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知道角有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目标导学
1. 播放暖场音乐—《一闪一闪亮晶晶》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师:(出示三小校门照片-主题图)走进我们整洁美丽的校园,隐藏着好多好多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的小旗子、长方形的匾额……这么多的.图形就组成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角(板书),你能找到角吗?
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师指名多位学生上台展示
师: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脱去华丽的外衣,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二、合作探究 互动雅学
(一)角的特征教学
过渡:(板书抽象的角)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独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学说
1. 教师归纳:所以角有一个尖尖,我们把它叫做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做边。
2.同桌互说
3.小结:所以我们说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数学游戏:谁的眼睛明又亮
过渡: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想玩儿吗?
(1)第一关:判断角。出示红卡:第1题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请拿出红卡第一题
独立思考、同桌互查、全班汇报
师小结:所以我们在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时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条件不满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关: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说明原因)出示红卡:第2题
师:大家都会判断这些是不是角,其实角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本数学书上就有好多角,在这个面上,这里有角,这里也有角,在这个面上呢,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顶点和边)
师:那这个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师小结:我们从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许多数学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过渡: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我们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角
1.课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结: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师:这怎么比啊?(上台演示说理由)
4.折角(出示学习指南卡)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折的角?请大家竖起耳朵认真听。(2组上台汇报,展示一组奇形角)是角吗?
(三)画角
1.自主尝试画角
2.播放动画,规范画角
3.拍照作业,欣赏角
三、点拨指导 提升领悟
反思小结:到这里,我们和小精灵的旅程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和角有关的哪些知识?
师:我们不仅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还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过比、折、画的方式认识了角。那你们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蓝卡吗?请拿出蓝卡第一题。
四、检测反馈 博学拓展【出示分层实践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40页。
教学目标与策略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掌握用直尺画角的方法,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与课时设置
主体画挂图或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1.课件或图片出示校园生活情景图(有角的地方可以随机闪动。)
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
(不必强求学生把所有的角都说出来,只要能说出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演示。
3.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角,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
学生观看课件后先在小组内把看到的情景说出来,组内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班内交流。
探究体验
1.直观感知角。
(1)引导学生小组内说一说、指一指身边物品中的的角,并用手感觉一下物品中角的样子。
学生找出生活中的物品上角,如:桌子面上的角,黑板面上的角,文具盒上面的角,书面上的`角……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指点角时一般只指角的顶点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才能组成角。)
2.初步认识角。
(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指角时一般只指角的顶点处,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才能组成角。)
2.初步认识角。
(1)展示实物中的角(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
(2)去掉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A.先在抽象出的图形中依次闪动角的顶点和边,然后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B.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汇报交流时,学生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出角的样子。
学生观察由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小组交流角的特征,明确: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C.拿出画有角的图纸,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4)闭眼想像角的样子。
3.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角。
(1)用纸折角。
A.提问:你能用圆形纸折一个角吗?比一比看谁折的又快又好?
B.展示学生折的角,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折的。
(选大小不同的角进行展示,出现不规的角,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
C.让学生体验角的顶点和边的特点。
(2)硬纸条做角。
A.小组合作,制一个活动角。
B.移动角的两边,观察角的大小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4.画角。
A.自己试画一个角。
B.演示画角的方法。
C.按照正确画法画角。
5.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此些新的收获?
学生闭眼想像角的样子,并用手势划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有的同学可能不会折,小组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折完后小组内说一说折的方法。
学生把小组内好的作品在投影上展示,边展示边说明折的方法,并用手指一指角。
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边,自己独立体验。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和图钉,先想一想怎样做,然后动手做出活动角。
小组的一名同学移动活动角,其他同学观察比较,把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画一个自己感觉满意的角。
学生畅谈收获。
实践应用
1.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1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请说明理由?
2.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
订正时老师可以投影出示,学生边指边说。
3.比较角的大小。(练习八的第3题。)
订正是可以用活动的投影片演示一下,用以验证比较的结果。
4.拓展题。
下图中有几个角,数数看?
全班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数的结果。
学生先观察,然后再用三角板的角比一比。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x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房子,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朋友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校园里面,你还能从校园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校园主题图)
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校园里有角,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仔细观察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交流、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学生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教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 边
顶点
( 尖尖的) 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许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愿意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愿意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 ),再画( )
注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画,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比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学生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 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变化?
师: 相反,你还有什么办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变化?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慢慢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变化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论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帮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欣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单元主题图“校园早晨”,引导:校园的早晨不仅美丽,而且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图中许多物体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吗?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的三角板、剪刀、时钟等实物中找角。
3.(课件闪烁)三角板、剪刀、时钟上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对角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上课伊始,教师借助单元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有角,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实物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罐、水龙头。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你能从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2)学生从例1的图中找角,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物体中所隐藏着的三个不同方向的角。
(3)学生从身边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引导学生谈谈对角的感受,说说角的组成部分。
(2)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思考: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引导学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数角。
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4.折角、变角。
(1)用圆形纸片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用圆纸片折出一个角。
②让几个学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绍该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2)用绳子变角。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绳子,同桌两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绳子拉出一个角。
②全班学生听教师口令把拉出的角变大或变小。
③小组讨论,在变角的游戏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5.比较角的大小。
(1)从刚才的变角游戏中找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2)比较两个大小相等、两边长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但两边长短不同的角。
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比较课本中第42页第三题中两个角的大小。
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并演示比较的过程。
④多媒体演示两个角动态重叠的过程,证实两个角大小相等。
6.体验画角。
(1)教师示范画角,学生观察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2)学生动手画两个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让学生展示所画的角,师生点评欣赏。
(4)引导学生小结画角的方法。
(5)多媒体直观演示画角的完整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找角,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地展现角的抽象过程,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接着,让学生从身边的实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进一步体验到角就在身边,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折角、变角的动手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感悟到: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系,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最后,运用观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拓展提升
1.多媒体出示:由角组成的美丽的图形。
2.学生观察欣赏图形,说说观察后的发现。
3.学生自由创新设计:用角创作图案。
4.展示学生作品,全班欣赏交流,分享创作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角、了解角、会画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用角来设计作品。这是一个拓展提升练习,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自由发展的个性,点燃学生的创造性思想火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 )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 )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 )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一、 教材分析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
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 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2、新授:
师:角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请小朋友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吗?这些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座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都有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顶部有一点,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顶点。(演示)
这两条直直的线又叫什么?(这是角的两条边。)
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习题:(课件显示)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二)折角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拿出一张纸折角,看谁折角的速度最快。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教师: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这能够说明什么?(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动角
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它是有两根硬纸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这能够说明什么?(同桌讨论)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板书)
师把纸条剪短,现在这个角的大小变了吗?
从这里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四)画角
1、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学生动手尝试。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教师一边画一边讲解: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2、巩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请几个学生上台画角)
三、拓展延伸: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个正方形去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折一折、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集体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河北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
56、57页例
1、例2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教学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4根小棒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
师:摆成了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
2 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设计意图:由已知的事物产生新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了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师:大家画的都非常好,看来大家不但聪明,动手能力也很强,可谓是心灵手巧,可老师还是想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认真听老师说要求。
你们的学具袋中有这样的长条和图钉,你能用两个长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每两名同学进行合作做角。做角时一定要注意尖尖的图钉不要扎到手。做好后两名同学互相说一说哪里是角的顶点,哪里是边,一会儿找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开始吧!
生:小组讨论后到前面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外化他们刚刚建立的对角的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思考怎样将无角的东西变出有角来数学层面的认识,以多样表现单一,巩固了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
①判断;
②下图中有几个角。
2、书上p58页练一练
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布置作业:
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会画角,知道角有大小。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学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39、40页《角的初步认识》
【基于标准】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基于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基于学情】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构建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主题图,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学习重难点】
1、能找出生活中的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用直尺画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板、硬纸条、圆形纸等。
【教学思路】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
选择性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2的达成。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圆形,露出一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好吗?是这样的,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信封里面装的是个什么图形?
教师再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个长方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师:我们再来猜一猜怎么样,猜猜这个信封里面又会是什么图形?
师: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对,大家真聪明(边说边取出长方形)。这可是个长方形,大家数一数这个长方形有几个角(四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角(幻灯片出示课本38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校园里哪里有角。(学生观察主题图并从中寻找角)
2、观察角
在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39页例1)
师:老师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生汇报: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教师指着第一个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指着第二个角让学生说各部分名称,最后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由学生指出来。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练习:
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有这个重要的发现,就能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角)
②根据角的特征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那里有角。
③角真是无处不在,在我们学过的图形里也有角,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
出示一张圆形
师:圆里有角吗?那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动手折一折。
用折的角碰一碰手心有什么感觉?这个尖尖的部分是角的顶点,再摸一摸角的边有什么感觉?
4、感悟角的大小
这是同学折的角,这是老师折的角,一样大吗?看来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有准备好的卡纸做一个角。
展示一个学生的角。它的两条边会活动,在数学里叫活动角。老师领着学生做活动角变大变小的游戏。
师:和同桌说一说你的角是怎么就变大的,怎么就变小的。(让学生说说,老师示范再说一说)
(老师拿出一个边很长的角。)
师:谁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怎么知道那个角大呢?怎么比?(让学生示范比一比)
练习: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的大小之争》
先猜一猜那个角大再看动画。
总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和两条边叉开的距离有关。
5、画角
师:今天小朋友认识角,那你们想画角吗?如果让你画角,除了用到纸,笔,你认为还可能需要什么?
(教师演示画角,并说明画角的方法。)
师:你们想试试吗?一起来画一个角吧。画完后再画一个和刚才的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欣赏生活中的角
教师小结: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3、能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懂得如何描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能辨认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从一开学,我们同学们就像奥运健儿学习,投入了阳光体育的强身健体的`活动中.每天一清早,校园里就热闹起来,你们看“校园的早晨”(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这样的图形,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在这幅图里还有许多这样的角,你能找一找吗?
出示例1: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下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仔细观察,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认识顶点、边。
找三角板上的角。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做角,允许独立做,也可同桌合作。
小组汇报
4、画角
想不想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想看,角可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小精灵说画法,学生试画。出示总结的关于画角的儿歌,学生再次画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找周围物体的角
2、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3、指角
4、比大小(角一样大,边的长度不一样)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2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1-2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6-1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7-1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05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07-23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模板10-06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优秀02-29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