哪里去了?

  生:园田

  板书:园田

  归去如何?

  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是哪两句?

  生:就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愉悦、欣喜

  板书:心情:愉悦、欣喜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让作者心情如此愉快呢?我们一起来把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读一下。朗读。

  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作者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生活呢?

  生: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狗、深巷、鸡、桑树

  意境:恬淡、和谐、宁静、优美

  活动3【活动】课堂活动

  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幅田园生活图,前三组的同学描写“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后三组的同学描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每组选取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完成,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

  学生互评

  教师补评

  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乐趣,请大家围绕“归”这个字眼,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能背诵。

  请一个同学起来试着背诵全诗。

  全班背诵

  学生代表总结

  教师总结

  活动4【导入】布置作业

  作业:

  1、默写

  2、面对困境,屈原选择了投江,曹操却锐意进取,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你是否赞同陶渊明的归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归园田居10-07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学设计10-06

归园田居作文10-07

归园田居教案06-23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3篇)05-17

归园田居简单版教案08-25

陶渊明《饮酒》教案设计05-19

论陶渊明作文10-06

陶渊明的田园作文10-05

陶渊明的作文(精选35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