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4 09:30:10 教案 投诉 投稿
  •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

  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

  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

  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

  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

  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

  (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

  先画一条水平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

  教师说明:水平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水平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

  ②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教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③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教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

  ④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教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

  (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

  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

  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

  教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上面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减法的意义,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减法的意义

  1.减法的意义

  教师:我们在前三年已经学过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来学习一些有关减法的规律性知识,首先学会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第53页上面的题: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数 + 加数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数 = 加数

  先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提问:

  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谁能说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1)题的右边板书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写出加数、加数、和(如右上)。

  接着学生解答第(2)、(3)题,然后回答:

  与第(1)题比较,第(2)、(3)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数,求全班人数用加法,第(2)、(3)题是已知全班学生人数和男生或女生人数,反过来求女生或男生人数,都用减法计算。教师板书出第(2)、(3)题的减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师提问:

  如果撇开题里讲的具体的事,每道题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第(2)、(3)题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数、加数(如右上。)然后启发学生想:

  根据第(2)、(3)题的算式与第(1)题的算式的联系,你能说一说减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让学生看书上第54页,读一读书的结语。然后提问:

  在减去的已知数叫做什么?(被减数。)

  要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什么?(减数。)

  要求的末知加数叫做什么?(差。)

  教师说明:在减法,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例子来理解。第(1)题用加法计算,第(2)、(3)题都用减法计算,第(2)、(3)题与第(1)题比较,第(1)题的问题在第(2)、(3)题中变成了已知条件,第(1)题中的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在第(2)、(3)题中变成问题。也就是说,减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减法中变成了已知的。所以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通常叫做逆运算。

  2.练习

  (1)做第54页上的做一做。

  要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的得数是怎么得来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要让学生应用减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在语言的.叙述上,尽量紧扣减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说理的能力。如第(1)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因为已知小明和小绅的邮票张数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的邮票张数,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强的邮票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小明的邮票张数),求另一个加数(小绅的邮票张数),所以用减法法算。

  二、教学0在减法中的特性

  提问:

  在加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几种情况?(两种)

  谁能举例说明?(7+0=7,0+0=0。)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那么减法中关于0的运算有哪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写出下面三种情况:

  70=7,77=0,00=0

  然后引导学生归纳: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70=7,那么80等于几?90呢?任意一个数减去0得多少?用一句话说就是。

  再来看第二、三种情况:77=0,00=0,任意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当被减数时,差怎样?

  最后,概括成两条:

  1.一个减法去0,还得原数;

  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三、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你们还记得吗?

  谁能说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知道和与其中一个加数,如何求另一个加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提问:

  减法中各部分间的最基本关系是什么?

  知道被减数和减数,怎样求差?

  知道被减数和差,怎样求减数??

  知道减数和差,怎样求被减数??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3.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3题。

  这两道题,既可以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说明,也可以用减法的意义说明。例如,第2题,根据2100690=1405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别看作被减数、减数、差,运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做,又可以把它们分别看作和、加数、加数,运用减法的意义来完成。

  4.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我们学过了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1)加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并回答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然后提问:

  还可以怎样验算?(用减法验算加法。)让学生板演(如上右)。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因为加数有两个(845,1234),验算时用和(20xx)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1 2 3 4 验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教师板书出验算的竖式(如上右),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56题。

  1.第5题,笔算时要求计算正确,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验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好个位,验算的方法有些题可以由教师适当指定一种,其它的题由学生自己任意选用。

  2.第6题,先让学生明确表中的a+b表示两个数的和。学生填完后,先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还生观察:每组数同第一组比较,哪个数变化了?加数变化后,和是怎么变化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能够正确区分:计算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小括号的作用,能准确地计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学生能规范地脱式计算。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软件及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我们刚刚结束了+-黄金周,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度过的,你们想知道小动物去了什么地方吗?

  [多媒体软件伴随录音:清晨数学王国的闩口站满了游客,不一会儿却传来吵闹声。鸭姐姐得意地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队伍最前面。猫头鹰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票上有、号,我该排在第一个。两人吵闹得面红耳赤,大黄狗跑过来大声嚷到:别吵了,我的票上有( ),你们都该排在我的后面去。师:同学们,你们当小裁判,判断下谁该排第一?跟随学生回答揭示课题。

  二、探究尝试,总结规律。

  1.以旧带新

  3+4x8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试给它加上我们的新朋友小括号,使它变成

  另外一道题。学生试做例题(3+4)x8

  2.合作探究

  3+4x8 (3+4)X8=3+32 =7x8=35 =56

  师:请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观察、比较去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3.反馈练习

  42(17-11) 100-(60-10)

  (35+14)7 12(2x3)

  (让学生先读题,自选两道独立完成。)

  4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做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一看(看清题里是否有小括号,有哪些运算);

  二想(想一想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三算(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运算);

  四查(要有步步检查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小动物们在我们公平的裁判下来到了数学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符号妈妈》。

  同学们谈一谈看完电影的收获。(通过一场电影,把学习的几种运算顺序融为体,既实现了知识的整合,又便于学生掌握和区分。)

  2.小动物参观了数学迷宫,闯关练习。

  第一关:先读题,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

  顺序。

  20+7x6 (82)X9

  4x68 72-99

  36(43-39)100-15+5

  第二关:判断下面各题,结果相等的画,不相等的画,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认真思考一下。

  10+155=(10+15)5

  5X(3-2)=5x8-2

  2x4x3=3x2x4

  60-(30-20)=60-30+20

  3.小动物来到了数学游艺厅。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数字2、5、6和运算符号组成两步式题,结果要比14大。

  四、小结

  师:小动物们快快乐乐地玩了一天,同学们猜猜它们会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一单元:一位数除多位数

  口算除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 例1、例2

  教学要求:会口算简单的一位数除多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下列五组题

  30÷3 80÷8 20÷2 60÷6 90÷3

  6÷3 8÷8 6÷2 6÷6 3÷3

  二、展开

  1.例1

  (1)提出问题学生尝试:口算36÷3

  ① 你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

  ② 想一想: 区别在哪里,有联系吗?

  (2)汇报: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板书学生的算式思路)

  (3)评价:选择另外方法计算,通过比较,得出

  较简便。也可以直接这样想:36÷3=12(强调高位算起)

  2.自己编类似的题目,口算说出得数。

  3.从学生编题中抽取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尝试练习,说各种方法。

  (2)归纳方法:

  4.练习:

  (1)比一比,算一算。

  9÷3 24÷4 56÷7

  90÷3 240÷4 560÷7

  900÷3 2400÷4 5600÷7

  (2)算算,填填。

  40÷2=□ 90÷3=□ 70÷7=□ 80÷4=□

  8÷2=□ 6÷3=□ 7÷7=□ 4÷4=□

  48÷2=□ 96÷3=□ 77÷7=□ 84÷4=□

  5.巩固

  39÷3 26÷2 42÷2 55÷5

  88÷8 93÷3 48÷4 76÷4

  87÷3 56÷4 30÷2 91÷7

  6.光荣题:从自编题中找出一位数除三位数。

  693÷3 说出口算方法。

  三、作业:课堂练习

  四、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1(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 例1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除的顺序、商的定位。

  确进行被除数最高位的数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二、三位数计算。

  教学重点:除的顺序和商的定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口算

  44÷4 36÷4 84÷2 63÷3

  75÷5 81÷9 52÷4 42÷3

  69÷3 48÷3 56÷4 78÷2

  谈口算过程

  在算两数之商时,我们可用口算的方法,也可用笔算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笔算除法"。也就是列竖式做除法,这里要求用同学们注意竖式的格式、除的顺序、商的定位等。

  二、展开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列式,怎么分?

  列竖式计算 69÷3

  (1)顺序: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十位上的"6"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十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

  ② 23=6 6-6=0 0不用写。

  划--,如果把这过程比喻下一档楼梯,那这一档楼梯可不方便。

  (2) 把个位上的9移下来,对齐,9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这里的0一定要写,表示最后的作数为0。

  (3)请大家边说边把这题做一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笔算顺序,及各部分数字各表示什么?

  (4)光荣题 边做边说过程

  2.练习:课本练一练。

  四、布置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例2(第3课时)

  教学内容:P5 例2

  教学要求:掌握"除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一位数除整十数和表内除法组合的口算训练。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三年级三个班搞活动,共用去342元人民币,平均每个班用去多少钱?电脑显示课本上的图示。

  提出问题: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学生汇报分法。

  2. 尝试练习

  (1)你能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342÷3吗? 独立尝试,列出竖式。

  (2)组内交流,自主评价。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3)自学课本,比较差异。翻开课本,比较一下自己的算法与课本上有哪些不同?师板演(边写边说三句话)

  着重强调:在十位上商1,还余1,把余下的1怎么写?十位余下的1与个位上移下的2合起来是12,12除以3,商几?写在哪一位上?

  (4)形成方法。比较342÷3与69÷3有什么区别?(每一位除好都没有余数,而这题十位除好有余数,余数怎么办?如果不是最后一位的余数,都要与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3.正误辨析。余数要比除数小 余数要和后一位继续除

  4.练习:试一试,练一练。启发学生说出各题哪些们除后带余数,哪些位除后不带余数。

  5.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6.课堂练习。

  三、教学后记:

  练习一1--5(第4课时)

  教学内容:P7 1--5

  教学要求: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口算。

  2.对比练习。

  243 165 128 194

  72÷3 80÷5 96÷8 76÷4

  计算并比较上、下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这一关系,求下列□。

  1233=□ 2434=□ 1377=□

  □÷3=□ □÷4=□ □÷□=□

  3.算一算,填一填。

  30÷3=□ 80÷4=□ 60÷6=□ 50÷5=□

  18÷3=□ 16÷4=□ 12÷6=□ 35÷5=□

  48÷3=□ 96÷4=□ 72÷6=□ 85÷5=□

  ①作为口算,分拆成两位数

  ②作为笔算,除的顺序,从高位算起,十位除后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4.列竖式计算。

  (1)竞赛80÷6 92÷3 85÷5

  68÷4 72÷9 90÷5

  98÷7 84÷6 96÷4

  (2) 864÷4 715÷5 765÷3

  936÷2 762÷6 966÷7

  696÷4 984÷8 625÷5

  教学后记:

  练习一6--12(第5课时)

  教学内容:P8 6--12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1. 6□<38 □8<55

  8□<73 7□<48

  □4<25 □5<33

  2.对照训练。

  1)看: 45÷8=□......□ 写:□8+□=45

  73÷9=□......□ □9+□=73

  58÷7=□......□ □7+□=58

  2)看:□5+□=47 写:47÷5=□......□

  □8+□=52

  □7+□=47

  □6+□=50

  根据有余数除法算式写乘加算式。

  根据乘加算式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3.在□内填数。

  68=□4 □3=89

  76=□3 2□=69

  84=□2=□3=□4=□6

  4.应用题:①要求几个问题。

  ②数量关系是什么?

  ③列式计算。

  5.作业:课堂练习。

  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6课时)

  教学内容:P9--10 例3

  教学要求:1.掌握被除数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的方法。

  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里填数

  (1) 744=296 52÷7=364

  296÷4=□ 364÷7=□

  (2) 280÷4=□ 350÷7=□

  16÷4=□ 14÷7=□

  296÷4=□ 364÷7=□

  二、展开:

  1.尝试计算29÷4 296÷4

  2.小组交流讨论

  (1) 看被除数的前一位,2除以4,不能商1,怎么办?

  (2) 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9除以4,商7要写在哪一位上面?前后两个7表示相同的意思吗?

  (3) 余数1移下来,16除以4,商4要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3.汇报并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4.总结出法则:学生用自己语言总结(简单板书)。与书上比较,哪个更好,突出关键字。

  三、巩固。

  练一练,列竖式计算。

  四、 作业,课堂练习。

  五、教学后记:

  笔算除法(第7课时)

  教学内容:P11--12 例4、例5

  教学要求:掌握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① 273=81 ② 467+3=325

  81÷3=□ 325÷7=□......□

  二、展开。

  1.观察: 81÷3=27 273=81

  有什么联系,说明了什么?→验算方法。

  2.笔算:322÷7 板演,并说计算过程。

  猜想:325÷7 有无余数,是几? 做一做。

  根据②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方法

  3.练一练:3427÷7 并验算。

  4.小结:今天的作业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为什么?用什么方法?

  没余数除法: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三、巩固:

  练一练:

  ① 先估商位数,再列竖式,验算,反馈。

  ② 根据有余数与无余数分成两类,得出被5整除数的特征,验证。

  四、教学后记:

  练习二1--4(第8课时)

  教学内容:P13 1-4

  教学要求:初步认识乘除法关系,能准确并熟练地试商。

  教学过程:

  1. 口算。

  2. 算算,填填。

  200÷5=□ 400÷8=□ 420÷7=□ 540÷6=□

  35÷5=□ 24÷8=□ 28÷7=□ 12÷6=□

  235÷5=□ 424÷8=□ 448÷7=□ 552÷6=□

  3. 对照练习。

  275 367 486 539

  135÷5 252÷7 288÷6 477÷9

  4. 在□里填正确的数。

  2□4=104 8□7=588 6□6=372

  8□5=425 4□8=392 5□9=486

  方法: 204=80 □4=104-80=24 104÷4 (基础好的)

  5.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80÷5 810÷6 376÷8 364÷7

  512÷8 315÷9 846÷3 272÷4

  6. 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7、教学后记:

  练习二5--12(第9课时)

  教学内容:P13--14 5-12。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过程:

  1. 口算(第6题)

  34÷2 72÷3 84÷3

  45÷3 96÷4 78÷2

  64÷4 58÷2 75÷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0÷2 4÷2 分用别竖式方法口算。

  2.计算并验算。

  288÷3 392÷8 738÷9

  956÷4 342÷9 235÷5

  并改成乘法算式

  3.在□里填正确的数。

  6□8=504 5□7=371 4□9=432

  3□6=228 9□8=760 7□4=312

  4.应用题(9、10、12)

  ① 口述数量关系

  ② 解答

  ③ 改编成一乘一除

  5.开放题(11)

  独立设计方案,交流汇报。

  6、教学后记:

  练习二13--17(第10课时)

  教学内容:P15 13-17

  教学要求:理解乘加两步计算题和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初步培养函数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1. 在□里填数。

  756÷□ = 875÷□ =

  2. 观察下面的算式,在□里填上正确的数。

  534+3=215 215÷4=□......□

  768+5=613 613÷8=□......□

  347÷8=43......3 □8+□=347

  3.第15题。

  4.填表。

  ①哪个数量是不变的(每分飞行的米数)

  ②哪两个数量是变化的(飞行时间和飞行的米数)③变化的两个数量中,哪一个数量的条件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求出未知数量

  ④变化的两个数量相除,得到的是什么数量,这个数量的值是不是一定的。

  5、教学后记: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第11课时)

  教学内容:P16--17 例6、例7

  要求: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 1003×4=4012

  416÷4=□ 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 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 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 1700÷5 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1.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四、教学后记:

  练习三 1-4(第12课时)

  教学内容:P18 1--4

  要求: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3 □......□

  6 □......□

  242÷ 7 = □......□

  8 □......□

  9 □......□

  2.列式计算

  (1)520里包含多少个5。

  (2)138是6的多少倍?

  (3)一个数的7倍是840,这个数是多少?

  (4)619除以3,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5题的解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请你用不同的方式叙述520÷5

  3.计算并验算(正确率比赛)

  602÷3 804÷5 848÷8

  368÷9 472÷6 515÷5

  4.在□里填数。

  23×6=120+□

  5、教学后记:

  练习三 5-9(第13课时)

  教学内容:P19--20 5-9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对照上式,填写□里正确的数。

  (1)72×3+1=217 85×9+8=773

  217÷□=□......□ 773÷□=□......□

  104×8+5=□ 255÷7=36......3

  □÷□=□......□ □×□+□=□

  2.在□里填正确的数,说说你是怎么想?鼓励多种方法。

  ① 可以先求出等式一边的得数,再分析另一边求什么算式的末知数。

  ② 分析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第七题, 因为除数是8,所以最大的余数是7。

  4.第八题

  方法:①观察,找突破口。

  ②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逐一检验,依次求出所缺。

  5.第9题

  先分解为2个因数相乘的积,再分解为3个或4个因数相乘的积。

  教学后记:

  练习三 10-13(第14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10-13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1. 第10题。

  ① 根据6个数的特点,要使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最接近200,则可考虑接近800的数除以4或接近1000的数除以5。

  ② 列出可能的情况。

  856÷4=214

  798÷4=199......2

  987÷5=197......2

  ③ 选择正确的。

  2.填表。

  ①审题,分析题目中的三个数量,说出哪个量不变。

  ②求出末知数,数量关系如何?

  ③从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填表。

  ①找出三量及三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②求出末知数。

  ③说说除法算式都表示什么意思?

  4.第13题。注意解题策略的训练

  5.智力游戏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⑴使同学认识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的方法。

  ⑵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过学习,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说圆环。

  ⑴剪圆环活动。

  出示一个同心圆环;

  让同学用一张白纸剪出同样的一个圆环。

  ⑵说剪圆环的`过程。

  让同学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

  二、算圆环。

  1、教学例10

  出示例10和图。

  师问: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同学汇报和交流方法。

  同学自主尝试练习。

  交流解答过程。

  同学交流(同学作品放在视频投影仪上向全班介绍):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面积-小圆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步骤,可先算大圆面积,再算小圆面积,最后用减法算圆环面积;全班介绍,教师板书解答的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和图形,理解题意。

  同学独立计算。

  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同学半圆的面积必需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

  3、教学“练一练”

  考虑:

  (1)求涂色局部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2)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3)第一个图形,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练习?第二个图形呢?

  (4)同学独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反馈时,注意加法求组合图形面积和减法求组合图形的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先说说每个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再让同学独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同学作业 ,并交流方法。

  2、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同学根据图形作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学通过计算检验所作出的判读。

  3、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指导分析。

  4、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师问:你能估计出每种花卉分别所占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吗?指导用画出辅导线的方法,来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同学独立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完成后交方法。

  四、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缓刑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九第6题、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评析: 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既让学生尝试并体验了本节课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合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继的学习活动既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又作了认知上的准备。]

  二、 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 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 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 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4) 揭示名称。

  想像: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 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评析: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这一层次的教学就是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长方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比较,也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2.自主认识正方形。

  (1) 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4) 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评析: 引导学生把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认识过程中来,学生凭借操作活动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能主动地认识正方形,同时也在体验着认识的方法。]

  3. 放手认识圆。

  (1) 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其中一个面的形状。

  (2)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 集体交流。

  ① 交流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② 交流图形: 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③ 揭示概念: 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圆)

  (4) 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积极地运用刚才认识图形的方法去认识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认识新图形的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

  4. 初步辨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你能分别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出示以上三种图形混杂的多个图形让学生辨认)

  5.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 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 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 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评析: 引导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 操作中体验深化

  1. 围图形。

  (1) 围长方形、正方形。

  ① 激趣谈话: 小朋友,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咱们今天学到的图形呢?

  ② 介绍钉子板: 这块板叫做钉子板,上面的钉子横着的、竖着的,都排得整整齐齐。

  ③ 活动说明: 请你们利用钉子板和橡皮筋,两个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围出一个今天学过的图形来。

  ④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⑤ 交流反馈: 把你围出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2) 改图形。

  ① 提出要求: 你们有的围了长方形,有的围了正方形,如果你围的是长方形,你能把刚才围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吗?如果你围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吗?

  ②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③ 交流反馈: 把你改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改的。

  请组内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改对。

  (3) 探究为什么用钉子板不能围圆。

  ① 谈话激疑: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图形,你们围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今天还学了哪个图形?如果要你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来,你觉得可能吗?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

  ② 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围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③ 小结: 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但围不出圆来。

  2. 画图形。

  (1) 活动说明: 刚才我们是动手围图形,下面我们再来动手画图形。这是一张方格纸,想一想利用上面这一条条横线和竖线可以画出今天学的什么图形呢?为了画得规范、漂亮,我们要请尺子来帮忙,下面就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 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3) 交流评价: 完成的小朋友请同桌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

  [评析: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并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 总结延伸

  总结: 小朋友,今天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 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的确,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特别会解决问题。老师这儿还有个问题,你愿意解决吗?刚才我们用手中的长方体上的这一个面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演示),那用这个面(演示)也能画出一个长方形,用这个面(演示)还能画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用长方体上的这些面,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根据课上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者课外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49~52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3~55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56~57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其中第一则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第二则以北京时间早上7时为例介绍了世界几个知名城市的地方时间,让学生初步知道时差。

  1.认识24时记时法的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学。

  (1) 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2) 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注意到这个难点。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8时、两个10时、两个12时等的基础上,例题首先利用连贯的三个钟面讲述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从左边到中间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0~12时,中间到右边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12~24时。右边的那个钟面上还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0~24时。

  例题接着利用线条上的0~24时教学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换。先分别讲了上午8时、中午12时与晚上8时转换成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让学生试着把16:00和18:30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 扎实、灵活地安排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教材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习惯使用普通记时法,因此第1题先把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转换成24时记时法表示。教材同时注意到学生在许多场合会看到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所以第2~5题着重帮助学生看懂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并练习把这些时间改成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第8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钟面上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中午也可能是午夜。题目要求学生看钟面想一想可能是什么时间,会做什么事。这道题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2.形象地展开求经过时间的思考方法。

  这部分教材由易到难,第53页例题的前一半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后一半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

  (1) 求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一剧场从14:00开始到16:00结束,教材问学生播放了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并不难,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并交流思考过程。把看着钟面直观思考与列算式计算结合起来,从凭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上升到在数学思考中解决问题。

  (2)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求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金色的童年从8:10开始到8:40结束,播放了多少时间?是学生想回答又有困难的问题。教材及时利用线段图引导他们思考,是这样处理的:

  ① 在线段图上表示时间。线段的起端表示8时,终端表示9时,把整条线段分成6小段,每小段表示10分钟。线段上的各个点从左往右依次表示8:00、8:10、8:209:00。

  ② 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教材在8:10到8:40之间印上红色色块,表示从8:10到8:40的经过时间,也就是金色的童年的播放时间。

  ③ 引导学生看着线段图计算播放的时间。由于线段图已经形象地显示了从8时10分到8时40分之间的时间,所以教材引导学生想办法计算这段时间是多少。思考与算法应该是多样的,学生也可能这样想:从8:10起10分、10分地数到8:40,一共播放30分钟。还可能这样想:都是8时多,用40-10=30(分钟)。教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例题中有还可以怎样想?同学之间交流一下的安排。求非整点时刻的经过时间,允许学生利用表象(头脑中想的钟面或画线段图)进行思考,不一定都要列算式计算。

  (3) 想想做做选择学生身边的事情,需要解决的问题比例题复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第1题要分别求出一天里图书馆两次各借书多少时间,再求每天的借书时间,这里的经过时间都是以整时为起点的。第2题要分别求出百货商店、超市、快餐店一天的营业时间再进行比较,在这些营业时间里涉及了两种记时法,快餐店一天营业时间还是三段时间的和。第4题里的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不在同一天。第5题列车时刻表里有很多信息,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这些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合作完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周末一天的安排》分三段教学。第一段是了解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学习看懂作息时间表;第二段是学生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第三段是学生相互交流各人的安排。

  (1) 引导学生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呈现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详细地列出了一天的生活内容和相应时间,并用插图形象地表明小华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然后通过第57页(1)、(2)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小华的时间安排表,回答这些问题既巩固了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又进一步明白作息时间应该怎样安排。

  (2) 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安排表。

  教材先通过周末一天你准备怎样安排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天中可以安排哪些活动?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然后教材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学生可以借鉴小华安排的时间表的形式,结合自己的爱好和计划完成制作任务。

  (3)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一天安排。

  教材要求学生在制作自己的时间表后,和同学、老师交流讨论,看看各是怎样安排的。特别提出看了同学的时间安排表,你有什么新的想法的问题,一方面让学生相互启发,使一天的活动内容安排得更丰富、更充实,另一方面让学生相互评价,使一天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4的减法

  教学目标:在学生理解4的组成及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上,能真确地计算4以内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实物、磁性贴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图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4的加法,我们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等于4用加法计算,那么从4里面去掉一个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揭示课题:

  四. 新授.

  1. 教学“4-1=3”(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 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 教师拿走一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1”

  (3) 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 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1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还剩3只。

  (5) 齐读算式:4-1=3

  2. 教学4-3=1(在磁性黑板上贴图演示计算过程)

  (1)、贴出4只蝴蝶,边贴边让学生数数,师问:“一共有几只蝴蝶”?

  (2)、教师拿走3只,问:飞走了几只蝴蝶?板书:“3”

  (3)、还剩几只蝴蝶?即从4只蝴蝶里去掉3只,还剩几只?(看图回答)

  (4)、列式计算:

  师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3中间添上什么符号?(-号)

  小结:从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还剩1只。

  (5)、齐读算式:4-1=3

  3。 教学4-2=2

  请4名优秀生演示4-2的过程:

  (1)、请4名学生排队,师问:“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学生回答后,师板书“4”。

  (2)、走出去2个学生,师问:“出去几个学生”?然后板书“2”

  (3)、师问:“教室里还剩几个学生”?即从4个学生里去掉2,个学生,还剩几个?

  (4)、用什么方法计算?在4和2中间添上什么符号?

  (5)、齐读算式:

  4-2=2

  五、 巩固练习

  1、 齐读算式:4-1=3 4-3=1 4-2=2

  2、 请一名学生板演(用磁性贴片:“汽车”演示)

  4-3=1 4-1=3 4-2=2

  3、 请大家齐动手摆一摆。(用学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请学生填空,并根据出现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师小结(略)

  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4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23

【荐】小学数学教案01-06

小学数学教案【热】01-09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09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2-07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02

【精】小学数学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