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14 07:39:44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1

  第一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培养孩子的审图能力。

  2.培养孩子画线段图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5.培养孩子的沟通联系能力。

  6.使学生明白单位名称的含义和标画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孩子沟通联系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通过书架上有45本书,又买来20本这些已知条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一共有多少本书?

  3.现在咱们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

  4.孩子们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5.孩子对自己的线段图的讲解。

  6.找同桌来汇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2

  1.出示另一幅图(图案相同,条件不同)学校买来20本书后现在一共有65本书,问原来有多少本书?

  2.同学们自己分析已知条件并画出自己的线段图。

  3.同桌互讲自己对此题的理解以及解释自己的.线段图。

  4.学生会有分歧,互相说自己的道理,在辩驳中更好的理解题意。

  5.教师出示自己的线段图原来有?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减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可用减法计算,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感受与同伴交流想法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动手*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兴趣。

  4.结合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和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师:我说1。

  生:我说2,1和2组成3。

  [课一开始,就采用三种对口令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形式灵活有效,学生复习效果好。]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在投影与教师语言描述的优美情境中,用纸鹤实物演示,学生感觉更直观亲切,并能亲自参与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减法的认识。]

  例题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草地上雨后长出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的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5-2=?

  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例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喜欢的小白兔采蘑菇的形象,学生很高兴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主动探究故事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多种算法都给与鼓励,保护了学生思维的多样*,然后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用数的组成计算减法较简单。]

  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巩固练习中的第1、2题,采用课件演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第3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让学生尝试用5只纸鹤摆不同的算式,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减法的认识。乘车游戏,学生最感兴趣,参与积极*也最高,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活动效果好。]

  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布置作业

  1.学生准备纸鹤,学具,数字卡片;

  2.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都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本次课中,我首先设计了三个让学生动口、动手的对口令活动,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参与,复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为本次课运用数的组成计算5以内减法做好准备。然后我用语言描述,并用纸鹤演示:湖里的3只鹤飞走了1只,还有几只?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接着用课件演示第二个问题情境例题:5只蘑菇,小白兔采走了2只,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几只蘑菇?列出算式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怎样算,多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再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些这样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巩固练习第1、2题用课件演示,分步进行,让学生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小组交流订正;还有一个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作,5只纸鹤能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练习的最的是乘车游戏,这个游戏时在学生学习兴奋低点进行的,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4

  教学内容

  5以内的减法(教材第42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3页“想想做做”)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

  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3+21+42+21+1

  2+34+11+21+3

  二、展开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

  (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走了2个,现在还剩下3个小朋友。

  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

  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

  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①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②教师板书:3-3

  ③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

  齐读这个加法算式。

  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

  (1)媒体出示图画。

  (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2、完成第2题。

  (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

  (2)在书上填写得数。

  (3)集体订正。

  3、完成第3题。

  (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在书上填写。

  (5)将算式读一遍。

  4、完成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第5题。

  (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读出算式和得数

  6、完成第6题。

  (1)让学生随便填写。

  (2)发表意见,只要正确,都要肯定。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并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笔算退位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弄清笔算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42根小棒、投影仪、投影片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口算卡片,学生准备42根小棒.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指名回答

  13-9=17-8=32-5=

  15一7=14-6=40一3=

  2.改错并说明理由

  3.提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应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l)出示例3。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想一想,42-28该怎样列竖式呢?指名板演,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列竖式?(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2)理解算理。引导同学分组摆学具,讨论怎样从42根小棒中减去28根?

  引导学生明确:

  ①42根小棒中只有2根单根的,减去8不够减,可以把4捆小棒中的任意一捆打开,从10根中拿出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有的2根放在一起,共剩下4根单根,从整捆的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②打开一个整捆的,成为10根单根的,把原有的2根和10根合在一起,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2个整捆的,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③先把42分成4捆和2根,2减8不够减,再把4捆小棒分成3捆加1捆,把其中的1捆打开,成为10根单根的,10加原有的2是12从12中去掉8根,还剩4根,然后从剩下的3捆小棒中拿出2捆,还剩下1捆零4根,所以42减28等于14.

  (3)竖式的写法.

  教师明确:打开的1捆小棒变成了10根,就是把1个十变成了10个一,在竖式中就是从十位里借出了1个十变成了个位上的10个一,借过来的10个一要和个位上原有的.数加在一起算,为了不忘记从十位上退了1,坚式计算时,要在被减数十位的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3页例3,填上得数.

  2.反馈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

  想一想: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要算十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要算15减7.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然后订正得数.

  3.教学例4.

  (1)出示例4,让学生列出竖式.

  (2)想一想: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学生得出:个位要算10减3得7

  (3)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4页例4,填空.

  4.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见减几?然后计算.

  5.总结法则.

  讨论:笔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想:

  (l)写竖式要注意什么?

  (2)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减起?

  (3)遇到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随堂练习

  1.判断是不是退位减法.

  2.练习十九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然后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师: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l)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是十几减几,要细心算对.

  (2)从十位上退1后,不要忘记在十位上减去1.

  布置作业

  1.54-27=66-49=35-18=

  43-37=72-9=87-38=

  2.被减数是53,减数是37,差是多少?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6

  1.出示另一幅图(图案相同,条件不同)书架上原来有45本书,买来一些后书架上有65本书,问买来了多少本书?

  2.同学们自己分析已知条件并画出自己的线段图。

  3.同桌互讲自己对此题的理解以及解释自己的线段图。

  4.学生会有分歧,互相说自己的道理,在辩驳中更好的理解题意。

  5.教师出示自己的线段图

  四、三幅图放在一起

  1.三幅线段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2.讨论并且说三幅图的区别与联系。

  3.出示课件(三个线段图进行比较,发现相同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1.培养孩子的审图能力。

  2.继续培养孩子画线段图的.能力让学生感受题意,初步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

  3.使孩子初步了解减法,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深入思考,同样一幅图会有多种解释,感受数学的多姿多彩。

  5.使孩子们对知识系统化,建立联系,感受区别。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一、教学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5的减法,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具体落实减法中的具体含义。

  2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有一部分不能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的结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模板8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通过*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1-5的加减法计算,每人一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和7的加法。

  请同学们面对面坐好。

  同学们,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左边摆1根,右边摆5根,大家摆好了吗?

  看一看你摆的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再看一看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你能说出一个什么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看一看你和你对面同学摆的小棒,再看看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相互说一说!

  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说明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和7的加法计算。

  2.教学6和7的减法。

  现在我们做第二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7根计算棒,然后用你的左手拿1根,右手拿6根,举起手来。大家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吗?

  然后放低左手,你还有多少根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减法算式?

  指名说,教师板书:7-1=6

  你为什么说7-1=6呢?

  好,我们再来,把右手放低,还有多少根?谁想到算式了?

  指名说,教师板书7-6=1

  出示幻灯片:动态小棒

  再看看图和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这一个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我发现都是用7减去的;我发现7减去一个大数得一个小数,减去一个小数得一个大数。)

  出示幻灯片:7的减法计算。

  三、小结并引入一下练习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完成了我们要做的两件事情,学到了我们以前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就是通过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但结果都是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6、7的.加减法。

  出示笑脸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说出你想的加法算式。

  生:3+3=6

  师问:还有吗?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只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生:两边一样多,两部分一样多。

  师:好,现在谁来说一说减法算式?

  指名说,板书:6-3=3

  师问:还有吗?谁来说一说,什么时候只能写一个减法算式呢?

  生:也是分的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

  小结:通过这幅图,我们知道并不是每幅图都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这种情况就属于特殊的。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让人佩服,最后老师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四、巩固练习

  1.计算:请小朋友们为我们的小青蛙找到正确的家。

  2.看图列算式。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好,请一位同学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的减法》 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01-03

数学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04-22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04-2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6-0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3-27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9-14

《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3-2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15篇(优秀)05-16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06-08

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1-02